医药类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发展的关键性限制因素分析
2023-01-04谢欢刘亚丽李万泽群邓雅琼
王 萌 谢欢 刘亚丽 肖 欢 李万泽群 邓雅琼 钱 磊
党的十九大明确把教育事业作为民生之首,开展了“双一流”建设,部署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加快高等医学教育发展提供了遵循根本。在党和国家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指引下,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快速发展,一大批有志于教育事业的青年知识分子聚集在高等学校这块热土[1]。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以江西省为例,实施健康江西17个专项行动,提出在“十四五”时期创建医防协同等重大疫情防控机制,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这些部署为医药类独立学院开展医学教育、培养医学人才以及打造高水平附属医院,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等划出了重点、指明了方向,为医药类独立学院服务社会能力的全面提升带来了新机遇。医药类独立学院建校时间短,教师整体结构自成立以来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师资队伍的优化配置和学科综合的梯队建设并没有随着专业结构的调整而不断推进。从组织管理角度来看,医药类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发展受到独立学院本身和青年教师自身特点的双重约束,导致青年教师在其职业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客观的制约,成为制约医药类独立学院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1 限制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1.1 科研平台匮乏学校要发展,必须首先发展教师,教师要发展,首先要发展科研。科学研究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没有科学研究的教学只是没有灵魂和观点的按图索骥。与中小学教师不同的是,高校青年教师不仅要为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还身肩科研重任,属于科学研究专业人员。而医药类独立学院大多校区功能布局和内部资源配置不够科学,教学科研空间不足,且利用率较低,高水平科研平台偏少甚至是无,特别是动物实验和生物安全等级的实验室和科研平台比较短缺,需依托母体院校资源。青年教师们虽然已经意识到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但因客观条件制约,不知道如何开始,导致他们在科研上表现欠佳。这些主、客观因素均限制了医药类独立学院的发展,并严重制约了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
1.2 缺少领头羊医药类独立学院办学特点不同于母体院校,其办学时间短,近年来,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和高水平专业带头人,但基于独立学院的自身特性,导致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不愿到独立学院全职就职,因此医药类独立学院大多缺乏知名教授和高水平学术带头人。新进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大多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甚至他们当中多数新进青年教师都是刚毕业不久的硕士研究生,虽具有较强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但其知识储备不足、社会经验不丰富、实践能力较弱、科研意识淡薄,且缺乏较敏锐的专业洞察力[2],所以在课程设计、实验设计和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开题等方面能力不足。此外,由于缺乏有力的科研平台和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医药类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在开展科研工作时各行其是,导致其进行科研工作时多绕弯路,科研成果少。
1.3 管理模式保守单一 发展机会不均等从管理体制上看,为吸引人才、稳定师资队伍,医药类独立学院在人员变动、岗位调整上都有严格的限制,这种模式受到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深刻影响。然而目前,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医药类独立学院的发展已经逐渐滞后,部分内部管理制度跟不上“校院二级管理”,尤其是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管理理念趋于保守不够解放,难以激发师生员工干事创业的活力和创造力。这种局限不仅仅对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思维开拓有影响,甚至会影响学校对区域乃至部分内陆省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另外,大多医药类独立学院将教师发展的具体项目分列到不同的职能部门,如由人事处负责新进青年教师培训,由教务处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方面的培训,由学生工作处组织教师进行心理咨询方面的培训等。不同职能部门有各自工作的重心,教师培训只是其中的一项,因此这种分散到不同管理部门的教师发展工作的模式存在被边缘化的处境。另外,各部门在管理上头绪多、效率低,难以形成促进教师成长的整体合力,因此培训的效果及其对教师的影响均不尽如人意[3]。
目前的青年教师发展项目普遍缺乏对青年教师教学持续不断地支持。不少医药类独立学院开展针对青年教师教学专项活动频次太少,一年甚至几年才组织一次。此外,在培训后跟踪调查与研究方面,很少涉及,这种自上而下开展的培训活动,重理论传授,轻实践操作,导致青年教师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均差强人意,形成了一时热热闹闹,过后冷冷清清的局面。
我国目前高校教师发展政策的重点对象仍然是教师中的“高材生”,或者说是“精英”,即便是在高职称不多的医药类独立学院依旧如此,如果将教师队伍比作金字塔,处于塔尖的小部分“精英”则可以获得学校大量的资源投入和发展机会,而大部分处于中下部的普通青年教师则处于被忽视的状态,长此以往,积极性受挫,逐渐处于“躺平”状态也就变得可以理解了。但是,独立学院的发展壮大仅靠小部分“精英”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大部分普通教师发展起来,才可能撑起这座大厦,为高等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因此,医药类独立学院应该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制定更多能够惠及全体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发展的政策,加强中青年优秀人才的储备,使其具有国际视野,以满足独立学院创新发展的需要。
1.4 青年教师工作重心的偏移每个青年教师在发展之初都怀揣着学术职业理想的追求,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工作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随着独立学院各类考核评估,青年教师在完成常规行政工作和科研工作时,还需挤压个人生活空间去完成其他专项工作,这使得他们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无暇顾及学术专业领域的探索。这不仅阻碍了青年教师的发展,也打破了医药类独立学院教学和科研的平衡,直接影响了其作为医药类院校应有的专业权威和专业形象。
1.5 重成果轻发展之风盛行近年来,“双一流”建设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与焦点,“双一流”建设为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给医药类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同时也使他们面临新的挑战和困境。尽管各高校多次呼吁“把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作为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但面对各类评估与排名,在实际工作中,医药类独立学院不得不将师资力量、科研成果做大做强作为第一要务,从而忽视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主旋律,这样地本末倒置也相对制约了医药类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教学发展水平[4]。
2 加强独立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2.1 提高对医药类独立学院科研平台建设的支持如果说“独立学院的存在是对国家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5],那么医药类独立学院则是对国家医药类行业的就业补充,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笔者认为,教育部是否应该在政策上给予独立学院一些倾斜,是否可将一些应用型或基础性科研课题预留部分给医药类独立学院,给予他们一定鼓励和支持,同时提供研究资金,使医药类独立学院中有能力的青年教师能率先进行科学研究,进而促进医药类独立学院的科研发展。当然,在进行政策鼓励和支持的同时,也应对其进行约束。例如,对医药类独立学院教学评估和科研课题竞选时,加大科研考核力度。
另外,医药类独立学院在搞校园建设完善硬件设施设备的同时,也应充分发挥自身发展优势,利用自身的团队和平台,加强校企合作,整合科研、教学、实验实践基地等各种资源,积极进行改革探索,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好的科研平台。
2.2 加强双导师建设目前,医药类独立学院教师发展体系多以行政为主导,由相关部门牵头建立针对高校教师发展的集中培训基地。这种主导高校教师发展集中培训能够保证教师发展所需资金有效地投入,但容易忽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的特殊性,缺乏较强的针对性,虽然投入不小,并不能解决医药类独立学院教师发展的实际问题,其效果不理想。医药类独立学院在进行“双师型”建设的同时也应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在学校内部和行业企业中分别配备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度。医药类独立学院可利用附属医院或母体院校附属医院优势,健全“院系合一”管理模式,加强医教研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派遣青年教师到行业中、企业内进行定期培训,以提高新进青年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丰富教学经验,为青年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创造条件和环境。
2.3 创新管理机制 强化教师发展中心的专业化建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明确要求。在管理制度上,建立健全以能力、业绩和贡献为导向的教师人才考核体制。在教师的考核指标加入阶梯式的科研考核指标,即初始阶段门槛不宜设得太高,否则容易使青年教师望而却步。对于超额完成科研任务的青年教师应给予奖励,或适当减免教学工作量,使其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为学院科研做贡献。
医药类独立学院学生入学分数线相对公立院校低,因此医药类独立学院在教学上更需严格把好各个环节。因此,强化医药类独立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专业化建设,将“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支持性机构是非常重要而紧迫的。教师发展中心可以作为医药类独立学院专门推动青年教师发展的机构:在教学培训方面,通过对国内外知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经验的跟踪调查,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沙龙,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规章制度;通过对国内外知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经验的跟踪调查,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沙龙、教学能力竞赛等,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在职业成长方面,加强和专家委员会的沟通与联系,为青年教师搭建和知名专家交流的平台,选派一批骨干教师出国进修。通过开发相关青年教师发展项目夯实青年教师成长,这些项目既包括针对新进青年教师的入职培训,也需要考虑处于不同职业生涯发展期的青年教师需求,为成长期、成熟期、高原期、低落期等不同阶段的青年教师以适当和切实可行地发展规划和指引;在教学改革方面,加强教学研究,组织推进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鼓励青年教师打造一批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线下金课、虚拟仿真金课、社会实践金课,配套建设一批“纸数融合”创新教材;在教学方法方面,学习借鉴国内外知名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理念与方法;在教学统计方面,加强与同类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以及与行业内专家委员会的沟通,并做好相关教师教学数据统计分析;在教学评估方面,定期组织专家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和能力进行评估和评价。
2.4 注重青年教师自主学习青年教师的发展既是作为高校主体其主观能动性、自我意识可持续建设的过程,也是其实现个人知识技能、专业素养等方面全面提升的过程,是青年教师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医药类独立学院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对青年教师的精神和精神成长产生伦理影响,从而实现自我和社会的多重价值影响,进而影响学生。
不同于公办院校的老、中、青三代教师比例协调,独立学院本身起步较晚,因此,青年教师是医药类独立学院师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历上看,大部分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小部分为本科学历,极小部分为博士学历、在读博士和专科学历。从长远的发展观点来看,在学历深造方面给予青年教师们以政策扶持,通过“外引”和“内培”的方式,在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去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才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整体专业水平和科研竞争力,有利于医药类独立学院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国际视野和服务能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2.5 加强医药类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培养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还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激发青年教师对自我的认识,以求提高和调整自己,逐渐形成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医药类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发展不应只着眼于当下技术、方法与技能上的培训,而更应注重意识形态层面如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更长远、深远的改变,从而唤醒青年教师从当前浮躁的追名逐利迷雾中重新审视高校教师职业的内涵与意义。医药类独立学院虽依托母体院校,但也可以结合自身特点,摆脱文化建设的困境,进行文化塑校,通过医学文化育人、网络载体育人、校园活动育人、校园环境育人等多种形式,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文化和校园文化,结合区域特色,将其与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抗疫精神、红医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植师生的共同价值观,激发爱校、荣校情怀,达到浸润青年教师发展的目的[6]。
3 结语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办学以师为基,正因为如此,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发展无疑是医药类独立学院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也是人才培养的最基础工程。因此,青年教师的成长不仅对他们个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实现国家发展战略、振兴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样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