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理念在当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2023-01-04石晓艳
石晓艳
(沈阳市北陵公园管理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0)
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下,发展绿色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很多城市在这一趋势下提出了园林城市、生态城镇等发展理念。城市风景园林建设成为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但现阶段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定不足,如虽然充分利用了人性化设计理念,但个性化元素不足,很多城市风景园林工程大同小异,不仅不利于城市风景园林作用的发挥,而且对风景园林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因此,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需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文化、气候、历史等因素,对城市化园林景观进行人性化设计,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1.风景园林设计中融入人性化理念的重要意义
1.1 将城市人文关怀充分体现出来
在种植设计过程中,人性化设计理念可以结合不同的功能区进行合理的植物搭配体现出来。将人性化设计理念融入园林设计中,可以使风景园林更加具有娱乐性,使人们的实际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通过人性化设计,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会对自然的气息产生强烈的感受,愉悦人们的身心,舒缓人们的压力。将人性化理念融入风景园林设计中,可以结合人们的实际需求合理设计整体景观。
1.2 对城市生活环境改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设计中,比较重要的功能就是对城市生活环境加以改善。如果想要确保风景园林与现代化都市人的需求相符合,将功能性发挥出来,就需要合理规划园林建设,避免园林建设过于随意。在建设过程中,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应用需要对不同城市的资源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考虑,合理配置城市资源,避免对城市资源造成浪费,确保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通过应用人性化设计理念建设风景园林,可以使城市自然环境得到有效的优化,对城市化建设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2.风景园林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功能
2.1 维护城市生态良性循环
工业、交通业的蓬勃发展,对于城市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烟尘以及汽车尾气的排放,均是城市环境污染的来源。这些污染物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城市风景园林作为城市的“肺脏”,可充分发挥其净化环境的功能。例如,风景园林中的绿色植物具有吸收有毒有害气体(CO、SO2、HF等)的功能,同时可以阻滞烟尘、释放氧气,有助于维护城市生态良性循环,优化城市环境。另外,园林景观植物可以削弱噪声,减少噪声污染。
2.2 杀菌
在城市园林景观中,部分绿色植物具有杀菌、抑菌的作用,可以改善局部区域的空气质量,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含量。通过建设园林景观,城市环境卫生得到良好的改善,能减少病菌感染引发的各类疾病,从而更好地维护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为其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2.3 构建生态文化
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的园林景观建设追求人居、城市、自然相和谐,与历史、文化相互融合,进而构建城市的生态文化,并将其作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生态文化的构建,能积极引导城市居民追求自然精神,并对园林景观中蕴含的文化有更深入的认知和理解。
3.人性化设计原则
3.1 整体性原则
将人性化理念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时,首先需要体现整体性原则。多数情况下,一个园林景观具备诸多主题,如常见的儿童主题、乐园主题、花境主题等,不同的主题其内容也各不相同,风格上各相迥异,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法将各个空间协调统一,保持场地的整体性,既要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也要为园林使用和维护提供便利。
3.2 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即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做到求同存异。对风景园林来说,其受众群体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喜好也存在差异。例如,要将篮球场、小型足球场等体育场所设置于园林中,满足青年人群的运动需求;将滑梯、秋千、跷跷板等设置在园林中,满足儿童的游憩需求。但坚持差异性原则时,也不能破坏园林的整体性,要确保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有效结合。
3.3 和谐性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和谐性原则同样非常重要。针对目前的风景园林发展来说,很多地区的园林风格尚不够明确,当地特色没有体现在具体设计中,有的园林为了提升整体美观性,导致风格变得混乱起来。在实际的园林设计中,不仅需要增加园林的美观性,还需要保证设计的统一性,避免设计产生突兀感,这就需要结合在设计之前对园林的整体结构及风格有一定的了解,注意设计的灵活性。
3.4 舒适性原则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风景园林设计也形成了鲜明的设计,使风景园林设计更加具有文化的气息,但是这些园林并没有让人感觉舒适,对人们的整体感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具体规划和设计风景园林的过程中,这些方案并不会被采纳,舒适感是风景设计中比较重要的要求,在设计时需要对如何强化人们的舒适性加强考虑。
3.5 多样性
风景园林设计的多样性,则是考虑城市居民的需求,丰富风景园林的服务功能。结合区位条件,具体了解城市局部区域的人口密度、人流量等方面的信息,尽量使城市风景园靠近居民的活动区域,形成公共社交空间,方便人们进行游览、休憩和娱乐。在人口密度、人流量较大的区域,风景园林景观服务半径较小,会增加其承受的负担,影响其服务功能。服务半径的不合理设计,还会在布局区域形成“盲点”,进而影响风景园林的服务功能,难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因此,应根据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差异性,进行风景园林多样化设计,满足社区范围内居民的日常休闲、娱乐、社交的需求,从而提升风景园林对人们的吸引力。
3.6 可持续性原则
风景园林设计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对场地进行细致规划,不仅仅需要考虑整个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创意性及趣味性,而且应该从时间发展的轴线上,根据景观植物的生长特性、不同年龄层人群活动的行为规律等,有意识地预留植物的生长空间,对园林景观的近、远期发展要有清晰明确的规划,既要方便人们现阶段的使用,也要为后期的城市发展预留适当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弹性空间,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4.风景园林的人性化设计策略
4.1 增强社会公众的参与度
风景园林的设计与建设,主要以美化城市面貌、保护环境为目的,而风景园林的服务主体是社会公众,因此,需要协调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需求,增强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增进人们与城市生态空间的互动,使人们获得舒适、安全的体验;应尊重城市居民的想法,采纳可行性意见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中。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有助于强化其环保意识,认识到风景园林在城市绿化中的重要作用,进而能积极协作、配合城市环保工作开展。
4.2 提高空间环境丰富度
风景园林设计需要利用好城市内有限的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地进行空间规划。例如,结合地区的历史文化,对于具有历史沉淀、文化价值的建筑,应进行保护性扩建、改建。通过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保护,充分彰显公园风景园林的特色,同时可以减少资金投入。在靠近江、河、湖的区域建设综合公园,打造水上项目,将水面与风景园林搭配起来,对于增加公园景色和改善城市气候有着积极的影响。社区公园的风景园林布局,应更多考虑城市居民的行为习惯、心理需求,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为社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专类公园的设计与建设重点是如何紧抓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吸引公众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专类园应有的作用,实现专类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因此,专类公园建设一方面需要靠近人口密度、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另一方面要选择地价较低的城市边缘地带。
4.3 形式要素的人性化设计
4.3.1 景观小品造型的人性化设计
景观小品造型要素是人们经常关注的焦点。例如,意大利设计师扎维·沃根(ZevVanghn)设计的Bra椅子,采用了传统椅子的结构,但椅背却运用了柔软而富有曲线美的女性形体造型,让人坐上去感觉柔软舒适,使得场地极富趣味性。又如某意大利设计师设计的景观壁灯,模仿了小鸟的造型,在灯盏两旁安上了2个逼真的翅膀,结合夜景营造了一种温馨的自然情调。
4.3.2 景观色彩的人性化设计
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和不同的场地空间,景观设计中对颜色的选择各不相同。例如,儿童游憩场所的颜色可以丰富多彩,以迎合儿童的心理和成长需求;纪念园等庄重的空间则需要以沉稳、静谧的配色来烘托游园者的情绪;而适老空间的景观配色更应凸显功能的导向性与服务性,以舒适的配色使人们更好地融入、使用。
4.3.3 景观空间服务功能的人性化设计
良好的景观空间服务功能对一个成功的园林设计来说十分重要。人们之所以对景观有需求,正是因为其能够提供人们需求的良好的服务功能。例如,某风景园林的流线以弧线为主,贯穿整个公园的是健身步道,公园东南部为水景区,西北部为游览区,内部设置塑胶场地,为人们提供了休憩、运动、娱乐的空间,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需求。
4.4 细节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4.4.1 以人为本的景观细节设计
在人性化设计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微观设计的重视,细节设计更能够体现整体设计的人性化水平。例如,对夜景灯光进行设计时,需要保证灯光对道路的覆盖满足人眼视觉的可视物范围,同时需保证人眼可视物的舒适性与防炫光等,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色温、不同高度的光源;在园路设计中,应该设计保证人们快速通行的便捷路径,同时需要体现道路的美感,满足游人漫步游憩、移步异景的观景需求;设计景观水景时,也应该合理控制水深,设置好防护措施,以防发生意外等,每一个细节设计均需要为使用者考虑。
4.4.2 以人为本的人文景观细节设计
在对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细节的分析。设计人员对风景园林不同区域的相关功能进行设计时,需要照顾到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以及行动不便的人群,需要保证残疾人通道、盲道位置的合理性。另外,因为游玩人群的喜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做到动静有别。对儿童区来说,需要结合儿童的喜好,对外观、基础设施等进行设计,保证其充满童趣,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对老年人而言,因为老年人多喜好安静,因此,需要将平稳、舒适的通道设置在老人休闲区域,并且结合老年人的喜好为其设置专门的健身器材,合理划分活动空间,如可以多设置几个石桌、石凳等,便于老年人就近聊天、休息。
4.5 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美的人性化设计
目前,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其核心理念便是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例如,在海绵城市的设计中有效应用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提倡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在旱季可缓解水资源的不足,汛期则可以提高场地的排蓄能力,协调了城市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在道路设计中,选择生态性能较好的铺装材料,如草皮砖等,或使用环路网设计方法,减少路面面积,实现对间隔绿化带的合理应用,并在道路设计过程中预留相应空间,填充草坪,以进一步增强美感,展现人性化设计与环境的自然和谐美。
4.6 对园林中植物品种的搭配加以重视
植物是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搞好植物景观设计,才能有效地增强景观的生命力。在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做好植物品种的搭配。在特定的植物品种匹配过程中,设计者需要充分考虑各种植物品种将给观赏者带来什么样的审美感受,并在此基础上精心设置植物配置,从而获得最佳的植物景观设计效果。
在植物配置上,植物品种不能过于单一或过于复杂,从而在保证审美效果的基础上起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因此,设计师可以通过颜色对比和高低对比来匹配植物品种。同时,还要做好植物景观的季节性搭配,确保每个季节都有观赏植物。此外,在选择植物品种时,还应注重当地的植物品种,这不仅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而且能实现园林景观与当地自然景观的良好协调效果,从而提高观赏者的审美体验,实现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4.7 基于人身安全进行设计
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安全是首要因素。要通过安全设计,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发挥“安全园林”的效果。如在园林中设置池塘,要控制池塘的深度并设置防护措施。在部分水景区要尽可能避开人行道,亭台可适当搭配自然景观小品,与园林景观保持协调的同时,要考虑安全性,合理设置亭台台阶高度。要合理划分老人和儿童的活动区域,防止相互干扰与影响。在设计栏杆、路面时,要减少出现尖锐物体,避免伤害人体。
结论
人性化设计能够有效提高风景园林的设计水平,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体现园林景观的价值,充分发挥园林景观的功能。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需要充分体会人与自然的联系,结合城市文化和现代文明,满足广大群众的要求,真正意义上做到以人为本,实现景观设计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