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现代化道路探索的价值意蕴、探索历程与经验启示

2023-01-04慧,王

关键词:中华民族道路现代化

董 慧,王 帅

(华中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现代化道路探索作了深刻的总结。《决议》指出:“坚持独立自主”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1],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现代化道路探索的百年历程,走的是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做的是前人没做过的长期斗争,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也没有现成方案可以借鉴。坚持独立自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创造性运用,“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2](P29)。正是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才能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才能确保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胜利。

一、“坚持独立自主”现代化道路探索的价值意蕴

“坚持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现代化道路探索的重要经验,党领导人民坚持独立自主的长期斗争绝不是空洞的、形式的、偶然的,而是深刻体现了“高度的政治自觉、历史主动、价值内涵和人民根基”[3](P22),其内含的深刻意蕴值得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坚持独立自主,凝结着中华民族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伟力,体现着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现代化的坚定信心与决心,蕴含着中华民族坚持道路自信的坚强定力和坚定立场,彰显着中华民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其他国家独立自主的胸怀和格局。

(一)坚持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凝结着中华民族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伟力

“坚持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反对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伟大斗争经验的总结,凝结着中华民族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伟力。“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2](P29)伟大事业凝铸精神伟力,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铸造了党和人民在现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反抗强权的民族精神。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独立自主现代化道路探索的首要前提。然而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一百多年间,中华民族始终处于被奴役、被压迫、被宰割的地位,长期不能独立自主,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处于濒临颠灭的边缘。在国家危难之际,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党在创立之始就把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作为伟大的目标任务,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在建党时,就强调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初心和信条,决不能依附于人,要靠中国人自己组织、完善和发展党。在党成立后的三十年间,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带领中华民族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顶上的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彻底摆脱了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痛苦命运。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强烈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民族,在现代化道路探索的百年历程中,始终砥砺独立自主、自立自强、顶天立地的民族风骨和民族品格。坚持独立自主,表明中华民族的价值立场,即决不做他国的附庸,决不仰人鼻息苟生。在伟大的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斗争中,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4](P161)纵然付出无比巨大的牺牲,为实现民族独立之决心从未有半点动摇和改变。正如毛泽东所言:“中华民族绝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民族,为了民族自尊与人类正义,为了中国人一定要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决不让日本法西斯不付重大代价而达到其无法无天的目的。”[5](P113)这种“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6](P245)的独立自主精神,在百年的现代化道路探索中,不断被赋予新内涵,熔铸在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之中。在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阶段,面对西方国家采取经济封锁和极限施压等阻碍中国发展的伎俩,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动摇过独立自主的信心,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被国际霸权主义和强权势力所压倒,反而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一次又一次打破经济封锁,开辟了适合自身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转“被动输入现代化”为“自主探索现代化”,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列强的侵略和瓜分中奋起反抗,之所以能在风起云涌的国际环境中行稳致远,靠的就是沉淀在中华民族的灵魂中、铸刻在中华儿女的心灵里、流淌在每个中国人血液里的独立自主精神。“坚持独立自主”的民族精神是推进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坚持独立自主是坚持中国的事情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体现着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现代化的坚定信心与决心

“坚持独立自主”就是中国人民自己当家作主,把中国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也就是“中国的事情,要靠共产党办,靠人民办。”[7](P749)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探索始终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从不容许任何外来干涉,中国人民从不期待救世主,也不靠搭便车。坚持独立自主体现着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现代化的坚定信心与决心,没有党和人民坚持独立自主,就没有今天的中国;离开党和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坚定信心和决心,也不会有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在现代化道路探索的百年历程中,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唯有依靠党和人民自己的力量,不断深化对国情的认识,勇于攻坚克难,敢于迎难而上,才能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前景。“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2](P29)百年来,党和人民在现代化道路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犹如要攀登一座人迹罕至的高山,一切困难和挑战都要靠攀登者披荆斩棘、开辟道路。邓小平在现代化探索的初期阶段就指出:“各国党的国内方针、路线是对还是错,应该由本国党和本国人民去判断。最了解那个国家情况的,毕竟还是本国的同志。”[8](P318)哪怕有错误和失误,也要党和人民自己从错误和失误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能想着依靠外部力量。中华民族在现代化道路百年探索的上下求索中,从不指望依赖外部力量,也绝不亦步亦趋地跟在其他国家后面发展自己,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不断印证着中国人民总是把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动力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定的信心与决心走向民族的富强与振兴。

(三)坚持独立自主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蕴含着中华民族坚持道路自信的坚强定力和坚定立场

“坚持独立自主”是在现代化道路探索中时刻不忘记立身之本,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蕴含着中华民族坚持道路自信的坚强定力和坚定立场,“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2](P29)。道路自信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之本,坚持独立自主就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笃定道路信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党和人民历尽磨难以巨大的牺牲为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这条道路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土壤,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这条道路也是中国人民汇聚起磅礴之力的历史选择,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党带领人民在现代化道路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就是要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向世界彰显了中国道路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了显著的比较优势,世界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中国。中国道路在传统社会主义以及西方资本主义之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9](P8-9),为实现人类共同繁荣发展贡献了来自中国的智慧和方案。“历史和实践已经并将进一步证明,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10](P7)

(四)坚持独立自主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彰显着中华民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其他国家独立自主的胸怀和格局

“坚持独立自主”是中国在现代化探索的百年历程中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立场。在国际交往中,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维护各个国家的独立自主,正确处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秉承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发展和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对外交往过程中,中国人民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一切国际事务的是非曲直都从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绝不会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国人民,也决不屈从于任何外来的压力。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领导人就把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确立为“坚持独立自主”。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走上一条“独立、自由、和平、统一和强盛的道路”[11](P1464)。在此基础上,邓小平进一步阐释了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要发展新型国家关系,不搞军事集团,也不参加军备竞赛,反对霸权主义,永远不搞扩张。这些论述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在现代化道路探索的百年实践中逐渐发展完善起来,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外交政策。

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现代化探索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积极推行社会主义国家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支持和促进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正义斗争,并积极支持广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事业。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崛起的历史过程,开创了真正依靠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结束了几百年来帝国主义依靠殖民统治发展现代化的历史。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好自己的路”,绝不干涉其他国家的现代化,也不是硬性输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顾全大局,照顾多数,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誉,对世界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坚持独立自主”现代化道路探索的百年历程

“作为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独具特色的中国共产党人立场、观点和方法。”[12](P19)其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探索的百年历程中,虽处于不同的历史方位,但坚持独立自主的实践经验却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各个时期。今天,中国人民已踏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迫切需要回溯这一百年的现代化探索历程,追寻这跨越百年而始终强劲的坚持独立自主的力量。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现代化道路初期探索创造了根本的社会条件,坚持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重要经验。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的理论经验,开辟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华民族阔步迎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基本的遵循。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党深刻总结出“坚持独立自主”经验的伟大起点。在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人从大革命惨重失败中领悟到,没有独立自主的革命武装就不能夺取革命的胜利,也不能掌握中国人民以及中华民族的命运。南昌起义后,党进入独立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的新阶段,这一阶段为党“坚持独立自主”探索革命道路和现代化建设道路埋下了种子。

在此后的革命斗争中,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代化道路探索奠定了思想基础。面对党内领导人“拿本本来”,机械执行“上级领导机关”指示,简单照搬苏联经验等错误的倾向,毛泽东强调,一定要纠正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本本主义,中国革命必须从中国的实情出发,“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4](P115)。不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共产国际的指示还是苏联经验的借鉴,都需要中国同志从中国的实情出发,而不能盲目地执行或照搬,只有这样才能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

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独立思考中国革命的问题,开辟出不同于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通过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将农民问题确定为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并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解决民族矛盾,走出一条独立自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道路。实践充分证明,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在把握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基础上,充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坚持独立自主选择革命道路的结果,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为了真正实现中国人民渴望百年的独立自主,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不仅同依附性外交彻底决裂,而且同一切霸权主义行径进行了坚决斗争,党带领人民冲破了西方国家层层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划清了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界限,取得了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大胜利,展现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历史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为现代化道路探索提供了克敌制胜的法宝,也为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创造新辉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独立自主地搞建设”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坚持独立自主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道路探索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怎样快速恢复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国家向现代化国家的转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从未遇到过的崭新课题。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现代化的建设问题,毛泽东强调:“革命是自主,建设也是自主。”[13](P938)这就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定了基调,走出一条依据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这一时期,党面临的考验是如何坚持独立自主,在一个“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现代化建设历程看,党坚持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主要体现在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生产力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多次谈论我们政治上获得独立,精神上也获得独立,但经济上还没有获得独立的问题。面对这一实际,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出发,适时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不仅独立自主地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还在苏共二十大之后,提出要“以苏为戒”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指出:我们从苏共二十大得到的最重要教益是要独立思考,从各个方面考虑如何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努力找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14](P557)。党的八大前后,党中央提出了富于创造精神的方针政策,包括摒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模式,确定了一条重工业、轻工业以及农业并行发展的中国工业化模式;根据国内主要矛盾的转变,提出要把我国尽快从落后农业国转变为先进工业国,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5](P439)。这是党带领人民坚持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里程碑。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使我国真正走上了独立自主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经过不懈探索,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拖拉机、汽车、坦克、飞机等都不能制造的国家,到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变、“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科技不断取得突破,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大国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难题,使中国人民探索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有了良好的开端,积累和掌握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宝贵经验,而没有像一些政治上获得独立的前殖民地国家那样在经济上无法摆脱对前宗主国的依赖,走上依附性发展道路。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只能搞中国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创造性地解决了落后国家如何独立自主发展生产力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难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面对中国生产力落后的事实,中国没有采取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运行模式和管理体制,而是客观地分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着眼于本国的实际和基本国情:一是人口多、耕地少;二是底子薄、基础弱。因此,“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16](P116)。而关于如何实现落后国家发展生产力、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进入社会主义,走一条不同于西欧发达国家已经走过而且正在走的现代化建设道路,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课题,而且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来说是一场全新的事业,“是中国几千年来从未干过的事”[16](P11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的现代化打开了一条新的建设道路,会议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吸收借鉴国际经验,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发展中国的经济。改革开放是党坚持独立自主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探索,明确了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国搞建设,不可能走捷径,也不可能靠别人,主要靠自己,因此必须要以自力更生为主;但同时,坚持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要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此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阶段始终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并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市场机制和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一次关键性的现代化转型,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改革开放,走中国自己的道路,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这场改革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16](P118)。改革开放直接决定了当代中国的命运,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路径,同时对世界发展亦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实践证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全面实行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贫穷落后的状态,成功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全新发展道路,生动彰显了落后国家如何依靠独立自主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这一伟大跨越的重大课题,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智慧和力量。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英勇奋斗”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的变化,坚持独立自主完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重大问题。

坚持独立自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更加丰富、战略体系更加完善。党中央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任务、总布局,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现代化建设,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现代化事业长远发展的总战略,为更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雄厚的基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于系统谋划、全面布局、统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具有总体性指导意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住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根本性、全局性、紧迫性的重大问题,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加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劲动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基石;“全面从严治党”夯实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上,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关键性的胜利,“现行标准下9 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7]脱贫攻坚的胜利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在总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就的基础上,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2035远景目标,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即全面实现现代化,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启明确了发展方向。

正是由于走坚持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我们能够在风险、挑战、陷阱复杂交错激荡交融中,能够在“科技创新、文化创造、治理革新、体制机制建设、交往开放”[3](P24)等方面取得全方位进展。同时,中国共产党大力推进中国外交的理念创新和方式创新,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融入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之中,走出了一条坚持独立自主、开创新时代大国外交新格局的现代化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既坚持独立自主又充分展现责任与担当的大国外交新特点。中国坚持独立自主,不觊觎他国权益,不嫉妒他国发展,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不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也不会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相反,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希望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主动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把中国的机遇转化为世界的机遇,为世界和平和人类美好未来贡献中国力量。

三、“坚持独立自主”现代化道路探索的经验启示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历程中得出结论: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坚持独立自主不是偶然意识到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现代化道路百年艰辛探索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18](P344)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不断取得新胜利,关键取决于能否长期坚持独立自主。

(一)“坚持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必须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从来都是在与时俱进中前进的。任何现代化建设,尽管一般是新的发展取代旧的发展,新的路线方针政策取代旧的路线方针政策,但同时任何现代化进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可能形成僵化或教条的思维。只有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才能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加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把握,从而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坚持独立自主”现代化道路探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具体结合,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19](P562)。面对多样化的时代形态和民族形态,恩格斯曾说过,如果总是把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寄希望于一个从国外输入的、常常是没有弄懂的理论,并把它当作一种“唯一能救世的教条”,事实上只会犯下一个严重的错误。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它只有越多地由每个国家通过自己亲身经历去检验它,才会保持更大活力,在各国具体实践中彰显魅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为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做了最生动的、最突出的印证。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这一行动指南,又要坚持独立自主,以确保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坚持独立自主”走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必须走好既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开创的根本成就,是稳步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条新道路是党和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坚持独立自主探索出来的。尽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迄今已有170余年的历史,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宏大问题的追问依旧是开放的。列宁曾指出,社会主义的特征是一个未完备的形式,其究竟会成为什么样子,我们并不知道。百年来,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探索始终坚持独立自主,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切切实实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树立起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坚持独立自主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密不可分的,正是这条道路为坚持独立自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可能。步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坚持独立自主持续探索现代化道路,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原创性、时代性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思想指引,也为人类更加美好的前景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前进方向。也将坚持独立自主必须走好既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意义凸显出来。

(三)“坚持独立自主”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未来建设步伐,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动力源泉,也是实现现代化科技强国的核心能力。近年来,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开展科技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科技创新成就已跻身世界领先行列,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实现了从量大向质优的飞跃,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的转变。但总体上,我国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现代化目标,距离科技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对外技术依赖程度较高、原始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薄弱,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短板和“卡脖子”问题并未解决,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依赖于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模仿创新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新时代现代化道路探索的要求。过往现代化道路探索中受制于人的痛处让我们明白,唯有坚持独立自主,立足于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才能实现高水平现代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我国高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只有坚持独立自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才能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推进创新发展,实现创新跨越。着眼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一方面,坚持独立自主要把自力更生作为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中华民族在现代化道路百年探索中磨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关键的核心技术引不进来,更买不来,只有弘扬和传承坚持独立自主的宝贵经验,敢于探索、勇于攻坚,才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坚持独立自主要理解和把握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实现现代化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习近平多次指出,一些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命门”和“地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现代化建设道路上最大的隐患。因此,坚持独立自主就必须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时刻想着在自主创新上先行一步,掌握现代化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实现创新型国家的伟大目标,从而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真正走在前列。

四、结语

实践和历史表明,“坚持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遵循。“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10](P8)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现代化道路探索,其深刻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就是坚定不移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不懈“走自己的路”。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早已不再只是一种尝试,而是成功开辟了中国之治,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立足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将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人类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道路现代化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道听途说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