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根据地宣传动员工作的实践与经验

2023-01-04兵,尚

关键词:动员根据地群众

冯 兵,尚 爽

(四川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5)

鄂豫皖根据地的宣传动员在百年党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围绕革命形势发展和中心任务变化,设置了文化教育委员会、宣传部宣传队、俱乐部、列宁室、新剧团等常设性组织,创新运用以召开群众大会、进行个别谈话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红军教育、干部教育、普通教育为主的学校社会教育,以标语口号、传单漫画、报刊书籍为主的文学艺术作品以及以歌谣、戏剧、舞蹈为主的群众文化活动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宣传动员,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个方面。解决了群众对革命、建设的认识问题、态度问题、情感问题,为根据地建立、巩固、生存、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歌谣、戏剧、舞蹈等群众性活动的剖析,鲜少全面关注鄂豫皖根据地宣传动员工作的历史成效、基本经验等问题。以原始档案、文史资料汇编、回忆录等为基础,深入剖析鄂豫皖根据地宣传动员工作实践与经验,有利于丰富这一问题的研究面相,更好发挥党史以史鉴今的作用。

一、鄂豫皖根据地宣传动员工作的历史成效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宣传动员是鼓动、组织群众充分认识并积极发挥自身力量的重要方式。鄂豫皖根据地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成为“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强大力量,为根据地争取民众、凝聚民心,唤醒觉悟、拥军支前,促成兵运、战胜“围剿”,保证生存、促进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争取民众情感,凝聚民心

鄂豫皖地区的宣传动员注重对群众情感的分析与运用,借助“土生土长”、与群众有血肉联系的本地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动员中根据群众的不同利益需求,对其情感倾向进行强化与运用,指出“工人中之加工资,减少工作时间,改良待遇,农民中之抗税、减租减税,与豪绅地主高利贷之一切大小的冲突以及城市一般群众中的经济要求,这些我们都应该当作发动群众斗争的机会”[1]321,强调“宣传队员要注意面前的群众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工是农,要把宣传的内容稍稍变换,务必适合群众的特别兴趣……务必使群众兴奋起来”[2]52。通过宣传动员,根据地民众破除了天命论等唯心主义思想,意识到阶级、阶级压迫与剥削,激发与强化了革命与反抗意识。群众情感被调动起来,认识到自身力量的强大及工农武装的重要性,纷纷团结起来进行武装暴动、反抗压迫。豫南、皖西、鄂东地区皆是如此。湖北地区的暴动使豪绅地主在乡村中的统治普遍处于更动摇、更崩溃的地位,“农民在乡村中实际上取得政权,钱粮吏不敢下乡收粮,地主不敢向农民收租,到处都有这样的事实。豪绅地主大都住在城市,对农民恐怖到极点,就是鄂南一带豪绅地主亦不敢像以前一样毫无顾忌地杀戮农民,怕党员复仇的恐惧甚深,豪绅地主统治的动摇到处都可以看到”[1]170。暴动后很多地方正式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实行民主选举、发展教育、组织生产、恢复经济,鼓舞了士气、凝聚了民心。苏区群众革命情绪澎湃,到处赶制武器、军装、红带、火药,男女老少喜形于色、熙来熙往,工农对苏维埃政权更为拥护,党在群众中的声望日益提升。

(二)唤醒工农觉悟,拥军支前

凡是宣传动员开展了的地方,工农觉悟极高,阶级意识、暴动意识极强。工人群众团结起来成立工会,发动工人的一切斗争,为工人谋利益;农民群众积极联合起来成立农委会,抗租、抗捐、抗税,没收地主阶级田地,平均分配;妇女组织起来成立妇女委员会,反抗吃人的封建礼教,洗衣服、做鞋、慰问红军;共青团、少先队、儿童团站岗放哨、积攒粮食,打探消息、传送文件、参加生产。根据地拥军支前热情亦十分高涨。“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3],这首歌谣是当时群众精神风貌的真实反映。随着各地暴动和反“围剿”的胜利,根据地人民的革命斗志空前昂扬,各地苏维埃政府都把扩大红军、拥护红军当作第一位的工作,积极组织参军拥军,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成为常见景象。留在家中的妇女积极发展生产、建设根据地,替红军洗衣服、做鞋子,集中粮食、鸡蛋、鸡鸭等送到前线给红军吃。霍山地区的妇女在赤区粮食缺乏的时候甚至自发向富农讨米(即乞讨),然后集中起来送给红军吃,还有的直接参加部队做护理、宣传等工作,人人都愿为胜利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我到过的苏区有四川、陕北、海陆丰、鄂豫皖,但是要数鄂豫皖地区的群众最好,革命最彻底。”[4]正如徐向前的评价一样,鄂豫皖根据地的宣传动员促进了工农觉醒,民众觉悟和参军参战参建积极性非常高,为根据地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促成兵士运动,战胜“围剿”

宣传动员在兵士暴动和反“围剿”中屡见奇效,双方进入相持阶段时多靠火线喊话分化瓦解敌人。以“穷人不打穷人”“弃暗投明归红军,拖枪过来受欢迎”“农友一家亲”等口号鼓动敌军投诚,并嘱咐他们投诚后可请农民带路来找红军司令部,绝无危险。为鼓励敌军投诚,明确规定投诚来的兵士将特别优待,愿意回乡的多给路费、遣送回家,不愿回乡的进行教育后留在红军或给予工作,将来还可分得土地[1]248。《致白军士兵歌》《兵变歌》等更是唱出了白军的心声,他们放下武器仔细倾听甚至抹着眼泪合着红军一起唱。通过宣传鼓动,白军士兵经常消极怠工,来袭击时故意先放枪示意,敌首长来时也会赶紧鸣枪示意,朝天放枪或乱放枪。何玉琳给中央的报告称:“不久以前的某次战争,双方阵线最接近,军队比红军多几倍,但士兵们总是朝天放枪……王秀松同志即刻跑到敌阵线里和他们讲话,他们老实说:‘被营长逼得紧,有机会是要投过来的。’营长来了,他们挥手叫王同志赶紧过去,〈说〉:‘我们不得不开枪敷演[衍]了’。他们没有一粒子弹是平射出来的,都是朝天放。”[1]248据吴冠宾(1)吴冠宾为红日社社长吴靖宇之子。回忆,在双方交战时,商城的赤城红日社加大了宣传材料的印刷力度,“不仅扩大了《红日报》的份量,增办了《红日画刊》《红日漫画》等刊物,还印刷了许多标语、传单及《告白区人民书》《告白军士兵书》等宣传品,散发到六安、苏家埠、商城等敌人的巢穴里……那时,经常有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的白军士兵怀揣红色宣传品来苏区投诚”[2]253。可见,报纸、刊物、标语、传单、歌谣等宣传动员对分化瓦解敌军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些宣传品促成了敌军投诚,鼓舞了白区人民的斗争,被赞为“一支用纸片片和笔杆子消灭敌人的红军”。

(四)保证生存发展,红旗不倒

宣传动员对恢复发展生产、保证根据地建设意义重大。面对国民党封锁“围剿”以及战争不可避免的破坏,必须动员民众起来恢复和发展生产。一方面可以为红军作战提供必需的物资保障,另一方面切实改善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使其更加拥护党和苏维埃政府。通过宣传动员,鄂豫皖地区人民开始了经济战线上的斗争和运动。在农村,大批青壮年参军参战,农村劳动力不足,大家就组成生产队、劳动互助组,换工、换耕或直接进行集体生产。广大妇女积极参加生产,“到一九三二年,鄂豫皖根据地中心地带,妇女几乎成了农业生产的主力,特别是那些放了脚的女青年,除耕地外,插秧、车水、挑粪、担柴等样样都能干”[5]323。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工作人员、少先队、守备队、童子团以及在当地休整的红军战士也都就近加入农业生产;一些地方耕牛、种子、农具不足,设立种子、秧苗、耕牛调剂站,多的地方主动上交或转借给站点,然后再调剂到比较缺乏的地方;一些地方基础设施落后,民众积极组织起来兴修水利,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民种粮、种菜、种果树,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发展,为整体经济发展和基本生活保障打下了基础。在城镇,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发展,除恢复了之前的工业外,还根据战争需要及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创办、发展了很多其他工业,广大工人积极参加生产,甚至主动要求加班加点赶制枪支弹药和军需品,基本满足了前线和根据地部分需求,对支援前线战争、改善人民生活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根据地商业和财政金融也得以发展,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活跃了市场,增加了税收,促进了根据地恢复、巩固和发展。

二、鄂豫皖根据地宣传动员工作的主要特点

鄂豫皖根据地的宣传动员工作具有特定历史和时代背景,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以及群众文化水平、民众觉悟程度等因素影响,宣传动员工作的开展十分不易。为有效提升宣传动员效果,扩大党和红军影响,党领导下的鄂豫皖根据地宣传动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宣传动员工作呈现不等不靠的独创性、情感理性的并重性、形式内容的本土性、群众参与的广泛性等特点。

(一)不等不靠的独创性

鄂豫皖根据地的宣传动员具有明显的独创性,原因有二:一是发起时间较早,没有前情可鉴;二是联系不便,中央苏区指示很难到达。早在黄麻起义前,鄂豫皖地区的党组织就已在三省交界处进行了宣传动员。此时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亦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客观上要求鄂豫皖地区必须根据本地实际,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探索合适的宣传动员方式。不能公开宣传,就“或以走亲访友、串门为由,或以掏乌龟、捉鳖、理发、做衣、背大圈为业,或以组织‘三番’、‘小刀会’、‘学堂’为名,奔走四方,访贫问苦,串联群众”[6]14;宣传队伍不够,就以受压迫剥削最深重的劳苦农民以及那些消息灵通、能说会道、吃百家、联系广、机警勇敢的裁缝、木匠、瓦匠、理发匠、货郎等为主要发展对象[6]14,一方面他们多是无地可耕的贫苦人民,受压迫深重,接受较快,另一方面他们的职业特性使其流动性极强,又能说会道,方便以他们为中心进行宣传动员;宣传材料不易进入白区,就利用水流进行传递。皖西北特委给中央的报告写道:“皖西北较大河流甚多,做各种小木板写上各色标语、传单、歌谣、革命漫画等,放到河里流传到非苏区去,大概可流至正阳关、蚌埠一带。”[7]这种自制的木板、竹板非常受欢迎,“各下级党部苏维埃对此办法多觉有兴味,制者甚多”[7]。白区的兵士、民众竞相从水里捞取、传阅,党的方针政策以及革命火种就以这种特殊方式在白区得以传播。由于交通闭塞,通信不发达,加之一些历史原因,因此毛泽东和中央苏区的指示很难到达。徐向前回忆:“那个时候各个地区是分隔的,各个区互不联系,一些文件都是经过上海中央来的,毛主席的指导思想根本不能到达鄂豫皖,因为毛主席的思想到了上海就认为它是错误的,当然就到不了我们那里……那个时候都依靠自己。”[4]因此,鄂豫皖地区的党组织必须自力更生、自食其力,探索适合本地的方式方法。这些因素进一步增强了鄂豫皖根据地宣传动员的独创性。

(二)情感理性的并重性

情绪是对周围事物、现象和人的关系的反映,是反映现实的一种形式。情感上的影响能快速激起人们产生达成所渴望现实的冲动,根据人的情感倾向组织触动人心的语言对个体行为的影响速度要快于逻辑性的理性教育。因此,在需要产生立竿见影效果比如鼓动白军投诚、号召工农暴动时,多先以情感煽动对民众情绪进行影响。如在鼓动白军投诚时把红白军官长对士兵的不同态度、群众对红白军的不同态度、红白军所受不同待遇以及红军对待投诚白军人员的态度等用颇具鼓动性的话语表现出来,对白军士兵产生了强烈冲击,渴望改变现状的情感得以激发和强化,很容易不动枪炮就有白军士兵带着武器投靠红军。当然,情感动员的作用时效相对较短,理性教育则可形成相对稳定的倾向。鄂豫皖根据地的宣传动员将情感动员与理性教育有机融合,以情感号召打前阵,引起兴趣、认可乃至行为冲动,继而以逻辑性的理论教育与号召强化固化,增强宣传动员时效。对投诚来的白军进行继续教育即是如此。据史料记载,投诚来的白军可以在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和改造后编入红军[1]248。

再如,在动员民众暴动前,先以工人与资本家、农民与地主的鲜明对比引起工农的仇恨,暴动成功后再通过教育强化其阶级觉悟与反抗意识,使工农群众认识到暴动是无产阶级反抗压迫、推翻阶级统治、实现自我解放的必由之路,敢于和善于继续发起暴动。鄂豫皖根据地的宣传动员注重对群众情绪情感的动态、趋向进行了解、分析与把握,加之这里大多数干部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与群众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容易产生“自己人效应”,无形中为情感动员为始、理性教育续力、情感与理性并重的宣传动员模式增添了优势,有效提升了宣传动员效果。

(三)形式内容的本土性

宣传动员的目的是将思想、观念、信息传播、灌输、解释给被宣传者,使被宣传者按照预期发生思想乃至行为上的转化。被宣传者能否有效理解和接收宣传者的意思表达是宣传动员能否发生效力的关键。为提升宣传动员效果,有效发挥其灌输、解释、介绍、导向功能,必须依据宣传对象的实际情况设计宣传形式与内容。面对根据地群众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的情况,鄂豫皖地区的宣传动员以极具本土化的形式宣传日常生活的内容,有效提升了宣传动员效果。在宣传形式上,民众识字者不多,长期的闭塞亦使其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常规的灌输式宣传动员不易实施,宣传队就集本地所长、因地制宜,把革命道理、党的理念、苏维埃政府的性质等用便于传播、易于学会、方便记忆、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鄂豫皖地区的民众多喜歌谣,在田间劳作、山间赶路时都会哼唱山歌、民谣、号子等,宣传队就依本地原有谱子结合现实生活填充了反映革命的新词。由于民众本就对这些曲调耳熟能详,填充的新词用的也是群众语言,这些歌谣一学便会、一传即红。再加上不拘于纸张、不限于地域、样式多、题材广、产生快的特点,很快成为宣传革命道理、启发阶级觉悟、进行宣传鼓动、表达美好夙愿的利器。在宣传内容上,一般是就地取材,用群众身边发生的事摆事实、讲道理。鄂豫皖地区的群众多为贫苦百姓,选取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真实事件可以增强认同,提高阶级觉悟、点燃革命热情。根据地传播最广的活报剧《穷人调》,剧中老妪所受苦难与压迫就是万千贫苦民众悲惨生活的重现:“冷天无衣裳,热天一身光;吃的野菜饭,喝的苦根汤。麦黄望接谷,谷黄望插秧;一年忙四季,都为地主忙。”[8]12演出结束,台下观众好似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口号声不断,甚至想要去打饰演反动人物的演员,群众阶级意识明显提高,革命热情空前高涨。

(四)群众参与的广泛性

在鄂豫皖根据地,广大群众不仅是宣传动员的客体,很大一部分民众觉悟提高后自发加入宣传动员中,由客体发展成为主体。鄂豫皖时期的宣传动员工作是在复杂的战时环境下进行的,革命的成功、根据地的建设不能仅仅依靠党或人民军队。因此,各宣传组织就把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知识分子都纳入宣传动员对象,通过对其立场的分析找到突破口,采取个性化方式宣传动员,把民众的革命和建设热情充分调动起来。一方面动员、组织民众举行暴动、参加革命,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另一方面组织群众齐心协力进行根据地建设,使苏维埃式民主政治很快得以确立,经济、社会逐步恢复发展。通过宣传动员,人们的觉悟得以提高,不仅行动起来打土豪分田地,进行革命和暴动,积极参军参战拥军支前,还自发组织起来加入宣传动员中,以自身经历进行宣讲,用自己的热情点燃他人热情。根据地建立之初,由于敌人的反革命宣传,白区很多民众对共产党有误解,根据地群众就自发为党和红军正名,告诉白区民众共产党是穷人的党,带领穷苦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农兵自己政权的苏维埃政府;红军所到之处买卖公平、派饭给钱、借物归还、宿营不扰民,是工农群众子弟兵,使白区民众对党和红军充满憧憬,自发暴动欢迎红军的到来。除此之外,工会、农会、妇女委员会、赤卫军、青年团、儿童团等都成立了自己的宣传队,一起加入宣传动员大军中。不能开群众大会,就挨家挨户进门宣传;不能散发传单,就逐字逐句口口相传。鄂豫皖根据地宣传动员的主体、客体及影响范围迅速扩大,宣传动员蓬勃开展。

三、鄂豫皖根据地宣传动员工作的历史经验

鄂豫皖根据地的宣传动员唤醒了工农觉悟,成功地调动群众反抗压迫,反对“围剿”,建设保卫苏区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围绕在党和政府周围形成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赢取了各项工作的胜利。其具体实践、有益探索不仅为转战川陕后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承继、吸收和发展,而且成为党的宣传动员工作史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一)坚持党对宣传动员工作的领导

服从党的领导和管理是中国共产党宣传动员工作的优良传统。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明确规定“一切书籍、日报、标语和传单的出版工作,均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9]4,“任何出版物,无论是中央的或地方的,均不得刊登违背党的原则、政策和决议的文章”[9]5。听从党的领导和指挥亦是鄂豫皖根据地宣传动员工作的重要原则,《湖北特委及湖北省委关于发展群众、兵士宣传等工作指示致黄安县委信》对黄安的宣传动员工作作出指示:“没有党的组织作群众的核心,即不能领导群众。要有党的组织领导群众,才能使群众的行动走向共产主义的道路。至于同志个人,也是要有党的组织,才是在党的组织之下共产主义的行动,而不变成共产主义者个人的行动。”[10]后又提出绝对服从党的指挥,不迟疑地一致行动,随时利用各部分胜利消息提高群众革命情绪等基本原则。鄂豫皖根据地始终强调党对宣传动员工作的领导与管理,使宣传动员在党的领导下统一行动,既确保了正确方向,又确保民众步调一致、齐心协力,调动、汇聚和充分利用每一份细微力量,为党和苏维埃政府中心任务服务,保证了前线和后方的胜利。

(二)坚定围绕革命建设的中心任务

鄂豫皖根据地注重结合革命与根据地建设的中心任务对贫苦民众进行宣传动员。苏区粮食不足时,为鼓励生产、解决粮食困难,苏维埃政府颁发和宣讲《粮食问题决议案》,指出粮食问题是革命中重大任务之一,提出“不要让一块土地荒废了”的口号,号召民众努力增加生产、在自愿原则下实行粮食互济;秋收斗争时,为了“不让一粒种子落入敌人之手”,以秋收斗争的口号在赤区周围白区作广泛宣传,积极组织领导雇农小组、贫农团,和他们讨论斗争的具体办法,号召民众起来抢割抢收;反“围剿”时,为调动群众积极性、稳定民心,提出“变军阀战争为推翻军阀的革命战争”“坚决执行鄂豫皖苏代会的一切法令与决议,用建立巩固的苏维埃政府来答复敌人向革命的进攻”[11]等口号,号召民众拥护支持和执行苏维埃决议,巩固苏维埃政权;在需要调动民众拥军支前积极性时,“红色五月到来了,大家准备着,开大会游行示威。团结起来,配合红军”“节省粮食,拥护红军”“红军家属,我们时常要去慰问”[12]等类似宣传便红火开展起来。此外还有反击敌人对征收累进税恶意进攻的宣传、号召群众加强对偷漏税不法商人监督的宣传等。这些宣传动员对每一阶段的中心任务进行了精准把握,为党和苏维埃政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三)注重宣传话语的通俗化群众化

宣传动员是思想观念或意见的传递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靠表象的或隐含的语言来完成。语言能否被宣传对象所理解和接受是决定宣传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鄂豫皖根据地的宣传动员十分注重语言的通俗化、本土化,强调要“就农民所感觉的痛苦,用农民的话语,提出彻底的口号”[1]332。1929年通过的《教宣问题决议案》明确指出:“会议中避免讲演式的报告,语句要通俗,要实际。”[1]529《训练与宣传决议案》作出“宣传刊物定期出刊、篇幅要短、文字要浅而通俗”[13]的规定。1930年,《关于六霍等六县目前工作计划的决议案》规定,“注意宣传文字的改善,要通俗简单明了,引起群众兴趣和注意”[1]683。通观鄂豫皖地区的文史资料,强调宣传语言通俗化的文件不胜枚举。群众识字少、文化水平低,就直接使用朴实、接地气的群众性语言甚至方言进行表述;群众不好记忆,就“根据当地所发生的一切事实,来宣传我们的政治主张”[1]322;群众接受能力不强,就用熟知的方言以歌谣或情景剧的形式呈现,群众一听就懂、一看便知、一学就会,不仅很快接受了宣传动员,还争相学习并不自觉传播,大大提高了宣传动员效果。

(四)注重宣传方式的多样化形象化

鄂豫皖地区民众文化水平较低,为有效提升宣传动员效果,必须在方式方法上下功夫,注重宣传方式的多样化、形象化。为此,鄂豫皖地区把着力点放在根据地教育和文化建设上,开办初级列宁小学、列宁小学、模范列宁小学,举办工人夜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新剧团、歌咏队节目层出不穷,把党的宣传动员与根据地教育和群众文化活动很好融合起来。如“工人是两手空空的人,只有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替别人做工,才能换得一碗饭吃,他是世界上,最受剥削,最受压迫的人”,“雇农和贫农是最受压迫剥削的、乡村无产阶级及半无产阶级”,“资本家,占有工厂和机器,自己不做工,雇佣工人替他做工,剥削工人的血汗,自己去享福”,“地主有很多的田地,自己绝不耕种,把田地租给穷苦的农民来替他耕种,他收租稞……最反对土地革命”[14]等,把阶级宣传与教育融入识字课本,工农的悲惨与地主资本家的寄生虫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引起贫苦民众的强烈仇恨,激发其阶级情感,提升其反抗意识。再如,活报剧《穷人调》把宣传动员与群众性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描述了贫苦人民频受地主压迫,一天忙到晚、一年忙四季也不能苟活的悲惨命运,引起台下民众的共鸣、愤怒与仇恨,纷纷要求报名参军、打倒地主军阀土豪劣绅。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宣传动员使民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提升了觉悟。

(五)注重结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鄂豫皖根据地明确规定,“我们的宣传要切实与群众切身利益联系起来”[1]671“党的政策口号要与群众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要深入群众不要脱离群众”[15]446,以此来减少群众对宣传动员的排斥,引起其注意与兴趣,将党的主张与任务、方针、政策更好地传达给群众,达到预期宣传动员效果。为此,“我们在各种群众中间都要认识群众迫切的要求,提出广大群众所很容易了解的口号”[1]321。在需要扩大红军时,“向群众说明白,红军的胜利是每个工农群众的胜利,扩大红军就是为工农谋更多的利益”[15]671;在需要团结动员青年群体时,“把这些法令内关于青年工人特殊利益的规定以及青年问题决议案,要广大的向赤区与非赤区的群众宣传”,“把特苏大会通过的青工、牧童法令及一切特殊利益的规定,用很通俗的话、文字,在赤白区域广大宣传,并动员群众力量为立即实现这法令而斗争”[15]350。正是基于对不同阶层、不同民众诉求的关注与强调,鄂豫皖根据地的宣传动员才能真正唤醒民众觉悟,调动广大群众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整合所有力量扩大与加强革命的武装,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等反革命的武装。

(六)注重群众情感的分析与运用

关注并充分了解群众的情感动态、趋向才能对症下药,更好地团结、组织群众。鄂豫皖根据地的宣传动员十分注重对民众情感的分析与运用,规定“在任何工作任何时候要防止不注意群众情绪,不解决群众情绪,脱离群众的倾向”[1]15,强调“须随时利用群众感情冲动的机会作种种斗争”,而且“行动须敏捷,在群众感情极冲动时即须发动”[1]86。针对群众反资产阶级剥削、实行8小时工作制,反地主阶级压迫、进行土地革命,反封建军阀欺压、争取最基本的尊重与补偿等情绪,提出工厂归工人管理、8小时工作制,抗租抗债、实行土地革命,暴动破除军阀官长压迫、带枪投诚到红军中来等口号,对其情绪进行引导、激发与强化,宣传鼓动并组织群众铲除豪绅地主资本家的一切权力。苏维埃政府建立后,农民分得田地,工人建立工会、俱乐部,实行了8小时工作制,恢复发展苏区、保护胜利果实成为根据地群众的共同情感和愿望。根据地关注并及时运用这一“群众情绪”,宣传动员群众积极发展生产、活跃商品经济、拥护支持红军、踊跃报名参军,群众生产建设、参军参战、拥军支前的热情被及时有效地转化为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戴季英曾回忆道,苏区内“到处赶制武器、军装、红带、火药,到处听着‘拥护共产党’、‘是黑脚杆子的天下了’、‘穷人伸腰了’……每个乡村市镇,日夜都在紧张的开会、工作”[1]7。

四、鄂豫皖根据地宣传动员工作的现实启示

鄂豫皖根据地的宣传动员充分调动起群众革命、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汇聚了同心圆梦的磅礴伟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宣传思想工作事关旗帜与道路,事关全党全国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因此,在对鄂豫皖根据地宣传动员经验总结基础上,结合现实需要继承和学习富有生命力至今仍然行之有效的宣传经验,充分发挥其在新时代的历史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把好宣传思想工作方向的首要前提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的宝贵经验,是把好宣传思想工作方向的基础与前提。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只有在党的领导下统一行动,才能在立场上确保坚定的党性和人民性,在目标上确保忠实的为民服务性,在方向上与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一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根据地的宣传动员在党的领导与统一管理下确保了方向正确、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为争取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为苏维埃政权及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前途与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16]314党的领导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向所在、力量所在、优势所在,必须牢牢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绝对领导,把好全国理论研究、学习宣传、新闻舆论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使所有宣传机构、新闻工作者、理论研究者在党的领导和管理下按部就班、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形成上下沟通、左右联系、组织协调、分工配合的宣传工作格局,增强宣传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16]312。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把准宣传思想工作重心的重要保障

“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17]16宣传工作承担着使群众知道、能判断、自觉地从事一切的使命。鄂豫皖根据地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动员,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使群众自觉参与革命与根据地建设,彰显和完成了宣传动员的使命,亦充分证明了“宣传部门应该动员一切宣传工具来为中心工作服务,保障实际工作的完成”[18]86的宝贵经验。新时代,新形势的应对、新任务的完成亦需要宣传思想工作的助力,需要使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积极主动地投入现代化建设,为更好地应对世界变局、实现民族复兴凝心聚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19]14,就是要求宣传工作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进行动员,提高群众觉悟,提高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画好同心圆,凝聚向心力,打好组合拳。必须牢记宣传工作“是为了保证各项中心工作完成的”[18]86历史经验,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和重点,确保人民群众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整合、积聚力量。

(三)注重语言的通俗化是提升宣传思想工作实效的基础条件

宣传动员不是宣传者自我陶醉的舞台,不论口头抑或书面宣传,都需要通过语言完成思想、观念、价值观的传递;因此必须确保语言的有效性,使其可以被宣传对象所明了。这是取得良好宣传效果的前提。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强调:“我们有许多做宣传工作的同志,也不学语言。他们的宣传,乏味得很;他们的文章,就没有多少人欢喜看;他们的演说,也没有多少人欢喜听”[20]837,“如果我们没有学会说群众懂得的话,那末广大群众是不能领会我们的决议的”[20]843。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必须采用易于群众理解的群众化语言。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建设与改革时,避免直接大段引用经典著作或宣读各项文件,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入基层,向群众学习他们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力强的、实际化的语言,向古人学习有生命、有生气至今依然可以借鉴的词汇、语句和典故,继而用这些群众看得懂的语言、词汇、典故和“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20]844的形式表达出来,让民众一听就懂、一看便知,促使理论“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21]34,在实现大众化的基础上使更多的人能够积极主动地拥护。

(四)注重形式的多样化是提升宣传思想工作实效的关键举措

思想、理论、情感、态度、价值观均是思想层面的引导,而思想本身具有内在性,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介、借助一定的方式方法外显其性质与状态,进而有效传递信息,实现其社会功能。因此,要提升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实效,必须探索多样化、形象化的宣传方式,给空洞抽象的思想加以适当形式,使理论与实际、抽象与具体有机融合,真正使宣传动员深入人心且效果持久。鄂豫皖时期的宣传动员方法多达60多种,涵盖口语媒介传播、文字媒介传播、印刷媒介传播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逐步衍生出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传播等方式方法,使得信息传播具有极大丰富、形态多样、迅速及时、自由、交互的特点,为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不论是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抑或电子、数字媒介,均具有各自特点与特有优势。在进行宣传动员时,要清晰认知和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方式的优势,将多种媒介联合使用,以形成最佳宣传动员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总结继承前人经验,在学习借鉴传统宣传动员方式并充分发挥其优势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探索新形式新方法。注重多种宣传渠道的开辟与运用,充分发挥理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艺的宣传动员作用,根据其各自特点,积极有效地开展宣传工作,形成全社会密切配合的多元化、交互化、拟态化立体宣传系统与宣传网络。同时借用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社区文化、街道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单位文化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实现宣传动员生动化、形象化,有效提高宣传思想工作“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2]。

(五)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利益相结合是提升宣传思想工作实效的基本要求

“定势论”认为,“需要”是产生欲望和行为的基础条件。这就意味着,要想从心理上抓住群众,使宣传动员深入人心,就必须触及群众的“需要”,使宣传动员满足群众根本要求,符合群众的信念与期望。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3]187,“‘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23]286。由此,精神鼓励和物质利益必须有机结合,“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24]146。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的宣传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就并在人民群众中卓有成效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主要的是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每一个时代的群众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这些利益诉求促使人们优先筛选和关注与自己相关的、可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信息,无视、抗拒那些不相关、不需要的宣传。因此,提高宣传思想工作实效就必须把握群众关切,把宣传工作与群众实际利益相结合,从群众诉求出发进行宣传动员,以此引起群众兴趣,使宣传思想入耳、入脑、入心,充分调动起其积极性,组织起来为自身利益而奋斗。同时,“以满足需要为目的的行为实现后,随之而产生的愉快情绪体验便可以使这种行为巩固下来”[25]40,进一步扩大、加深和巩固宣传动员效果。因此,宣传工作要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利益相结合,善于从群众思想实际和切身利益出发,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工作,使群众从实践体验中认识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认识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提升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六)坚持以情动人与以理服人相结合是提升宣传思想工作实效的重要方法

宣传动员靠的不是强制性的命令,而是软性的说服、鼓动、教育。宣传动员能否快速和持久有效,取决于是否可以对宣传动员对象的情感作准确地分析与运用。恽代英在《农村运动》中强调:“联络农民的感情——这是宣传农民最重要的条件”,“研究他们的心理”是“宣传农民最合当的方法”[26]560。因为人不是只受理智支配,还受需要、动机、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制约。利用群众熟悉的事实及关注的切身问题向群众宣传、解释、介绍,可以提高群众情绪与积极性,引导其积极投身革命、建设、改革中来。新时代,宣传动员的重要任务就是鼓舞人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积极性,激励人们的创造热情,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中来,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因此,在现阶段的宣传动员中,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情感诉求,面对互联网新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注重情感和理性并重,坚持以情动人与以理服人相交融。一方面及时了解、准确把握人民群众情感上的各种动态、趋向和对时事、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反应,以便对症下药、减少抵触,在最短的时间内争取认同;另一方面进行理性分析、逻辑论证、理论教育,以便在已有效果基础上加深影响,使宣传思想工作效果最优,效力更久。

五、结语

宣传动员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懈探讨的重大课题。鄂豫皖根据地的宣传动员形式多样、用语朴实、群众参与广泛、机构队伍专业,是中国共产党宣传史上引人注目的舞曲。充分调动起了工农兵群众的积极性、革命性,使其围绕在党和政府周围,形成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最终赢取了各项工作的胜利。鄂豫皖根据地的宣传动员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其具体实践、有益探索及经验总结,不仅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及宣传动员工作开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为日后中国共产党更好地进行宣传动员、夺取全国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是党在革命战争时期积累的宝贵财富,也是党的宣传动员工作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并从内容和形式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中国化进程。

宣传动员工作是一项动态的工作,也是一项恒久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反复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宣传思想工作。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做好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22]。随着历史的推进、时代的进步,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将面临新问题,迎接新挑战,但革命时期积累的宝贵经验历久弥新。应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和丰富发展党在长期宣传动员实践中积累的来之不易、弥足珍贵的经验,真正承担起“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22]的职责和使命,以更好的宣传效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动员根据地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窗台上的妈妈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音乐迪斯尼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印钞之路”
西北烽火: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