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湖南地方诗总集研究述略
2023-01-03李璇
内容摘要:地方诗总集是地方文学与文化的风向标,而学界对清代湖南地方诗总集的研究关注不够,主要集中在地方诗总集的叙录与介绍,地方诗总集的整理与部分地方诗总集的文献考订和专题探讨三个方面。对清代湖南地方诗总集具体存佚情况不明,对其在文献、文学与文化上面的价值认识不深等。笔者爬梳整理,胪列了51种清代湖南地方诗总集,并期引起人们对湖南文献的保护和对湖南文学的重视。
关键词:清代 湖南 地方诗总集
地方诗总集的整理与研究工作,一直是中国诗歌研究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学界目前对清代湖南地方诗总集的研究关注不够,对清代湖南地方诗总集的具体存佚情况不明,对总集中的诗人群体、诗坛活动、文学脉络、文学批评等论述不多,对总集在保存诗歌文献、保存作者资料、保存史料记载等方面的辑佚、校勘、证史、补史等功能与价值认识不深等。因此,该领域研究尚存在较大上升空间,亟待深入挖掘。
一.清代湖南地方诗总集研究现状
地方诗总集的编纂在清代达到极盛,因而清人编纂的地方诗总集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主要的研究学者有朱则杰、罗时进、徐雁平、王卓华、谢正光等,他们都有一系列研究论作。许多硕博士论文也从中选题,既有整体性的诗歌总集研究,也有单部诗歌总集的研究。总体来说,江浙、广东等地区的研究相对领先于其它地区。安徽、山东、福建等地的研究也持续推进,而云贵等偏远地区也受到学界的关注,反倒是对位居腹地的湖南、湖北等地的地方诗总集关注不够。
有关清代湖南地方诗总集的研究,从八十年代开始,学术界已有的关注和学术成果主要集中在地方诗总集的叙录与介绍,地方诗总集的整理与部分地方诗总集的文献考订和专题探讨三个方面:
(一)清代湖南地方诗总集的叙录与介绍
叙录与介绍文字是认识和了解地方诗总集基本情况的文献基础,学术界已开始引起重视。章曼纯《湖南的艺文总集》、蒋江龙《湖南历代地方艺文总集述略》、寻霖、龚笃清《湘人著述表》、湖南圖书馆编《湖南古旧地方文献书目》、张勇主编《湖南图书馆古籍线装书目录》等论文或专著中对清代湖南历史上某些地方诗总集的版本、编选等情况进行了介绍和述评。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历代地方诗文总集汇编》,收录各地诗文总集219种,涉及25个省市地区,其中清代湖南地方诗总集收录《沅湘耆旧集》《湖南女士诗钞》《湘上诗缘录》三种。
(二)清代湖南地方诗总集的整理
目前学界对清代湖南地方诗总集的整理工作主要集中在点校这一块,有三部湖南地方诗总集被点校出版。熊治祁、张人石以道光二十年《资江耆旧集》为底本,校点邓显鹤编纂的《资江耆旧集》。欧阳楠点校邓显鹤编纂的《沅湘耆旧集》,前编以道光二十四年“新化邓氏小九华山楼开雕”本为底本,本编以道光二十三年“新化邓氏南村草堂开雕”本为底本。这两套书均由岳麓书社出版。贝京以道光十四年《湖南女士诗钞所见初集》为底本,校点《湖南女士诗钞》,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三)清代湖南部分地方诗总集的文献考订和专题探讨
学术界对清代湖南诗歌总集的文献考订和专题探讨,主要集中在邓显鹤编纂的《资江耆旧集》和《沅湘耆旧集》上。张青松《〈资江耆旧集〉的成书过程考》一文,考述了陶澍对《资江耆旧集》的成书实有搜集、资助之功。[1]田范芬的《〈沅湘耆旧集〉辩误》从语言学的角度,以《耆旧集》前编卷三十七至三十九所收胡天游诗歌为例,说明邓显鹤在编纂《沅湘耆旧集》时对诗歌不合律处存在故意的改动,因此使用《耆旧集》应小心谨慎,校以其它版本,这样才能真实解读。[2]朱则杰在《清诗总集作品丛考》一文中指出《沅湘耆旧集》存在作品重出现象。[3]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庋藏有稿本《沅湘耆旧诗集续编》一百六十三卷,《沅湘耆旧集补》二十一卷及《沅湘耆旧集前编补》三卷,因这三种稿本收藏于海外,又尚未影印行世,学者观览不易,要解决的谜团又甚多,关于这三种稿本的编者、选诗标准、收诗情况等,漆永祥、弘征、周原、张宝三等学者专门撰文加以探讨。笔者博士论文《邓显鹤〈沅湘耆旧集〉研究》以《沅湘耆旧集》为研究对象,既注重对《沅湘耆旧集》的考订、校勘、辑录等基本工作,同时又努力在文学史和思想史的视野下对《沅湘耆旧集》作更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4]
综上所述,虽然上述专著和论文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启发意义,但是对整个湖南清代地方诗总集的存世与亡佚情况却缺乏全面的调查,对其基本面貌与编纂历程也缺乏系统的研究。更为重要的是,研究主要针对清代湖南地区知名度较高的地方诗总集,忽视了大量存在的其他总集;对于清代湖南地方诗总集的整体性考察不多,亦较少从诗歌批评史的视野和角度对地方诗总集予以观照,同时还割裂了地方诗总集与区域文学的关联。
二.清代湖南地方诗总集知见录
笔者将爬梳整理的51种清代湖南地方诗总集胪列如下,以就教于方家。(笔者按:本文所指清代湖南地方诗总集,是指清代收录湖南籍作家的诗歌总集,亦或诗歌内容关涉湖南的诗歌总集,某些诗歌总集后附有词集,亦计在其中。)
(一)省级类(共4种)
(清)邓显鹤、邓琮辑,《沅湘耆旧集》二百卷前编四十卷,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新化邓氏南村草堂刻本,前编二十四(1844)年小九华山楼刻本。
(清)毛国姬辑,《湖南女士诗钞所见初集》八卷,清道光十四年(1834)刻本。
(清)易焕选辑,易文萱注,《楚南先贤志吟》五卷,清道光十九年(1839)碧园刻本。
(清)吟香居士编,《广湖南诗题寻源》三卷,清末刻本。
(二)府县级类(共6种)
(清)何焕评选,刘钜麟、刘基定辑,《玉潭诗选》,清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
(清)陈昌广等辑,《渌江诗存》二十四卷,清光绪二十年(1894)醴陵渌江听竹笑楼刻本。
(二)文学价值
小传和序言中间或有编者对所选诗歌的评价,能深化对编者诗歌理念的了解与研究,为湖南诗歌批评史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细致的理论阐释;以清代湖南地方诗总集为切入点,考察清代湖南地区古代文学的发展面貌,梳理出一条湖南文学和湖湘文化发展的脉络源流。以清代两湖诗坛去观照整个清代的诗坛活动、诗学流派、诗学思想。
(三)文化价值
地方诗总集中保留了很多典章制度、社会习俗、文人结社等情况,如《龙塘唱和诗汇钞》是书收录周树京、黄运藩、黄凤歧等在龙塘(新化梅山)组建龙塘诗社所作诗篇170余首,为研究湖南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提供参考资料。同时,透过清代湖南地方诗总集,将时代发展下湖南的历史、思想、风俗一一加以呈现。考察诸如理学在湖南的发展、心学的兴衰、地域族群(如湘阴左氏、湘乡曾氏、道州何氏、龙阳易氏等)、家族礼教、新旧思潮碰撞等文化现象。同时,通过清代湖南地方诗总集彰显和弘扬湖南经世致用、心忧天下、包容开放、敢为人先的文化精神。
清代湖南地方诗总集保存诗歌文献、保存作者资料、保存史料记载等方面的辑佚、校勘、证史、补史等功能与价值重大,其中记录的诗人群体、诗坛活动、诗学思想以及反映的时代变迁,风土人情,可以从新的角度观照湖湘文化与文学脉络,以此为切入点,能丰富和深化区域文学和文化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青松.《资江耆旧集》的成书过程考[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05).
[2]田范芬.《沅湘耆旧集》辨误[J].学术研究,2007(10):156-157.
[3]朱则杰、周于飞.清诗总集作品丛考[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346—348.
[4]李璇.邓显鹤《沅湘耆旧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5](清)邓显鹤编纂,欧阳楠点校.沅湘耆旧集(第一册)[M].长沙:岳麓书社,2007:9.
[6]贝京(点校).湖南女士诗钞[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邓显鹤编纂湖南诗歌总集研究”(18YBQ073);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清代湖南地方诗歌总集研究”(18B459);2020年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资助项目“罗汝怀《湖南文征》研究”(XSP20YBZ079)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