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复习课中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结构化
2023-01-03王萍
【摘要】教育理念不断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落实需要教师着重关注学生主体地位,以及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思维的变化。思维导图是新时代下的教学方式,是一种结构化思考的高效工具。它的出现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绪,重塑更加有序的知识体系。文章从思维导图的作用出发,主要分析和探究了如何利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和复习环节,以促进学生知识和思维的结构化。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数学知识;结构化
无论是从教育者的角度还是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思维导图都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教学方式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及认知特点十分契合。传统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变化及传授知识,并没有着重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思维的变化,致使在后续教学中难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效率低下。为解决这一现实困境,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数学的复习课当中,助力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及其特点
心理学家东尼·博赞早期提出了思维导图这一概念,并阐述思维导图的实质就是一种用大脑本身来思考并让大脑一直处于活跃状态的思维工具。简单而言,思维导图将颜色或线条等元素合理运用起来,并在此基础上遵循更容易被大脑所接受的规则,让外界较为复杂的信息更加简单化和系统化,某种意义上也能让学习者更加容易理解知识本身含义。思维导图因其承载的信息量较大、风格独特,以及层次较为分明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二、小学数学复习课存在的现实问题
由于诸多因素,现在的小学数学复习课存在着大量现实问题,总共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仍未转变、更新教学观念,还在使用“教师单方面讲,学生被动地听”这种教学方式,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无法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作用,小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实际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如果长期处于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只会更加讨厌学习,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并大大降低学习水平。
(二)教师未做到因材施教
传统复习课开展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难以落实分层复习策略,致使学困生无法有效解决自身的学习问题,优等生也难以培养自身的发散思维。
(三)复习方式与认知错误
部分教师认为练习的过程就是复习的过程,将复习课上成了练习课,但事实上题海战术并不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只会让“学习是枯燥乏味的”这一思想深入学生内心,这不但让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偏离了原有轨道,还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1]。
(四)复习题型过于单一
部分教师过度依赖课本上的课后练习题,没有去自主创新,而是直接将课后习题呈现给学生,并让学生反复练习。实际上这只会让学生觉得课程内容更加单一,并不会起到积极作用,而小学生在此过程中也很难再体会到探索的新鲜感[2]。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实际意义
(一)有利于對数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利用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及每节课的重点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优化课程设计,对原有教学模式下的不足及时进行调整修改,以此来更加贴合小学生现阶段的复习目标。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发挥思维导图的复习作用,利用思维导图创造情境,并以此来展示整体的复习内容。例如教师可在每次教学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利用复习课时间将课堂所学知识制作成思维导图,再将概念、应用方式及相关例题分别体现在思维导图当中,进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二)有利于完整知识体系的形成
设立复习课的根本目的是让小学生梳理所学的数学知识点,而思维导图的出现让学生更加明确了数学知识中的结构关系及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让原本零散的知识变得更加系统化和整体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无限遐想也由此被激发出来,这将更有利于学生完整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3]。
(三)有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多样性思维的重要阶段,但现有的教学模式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拓展。如果教师只会一味地将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很难学会举一反三,后续遇到应用问题时也无法自主解决。思维导图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个难题,将其运用在复习课中,能够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科学和系统的提升,这将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例如在学生完成对某一知识的学习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中以该知识为中心点,画出多种箭头,将以往所学知识全部放在对应的箭头当中,要求学生探究它们之间的关联。此时学生既可以根据教材中某些综合性习题进行理解,也可以与组间同学进行交谈,以此从多个维度了解这些数学知识的内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4]。
(四)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在小学这个独特的年龄阶段,学生对数字图形的认知能力较强。思维导图这种教学方式对小学生来说十分新鲜,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数学学习,发挥自主能动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忆以往学过的数学知识,并让学生将这些知识绘制成自己的思维导图。这样做一方面能够重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另一个方面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可谓一举两得。
(五)丰富教学评价的方式
在传统复习课中,复习效果的评价基本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在这种评价下小学生并不能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更不能把握住学习重难点。思维导图的出现让小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充分地了解到自身的知识水平,并对不足之处进行查缺补漏,这也让复习课原本应有的教学效果得以体现。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教师也可以及时查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根据思维导图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提高学生整体数学学习水平。
三、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策略
(一)构建基于思维导图的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
基于思维导图的数学课教学模式,主要分为情景创设、知识梳理、指导评价、巩固提升这四个维度。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学生近期存在的学习问题,与学生加强沟通交流,以此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需注意的是,在此环节中,教师需要将近期学生群体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应用到教学情景当中,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加深印象。
在知识梳理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着重观察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学习动机,了解学生是否能够根据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特性准确划分知识。对于难以掌握思维导图绘制方法的学生,教师则需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解决自身存在的学习问题。
指导评价是数学复习课的重要环节。由于小学生群体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不同学生思维认知及学习动机各不相同,且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大部分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存在诸多学习问题,甚至还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畏难心理。为解决这一现实困境,教师需要在复习课中融入指导评价。例如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期间,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学生根据彼此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发挥生生评价及师生评价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从多个维度了解自身现存的学习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他人的学习方法。
巩固提升主要体现在教师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另一方面需要基于思维导图的内容,为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别设立不同难度层级的数学习题。教师也可要求学生结合某一道应用题制作对应的思维导图,寻找出多种解题方式。在此期间,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以便对学生群体做出针对性的指导。
(二)运用思维导图对重难点进行突破
由于课本上一些知识对于现阶段的小学生来说难度偏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教师可在复习课中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探究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多个维度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实现对重难点的突破,以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一课为例,复习课期间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上次课所学知识,以及学生在课程中所做的笔记进行复习。在此期间,教师需要着重关注学生是否掌握“比例”的相關知识。倘若部分学生因认知偏差难以有效理解此知识,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需注意的是,由于学生群体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并且教材中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也会影响学生的复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结合重难点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落实分层复习的教学策略。如针对学困生,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将“比例”这一知识放在思维导图的中心位置,并要求学生探究正比例及反比例的特点,同时学生还需要将课本中知识点对应的案例画在思维导图上,以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对于优等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整理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并要求学生将常见的解题方式画在思维导图中,最后再为优等生提供进阶的辅助练习资源,观察优等生是否能够将正比例与反比例相关概念与其他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解决综合性问题。上述方式能够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分别落实不同复习策略,引导学困生掌握基础概念,帮助优等生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三)以思维导图为基础进行学生的智力开发
以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探索图形”一课为例,复习课中部分学生往往只对基础性概念进行学习。虽然这也能够加深学生对基础性知识的理解,但从本质上来讲,学生并没有从多个维度探究数学知识的奥秘,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在复习课中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促进学生智力开发。如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复习课开始前、复习完课本知识后,在白纸中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利用图形变换的方法对该直角三角形各边进行变换操作,分别构造出正方形、长方形以及梯形等图形。此时,学生还需要分别在不同图形中写下其对应的特点和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探究各类图形之间的异同点,以此制作出基于图形变换的思维导图。上述方式能够引导学生结合某一数学知识探究与其他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促进学生智力的提升。
(四)利用思维导图整理错题
在学习完所有课程之后,复习是最重要的环节。再次运用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回顾与总结,学生更容易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和整理。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设计更加多样化的思维导图,以此来理清自己的思路,对知识进行多样化思考,从而实现对所有知识的复习。与完成大量习题的方式相比,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并提高其学习效率。
在解决学生所做习题中出现的问题时,教师不光需要更正错误,还需要引导学生对错题进行收集,以思维导图作为基础,让学生根据错题的种类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自身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和没有考虑到的思维盲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倘若学生存在错题,教师则需要让学生在复习课中利用思维导图画出与该习题相关的知识点结构。例如学生对三角形角度存在认知偏差,教师便可要求学生在白纸上写出三角形的定义,并分别画出三种箭头及圆圈,分别代表锐角、钝角和直角三角形。此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在圆圈中继续画出箭头,并让学生以边长、角度等多个维度来探究是否存在其他类型的三角形,以此帮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所有结构与特征。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优化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和复习活动,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研究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教学活动当中,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一方面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让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能够更加有效且高效地开展。因此,教师需要重视思维导图的应用,并不断加强对这一教学方式的研究力度,最终将思维导图的作用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养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悦.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小学生数学知识结构化[J].新智慧,2019(10):15.
[2]陈晓霞.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数学单元复习的策略[J].科普童话·原创,2022(01):54-55.
[3]纪俊英.浅析如何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文渊(小学版),2021(03):949.
[4]廖志媚.以图导教以图导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实践[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09):138-139.
作者简介:王萍(1980—),女,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