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82年的回响

2023-01-03《百花园》编辑部

百花园 2022年9期
关键词:专号百花园文坛

《百花园》编辑部

对《百花园》来讲,1982年注定值得铭记。当年第1期《卷头语》写道:“当把这改月刊后的第一期刊物奉献给读者的时候,本刊编辑部同志心潮起伏,激动兴奋。”第7期《卷头语》结语:“最后预告,本刊决定十月编发小小说专号。”

谁又能想到,《百花园》1982年第10期的“小小说专号”,会成为郑州吹响倡导小小说号角的标志,会引领一种阅读时尚历经四十年而弥久恒新。这期杂志的封面,刊名靠左竖排,右上方是“青年文学月刊·小小说专号”,细黑拉扁的黑字印在白纸上,昭示着一种自身的蓬勃力量和即将激荡而出的峥嵘文采。其下是封面主图:藏蓝底色上一朵挂着露珠的粉红玫瑰,玫瑰花心稳踞一只青蛙,凝视的眼神、笃定的神态传递出它的心脏里敲打的是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鼓点——这是1980年代的精神图景。

1986年,“小小说创作与发展座谈会”召开,邓友梅、南丁、汪曾祺、林斤澜、陈建功等聚会郑州,与编辑部同人一起探讨小小说创作与小小说现象。也是在这一年,《百花园》开始举办小小说函授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小小说作者。1990年第1期,《百花园》封面刊名下加了“小小说世界”五个字,“意在昭示海内外文坛,表明我们要为中国小小说的发展与兴旺竭尽全力的决心,让五彩缤纷的小小说之花盛开在《百花园》”。

竭尽全力,不负众望,《百花园》履践了她对文坛的庄严承诺。此后三十余載,从汤泉池、雁荡山、白洋淀、井冈山、东江湖、青天河,到北京、青岛、亳州、大连、宁波、石家庄……我们数十次举办笔会、组织研讨,小小说作家队伍渐次形成,小小说文体逐步确立,郑州成为公认的“全国小小说中心”。2018年,冯骥才小小说集《俗世奇人》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百花园》《小小说选刊》“改革开放40年最具影响力小小说”评选揭晓。这两个事件,被业界解读为小小说文体成熟的标志。

《百花园》的成功,是时代发展使然,更是小小说团队40年坚守与奋斗的结果。回望1982,我们有对前辈同人的感佩,有对过往辉煌的自豪,也有对肩上责任的担当。近年来,《百花园》着意引导小小说由文体自觉向文学自觉转变,致力于发现、培养、扶持和造就小小说作家梯次队伍,在彰显小小说文体内涵、拓宽小小说创作路径、组织小小说创作活动等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努力……我们不敢有一丝懈怠,也从未停止小小说文体探索与创新的脚步。

中原厚土发轫地,常拭初心在文运。小小说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异军突起”,是小小说倡导者、作者、编者、读者共同成就的。天道酬勤,厚德载物,让我们继续携手并进,去拥抱小小说更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专号百花园文坛
美育史料·“八·一三专号”
论五四时期的期刊专号*
第三只眼看文坛
第三只眼看文坛
第三只眼看文坛
第三只眼看文坛
“特殊教育专号”征稿启事
“特殊教育专号”征稿启事
想要有个家
百花园地中的装饰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