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水脉焕新生

2023-01-03王剑英

瞭望东方周刊 2022年26期
关键词:北运河通州大运河

王剑英

北京通惠河畔国贸CBD 现代建筑及河里的倒影

清波荡漾北运河,一水连通京津冀。

作为大运河北京段最重要的干流,北运河北起北京通州北关闸,流经河北香河,入天津汇入海河,在北京境内长41.9公里。其主要流域位于通州,这里文化遗产丰富,是北京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区,也是展示運河文化、首都文化、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与此同时,作为北京市重要的排水河道,在北京“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防洪排水总体格局中,北运河承担着中心城区90%、城市副中心约85%和通州区87%的排洪任务,是确保城市安全的一道重要防线。它也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优良生态环境的重要支撑,运河商务区、城市绿心和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剧院、图书馆、博物馆)都依运河而建。

十年前,北运河是一条有名的臭水河;十年后,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的背后,有哪些努力和故事?日前,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副主任周洪利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介绍了相关情况。

周洪利

我会用“新生”来形容。过去,大家都躲着这条河走,因为水很臭;现在,水清了、岸绿了、变美了,游人如织了,更加热闹了。

运河商务区、城市绿心和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剧院、图书馆、博物馆)都依运河而建。北京(国际)大运河文化节已经连续举办了3届,正在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2022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以“游运河,行大运”为主题,北京市依托北运河整合沿线文化、旅游、体育等各类资源,立足全球视野,举办了一系列重点活动。

2022年,冬奥火炬在运河传递,依托运河举办了运河赛艇大师赛和首届北京桨板公开赛等亲水体育赛事,文化盛典“电影频道传媒荣誉之夜”也首次选择在运河文化广场举办……

总体思路是尊重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具体围绕安全、洁净、生态、优美、为民五大理念逐步展开。

安全方面,从2006年开始启动危闸改造,先后完成了杨洼闸、北关分洪枢纽、榆林庄闸改造任务。通过疏挖拓展河道,北运河实现了防洪达标。

洁净方面,在北京3个“三年治污行动”的引领下,将北运河两岸所有的排污口都纳入市政管网,污水先进入再生水厂,经过处理后再排入河道,出厂水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

生态方面,主要完成两岸绿化、美化,建设绿道、浅滩、湿地,大家都能感受到,水清了,岸绿了,运河越来越美了。

为民方面,在运河两岸建设了多个钓鱼平台,解决百姓的亲水需求;建设了约100公里的贯通绿道,方便市民骑行、跑步、休闲;此外,陆续开展“运河+”活动。为民,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水务部门对北运河的治理思路是,首先解决防洪问题,因为安全是基础;接下来要提升水质,解决水黑、水臭问题;此后重点实现“美丽”目标。最近两年,我们开始发力文旅融合,启动通航,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所谓“表象在河里,根子在岸上”,岸下的问题要靠岸上来解决,治理北运河需要各部门形成合力,不是仅靠一个部门就能实现。

突破难关的一个关键措施是实施河长制,效果确实很好。2016年,北京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现水环境属地化管理。有了河长的统筹,属地相关部门如水务、环保、城管、园林、市政市容、交通等部门,就能拧成一股绳,实现河道里与河岸上一起管、一起治。

最自豪的是北运河实现了通航。2019年10月,北运河通州城市段的11.4公里正式实现旅游通航;2021年6月,实现了北京境内40公里河道通航;2022年6月,实现了京冀段62公里航道联通,具备了从北京通州一路坐船到河北香河的基础条件。这标志着北京首次出现了跨省际航道,第一次出现了跨省际水上旅游运输。未来,运河有望实现京津冀通航。

自古以来,通州与漕运息息相关,大运河古代就是运粮河,有黄金水道之称,通州也是因水而兴,后来这条河经历了起起伏伏,有过盛景,也有过衰败。

现在,随着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通航让市民可以乘船游览,在千年运河水脉当中领略运河风情,对推动消费升级、促进两岸经济发展也大有益处。运河热闹起来了,这是造福社会的大好事。作为运河人,我们能参与其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非常自豪。

每年三四月份是菹草迅猛生长的季节。这是一种水生植物,可从河底一直长到水面,缠绕游船的螺旋桨,给通航带来困扰。因此,我们需要对河道里的漂浮物和水草及时进行打捞、收割。

一方面,不能让菹草影响人类必要活动;另一方面,又要注意保持水生态系统平衡。最佳方式是清理至水面下大约80厘米,既能避开螺旋桨,又能让水草活下去。

我们一开始主要靠人工割除,费力且效果不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做了多次试验,自主研发出一种自动割草装置,安装在保洁船前端。该装置日清理水草可达40亩,比传统清理方式提高效率10余倍,可对水草集中区域进行高效精准切割。

事实上,水草作为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质变好的指示性物种。菹草对水质有较高要求,它是近两年才大面积暴发式生长,这也说明北运河的生态越来越好。

一是从2013年至2022年,北京连续实施了3个“三年治污行动”,从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再生水厂、配套管线、污泥无害化处理设施等多个方面,全面提升全市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随着全面治污的开展,北运河水质也得以改善,从黑臭的劣V类水变成了现在的IV类水。

二是2015年北京明确提出,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新城,通州建设进入新阶段;2019年,北京市级行政办公区正式迁入城市副中心。由于北运河北京段主要在通州,受重视程度必然随之提升,如拆除了很多阻碍行洪的设施,大力进行筑堤修坝、绿化美化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通州堰”的规划建设,这是一个集防洪、净水、观景、休闲于一体的防洪工程体系,包括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工程、温榆河综合治理工程、宋庄蓄滞洪区二期工程三個防洪骨干工程,2022年初已全部投入使用。这些工程的实施,使得城市副中心防洪标准大大提高。温榆河、北运河实施综合治理后,还为市民提供了乐水休闲的好去处。

三是从北运河北京段、京冀段先后通航,到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创建5A级景区,再到运河边各种文化、体育赛事的开展,都是在保护基础上进行传承、利用,文旅融合,拉动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总之,在北京,运河新生进入了新的阶段。

9月18日,北京市通州区的京杭大运河上进行赛艇比赛(彭子洋/ 摄)

猜你喜欢

北运河通州大运河
雪落通州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通州侨商:海外创奇迹 国内献爱心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北运河水环境保洁设备及配套设施研究
放歌大运河
通州商住限购,蝴蝶效应已经显现
遇见“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