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动脉高压患者采取呼吸功能锻炼干预的效果分析

2023-01-03姜海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21期
关键词:百分比肺动脉呼气

姜海波

肺动脉高压是指患者肺动脉压升高,静息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25 mm Hg(1 mm Hg=0.133 kPa),运动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30 mm Hg。其临床表现千差万别,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胸闷、气促等,最终发展为右心室功能不全[1]。其主要原因是肺血管阻力增加,而增加肺动脉压,以患者活动后出现胸闷、气促为特征,由于其临床诊断困难,医疗救治率低。据文献报道,我国肺动脉高压患病率为96/100 万,男女比例为1∶7.92,其发生与患者肺血管结构异常密切相关,其病因为患者肺血管内膜损伤、中膜肥厚、外膜纤维化导致肺动脉管腔进行性狭窄,进而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但其具体发病机制临床尚未完全阐明,并无根治性治疗方法[2,3]。美国肺动脉高压领域相关指南——《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指南》明确了一般康复措施,即建议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锻炼,但运动强度必须控制在无症状的范围内,总之患者应在不引起症状的情况下多运动,其训练可在指导下进行,目的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目前临床并未明确锻炼康复方式和内容。本研究采用呼吸功能锻炼对恢复期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运动耐力进行干预,全文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在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治疗的60 例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男14 例,女16 例;年龄55~75 岁,平均年龄(62.14±4.29)岁。试验组男15 例,女15 例;年龄55~74 岁,平均年龄(62.32±3.9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注:两组比较,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年龄20~75 岁;经临床诊断及影像学证实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为Ⅱ~Ⅲ级患者;符合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患者基础疾病稳定,认知功能正常,无意识障碍,药物治疗>1 次;患者均无精神疾病,能正常沟通,并知情同意;患者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不能配合检查的患者;存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意识、认知、行为功能不正常,无法独立沟通患者;凝血功能存在障碍患者;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存在病变患者;病情突然恶化,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监测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给予吸氧、药物指导等康复方法,指导患者定时作息、日常生活及饮食。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干预。具体方法:腹式呼吸:患者双臂平举采取坐姿,吸气时,横膈膜向上移动,腹部向前突出,当吸入量达到最大值时,屏住呼吸5 s 后呼气,腹部凹陷后双手恢复向下,然后反复,10~20 min/d;之后患者进行骑自行车动作锻炼呼吸,患者平躺在床上,双腿向上腾空,交替骑自行车动作,完成20 min/d。之后采取缩唇呼吸,“缩唇呼吸”是指患者吸气时用鼻子呼吸,呼气时以缩唇的形式,施加一定的阻力,用嘴唇类似口哨口型呼吸的方法慢慢呼气,此方法能在患者气管及支气管内产生一定呼气正压力,防止患者胸内高压导致小气道塌陷失去弹性牵引,并能有效消除肺部残余气体,改善肺部血流失衡,减少残余气体对吸入空气的稀释,从而降低肺泡二氧化碳分压,改善气体交换效率,提高患者的通气功能,改善其健康状况。患者收缩嘴唇,用鼻子吸气后随着身体运动呼气,第一节,患者双手上举吸气,放下呼气15 次;第二节,患者双手放在身体一侧,上下交替移动,同时交替吸气、呼气约15 次;第三节,患者屈肘,双手握成拳,交替向前斜击,同时呼气与吸气交替进行15 次;第四节,患者交替抬腿,膝盖弯曲75°,腿向上举时吸气,腿向下放时呼气。疗程1 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呼气峰值流速、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6 min 步行距离及干预第1、2 周的焦虑、抑郁评分。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测量值/预测值)×100%。6 min 步行距离为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在心内科安静且通风良好的病房走廊完成6 min 步行,精确绘制6 min 步行距离位置,病房配备步行距离计时器、血压计、笔记本以及相应所需的救援设备和药品。焦虑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6 分无焦虑,6~13 分轻度焦虑,14~19 分中度焦虑,20~25 分重度焦虑,>25 分极重度焦虑;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分:<7 分为正常,7~15 分为可能有抑郁,16~22 分为轻度抑郁,23~30 分为中度抑郁,≥31 分为重度抑郁。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的呼气峰值流速、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6 min 步行距离比较 干预前,两组呼气峰值流速、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6 min 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呼气峰值流速、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6 min 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的呼气峰值流速、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6 min 步行距离比较(±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的呼气峰值流速、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6 min 步行距离比较(±s)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aP<0.05

2.2 两组干预第1、2 周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试验组干预第1、2 周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第1、2 周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干预第1、2 周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时间延迟,早期特异性低,症状一经发现就处于中晚期,临床最常见的症状是患者活动后呼吸困难,一些患者可能只在早期表现出与疾病有关的基本症状,如活动后呼吸急促[4-6],此时应考虑肺动脉高压的可能性,症状包括疲劳、头晕和胸闷,该表现与肺血管堵塞关系密切,多数患者存在气道功能障碍,但临床上无治疗特效药物。通过基础干预,延缓疾病进一步发展非常重要,但常规干预并没有关注患者运动的具体措施。在患者康复训练中,呼吸功能锻炼以改善肺通气功能为目的,符合基础治疗的原则[7-9]。呼吸功能锻炼是通过反复的呼吸锻炼提高患者运动耐力,改善呼吸膈肌和肋间肌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对肺泡的康复作用,改善肺通气功能。肌肉耐力锻炼会进一步增加患者心脏的血流,增加肺的血流量,降低肺动脉压力,在患者可以耐受的运动范围内可以刺激大脑产生抗抑郁物质,适当的补充蛋白质,可以提供必要的营养,因此要鼓励患者在耐受的条件下适度运动[10]。

综上所述,采取呼吸功能锻炼干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百分比肺动脉呼气
如果你很生气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环缩术后Ⅱ期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环保车型最多的美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