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究

2023-01-03马晓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21期
关键词:偏瘫中风针灸

马晓丽

针灸是临床上常用的中医治疗手段之一,在治疗中风偏瘫方面具有显著效果[1]。为进一步探究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效果,本文选取2020 年4 月~2021 年3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2 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4 月~2021 年3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2 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19 例;年龄51~79 岁,平均年龄(60.35±8.45)岁;病程3~29 d,平均病程(16.33±6.32)d。观察组男21 例,女20 例;年龄53~77 岁,平均年龄(60.22±8.34)岁;病程3~29 d,平均病程(16.43±6.35)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注: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①给予患者常规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凝、改善脑血液循环以及营养脑组织等;②加强对患者合并症的治疗,主要包括改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情况,保证患者水电解质的平衡;③常规的康复训练,提高患者日常自理能力。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选取合适的穴位,以阳明经为主,以太阳和少阳经为辅,上肢选取曲池、肩髃、手三里、外关以及合谷,下肢取得穴位为环跳、昆仑、太冲、绝骨、足三里、阳陵泉,对于出现口眼歪斜的患者,需要加取颊车、地仓、牵正等穴位,而对于语言障碍患者需要加取夹承浆、廉泉等穴位,均在患者的患肢选取,针刺得气之后留针30 min,治疗1 次/d,10 次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3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ADL 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90%,意识恢复正常,生活可以自理;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为46%~90%,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但可以行走;有效:神经功能评分减少程度为20%~45%,能站立或依靠拐杖行走;无效:恢复情况没有达到以上程度[2]。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采用ADL 评分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强。使用Barthel 指数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中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4、16、10、11 例,总有效率为73.17%(30/41);观察组中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0、21、8、2 例,总有效率为95.12%(39/4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 评分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ADL 评分(30.34±2.23)分与观察组的(30.43±4.3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DL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ADL 评分(50.34±1.25)分高于对照组的(40.65±2.2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 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 治疗

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 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Barthel 指数评分(78.32±12.33)分高于对照组的(57.73±12.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3 讨论

中风也就是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近些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该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成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4]。偏瘫是中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导致患者出现肢体运动障碍症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需要加强治疗干预,以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症状,提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5,6]。对偏瘫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手段,才能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帮助患者早日重返社会。对于中风偏瘫患者,西医无特效治疗方式,中医治疗取得显著成效。针灸作为中医最重要的一种治疗手段,针刺相应穴位可以发挥疏通经络、舒筋活络、扶正祛邪的功效,有利于刺激神经肌肉生长,改善肢体运动障碍症状[7]。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足三里有助于促进大脑血液循环,使脑灌注量有效增加,提高血管弹性。内关不但能够改善心脏功能,强化心肌收缩力,增加每搏输出量,同时有助于提高脑灌注量,对上述两穴进行针刺具有促进脑组织代谢,强化脑细胞自我修复能力的作用。针灸早期干预有助于促进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痿独取阳明”,因此针灸选穴需要选择阳明经穴。《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提到:“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这也表明血菀是该疾病的主要病机,患者气血紊乱、形成风、火、痰、瘀,致使脑脉痹阻或者血溢出脑脉外,主要症状表现为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头部为气血汇聚的位置,也是偏瘫发生的最主要位置,头皮针对局部经络产生直接刺激,在神经传导下直接作用于大脑皮层受损位置,使该范围脑细胞供氧得到改善,进而有效促进组织恢复。因此需要选择头部运动范围息风清脑;选择曲池、内关、合谷等穴位治疗上肢偏瘫;选择阳陵泉、足三里、太冲等穴位治疗下肢偏瘫和足瘫痪。头部穴位有助于改善患者大脑的血液循环,提高神经细胞的修复能力,有效刺激神经细胞恢复运动机能,另外局部取穴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促进康复。史进[8]在相关研究中指出,增加针灸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率为97.22%,高于采用常规方式干预患者的8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的研究结果与此基本一致,这说明对中风偏瘫患者增加针灸治疗是有效的,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本文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 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Barthel 指数评分(78.32±12.33)分高于对照组的(57.73±12.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ADL 评分(50.34±1.25)分高于对照组的(40.65±2.2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增加针灸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取穴和用针方法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合理选择,辨证实施,保证手法轻柔、体位合理,加强对留针时患者反应的观察,如果存在不适需要对针刺深度和角度进行合理调整。

综上所述,对中风偏瘫患者行针灸治疗,效果显著,临床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猜你喜欢

偏瘫中风针灸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针灸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漫画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