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3-01-03张福镇
张福镇
临床消化内科中,溃疡性结肠炎为肠道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该病以大肠黏膜和大肠黏膜下层为病变的主要位置,患者会发生脓血便、腹泻以及腹痛等临床症状,且该病常常反复发作,存在较高的治疗难度。临床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主要是将患者的炎症介质水平降低,促使患者的肠道黏膜损伤情况缓解,进而使得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1]。临床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为美沙拉嗪,该药物可以有效抑制肠壁炎症反应,但是此药停用后存在较高的复发率,患者接受度较低。近几年,有关学者研究溃疡性结肠炎发现[2],肠道菌群失调是该病发生以及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双歧三联活菌可以将有益菌群繁殖的速度增加,促使肠道菌群得到有效调节,将肠道生物的屏障功能显著提升,加快肠道再生上皮细胞,使得患者已经被损坏的黏膜有效修复。所以,本研究为了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美沙拉嗪与双歧三联活菌联合治疗的效果,将66 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33 例患者采取上述联合方式治疗,且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2 月~2021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66 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 例。观察组男18 例、女15 例;平均年龄(50.22±3.33)岁。对照组男19 例、女14 例;平均年龄(51.44±3.5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美沙拉嗪治疗。美沙拉嗪肠溶片(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148)口服,1.0 g/次,4 次/d。连续治疗60 d。
1.2.2 观察组 采用美沙拉嗪(用法同对照组)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双歧三联活菌选取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80004)口服,2 g/次,3 次/d。连续治疗60 d。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黏膜功能指标水平 肠黏膜功能指标包括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
1.3.2 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 包括脓血便、腹泻及腹痛消失时间。
1.3.3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头痛以及腹痛不适。
1.3.4 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 炎症因子包括IL-6、IL-10、IL-8、TNF-α。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肠黏膜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肠黏膜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肠黏膜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腹痛、腹泻、脓血便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4 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10、IL-8、IL-6、TNF-α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10 高于对照组,IL-8、IL-6、TNF-α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ng/L)
表4 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ng/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3 讨论
作为临床消化道疾病中比较多见的一种炎症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的特点是较高的复发率以及较低的治愈率,并且如果患者没有进行及时且有效的治疗会加重患者病情,某些患者会发生恶性结肠性肿瘤疾病,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3]。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4],青壮年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主要人群,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同环境因素、肠道微生态、遗传因素以及免疫因素存在密切联系,具体分析几点。①环境因素: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同患者的生存环境存在紧密联系,包括气候温度、生活习惯、饮食方式以及作息规律等。②肠道微生态:一般情况下,患者的肠道保持着平衡的生态环境,如果发生肠道功能异常、数目紊乱以及菌群种类异常等情况就会打破原有平衡的生态水平,进而导致肠道炎症的出现。③遗传因素:如果患者的母亲以及父亲均患过溃疡性结肠炎,那么患者同其他父母没有患过该病的健康人群来讲,其患病率较高。④免疫因素:各种原因而导致炎症因子增加分泌,使得肠道黏膜炎症持续存在,进而损伤其屏障功能,使得患者反复出现肠道炎症,使得患者机体免疫力水平较低。所以,临床对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该首先确定患者疾病出现的原因,进而实现将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加快溃疡愈合,使患者治疗后复发率降低以及对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有效改善的目的。
临床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常利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该药物可以对前列腺素以及白三烯的合成有效抑制,让结肠黏膜减少前列腺素E2的分泌量,进而使得肠壁炎症有效减轻。然而仅采用美沙拉嗪治疗并未获得理想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患者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并且长时间利用此药物治疗使得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促使患者的经济负担以及心理压力增加,对于患者疾病的康复非常不利。有研究指出[5],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粪便中,粪肠球菌以及消化链球菌含量非常的高,但是双歧杆菌的含量则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说明肠道的菌群失调同发生溃疡性结肠炎存在紧密联系。并且有研究表示[6],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使用益生菌进行治疗,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促使其菌群失调情况明显缓解。双歧三联活菌包含了多种有益菌,如乳杆菌、双歧杆菌以及肠球菌,经过口服吸收后,该药物在肠道中可以快速的结合对应的受体,定植且繁殖在肠黏膜处,变成一种菌膜,从而保护肠壁。双歧三联活菌是一种微生态制剂,在肠道中将活性菌释放出来,使得患者的肠道菌群环境得到有效调节,进而将其炎症反应有效减轻,促使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并且双歧三联活菌会将酪酸以及醋酸释放出来,将受到损伤的肠道上皮组织修复,建立化学屏障,将其免疫力显著提升。采取包衣技术制作的双歧三联活菌经过胃酸屏障后进入肠道,在此处释放活菌,可使导致肠道生病的细菌有效清除,有效减少肠源性毒素,进而获得显著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双歧三联活菌中包具有的微生物可以合成维生素B6、维生素B1以及叶酸等,利于机体对于蛋白质的消化以及吸收,使得钙离子的吸收量增加,将患者的食物显著提升[7,8]。
本研究结果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利用美沙拉嗪同双歧三联活菌联合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使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分析原因:引起炎症性肠病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肠黏膜免疫功能异常、表面细胞受伤以及渗透性改变会将患者的肠道黏膜屏障损坏。二胺氧化酶是一种细胞内酶,其主要在小肠黏膜分布,可利用其对肠道黏膜的修复情况以及损伤情况进行评价。D-乳酸是肠道中乳酸菌主要的代谢产物,其可以评价肠道黏膜的通透性。内毒素是组成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主要对肠道黏膜的通透性进行评估。有研究指出[9],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内毒素、D-乳酸升高、二胺氧化酶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水平,且其升高程度同疾病的严重成为表现为正相关。并且,肖敏[10]的研究结论指出,美沙拉嗪与双歧三联活菌联合应用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恢复患者肠黏膜功能非常有利,同时存在较高的药物安全性。本研究结果中,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相近,治疗后两组水平均显著降低,同时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联合用药可以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黏膜功能显著改善。
陈婧等[11]的研究结论指出,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联用美沙拉嗪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可使患者的临床体征以及症状显著改善,将患者肠道病变位置的炎性反应有效缓解,从而加快患者肠道溃疡愈合。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腹痛、腹泻、脓血便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联合治疗可以使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快速改善。同上述研究结论一致。在陈晓等[12]研究中,共将90 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纳入研究,其中仅采取美沙拉嗪治疗的患者45 例为对照组,利用美沙拉嗪+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的45 例患者为观察组,结果显示,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5 例,发生率为11.1%,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9 例,发生率为20.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03%低于对照组的21.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上述研究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分析原因可能是本研究中纳入研究的病例数较少,加之个体存在差异,同时研究时间相对较少,所以,在日后的研究中应该增加研究样本,延长观察时间,从而获得更加精准的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美沙拉嗪与双歧三联活菌联合治疗后,其腹痛等临床症状快速消失,同时肠道功能显著改善,并且炎症因子水平也显著降低,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