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3-01-03王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21期
关键词:胺碘酮病症炎性

王双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因患者窦房结激动异常(或于窦房结外发生激动异常),使其传导缓慢、阻滞(或通过异常的通道传导),造成患者心脏活动的起源与传导发生障碍,导致患者的心脏搏动频率与节律异常,常表现为室速、室颤等,严重的可造成患者死亡,该病症不仅可单独发病,还可继发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器质性病变,其发病率较高,而近年来该病症发病率显著上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患者病发心律失常后,易造成冠状动脉、肾动脉、脑动脉等供血不足,促使患者出现咳嗽、乏力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患者昏迷、猝死。因此,积极控制患者心率,给予有效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临床治疗常以药物治疗为主,而普罗帕酮是临床心律失常患者的常用药物,但其治疗效果因人而异。而胺碘酮是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通过抑制钾离子外流,减少信号的折返激动,继而改善患者心功能,效果显著[1]。为进一步证实胺碘酮的治疗效果,本文选取86 例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胺碘酮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及对心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4 月~2020 年2 月本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86 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20 例;年龄55~80 岁,平均年龄(65.5±4.9)岁;病程3~11 年,平均病程(6.4±1.6)年;受教育程度:小学与初中、高中与大专、大专以上各22、16、5 例。观察组男22 例、女21 例;年龄54~78 岁,平均年龄(66.3±4.8)岁;病程3~10 年,平均病程(6.2±1.3)年;受教育程度:小学与初中、高中与大专、大专以上各20、14、9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临床心律失常病症的诊断标准,且经临床确诊者;②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③意识清晰,可正常沟通交流者。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心、肾、肺等主要器官功能缺损者;②患有严重免疫系统(或慢性炎症)疾病者;③患有严重恶性肿瘤或癌症者;④中途退出本次实验者;⑤患有严重代谢系统疾病者;⑥药物过敏者;⑦患有精神类疾病或智力障碍者。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s)

注:两组对比,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普罗帕酮治疗,予以普罗帕酮(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492,规 格:50 mg×100 片) 口服治疗,100~200 mg/ 次,3~4 次/d。治疗量:300~900 mg/d,4~6 次/d。维持量:300~600 mg/d,2~4 次/d。连续治疗4 周。

1.2.2 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予以胺碘酮[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254,规格:0.2 g×10 片/盒]口服治疗,负荷量:600 mg/d,连续服用8~10 d。维持量: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可给予100~400 mg/d。由于延长治疗作用,可给予隔日200 mg(或100 mg/d)。连续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如心悸、胸闷等,心律失常次数减少≥90.00%;有效:治疗后患者上述症状显著改善,且心律失常次数减少50.00%~89.00%;无效:患者经治疗后,上述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其心率失常次数减少<50.00%。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②心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LVEF、SBP、hs-CRP 水平。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头晕、呕吐、恶心、腹泻、血压下降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对比治疗前,两组HR、LVEF、SBP、hs-CRP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R、SBP、hs-CRP 低于本组治疗前,LVEF 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HR、SBP、hs-CRP 低于对照组,LVEF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对比(±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对比(±s)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肌功能障碍疾病,以心脏电冲动节律异常或传导途径异常所致,前者可造成患者室性、异位心律失常,后者可造成患者冲动传导与折返激动异常,后者为临床常见病症[3]。患者病发后常表现为胸闷、心慌、低血压等,甚至导致患者昏迷、猝死等,其危险性极高,而近年来临床数据表明,该病症病发率显著上升,且逐渐年轻化,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4-6]。而心律失常病发原因与患者自身疾病有直接关系,且受患者年龄影响,随患者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呈递增式,再加上老年患者多伴有原发性疾病,需服用其他药物治疗,故药物毒副作用会递增,若稍有不慎将加重患者病情[7-9]。因此,积极探究有效的治疗措施,稳定患者心率、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心。

目前临床治疗心律失常患者以药物服用为主,但临床治疗药物较多,如钠通道抑制剂、

钙通道拮抗剂、β 受体阻滞剂等,虽可改善患者临床标准,促使患者心肌功能恢复,但其综合治疗效果不佳,同时若药物应用不合理,常使患者病情反复,故选择高效、安全的药物治疗,对心律失常患者治疗而言有重要意义[10]。而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是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治疗药物。其中普罗帕酮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竞争性抑制β 受体,有效限制患者心肌细胞膜外的钠离子内流速度,继而促使患者心肌收缩速度减缓,降低电冲动传导的速度,有效发挥抑制患者心肌兴奋与延长电位时程、有效不应期的功效。对患者室性、心速过快等病症有持续性疗效,但在增加该药物的剂量时,会造成患者负性心肌力,使患者舒张末压上升,导致心排量减少,从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11,12]。

胺碘酮则是一种Ⅲ类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有效发挥多种电生理效应的作用,对患者K+离子通道、心肌复极过程有显著的阻断作用,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滞Ca+、Na+通道,从而减缓患者电冲动传导的速度,延长该电位时程,显著降低患者窦房结自律性。同时该药物具有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功效,可轻度非竞争性的抑制患者肾上腺素受体,有效扩张患者冠脉与周围动脉,使心肌循环增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继而显著改善患者心肌血氧供应与心功能,其对于室性快速性、心房扑动及冠心病等因素造成的心律失常病症,仍有显著疗效。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R、SBP、hs-CRP 低于本组治疗前,LVEF 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HR、SBP、hs-CRP 低于对照组,LVEF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经胺碘酮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病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继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胺碘酮作为Ⅲ类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有效扩张患者冠状动脉,增加动脉血流量,阻滞钠、钙、钾离子通道,同时可延长药物作用时间,还可有效发挥抗炎作用,从而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显著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减少不良反应,有效抑制心律失常变异性,促使患者及早康复,其安全性较高,且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胺碘酮病症炎性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青春期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