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肩关节镜手术对肩袖损伤患者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

2023-01-03焦李杨书丰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24期
关键词:肩袖肩关节切口

焦李,杨书丰(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肩袖的功能是在肩关节外展过程中向肩关节内侧牵拉肱骨头以确保盂肱关节的稳定性,维持肩关节正常的外展功能[1]。肩袖损伤主要是指构成肩袖的肌腱、肌肉等组织出现部分或发生大面积的纤维撕裂,一旦发生肩袖撕裂时,患者肩关节外展功能障碍,可表现为肩关节疼痛严重、活动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2]。近年来,肩关节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多,肩袖损伤需根据患者的损伤程度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其中手术治疗一般有开放手术及微创手术两大类[3]。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微创手术因创伤较小且恢复快的特点备受关注。因此,本研究为深入分析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及对肩关节活动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依据,特对30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后,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20年4月-2022年4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肩袖损伤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15)、观察组(n=15)。此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后实施,患者对本次研究目的、内容等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同意书。两组基础资料均衡可比(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情况比较

纳入标准:符合美国《肩肘外科学》(3版)诊断标准[4],肩痛、活动障碍症状明显;单侧损伤,保守治疗无效,符合手术指征;年龄18-60岁;认知功能正常,生命体征平稳。符合上述全部内容方可纳入研究。排除标准:冻结肩或肩部其他组织或肌肉损伤;肩袖损伤面积在5cm2以上;肩部骨质疏松或肌肉萎缩、神经损伤;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血液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关节镜下小切口术为患者治疗:协助患者取沙滩椅位,全麻,消毒铺垫巾,标记喙突、肩峰、肩锁关节位置,常规选择后、前及外侧入路,铺手术贴膜与防水敷料;肩后入路处做手术切口,将带套管的钝头棒向盂肱关节刺入后,探查关节腔、肌腱、韧带及肩袖下组织,找出损伤部位;以损伤部位为中心于肩峰外边缘做手术切口,长度约3-4cm,于关节镜下利用电刀纵向劈开三角肌纤维,充分暴露肩袖组织,探查损伤状况;选择带针丝线将肩袖残端牵拉并松解表面,打磨肩峰至Ⅰ型后,拉紧肩袖与肱骨结节足以至骨面渗血即可置入锚钉将之缝合,依次关闭手术切口,包扎,术毕。

观察组开展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术前准备同对照组;肩后入路至肩峰下间隙,同时建立前侧、外侧入路,彻底清理肩峰下滑囊后予肩峰打磨成形,并打磨肱骨结节至骨面渗血即可置入锚钉缝合肩袖,检查关节活动状态,关闭手术切口,包扎,术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予以抗感染、镇痛等对症治疗,治疗药物种类及剂量均一致,未见感染、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进行患侧上肢外展架固定,维持外展角度45°,并在本院康复科均定期接受肩关节康复训练,并于术后4-6周开展关节主动锻炼,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整训练强度,术后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疼痛及肩功能评分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6个月对患者肩部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标准依据视觉模拟评分量表[5](VAS):以0-10分计,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于上述同一时间节点评估患者的肩功能,根据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6]:共5个项目,总分35分,分数越高肩关节功能越好。②围术期指标变化。观察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正态分布检验评价数据的正态分布状态,符合正态分布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时段的时点数据采用重复测量分析方法,分析随时间的变化及变化趋势,组间比较采用均值的两两比较方法;对于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及肩功能评分情况 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肩功能评分均未见差异(P>0.05)。治疗后2个月、6个月患者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明显,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显著,UCLA肩功能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同一时间节点的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及肩功能评分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疼痛及肩功能评分情况比较(±s)

组别例数VAS评分(分) UCLA评分(分)治疗前治疗2个月 治疗6个月 治疗前 治疗2个月 治疗6个月对照组15 6.57±0.58 2.28±0.38 1.05±0.14 18.54±1.45 22.16±2.04 25.54±3.21观察组15 6.61±0.64 1.75±0.25 0.88±0.08 18.49±1.49 25.28±2.68 29.69±3.77 t -0.179 4.513 4.083 0.093 3.588 3.246 P -0.859<0.001<0.001 0.926 0.001 0.003

2.2 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变化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发现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变化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变化比较(±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对照组 15 41.51±3.51 98.45±10.51 6.59±1.54观察组 15 34.16±2.92 75.46±7.84 5.17±1.14 t-6.235 6.791 2.870 P-<0.001 <0.001 0.008

3 讨论

肩袖可以保证肩关节的关节腔密闭性,维持肩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肩袖损伤是较常见的肩关节疾病,发病原因多与剧烈运动、撞击或磨损相关,常好发于40岁以上特别是从事重体力劳动人群,发病后可见肩关节强烈疼痛、活动受限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7]。当下临床对于肩袖损伤严重或保守治疗效果较差的患者多选择手术修复治疗,能够修复患者损伤的肌腱组织,恢复肩袖的正常功能。关节镜下小切口手术因治疗效果好,手术较安全,是目前应用较多的肩袖损伤修复方式,然而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该手术治疗措施因术中切口小等问题限制了手术入路的范围,术后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导致部分患者难以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8]。随着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全肩关节镜治疗技术为肩袖损伤患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部分研究认为该手术方式对肩功能活动能力的恢复优势较大。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疼痛评分变化更明显,且UCLA肩功能评分增加幅度较关节镜下小切口手术治疗更明显(P<0.05)。同时,行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可见明显缩短,较关节镜下小切口手术的围手术期指标变化存在明显区别(P<0.05)。结果表明,全肩关节镜肩袖修复手术治疗时术中切口较小,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且造成的创伤小,进而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疼痛及UCLA肩功能评分均变化显著,减少了术中出血量,不同程度缩短手术治疗时间,促进患者预后康复。分析原因,全肩关节镜手术的视野范围广,使术者能够充分了解肩袖的解剖状况,准确找出肩袖损伤部位,手术操作空间大,术者可仔细处理损伤组织或其他病变,缩短了手术操作的时间[9-10];该手术方式能够减少侵入性操作对肩关节处软组织的过度损伤,术中出血量减少,减轻疼痛,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开展肩关节功能训练[11];术中能够保留部分肌腱与软组织,术后愈合状态较好,有效预防术后肩关节组织粘连,加快关节软组织恢复,且术中的肩峰修复术能够将肩袖充分固定,便于术后创口愈合[12-13]。不仅如此,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过程中术者还能够对盂肱关节部位的病变进行深入探查并处理,因盂肱关节病变并发肩袖损伤具有较高发病率,若术中无法及时处理该处关节病变,则会影响全肩关节镜的手术治疗预后[14-15]。然而该手术仍有一定缺点,因手术相对复杂,学习曲线相对较长,术者需积累大量的临床病例治疗经验及丰富的专业知识,且对术者技术操作水平要求高,不适用于初学者操作,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及推广均受到一定限制。

综上所述,肩袖损伤患者经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有利于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疼痛缓解明显,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然受样本量、随访时间的限制,且研究结果易受术者经验技术干扰,造成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后续还需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丰富研究内容,提高术者操作水平,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安全且高效的微创关节修复治疗,改善患者治疗预后。

猜你喜欢

肩袖肩关节切口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联合针灸治疗肩袖撕裂的效果分析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影响关节镜术后肩袖愈合因素研究进展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