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3-01-03王月珍陈莹莹杨小景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湛江524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24期
关键词:食管障碍发生率

王月珍,陈莹莹,杨小景(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0)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51%-78%,因无法将食物正常送至胃肠,可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不良情况,同时也易发生误吸,并且食物、胃内容物、口腔分泌物等容易进入下呼吸道而诱发吸入性肺炎(AP)[1-2]。一旦发生AP,其可增加原发病治疗难度,住院时间相应延长,增加医疗费用、家庭护理费用,甚至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增加病死率,是造成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3-4]。若能充分了解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AP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高危患者尽早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对预防AP发生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20年2月-2021年12月就诊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9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析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A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方式选择2020年2月-2021年12月就诊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9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5]内脑卒中诊断标准;病历资料完整;经洼田饮水试验证实存在吞咽障碍;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排除标准:老年痴呆;有精神疾患;合并恶性肿瘤;存在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吞咽障碍前已伴有严重感染性疾病者。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经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整理患者资料,包含年龄、卒中部位、性别、病程、鼻饲、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房颤、糖尿病)、咽通过时间延长(吞咽启动后造影剂食团头部自舌根与下颌骨相交点到达食管入口>2s)、低蛋白血症等。AP诊断标准[6]:①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分类或总数发生改变;②多次痰培养阳性或出现浓痰;③误吸36-72h后影像学检查出现进展性或新的肺部渗出病变;④体温明显升高。

1.3 观察指标 分析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AP的相关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分析数据,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多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AP现状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AP发生率为27.08%(26/96)。

2.2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AP的危险因素

2.2.1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鼻饲、合并糖尿病、咽通过时间延长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AP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部位、性别、病程、合并高血压、房颤、低蛋白血症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AP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AP单因素分析[n(%)]

2.2.2 多因素分析 年龄≥65岁、鼻饲、合并糖尿病、咽通过时间延长是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AP的高危因素(P<0.05)。见表2-3。

表2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AP的影响因素变量赋值情况

3 讨论

脑梗死后会有部分患者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病情轻时可诱发反复发热、饮水呛咳,影响进食效果,重则诱发窒息、营养不良、误吸等,增加AP发生风险[7-8]。本研究中,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AP发生率为27.08%(26/96),提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易发生AP。原因在于,吞咽障碍患者延髓吞咽中枢受损严重,易出现吞咽肌肉运动协调性低、随意性舌运动时间出现延迟等不良现象,增加摄食或唾液误咽发生风险,易导致误吸发生,致使口腔内食物细菌和分泌物倒流至气管内,影响呼吸系统的纤毛运载能力,且清除难度较大,气道防御能力明显下降,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易发生AP,其可直接影响患者疾病转归,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9-10]。因此,分析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AP的相关危险因素具有积极意义。

表3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AP的多因素分析

本研究中,年龄≥65岁、鼻饲、合并糖尿病、咽通过时间延长是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AP的高危因素。分析原因在于:①随着年龄不断增长,食管解剖结构会发生相应变化,即食管括约肌松弛,加上咽喉部感知退化、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难以阻止胃-食管反流,增加误吸、呛咳发生可能性,同时老年人呼吸道纤毛运载能力减弱,对呼吸道分泌物、误吸物质清除效果欠佳,抵抗病原菌入侵能力也明显减退,再加上此类患者易合并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疾病,机体免疫力下降,故AP发生率相对较高[11-12]。因此,对于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应加强营养支持,增加蛋白质摄入,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AP发生。②鼻饲会破坏食管上、下括约肌解剖完整性,舌咽肌内收反射敏感性明显下降,同时胃管的插入可影响食道下段括约肌收缩、关闭,增加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的频率,患者易出现误吸和胃内容物返流,增加AP发生风险[13]。因此,对于需鼻饲者可选择适宜的鼻胃管,避免发生营养液压迫消化道或堵塞等情况,并固定胃管,防止管道脱出,并间断给予流质饮食,控制温度约为40℃,避免过热或过冷刺激而诱发胃痉挛。③糖尿病者多伴有交感-迷走神经失衡、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易引起胃食管返流,且糖尿病易诱发肺部微血管病变,影响肺弥散功能,促使患者出现呼吸道局灶性免疫功能缺陷,降低抵抗病原菌侵袭能力,同时高血糖还会影响白细胞吞噬功能,降低机体免疫力,也会为病原菌生长、繁殖提供良好环境,极大提高AP发生率[14]。严格控制血糖水平至合理范围内,且叮嘱患者进食前后漱口,确保口腔清洁,防止细菌滋生,预防AP发生。④咽通过时间延长表示患者咽喉运动不协调,下咽动力减弱,且增加咽部食物残留,其易被误吸进入下呼吸道或气管而坠积形成肺炎,增加AP发生风险[15]。指导患者实施下颌运动功能康复、喉肌康复训练等吞咽功能训练,尽可能缩短咽通过时间,并鼓励患者主动咳嗽,促进咽部食物或分泌物排出。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易发生AP,年龄≥65岁、鼻饲、合并糖尿病、咽通过时间延长是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AP的高危因素。

猜你喜欢

食管障碍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
巴雷特食管该怎样治疗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