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及实践
——以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为例

2023-01-03肖凯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36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肖凯

随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学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革新,重点强化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普遍为教师讲授、学生模仿的方式,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偏低,难以训练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学习过程容易流于表面[1]。课程教学普遍采用理论先行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缺少培养信息素养的意识、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不够等问题[2]。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思维惯性的束缚,仅采用简单的方式进行教学,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3]。面对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实践应用性强的时代特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要求不匹配、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等不足,从而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牢、知识得不到应用迁移等结果[4]。根据2020 年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信息时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不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和科学技术素养,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助力于课程教学方式的革新。

一、混合式教学相关概述

混合式教学也称为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5],最早出现在国外企业的员工培训中,因投入较低,培训效果良好,逐渐被引入教育领域中。混合式教学将线上学习和面对面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二者优势,从拓宽教学资源、开放学习时间、增进师生情感交互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混合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良好体现,通过启发、引导等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进行知识学习[6]。与传统教学相比,混合式教学更加突出教学媒体或线上教学工具的使用,即通过技术媒介将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学生、教材、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学习和传统教学的长处,实现教学效果整体提升的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教学是把传统面对面教学和网络学习的优势组合起来,在教学活动中强调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7]。黄荣怀教授认为,混合式教学是在合适的时间,通过技术支持向学习者传递知识信息,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一种学习方式[8]。因此,混合式教学表面是面对面教学与网络学习的混合,其更深层次是教育理念、学习模式、学习方法以及教师教学能力的混合,也是学生主动学习、接受学习、合作学习的混合,是师生线下互动与网络交互的混合。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线上学习平台或工具,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或学习情境,通过推送学习资料等方式,引导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联系所学的新知识或新技能,找到自己的学习办法,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识或新技能有良好的认知学习,逐渐使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构建起自己的认知体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二、基于雨课堂的信息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一)雨课堂概述

雨课堂基于“学生中心”的设计原则,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融入PPT 教学课件和手机微信中,将线上学习(课前预习、师生交互、课堂互动等)与线下教学(课堂讲授、实操演示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学流程闭环圈,使得课堂教学拥有更好的教学体验和教学效果。雨课堂教学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雨课堂教学流程

(二)信息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自1990 年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教育理论[9],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技术媒介与面对面教学有机组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10]。以创设情境、师生会话、小组协作等教学要素形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和自主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符合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特点,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提高学习能力。

2.教育传播理论

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根据教学目标和知识内容,通过恰当的媒体通道向学习者传授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信息的传输过程[11]。混合式教学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根据知识内容和目标对整个课堂教学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进行知识学习,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建构创新,激发学生传统学习思维的更新。

(三)信息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1.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原则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传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呈现出多种资源、多种类型、多种途径相互结合的时代特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学习活动设计应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即需要教师在考虑学生知识基础、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引导和教学,使学生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信息意识和主体意识。

2.教学资源多样性原则

面对传统教学资源获取方式单一的现状,网络互联互通的技术优势使得学习者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增多,但同时也存在信息冗余、资源利用率不高、优质资源过少等问题。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以线上平台为载体,根据教学目标需要在课件中插入与知识内容相关的网络视频、图片和思维导图等学习资源,配合语音讲解的方式推送给学生,可以丰富学习资料,通过创设学习环境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

3.学习任务适中原则

任务导向型教学策略是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常用教学方式之一。基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混合式教学过程从课前任务引导、课中任务推送、课后任务布置三个环节出发,通过对各个环节中学习任务的合理布置,有利于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坚持学习任务适中原则,不仅仅是任务中的题目数量和难度适中,还要考虑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适中,同时还需要兼顾学生的知识储量、学习偏好、学习风格等因素。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应在学习目标的基础上,结合教学需要适量安排课堂任务,避免学生因任务过多而产生畏难情绪。

4.评价方式多元化原则

学习评价作为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重要信息反馈来源,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计划调整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判断自己是否掌握知识技能的重要手段。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信息化教学方式已逐渐成为一种教育常态,面临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评价方式应坚持多元化原则。学校教育中,评价一般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种。而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伴随教学活动丰富的同时评价方式也应多种结合,如线上课前活动可进行诊断性评价,课中进行过程性评价,课后进行总结性评价等,通过不同阶段采取不同评价的方式来促进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基于雨课堂的信息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需要在尊重和借鉴传统教学设计基本框架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信息化教学环境中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作用。在对相关混合式教学模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育传播理论,构建基于雨课堂的信息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图2 所示。

图2 基于雨课堂的信息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1.教学前端分析

前端分析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四个部分,旨在分析各教学要素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影响教学效果的外因和内因,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准备。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国内学者对教学目标的分类,本研究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如表1 所示。

表1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

其次,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混合式教学具有线上网络自学和线下面对面教学两种不同的学习环境,二者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本研究的线上网络学习环境主要是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的各项功能,包括课前学习资源推送,课中师生互动及课后批量数据统计等;线下面对面学习环境主要是根据学生课前自学结果进行集中答疑,课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讲授新知等。此外,开展混合式教学还需要教师基于网络设备进行学习资源的推送,如WLAN、电子通信设备及电脑(iPad)等。同时学生也需要安装微信的手机或连接网络的计算机以实时接收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环境中,良好的网络环境是保持顺利教学的重要条件,也是线上线下双元教学功能发挥的“助推器”。

2.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中之重,也是促进学习者进行知识建构的关键环节。混合式教学中课前学习环节主要是学习资源推送、获取学生情况,从而根据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等;课中教学环节主要进行线上、线下答疑和讲授学习内容,并通过任务推送和习题发布测验学习效果,以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集中辅导和重点讲解等;课后巩固环节,教师主要利用线上平台,根据课前、课中的教学情况推送课后作业和学习资料,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并进行教学反思和评价,为后期课堂授课做好准备等。三个环节看似为三个部分,实则为一个相互关联的共同整体,三者促进了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如图3 所示。

图3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3.教学评价设计

(1)线上评价

线上评价主要是对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模式设计中,线上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个模块。诊断性评价是对学生课前预习过程进行初步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是否预习、预习时间、答题情况等。其目的是通过预习课件和测试题的线上发布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等,从而为教师后续的教学开展提供参考依据。雨课堂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功能能实时显示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有助于教师对课前教学的把控,间接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诊断性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前期分析的一部分,相比传统教学而言,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班级学生情况,让老师做到“教学有数,心中有底”。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属于定量评价。这一环节可对课前预习课件、课中师生互动、课后的学习情况等进行评价,包括学习结果分析、任务完成情况、存在的学习问题等。如对学习资料中的测试题错误率、课件预习时间等作出评价,同时进行集中答疑后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课中通过师生互动,如随机点名、线上投稿、弹幕互动等功能进行知识讲授,通过任务布置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总结评讲,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知识。此外,形成性评价还可为课后作业布置和发布学习资料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线上评价的方式,有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实时了解,使对学生的评价做到有据可依,实现多元评价。

(2)线下评价

线下评价主要是总结性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任务完成度及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检验教学活动实施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线下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知识理解、应用操作等方面进行线上评价的补充,有利于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偏好、学习水平等,有目的地调整教学进度,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安排,更好地实现层次化教学。本模式的教学评价主要从期末考试成绩、混合式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调查、教师和学生访谈三个部分展开,教学评价体系如图4 所示。

图4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

三、基于雨课堂的信息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验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实验思路

为验证基于雨课堂的信息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有效性,本研究于2021 年春季学期在Z 市某中等职业学校2019 级A 和B班级进行了近半学期的教学实验。A 班作为对照班,B 班为实验班,且授课教师相同。实验之前,采取SPSS22.0 统计分析软件对A/B 班上学期学业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两个班级的显著性P=0.287,大于0.05,说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水平差异不显著,且两个班级均为高一年级,学习基础大体相同,满足实验条件。从混合式教学角度出发,结合雨课堂、课中、课后的教学思维,设计了混合式教学实验研究思路,如图5 所示。

图5 混合式教学实验研究思路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实验效果分析

1.数据收集

其一,教学实验后学生的期末成绩数据收集。本研究通过期末考试,以理论题和操作题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实验班和对照班两组成绩进行收集处理。采取SPSS22.0 统计分析软件中独立样本T 检验的方法对教学实验班和对照班两组成绩样本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显著性P=0.032,小于0.05,说明这两个班级的期末成绩出现了明显的差距,实验班平均数为71.88,对照班平均数为66.09,二者相差5.79 分,实验班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

其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数据收集。这部分设计了李克特五级评分量表的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学生情况、混合式教学态度、雨课堂平台建设情况、课程设计与组织评价、课堂参与、学习效果评价及使用建议7 个维度。在正式调查之前,本研究对问卷进行了前期预调查,共发放问卷60 份,共回收60 份,剔除无效问卷10 份,共计有效问卷50 份,有效率为83.33%。通过将问卷数据整理为Excel 格式后导入SPSS22.0 软件统计进行分析,得出Cronbach 的Alpha信度值为0.977,KMO效度值为0.826,说明问卷各题项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信效度较高,可以作为本研究应用评价的参考依据。

其三,对教师与学生的数据收集。这部分主要选择参与混合式教学实验的教师和随机选出10 名实验班级学生作为访谈对象,采用师生回答、专人记录的方式进行,最终对访谈记录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效果的评价。

2.数据分析

通过对两个班级期末成绩的分析,实验班级的学习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如图6 所示)。

图6 实验班和对照班分数段对比结果

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师生互动、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氛围、知识理解与掌握及授课方式满意度有明显的提升,如图7 所示。

图7 问卷调查结果对比结果

对访谈信息的整理显示,有的教师认为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授课相比,一定程度增加了教师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压力,也对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为混合式教学的方式比传统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具体体现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中任务的完成度和对课程的兴趣等方面。同时,受访教师表示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有两大难点:一是教师如何更好地进行线上教学设计;二是教师如何对线上、线下的教学进行监督和管理。不少学生对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更感兴趣,老师在课前推送的预习课件能够满足其学习需要,同时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有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雨课堂中的线上投稿、实时弹幕、匿名消息发送等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更好地融入了课堂环境,使得学习效果更好。由此可见,师生访谈结果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实验效果一定程度上优于传统课堂教学。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效果反思

其一,混合式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与学习组织。在进行混合式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进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课件制作、线上资源选择与推送、线下学习任务布置等。所以教师在教学准备期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如何进行教学创新,如何让学生学有所获。

其二,教师应对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管。混合式教学活动的课前资源推送、课中知识讲授和任务操作以及课后作业反馈三个环节息息相关。课前和课后的学习监管教师可利用雨课堂平台进行线上提醒和知识交互学习,而在课中教学中,学生一方面需要使用手机进行匿名发言、投稿和线上投票等活动,另一方面又需要利用电脑进行上机操作,这样容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所以教师需要完善课堂管理方式,通过在线平台时间节点的限制功能和同学互助等方式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其三,学校各科任教师在进行混合式教学实践时应尽量选用一种或两种安全、稳定、便捷的教学工具。其原因有三点:一是选用一致的教学工具有助于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提升混合式教学效果;二是一致的教学工具使用可以避免学生使用学习软件时需要来回切换,减少学习疲惫感;三是各科任教师使用统一的智慧教学工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逐渐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校教学改革。

新冠疫情的暴发使得在线教学成了学校教育的常态,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满足了“特殊情况”下的教育需要。中职学校各专业大部分为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师在进行学习资源准备和课堂把控中应考虑合理设计线上学习和面授学习的时间,使理论知识的抽象表述尽可能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运用,从而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逐步进行建构创新。其次,评价方式需要进一步多元化、数据化、微观化。面对中职学生思维灵活、操作能力好的特点,教学中及时有效的测量评价和信息反馈是培养学生学习信心、增强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中的评价细节,有助于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