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源泉
2023-01-03骆郁廷任光辉
骆郁廷,任光辉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1](P63)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归根到底在于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一个深刻的理论命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学界从“理论意义”或“历史演进”的角度进行了广泛论证,但是从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产生根源及其生成逻辑上则探索不足。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源于科学性和真理性相统一,具有合规律性;源于人民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具有合目的性;源于开放性和时代性相统一,具有合发展性。当前,深入探索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源泉,对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源于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首先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统一,体现了合规律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不竭源泉。
(一)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源于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来源于其科学性。“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2](P6)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脱离人类社会的现实基础,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历史的关系,把人类的思维引向神秘主义的“彼岸世界”“绝对观念”之中,最终陷入宿命论或不可知论。旧哲学要么否认了社会发展规律的存在,要么认为社会发展规律是不可知的,因此,旧哲学对于如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始终没有科学的解释力。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空想社会主义虽然尖锐批判了资本主义的不合理性,但没有找到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的出路和力量。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彻底宣告了几千年来唯心史观的破产,把人类历史第一次置于科学理论的基石之上。
马克思主义从现实的人出发,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人类历史与自然历史都存在着不断演进的内在逻辑与客观规律。区别在于,“在自然界中(如果我们把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撇开不谈)全是没有意识的、盲目的动力……相反,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3](P253)。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社会合力,推动社会像自然界一样形成客观的历史进程,这种社会历史进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发展规律。人们在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过程中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始终受到社会客观规律的支配和特定历史条件的制约。人们在社会发展规律面前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而是能够认识和掌握社会发展规律,并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指导和推动人的现实活动。人民的自由和解放归根到底在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掌握和运用。
马克思主义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共同组成的有史以来最完备、最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形成了博大、完备、严谨、精深的理论体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艺术的整体”。马克思在谈到自己的著作时指出:“它们是一个艺术的整体。”[4](P231)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极其彻底而严整”[5](P418),“在这个由一整块钢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决不可去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不然就会离开客观真理”[5](P221)。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理论体系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想武器。
(二)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源于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源于其真理性。列宁曾经精辟地指出,唯心主义者“曾经一百次、一千次地宣告唯物主义已被驳倒,可是直到现在,他们还在一百零一次、一千零一次地继续驳斥它”[5](P16)。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是颠扑不破的,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赋予其强大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判断人们的认识是否是真理,关键在于其是否反映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及其规律。探索和发现真理的科学态度,就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探索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客观存在的大量事实和现象,分析其内在固有的必然的联系,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尤其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形成了规律性的认识,因而具有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来自于实践并被实践所检验。理论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在于理论是否来源于实践,是否被实践所检验。社会实践提供了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互联系的桥梁和手段。正是在社会实践中,人们能够接触并认识客观世界,社会实践的程度越深入,事物和社会矛盾暴露得越充分,人们就能更加深刻地反映客观事物,形成对客观事物及其社会矛盾的正确认识。人们的认识不仅要在社会实践中形成,还要在社会实践中检验,检验其认识是否正确,是否具有真理性。“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6](P134)马克思的这一著名论断表明,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自己认识的真理性。毛泽东指出:“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7](P284)人的思维和认识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在于其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实及其规律,是否能够指导推动实践并在实践中获得预想的结果。凡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证实的认识就是正确的真理性的认识,凡是在实践中得不到检验证实的认识就是错误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被社会实践证明了的理论,因而是科学的真理。我们要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并同违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错误思潮做最坚决的斗争。
(三)科学性与真理性统一于合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源泉在于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这种科学性和真理性统一于合规律性。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合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指明了资本主义必然向社会主义转变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因而才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形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6](P158)人们首先要获得生存的生活资料,才能创造和发展历史。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不仅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还决定着特定历史阶段的特殊规律,如阶级斗争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并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
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决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认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的先后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个必然趋势总是受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的支配,具有客观必然性,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6](P222)只要社会基本矛盾存在,生产力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就不会改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就不会改变。因此,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及时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人类历史活动的根本任务。
人类历史发展趋势呈现出曲折前进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历史发展总体趋势和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揭示了社会曲折前进的特征。马克思就曾提出过落后的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社会“卡夫丁大峡谷”,东方各国也可以走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确证了这一点。由于社会主义不是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成功,而是首先在资本主义薄弱环节的国家取得成功,因而社会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虽然使社会主义受到严重挫折,但不会改变社会主义发展的总趋势和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时候得到坚持和发展的历史事实,宣告了西方历史终结论的破产,雄辩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科学社会主义没有过时,迄今依然具有并将继续迸发强大的生命力。
二、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源于人民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还在于马克思主义具有人民性和实践性。人民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体现了合目的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又一源泉。
(一)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源于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其人民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让人民获得解放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2](P17)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科学真理,因而始终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自觉实践,显示出了源自人民的强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人类实现自身解放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2](P8)马克思主义为人类实现自身解放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革命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理论都是在为人民辩护、替人民立言,他们终生的奋斗都在为人民谋解放,旨在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自由发展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理想社会。马克思主义真理和道义的力量,唤醒了无产阶级的自觉意识和革命觉悟,赢得了全世界无产者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热情拥护,具有跨越时空、跨越国度、跨越历史的持久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始终公开而坚决地争取、实现和捍卫人民的利益。马克思主义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生存条件、社会根源及历史使命,强调在阶级社会,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身的解放和利益,必须进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斗争,“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6](P435)。在人类历史上,《共产党宣言》喊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第一次为广大无产阶级指明了实现自由解放的道路。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并为马克思主义指明的崇高理想而奋斗的先进政党,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先锋队,“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6](P41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根本的政治属性和价值旨归,是区别于一切统治阶级及其政党的根本标志,也是坚持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确立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理论。唯物史观认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8](P295)。在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中,人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中诸要素相互结合并发生作用的核心要素。“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真正动力。在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是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少数统治者压迫剥削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特别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剥削,导致了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不断激化,而“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P426)。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只有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统治,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获得应有的历史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彻底清算了唯心史观及一切旧历史观的错误影响,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确立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源于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还在于其实践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因而具有实践赋予的强大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源头活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8](P501)作为社会生活本质的科学反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是在社会实践特别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科学理论。马克思领导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热情支持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巴黎公社革命,满腔热情、百折不挠推动各国工人运动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工人运动的斗争实践中深刻洞察和分析了工人阶级的阶级状况、悲惨命运、社会根源和历史使命,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就是适应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实践需要而创立的科学理论。无产阶级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则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社会实践和阶级斗争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强大动力,马克思主义则从社会实践和阶级斗争中获得了理论的源泉。社会实践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机活力。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的理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8](P506)马克思主义是适应改造世界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不仅形成于社会实践,更要运用于社会实践,指导和推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2](P9)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实践中创立,指引和推动着人民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指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三)人民性与实践性统一于合目的性
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源泉在于具有人民性和实践性,这种人民性和实践性统一于合目的性。合目的性就是合乎人民的需要和实践的需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性。马克思主义越是合乎人民的需要和实践的需要,越是能够体现为人民服务和为实践服务的统一,越是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就越是具有价值性。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性和实践性高度统一的理论。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7](P284)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理论,是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服务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是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实践服务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是人民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主体是人民。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要指导和服务于人民的实践,更要服务和满足于实践的人民,即服务和满足人民作为实践主体的根本目的和内在需要。马克思主义对客观事物和社会实践的发展反映得越充分、越深刻、越彻底,就越是能满足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需要。
马克思主义是目的性和价值性高度统一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创立发展的目的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为实践服务,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9](P12)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从人民的立场出发坚持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更好地代表、反映和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历史功勋,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服务人民的根本目的,而且符合人民的实践需要。“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6](P11)马克思主义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指明了斗争的方向和正确的道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起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成为现实。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苦苦探寻救国救民之道的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带来了希望。马克思主义满足了中国人民的迫切需要,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带领人民走正确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英勇斗争、不懈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能够主动服务和充分满足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创造和改变自身命运的需要,把人民性和实践性统一于合目的性,达到了目的性与价值性的高度统一。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显示出历久弥新、日益强大的生命力。
三、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源于开放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还在于马克思主义具有开放性和时代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2](P9)开放性和时代性的统一,体现了合发展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又一源泉。
(一)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源于开放性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其开放性。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更没有封闭真理发展的道路,而是善于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在开放中形成。“马克思一再告诫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2](P9)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时期,也是其内在矛盾不断激化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思想家提出的各种学说和思想都未能对人类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马克思、恩格斯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在充分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开放使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活力。
马克思主义在开放中发展。“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3](P664)马克思恩格斯从不固步自封自己的理论,而是强调马克思主义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6](P376)马克思主义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实践的创新而创新。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守正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创新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守正需要创新,创新才能更好地守正。坚持守正创新,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才能永葆生机活力。
马克思主义在开放中超越。21世纪之初,马克思被誉为“千年思想家”。马克思及其创立的科学理论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历史影响,就在于“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2](P7)。不管时代如何变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始终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显示出理论掌握群众、推动实践发展的巨大威力。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实践发展的前沿,反映实践发展的需要,发出实践发展的强音,并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道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二)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源于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还在于其时代性。恩格斯深刻指出,我们的理论“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10](P873)。时代的发展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无限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在时代发展中提出新任务。马克思主义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6](P421)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通过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创造条件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最终解放全人类。“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所有的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11](P5)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们需要根据时代发展不断完成新的时代使命。20世纪初,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时代问题,提出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观,创立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将导致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和多国取得胜利的理论,组织发动了伟大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中国共产党同样提出了自己的历史任务。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旗帜指引下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进步性。
马克思主义在时代发展中解答新课题。“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12]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所处的时代科学解答了“什么是社会历史发展、如何推动社会历史发展”“什么是资本主义、如何取代资本主义”“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实现共产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列宁在20世纪初回答了“什么是帝国主义、如何取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时代课题,指导和推动了俄国和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解答时代新课题的历史进程。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主要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中国革命、怎样进行中国革命”等重大时代课题。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和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1](P25-26)。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解答不同时代的课题中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新的时代高度。
马克思主义在时代发展中实现新飞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9](P1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本身就是人类思想史和社会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在与时俱进中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一次次历史性飞跃。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飞跃,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时代特征,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
(三)开放性和时代性统一于合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源泉在于具有开放性和时代性,这种开放性和时代性统一于合发展性。“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13](P67)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使马克思主义在开放中发展,随时代而前进,体现出合发展性,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统一于合发展性,关键在于合乎时代的主题,合乎时代的发展,合乎时代的创新,创造性地反映时代的本质并引领时代的发展。“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2](P27)正如恩格斯所深刻阐明的,“只要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唯物主义论点,并且把它应用于现时代,一个强大的、一切时代中最强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在我们面前”[14](P597)。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是开放视野下的时代性,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是时代基础上的开放性。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只有立足、反映和合乎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真正有机统一、相互促进。
马克思主义合发展性,最根本的就是要善于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时代,对时代条件、时代问题、时代大势进行分析,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洞察时代发展需要和趋势。中国共产党的三个重要“历史决议”,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探索和回答一定历史时期重大时代主题的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把握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聚焦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客观分析时代发展的特征和要求,把握时代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时代,立足时代前沿,解决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有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大国之间的战略博弈,中国共产党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统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增强引领世界之变的大国担当和政治自觉,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变局中,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阔步前行。
四、结语
马克思是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理论,也是一种社会实践。社会主义历经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挫折到奋起,就是一部人类解放事业气势恢宏的社会交响乐。“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9](P8)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源于科学性和真理性,统一于合规律性;源于人民性和实践性,统一于合目的性;源于开放性和时代性,统一于合发展性。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走在时代前列、引领时代发展的伟大政党,就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依靠人民,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创造了百年历史伟业。“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15](P22)立足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凝聚和动员人民,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不负时代的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