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众创空间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2023-01-03霍楷,杨韫嘉

湖南包装 2022年4期
关键词:众创双创要素

国外学者在2006年便对众创空间的雏形进行了初步的思考,Anderson在2016年分析了社会发展形态并对创客概念进行深入阐释[1]3。从2010年西方创客空间传入我国起,国家大力支持对众创空间的相关研究,并对其内涵加以完善,众创空间这一概念开始在我国出现,不少学者也逐渐开始对众创空间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随着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逐渐加大,近些年国内对于众创空间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同时也对其内容进行完善,促进高校众创空间教育生态系统建设成为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一种有效手段。经过研究发现当前高校众创空间发展存在众创氛围不足、教师创业知识不够专业、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各所高校须以长远眼光看待众创空间现有问题,对众创空间教育生态系统建设进行研究。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搜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实践经验中借鉴改善方法、汲取经验,剖析目前众创空间发展的成果与不足,针对问题进行提议,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提出相应建议。意义在于更好地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推进高校众创空间生态系统政策的完善与实施,为高校培养双创全面发展得到新时代人才奠定基础。本研究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响应国家双创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

此次研究是对高校众创空间教育生态系统进行多方位研究,从研究高校众创空间内涵、发展及特点入手,研究内容主要包含高校众创空间的内涵、发展以及特点,阐释其在发展过程中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的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为高校众创空间生态系统构建针对政策、规律、实际、管理等方面进行对策研究,目的是推动我国教育的稳步发展,以使高校众创空间教育生态系统取得更好成绩。只有深层次了解众创空间含义,精准掌握发展脉络,概括性总结其特点,才能真切认识到高校众创空间教育生态系统,并使其向正确的方向持续稳步发展,并且服务于学生与经济社会。

1 高校众创空间教育生态系统述评

1.1 众创空间的内涵

本文通过对大量有关众创空间的文献进行查阅、总结之后,分析国内外相关述评,发现对于众创空间的内涵说法不一,比如郭岭将此含义概括为一种创新创业资源结合重组的空间;而邵永新概括众创空间为一个能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孵化器;王大本将其看作是便利化的可实现资源共享的平台[1]4。众创空间是符合当下时代需要且具备便捷、全面、开放性质的新型服务平台,其拓宽了创新创业者的创业面,完善了传统孵化器[2],提高了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功能与效率,主要宗旨是将“众创空间”成为新型“双创”服务型平台与载体。综合来讲,本文将众创空间定位于创新创业的一种延展模式,此种延展是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产生的与互联网有着密不可分联系的延展。众创空间将各要素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为双创建设提供一个不同群体交流的综合式平台。

近些年,大学生开始进入创客行列,此种发展势头只增不减。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之时逐渐成为创业孵化平台的中坚力量,高校为创业者提供资源,培养创新意识,提供交流平台,联结孵化基地,其中创新创业教育成为联结各方的主线。目前,西方国家的众创空间建设分布在100多个地区,并且依靠政府的扶持逐渐发展。西方的相关学者们也针对其创客经验不足、专业与创业不匹配等问题进行了逐一分析与解决,有效地促进了西方众创空间的良好发展。

1.2 高校众创空间的特点

高校众创空间具有以下特点:

(1)灵活性。众创空间不需要一个固定的或过于形式化的地方,其主要功效就是给创业者们提供交流平台,这种平台形式较为随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空间分布可以是散点式的排列分布,也可以是聚集建筑的密集分布,可以是固定的独立场所如一个完整创新创业区域,也可以是如咖啡厅等随意的地点。众创空间中要素也具有灵活性,其主体要素随着市场的变化发生相应改变。

(2)共享性。在众创空间中,学生们可以得到学校方以及社会方等多方面的资源服务。在众创空间中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关系,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促进了社会与学校的资源共享,有利于不同专业的生生、师生之间的思想交融。众创空间为拥有着共同目的与创意想法的人群提供了讨论平台,架起了共享交流合作平台。

(3)开放性。随着新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众创空间充分利用互联网便捷性成就了共享资源平台的无边界性,摆脱了实物空间对平台束缚,将空间的传统形式向现代形式转变,创业者们不再拘泥于固定的线下交流平台,拓展了众创空间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的开放性。

2 高校众创空间的实践经验与存在问题

2.1 高校众创空间实践经验

我国对于众创空间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实践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其成功原因有三,首先对于各个创客空间的功能进行了有效划分,有利于地域资源的合理利用。其次,具有专业的创新创业团队,如“北斗”“新能源”等,同时每个团队都由具备极强专业性的教授进行管理及教学,从而保障了高水准的专业化知识。最后,对于创业团队也有较为精准的区分,更加方便于团队管理服务。

最早拥有创业孵化器的德国在众创空间教育生态系统上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在众多大学中慕尼黑大学是较为成功的一个。为确保学生的教育课程安排,慕尼黑大学开设了从研究到资金的全套课程组织体系,并且建立了校内和校外两大“双创”实践平台,保证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与能力的提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实践成功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健全了创新创业理论体系,其二是完善实践课程体系。慕尼黑大学的成功之处在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到实践的重要性。

我国高校在众创空间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实践中应结合我国当下实际情况,吸收国外在众创空间系统构建中的成功因素,制定适合自己的高校众创空间系统构建方案,从而为国家创新创业的发展奉献力量。

2.2 高校众创空间存在的问题

高校众创空间存在以下问题:

众创氛围不足,教师创业知识不够专业。众创空间虽是开放性的资源共享平台,但在一些地方高校的实施过程中忽视了创业氛围的营造。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对教师的知识水准有较高要求,创新创业教师不单单需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技能,还要有理论实践经验,但目前高校中教师大多只在学校内部进行培训与授课,并没有真正的创业经历。

管理制度有待完善。高校众创空间的运营需要有一系列从上至下的管理制度服务,应避免出现多头管理、沟通协调效率低等局面[3],保证服务于创业主体的各部门工作之间的相互配合。在管理制度中资金申请程序稍显复杂,特别是政府开始下达的资金申请制度与程序较为繁琐。通常创业者们需要经过层层审核通过方可得到资助资金,面对复杂漫长的程序过程,很有可能丧失一些极好的抢占市场的机会,甚至会导致大学生对创业的热情度有所降低。

3 高校众创空间教育生态系统要素分析

3.1 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的主体要素

众创空间将具有创新创业想法与共同追求的主体组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4]。该空间中的各个主体采用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将自己的专业领域融入到其他主体的领域之中,逐渐出现一种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系统。众创空间就是这些将拥有共同目标的群体聚到一起进行交谈与互助。主体的根本目的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之中,他们虽来自于不同学科及专业,但也依旧会具有相当紧密的联系,同时此种主体之间的联系是一种跨专业学科并进行相互交融的结合联系,这种关系对高校的众创空间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帮助。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的主体要素虽然随着社会背景的变化而变化,由政府或企业等建立的各个众创空间生态系统也会各有不同,但是其中的主体要素都是拥有着共同目标与想法的各类群体。随着近些年国家对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高校成为该政策实施的主力军。因此在此背景下创新创业的大学生,进行双创教学的教师,组织众创生态系统构建的高校成为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的主体要素。

3.2 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的客体要素

在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也需要有对其主体要素进行服务的客体要素,主体的正常运行脱离不开客体的支持。服务机构、平台、消费市场及企业是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的客体要素。其中服务机构提供对应的创新创业服务环境,确保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平台是保证学生群体与政府、企业服务的网络系统。众创空间的发展趋势与市场的消费变化息息相关,消费市场也是检验众创空间成效的主要标志之一。企业是高校大学生将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的重要基地,同时也为校内人员带来了社会上的资源服务,企业也在极大程度上确保了知识的市场转化。众创空间是一个完整生态系统,这些客体要素服务于主体,各要素之间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在内部完成自我优化环节,确保整个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

4 高校众创空间生态系统构建对策

4.1 完善政策,提高效率

政府应在充分考虑高校、企业以及创业者等利益诉求基础上,逐渐完善形成一个能够长久发展运营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5]。在实行奖励和补助、税收、资本支持、人员放活、企业参与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政策,引导社会构建形成资源共享、注重实践的众创空间体系,促进资源合理运用,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中去。企业应站在国家政策的风口,抢抓机遇,提高效率,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组织变革和制度创新,改善专业化运营水平。进而吸引高校双创人才、创业导师以及社会知名企业家等各类人群加入,使不同类型的双创主体都可以在该平台得到与之相互补的配套资源。

4.2 把握规律,结合实际

根据各类众创空间运营模式、投资方式、创业服务体系等方面的不同,目前我国现存的众创空间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路径:多元组织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和营造良好人文环境路径[6]。高校众创空间应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培育适合本校特色的创客空间生态体系,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和科技创业,牢牢把握“创业是科技成果进入市场实现商品化的主渠道”这一客观规律。找准科技创新与经济之间无缝衔接的绝佳耦合点,打通从科技研究到产业经济的中间环节,实现跨越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从而提供精品化、专业化、特色化低成本、全要素的服务。

4.3 创造氛围,整合平台

人们对创客空间的认知还不够正确,认为只有高级知识分子才能做创客,这种情况导致了不敢做创业的心理,殊不知创客已无边界,众创空间的主体来源于社会人士、高校学生,甚至可以是社会下岗人员。因此社会对众创空间的认知把握程度以及整体认同度仍需提升,应采用各种如高校中的宣传教育与培训、企业中的宣传科普等方式提升大众对众创空间知识的正确认知,完全清除大众对发展众创空间基本认知上的误解。将国家号召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全民参与众创空间的创建、运营与发展所需要的氛围。进一步做好平台的整合管理,在合理整合现有平台基础之上提高制造一批便利化、多元化[7]、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速率,同时要尽可能避免同一区空间的无序引入和同质化建设,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和知识交融的互帮互助平台,让众创空间的主体可以尽情地完成共享知识、发明创造,相互交流、项目对接和创投孵化等步骤。

4.4 流程管理,凝练特色

通过对众创空间的分析概括,目前可将其工作流程划分成三板块:项目板块、活动板块和服务板块,这些板块之间处于独立与依存的融合关系。其中将活动板块的主要功能归于活动策划、组织和宣传等,为空间中各客户和团队提供相关服务。项目板块是衡量众创空间运营情况的核心指标,主要指项目的引进、包装和服务。服务板块包括工商注册、代税代账、融资、政策申报等内容,既是众创空间为企业提供的全方位、一站式服务的内涵,同时也是产业园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一部分。只有做好流程管理,做好特色帮扶,才能切实发挥众创空间利用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拓展新业态、探索新机遇的重要作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搜集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对高校众创空间系统进行述评并发现众创空间的形成与发展已在国家的政策推动下颇有成效,但对于发展完善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各高校也要积极应对并及时解决,从而使众创空间的发展符合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同时本文对生态系统要素作出分析并得出结果,众创空间教育生态系统建设任重而道远,各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完善高校众创空间教育生态系统。最后对高校众创空间生态系统提出构建对策,从而提高国内双创人才的产出效率,培养出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综合型双创人才。

猜你喜欢

众创双创要素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联合办公:众创时代的共享与协同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西安市级众创空间可资助30万元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