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与思考

2023-01-03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刘小康

农机科技推广 2022年2期
关键词:丘陵农机化山区

○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 刘小康

山西省地处黄河流域中部,地形多为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由于海拔较高且干旱少雨,导致土地贫瘠,同时,地形地貌的约束,导致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难度较大,因此,“靠天吃饭”一直以来都是山西省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机化技术与装备水平的提升,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成为全省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水平的突破口,在农机化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山西省丘陵山区农机化综合水平逐年提升,成为助力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

一、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现状

山西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理地貌,有60余个县为丘陵山区县。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马铃薯、小米、胡麻、莜麦等,其中玉米、马铃薯、小米种植面积占有较大比重。在传统农业生产中,由于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丘陵山区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导致农民体力负担重、效率低、产量少、收入少,不少地块存在撂荒现象。近年来,在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保障粮食安全的时代背景下,山西省农机部门积极推动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大力开展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试验示范、应用推广等,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10年以来,农机部门在全省实施了丘陵山区农机化提升示范区创建项目,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建立示范区面积达到1万余亩,辐射面积达到3万亩,带动各类粮食生产达到1000万斤以上。2017年,农机部门组织实施了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 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对部分丘陵山区地块进行了改造,修建了机耕播收通道,累计实施面积达到2.3万亩。目前,山西省主要从两个方面推动丘陵山区土地利用,一是推进丘陵山区配套机械的研发生产、试验示范和应用推广。二是加强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二、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的难点

1.地理环境限制。山西省丘陵山区地形较为复杂,多为山地梁地,弯多路窄、道路崎岖,绝大部分农田是依山就势的自然田,地块面积小、不规整、坡度大,有的坡度能达到60度,加之道路建设严重滞后,通过条件差,部分机耕道路年久失修,农业机械装备面临上山难、进地难、运输难等难题,有劲难使,成为制约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的最大阻碍。

2.农机装备技术人员短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发展,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在城市居住或务工,导致农业生产劳动力缺乏,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的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年人。由于体力和文化的限制,老年劳动者使用农机时显得力不从心,更无法进行规模化的机械化生产。

3.农机化生产成本高、效率低。在农村,大部分农民由于自身体力和精力的原因,只能耕种少量的土地。由于土地产出少,收入少,再加上农机装备油电成本高、后续的维修保养费以及机损折旧等问题,很多农民不愿意出资购买农机,为节省成本而选择“将就”。同时,受丘陵山区耕作条件限制,机械化作业效率低、产能低,难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作业,导致作业成本高,经营难度较大,经营效益差,也是制约农机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适用于丘陵山区作业的农机装备选择性少。山西省素有“杂粮王国之称”,杂粮种植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从南到北均有杂粮种植,主要分布在晋北、晋西北和晋东南的山区和丘陵地区。种植作物有谷子、高粱、胡麻、莜麦、绿豆、豌豆、芸豆等100多个特色品种,每种作物的耕种管收都有不同的生产工艺,同时,由于部分杂粮种植面积小,与之匹配的农机较为稀缺,导致部分小众作物缺乏应有的机械化生产装备。

长期以来,研发生产小型化农机装备是促进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一路径对推动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这条路径在某种程度上已走到了尽头。主要原因是农机装备小型化是以牺牲效率和功能为前提的,已无法适应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要求,其经济性也不具备明显的优势。以这种 “以机适地”的方式推进农机化发展虽然在一段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成效,但存在着无法克服的技术障碍和应用瓶颈,不可持续。

5.规模化发展滞后,制约机械化发展。土地分散经营制约了丘陵山区特色杂粮作物和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实施。山区地块面积小,加之丘陵山区耕地分散,地势高低不平,机械化规模作业受到制约。同时土地分散经营使单户农民购置农机投入成本加大,农机使用效率低,购置大型机械的可能性不大,小型机具的配套难,影响了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进程。

三、推进丘陵山区机械化开展的措施

1.开展丘陵山区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通过创建丘陵山区农机化提升示范区,配套先进适用的中小型动力装备及耕、种、管、收、烘干、秸秆处理等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装备,开展机械化技术应用示范,完善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技术生产模式、机具配备方案和技术路线,并对机具跟踪考核,适时开展了试验示范、数据采集、宣传培训、现场演示等活动,探索推进农机配套融合。

2.开展现场演示培训,搭建交流平台。近年来,山西省农机部门在全省各地,组织实施项目的同时,积极开展了丘陵山区机械化现场演示和培训,为购机户和厂家搭建沟通和交流平台,技术人员可通过实地观摩找出机械存在的不足,加以优化改良,技术升级。购机户可以实地观摩并验证机械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靠性。近年来,全省累计开展了1000余台次各型丘陵山区农机展演示,上万人次参加了现场演示培训会,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3.积极尝试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改地适机。在推进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工作上,山西省从“改地适机”入手,在全省开展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实践摸索,因地制宜,探索宜机化改造技术经验和管理模式。通过小并大、坡改平等一系列工作措施,解决了大中型农业机械开展耕、种、管、收、秸秆处理等环节的机械作业,适当解决了当前丘陵山区农机作业进地难、作业难、效率低等突出问题,为实现机械化作业奠定了技术和实践基础。

四、推进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1.推进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是山西省农机化事业的新方向。随着现代城镇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平坦地带的土地被占用,农业生产向丘陵山区倾斜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山西省丘陵山区对于种植小杂粮有着天然的优势,也将成为全省农业生产的重要补充。同时,发展丘陵山区农业产业也成为助力脱贫攻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民、农机生产企业、农机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因地制宜,加强政策扶持,提升农机技术装备的先进适用性,推进土地流转制度建设,是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2.研发改良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农机技术和装备是重要手段。要想推进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必须选择先进适用、经济高效的农机具,加强现有丘陵山区农机具的研发和改良,提升其适用性。根据山区地理特点、农民需求、作业模式,加快研制开发轻巧、便捷、耗油少、电动型、易操作的新型的具有山区特色农业机械,为山区农业机械化提供有力支撑。

3.增加丘陵山区农机具的购置补贴,实施作业补贴,强化政策引导力。丘陵山区农民经济能力有限,种植作物种类繁多,农艺要求不一致,也是导致农机化作业成本高,影响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主要因素之一。加强适合丘陵山区作业新装备补贴力度,加快推广应用步伐。适当扩大农民购机补贴范围,将一些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机械纳入补贴范围,完善购机补贴目录,推进相关成熟机具的试验示范和应用推广。设立专项资金对丘陵山区粮食和特色作物的耕、种、管、收、秸秆处理、产地烘干进行托管服务补助。逐步推广适宜机械化生产作物品种,规范机械化作业标准。最大程度减轻农业生产者负担,提高其积极性,发挥政策助力优势,是推进丘陵山区农机化的重要支撑。

4.加强金融扶持,统筹资金壮大农机服务组织。一方面开发适用于农机领域的信贷产品,并给予一定的补贴,解决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买不起机具或经营周转不畅的问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扶贫资金入股集体经济、农机专业合作社或者农机大户,有效壮大其生产能力和经营规模,统筹各贫困户的利益,合理分红,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以此为抓手,推动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参与丘陵山区农机化建设。

猜你喜欢

丘陵农机化山区
新形势下农机化统计工作探微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化统计工作
洋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队伍现状及对策
必须为县域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山区
适宜丘陵山区发展板栗生产的关键措施
胡丘陵《栽树》
西部丘陵地区传统农业村的现代农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