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1-03奚涛
奚涛
(菏泽市生态环境局巨野县分局,山东菏泽 274900)
1 引言
随着现代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探索农村城镇化发展路径过程中,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优化,有助于提升农村城镇化发展综合效能。在农村生态建设实践中,要深入分析当前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寻求科学的生态建设路径,进一步提升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保障农村生态环境的和谐,利于当代农村发展[1]。在农村生态环境发展过程中,不断整合生态环境建设资源,针对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模式。针对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等多种因素,构建全方位的污染监控与处理体系,保障现代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环保工作的有序开展。
2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建设问题
目前在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着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一方面,在传统的工作中,农村地区往往忽视生态环境建设,把精力都投入在基础民生保障方面,对环境建设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农村生态建设水平低于城市,制约了农村环保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现代产业不断向农村地区迁移,对农村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甚至一些地方只重视经济增长而忽视生态环境建设,导致在农村存在污染水、固体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处置、林业资源遭到破坏等问题。农村地域广袤,给农村生态治理工作带来较大难度,有待探寻科学的生态建设路径,以适应当前农村城镇化发展趋势[2]。据不完全统计,从垃圾排放量来看,以前城市垃圾数量占到70%左右,乡村垃圾数量占到30%左右,但近年来乡村垃圾排放量逐步增大,2021 年乡村垃圾排放量占到35%以上,给现代农村生态建设带来压力。对于治理难度较大的污水问题,根据目标要求,到2025 年年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力争达到25%,纳入国家监管的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率达到60%,环境治理目标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制约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效能提升的因素
3.1 生态环境建设管理力度不够
农村地区地理条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自然生态环境也存在差别,使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针对这些情况,相关部门应在确保生态环境稳定的情况下,提高环境保护质量,以满足当地农村居民的生活需求。但农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情况,如一些带有化学残留的垃圾废水流入水源之中,对水资源造成了污染,使农村经济生产陷入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未做到位,管理力度不够[3]。
3.2 生态环境建设统筹难度较大
在开展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责权划分不明确,导致生态环境建设效果不佳,使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愈发艰难。农村居住所分布零散,涉及地区广,有些村庄地处深山,复杂的地形增加了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难度。若生态环境建设手段单一,则无法解决因地理因素带来的困难。另外,生态环境建设人员配备不齐,管理水平较低,工作效率不高,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无法发挥长期效益,导致管理运行的有效性难以发挥。乡村污染物构成中,固体废弃物所占比重在60%左右,排放污水占比在30%左右,其余10%为废弃污染物排放,其中以烧荒等行为为主。农村资金匮乏、人员维护能力不足等,使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4]。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物探索生态环境建设路径,对于构建现代生态环境建设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3.3 生态环境建设机制不健全
环保部门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管理的责任部门,各乡镇政府要发挥日常管理和维护职责,责权划分要清晰,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有计划地推动农户自行管理和政府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从当前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运行的情况来看,建设主体和管理主体有清晰的界定,但粗放式的管理模式造成各项目已经呈现分散状态,管理机构责权混淆,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在人员配备上,一些农村地区没有做好环保人才队伍的培养和整合,缺乏专业的人才构建体系,管理人员流动性大,进一步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维护难度。
4 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效能的要点分析
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效能要做到思路清晰,规划明确。首先,在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应该建立更加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并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政策落实。其次,农村不仅要从自身内部进行专管专控、自查自纠,还应该聘请相关专家进行业务及技术咨询,针对不断变化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情况进行有效调整,保障环境恢复工程切实有效推进[5]。再次,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通过互联网建立问题反映渠道,多倾听农村基层声音,同时做好相应的教育引导和法律法规宣传,增强村民环保意识,督促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位。最后,资金是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以及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保障,管理层面要设立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和款项监督,保证各项资金从基本账户进行划拨,防止资金挪用,对生态专项资金进行核实审查,做到有责可追、有人可查。从全局层面来看,“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建设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监测体系,从环保“小监测”向全社会“大监测”拓展,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跨越提升,打破均质化扩张的路径依赖,注重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注重发挥国家、地方、企业、社会各方积极性[6],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良好契机。
5 农村城镇化背景下生态环境管理的优化策略
5.1 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建设管理机制
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中,要形成相应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生态环境建设管理运行过程中,管理人员的分工和责权要进行明确划分与界定,对管理流程和运行制度做出确切说明,从管理体制、资源供应、环保核定等方面进行完善和确立。管理制度的制定,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特点,针对分布广、数量多的现实问题,做出细致的评估和规划,对可能存在或是已经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根据不同项目的规模和特点,利用当地现有资源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进行完善;责权分工,要以服务农民生活为宗旨,形成城乡联动;管理部门构建服务网络,对不同环保工程的质量管理、运行情况进行技术监测,保障生态环境的安全性;通过投资、融资和集资等方式获取资金支持,提高环保工程质量,提高农村生态保护综合效果[7];进一步探索优化生态环境建设机制,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效能,夯实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基础。
5.2 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管理运行系统性
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要提高农村居民的认可度,充分利用优质自然资源,落实保护和运行制度,形成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系统。面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分布广、统筹性不强的问题,不同的农村地区应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维护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体系的有效运行。同时,农村地区还要向其他地区学习,吸取宝贵经验。针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政府要重视提高农村居民对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认识,引导群众有意识去做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工作。环境维护方面,鼓励居民发现问题,及时就地解决问题,让每一个农村居民都成为维护农村生态环境的一员,扩大环保工作的影响力,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资源。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构建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对于提升农村生态建设综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科学的生态环境建设运行管理体系,有助于适应当前农村城镇化综合发展趋势[8]。
5.3 不断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宣传工作
自然生态资源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是农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元素。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首先要依托于村民,应加大宣传力度,采用多样化的宣传方式,根据当前农村群众接收信息的渠道制定宣传策略,包括电视、广播、互联网等,让更多的村民了解生态环境资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相关部门人员深入社区或农村地区进行环保宣讲,面对面地与百姓交流,提升宣传力度,让生态环境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广大农村地区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宣传,有助于夯实农村生态建设基础[9]。
5.4 严格监管提升环境污染惩处力度
针对农村废水的排放要加强监测,对于排放量、排放的污染物要24 h 进行数据统计,对于不达标的工业企业要立刻停业整顿,造成严重污染事故的则要追究其责任。当前农村工业企业数量众多,无法保证全方位实施实时监控,要畅通污染举报通道,对举报人提供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最大程度地调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
5.5 构建完善的生态资源回收处理系统
废水是当前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需构建完善的处理系统以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同时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的有效管控。第一,对农村生态环境系统产生的废水要进行多层过滤,建议将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综合运用,并对排出的污染物进行严格检测,防止化学污染造成生态危机,同时鼓励农村引进回收再利用系统,使资源进行循环使用,减少废物排放量。第二,对农村生活废水要进行有效分流,将生活污水与天然降水进行有效隔离,既能减轻环保系统压力,也能使更多的天然降水被利用。第三,农业灌溉中产生的污水要进行合理过滤,其主要污染物是农药残留,通过施加生物膜、生物肥等方式过滤农业废水,促进土壤的可持续发展。
5.6 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科研投入力度
农村社会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要注重加大生态环境科研投入力度。电子化的生态监控系统给我国的未来农村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借鉴,电子化的生态监控系统可以实现远程24 h 的监测,尤其对于排污工业企业具有更好的监控效果。农业灌溉是耗费水资源的最大环节,农业又是保证居民食品的重要产业,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注重节约使用水资源。如采用滴灌技术能够有效节水30%以上,而且在无土栽培过程中还能将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减少了废水产生以及地下水污染。我国的科研投入方向应向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倾斜,探索科学的生态环保科技发展路径,对于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0]。
6 结语
在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提升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深入分析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不断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水平。作为管理者和环保工作人员,要立足当地工作实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适应当前环保工作发展要求。通过构建科学的生态环境建设体系,进一步提升综合发展效能,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