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表现评定为导向的非英语专业本科口译课程设计

2023-01-03邵庆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专业本科口译英语专业

邵庆华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444)

0 引言

随着全球融合的不断发展,中国对外开放也保持着良好的势头,走出去的需求也不断加强,拥有专业知识的职业口译工作者则成为各种大大小小口译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人才。然而,目前在中国,与庞大的需求量相比,专业的口译工作者出现了很大的缺口。所以“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一定英语口译能力的专业型口译人才成为解决我国目前专业领域英语口译人才紧缺问题的必然途径”。

最近这些年来,口译教学研究的着眼点逐渐从研究生层面,转向英语专业本科生,甚至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层面,研究的问题也在逐渐增加和细化,口译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也日渐丰富多样。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有着良好的专业背景,再加上多年英语学习的经验以及对于口译学习和工作的兴趣,他们是职业口译工作者的重要人才来源。

1 中国目前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情况及研究现状

1.1 中国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研究状况

近些年来,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近五十多篇已经发表的论文中,口译教学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口译教学。讨论最多的是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口译课程的必要性以及口译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策略;此外,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培养他们的口译能力,口译课作为一门选修课,是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的好方法论也是讨论的重要内容。

1.2 非英语专业本科口译教学中所面临的挑战

由于口译教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相对滞后,我国口译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无论是教学层次、教学内容、教师教材层面,还是教学手段,质量评定和评定方法都存在不少问题目。班级容量过大,同一个班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目标过高,课时不够;考试的方法和内容无法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际能力——这些是当前非英语专业本科口译教学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是对于口译教学研究者的极大挑战。

2 非英语专业本科口译课程设计

2.1 非英语专业本科口译教学的目的和目标

那么非英语专业本科口译教学的目的和目标究竟是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清楚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的区别,简单说来,为辅助外语教学,提高双语能力而进行的翻译教学,即教学翻译,而为培养翻译工作者,树立正确翻译观和提高翻译能力而进行的翻译教学,即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

2.2 以表现评定为导向的课程设计

2.2.1 表现评定与课程设计

为什么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课程设计要以表现评定为导向?一般说来,测试不是评价学生综合学习表现和能力的唯一标准,但是测试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教师教学效果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标。测试与课程设计之间有着天然内在的联系。换句话说,测试与课程设计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测试是评定课程设计效率和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了解学生水平,以及教学进程中和教学进程结束之后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所提高的关键标准。

2.2.2 非英语专业本科口译教学课程设计

课程可以被定义为行动计划,也就是一系列的课程内容,这些都构成了个人的学习框架和学生的学习经历。换句话说,课程是学生与教师在口译工作者的职业范围内的一种互动(Sawyer,2005:42)。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教学的目标。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有些因素必须要考虑到,例如口译项目不同,目的和目标也各不相同,学生的动机和语言水平,学生实现目标的能力,课时的长短,教师的资质抑或是教学设备等等。

模块1:口笔译理论。

“不可否认……归根结底,翻译理论对于翻译实践是有着指导作用的”(Komissarov,1985:208,转引自Gile,2011),能帮助未来的口译工作者更快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但是,非英语专业本科的口译课作为选修课课时很少,而且在本科阶段没有必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专门研究理论性问题,这超出了多数同学的能力范围。取而代之,有关翻译理论的讲座、讨论之类学术活动可以定期开展,向非英语专业本科的学生介绍翻译的基本概念、原则、策略和方法以及难点,为他们指点迷津,让他们了解到在现实的翻译活动中,当他们面对不同的翻译状况,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方法,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模块2:基本的口译能力。

Daniel Gile的口译模式(2011)以及厦门大学的口译模式(1999)都显示口译需要口译员有着出色的语言能力,保证不同语言与文化之间能够顺畅沟通。这不是简简单单地用一种语言的词去代替另一种语言的词,而是需要口译员对语篇进行分析,对文化差异进行甄别,理解原语所表达的意思,结合与主题相关的语言外的知识,利用口译技巧与技能将原语篇的内容记忆下来。然后,借用一定的口译技巧与技能将信息用目的语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述。

模块3:基本的笔译能力。

口译与笔译相辅相成,但需要不同的技巧和技能,各有特点。翻译过程各不相同,笔译的过程中相对较长,可以反复研读、反复理解、反复修改,不断回味,精雕细琢,甚至可以搁置一段时间,再拿出来,又会有新想法和翻译版本。口译则完全不同,口译是现场工作,听完则必须开口翻译,思考与选择需要即刻完成,时间以及对口译成品的满意度对于口译员的心理造成的压力相对较大。

模块4:语言提升。

很显然,语言能力是翻译的基础。虽然这些本科生并非英语专业出生,但众多学生很早就开始了英语的学习,再加上网络上各种英语资源数不胜数,学生接触英文的渠道也日渐众多,英语水平也算不错。尽管如此,但还不足以能够承担起即使是较为简单的口译任务,更不用说较高级别是的会议口译之类的任务。口译任务级别越高,对语言能力的要求也越高。

模块5:文化能力。

文化与语言之间存在着一种交互作用。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含了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一种人类社会所拥有的能力和习惯”(Tylor,1974)。语言则是“某个特定地区的人们所能理解的通过话语、书写或者是手势进行交际的体系或者任何其他的交际体系”(剑桥美语词典)。语言本身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不可或缺的部分。语言所代表的是一定人群的特点、历史、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社会行为。与此同时,没有文化的介入,没有特定人群的使用,语言及其使用也无从谈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对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的学生,语言学习也是文化学习,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的时候,不能只将注意力放在词汇、语法规则或篇章结构这些表现的语言现象上,还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文化的异同之处,深入探究文化的内涵,增强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保证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教学是一种体验,是让学生经历各种事物的过程,学习来自对外界的感知”(陈青,2009:10)。在口译教学的课堂里,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学习模块的组合。

3 结论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口译教学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理解,但不可否认的是,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口译教学的课程设计存在着许多问题,阻碍了口译教学研究的发展和口译人才的培养。只有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才能既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目标,又让口译工作者的队伍实现多样化。表现性评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译员能力得到全面的测试,确保测试的真实、可靠和有效,也为口译教学的课程设计指明了方向。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所有有利于提高译员能力的因素都应当被考虑进去。模块化课程设计让口译教学更灵活、更容易操作,学生的自主选择可以提高其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有利于其学习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专业本科口译英语专业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西藏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新旧课程设置比较
中药专业本科中药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探讨
大连民族学院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