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育人目标的五重维度

2023-01-03辛显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德智体美受教育者美育

王 雪,辛显华

(1.沈阳工业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3;2.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870)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不断探索和完善党的教育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一论断的提出是基于教育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教育的历史使命,回答了新时代育人的目标和内涵,为新时代的教育指明了方向。新的时代条件下育人目标的丰富和发展也见证了我国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化,并将指导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1 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

培养什么人,作为教育的目标,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决定着教育发展和前进的方向。进入新时代,我国的教育要遵循的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根和源,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始终不变的原则和立场,也是新时代育人目标的根本所在。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立德树人,是要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服务的,是要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的,而绝不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旁观者、反对派甚至是掘墓人。因此,新时代育人目标一定要明确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把稳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培养矢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合格人才。

2 “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从十九大报告中的“德智体美”到教育大会上的“德智体美劳”,关于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方向是没有变化的,但“劳动教育”的补充,凸显了新时代育人目标的创新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教育目标的设定,也是教育目标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做出的对我国新时代育人目标的进一步发展和充实,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新时代培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要具备应有的素质和能力,实现“五育融合”。

2.1 德:“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

“德”的要求是第一位的,是首要,也是方向。青年作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青年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民族的素养水平。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曾明确提出,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是基础性的,“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2]因此,要强化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导向和对受教育者的价值引领,让青年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加强思想政治导向和对受教育者的价值引领,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受教育者不仅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好分内之事,在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在家庭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更要在社会生活中无私奉献,将社会公德作为自己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受教育者才能实现健康成长,做一个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人。要完成这一目标,除了教育引导之外,还要在制度层面建立科学的、完善的青年成才观念和德育评价体系。在评价导向上,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3]在设计德育目标要求的时候要综合考虑不同阶段青年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青年成长规律,引导青年养成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同时,在具体实施青年品德素质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局限在学校层面,还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探索家长、社区等相关人员和部门都参与到评价当中,客观、全面记录学生在校、在家、在社会上的日常行为表现,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情况,做到青年品德素质的全程、全方位跟踪记录评价。由此可以看出,新时代育人目标的第一个要求“德”所处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2.2 智:“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智”的要求就是要求真学问,掌握过硬本领,提升素质和能力。在一般意义上来讲,“智”即“才”,是应与“德”同时具备的,所谓“德才兼备”正是其要义所在。青少年作为新时代教育的主体,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青年要“求真学问,练真本领”[4]。青少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是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关键时期。广大青年要紧跟时代发展,既要学好基础知识又要敢于创新创造,既向书本学习,也向实践学习,增强与时代发展、事业要求和个人成长所需的各项素质和技能水平。当今时代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碎片化的信息大量涌入,青年在学习过程中要下苦功夫,求真学问,不能浅尝辄止,一知半解,仅仅满足与快餐式的学习;而是要掌握事物发展规律,求真理、懂道理、明事理。新时代的智育不仅要使受教育者具备丰富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而且要培养其具备理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升创新创造能力。

2.3 体:“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体”的要求一方面是身体上健康,即坚持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另一方面是精神有追求,即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又把“健康第一”上升到教育理念的高度,并强调要“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5]一个国家体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文明程度和人民的身体素质,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体育,尤其是对青少年体育教育的重视。

新时代育人目标中对“体”的关注一方面体现在对群众体育,全民健身,尤其是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重视,这是对人民身体健康的关注,具有良好身体素质,才能去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一个人成长和生活幸福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是对竞技体育、体育赛事及其青年运动员的重视,这里更多蕴含的是对体育精神的关注。在2014年南京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开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南京青奥会运动员村看望中国体育代表团,并明确提到“全国广大青少年都积极投身体育锻炼,既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又把身体搞得棒棒的。”[6]对体育的要求,一方面是要让青年保持身体健康,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坚持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另一方面是在精神上要有追求,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人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纲要中指出要“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7]提升青年身体素养。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引导青年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锻炼习惯,形成激励青年自觉加强体育锻炼的有效机制。

2.4 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美”的要求是具备认识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做到内外兼修。美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是缺失的。美育曾包含在德育之中,认为其是从属于德育的一部分,也简单地认为美育的作用仅仅是教化人,仅能影响人的道德修养。但在现阶段,美育的价值和作用已经不仅局限于此。通过对美的培养可以促进智力发展,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同时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5]美育是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审美教育,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气质胸襟、精神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美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同时也是对中华传统美学的继承和发展,中华美学讲求“知情意行”统一。新时代的教育要提高青年审美和人文素养,做到内外兼修。《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8]促进青年形成艺术爱好、增强艺术素养,引导青年树立正确审美观念、全面提升审美能力,使青年成为具有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的时代新人。“美”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美育要使受教育者拥有一定的审美知识和审美能力,在接受心灵、行为美化的同时,提高受教育者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素养。[9]

2.5 劳:“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劳”的要求是弘扬劳动精神、增强劳动意识,通过劳动实现人生价值。关于劳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对青年的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观念。”[10]“弘扬劳动精神”[5]正确教育引导青年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观念。把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劳”补充归入“德智体美”之列,形成“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育人体系,为新时代青年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党的育人方针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理念的同时,对人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实践进行了丰富和拓展,也显示了教育理论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劳动具有决定性作用,劳动教育则是人实现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在五育融合的过程中,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其他四个方面得以实现的载体和依托。使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树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德育,增长才干,获得知识的是智育,强身健体和陶冶情操的是体育和美育,而在这“德智体美”四育实施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劳动实践,一个人也只有学以致用,将所学各个方面投入到真正的劳动实践中去检验才能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劳动是培养人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而劳动教育则是受教育者获得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的方式和手段。因此,劳动教育不仅是政策层面育人方针的拓展,更加体现了其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

综上所述,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育人体系,为新时代我国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培养青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青年不断增强综合素质、提升核心素养的过程。青年的核心素养是能够适应青年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素质和关键能力,青年在品德素质、文化基础和社会参与等方面核心素养提升,标志着青年全面发展的实现。发展素质教育,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关于青年全面发展的要求,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学、修身、济世的要求相呼应,充分诠释了个人、社会、国家对青年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在实现“五育融合”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德育对受教育者爱国情操的培养,引领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政治品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要通过智育培养受教育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专业素养,能够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的素质和能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要通过体育使受教育者具有强健的体魄,坚定的意志,并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个人成长过程中,并将其发扬光大;要发挥美育在人发展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受教育者拥有理性平和的心态,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要通过劳动教育使受教育者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自觉加入劳动实践中,通过劳动实践增长才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德智体美受教育者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本期话题: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