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营林方法与病虫害预防管理要点探析
2023-01-03邵开会邵保坤
邵开会 邵保坤
(山东省单县国有故道林场,山东 单县 274300)
采用科学的营林措施,能强化森林抵御风沙的能力。部分平原地区耕种用地面积较大,风沙来临时会对耕地产生较大破坏,严重时还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该类地区开展林业营林工作,待成林后即可抵御风沙侵袭,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此外,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空气污染愈加严重。科学地开展营林工作,能有效改善空气污染现状。有些树种能利用自身特性消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提高空气质量。例如,种植针叶林,能有效降低人们患肺结核的概率。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林业发展有了显著进步,但是目前林业营林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营林效果,定期开展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营林风气,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1.营林工作的重要性
1.1 经济效益
林业资源是社会生产的重要资源,加大对营林造林工作的关注,不断引进科学的种植技术、养护技术,进一步保证林业资源中林木数量和质量的显著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时代社会对于林木资源的基本需求。而且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林业资源,还能开发当地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以此来推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2 生态效益
我们国家在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最初目的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改善空气污染、环境污染的问题。比如,大型防护林、生态林、人工林的建设,主要是为了能够抵御风沙,保持水土的综合性。因此,开展林业造林营林工作,能够增加植被覆盖面积,利用植被的根系将土壤完美地锁住,再利用植被的根系、茎干、枝叶吸收植物中的水分,有效缓解因为雨水冲蚀而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修复周边的自然生态系统,促使林业产业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
2.现代林业营林存在的问题
目前,林业营林缺少科学体系作为支撑,严重缺乏专业人才与机构。营林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与思想道德素质要求较高,从业者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与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现阶段,营林工作者大都未经过系统化的营林造林专业培训,专业水平与能力有待提高。此外,许多在职营林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工作缺少责任感,导致林业营林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行业发展速度缓慢。林业营林相关机构对职工要求不严,无法约束从业者行为,对林业营林行业中的恶劣行为没有发挥约束作用。林业营林管理方法陈旧,依然沿用传统经营管理方式,缺少创新性与科学性。部分地区仍采用不科学的造林模式,以致林业结构混乱;盲目进行人工改造,影响地区林木种类平衡,对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3.现代林业营林方法
3.1 播种造林法
目前,播种造林法是应用最多的林业营林方法,采用播种造林法在人迹罕至的地区进行造林,造林效率相对较高。播种造林法,即直接使用树木的种子进行造林。在播种造林时,可以大规模播撒种子,从而快速生长出大量幼苗,增加林区面积。为了保证林木的成活率,需要提前对种子进行处理,可以有效避免病虫害的威胁,增加其抗性。此外,在前期还需要管理人员定期对林木浇水施肥,以确保林木正常生根发芽。然而,播种造林法对土壤有着较高的要求,只有土壤有充足的养分,林木才能生存下来。
3.2 植苗造林法
在使用植苗造林法进行林业造林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栽植地点进行及时地清理,之后再进行挖穴处理,将树苗种植在挖好的坑穴之中,之后再进行培土压实。但是在进行种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损坏幼苗的根部,避免影响幼苗的存活率,破坏林木幼苗的生长周期。而且,挖的坑穴一定要能够容纳林木幼苗的根部,培土必须要高于地面的2~4cm,因为培土会出现下陷的状态,在培土高于地表的情况下,不会出现林木幼苗倒伏的情况。在使用植苗造林法的时候,种植人员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种植情况,适当调整种植的密度。比如,在降水比较稀缺的地区,采用深栽的方式,有效提升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幼苗的存活率。由于植苗造林法对树种类型以及周围生长环境的要求很低,同时具有降低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优势,目前,在我们国家的林业造林过程中使用十分普遍。
3.3 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主要利用树木的干、枝、根等器官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该方法能节省育苗时间与费用,技术简单、易操作,苗木成活率较高,能保持母树优良性状。分殖造林法主要适用于松树、杨树、泡桐和竹类等。但该方法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易受母树数量与分布的限制。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选择造林方法。
4.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分析
4.1 不断改善原有的林业种植基础设施
造林是一项较为精细的工作,在造林工作中,苗木的成活不仅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关,而且与造林人员的操作以及造林人员对环境的处理息息相关。只有造林人员拥有更好的基础设施,才能顺利、高效地进行幼林管理工作,使造林人员能够定期对林区土壤进行高效、科学的管理和改良。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苗成活率,而且可促进幼苗生长发育,从而提高树苗抵抗力。完善原林业种植基础设施,可为后续林基地的进一步发展和林区面积的扩大奠定坚实基础。
4.2 完善管理模式
为了推进营林现代化发展进程,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管理模式,重点优化林业营林经济结构。相关部门要对林区管理实行责任到人,对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奖励,对消极怠工人员给予惩罚,充分发挥管理制度的作用,激发从业人员营林积极性,促使林业营林工作顺利开展。此外,林区经营管理要主动与市场接轨,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根据实际环境情况合理选择种植品种,充分提高营林工作质量;同时,应避免过于注重市场需求而导致营林质量下降。相关机构要根据经济发展各项指标,酌情调整营林管理措施,促使营林工作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
4.3 林业的抚育管理
在营林生产管理过程中,对林业实施抚育管理,必须要在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建立健全抚育管理模式,促使林业的抚育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地执行。营林抚育管理工作对于园林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以及本身园林的管理制度都是比较严格的,对此,这就要求相关林业部门要制定科学化、合理化的抚育管理制度,保证种植人员能够在相关管理体系之中规范种林。与此同时,还应该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保证每一个管理人员的自身专业素养有所提升,进而才能严格执行抚育管理制度。在保证抚育管理制度规范和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养不断提高的要求之下,有关林业部门还应该投入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用来更好地进行林业造林。在分配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必须要制定资金使用准则,由专门的财政管理人员进行妥善地分配、管理,将此项财政资金具体落实到营林生产管理工作之中。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还应该不断改进林业生产结构,促使林业造林能够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4.4 强化对技术人员的管理
现代林业的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若是没有过硬的技术支持,那么各项工作的开展都会显得举步维艰。出台人才引入政策,吸纳更多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才进入营林管理工作岗位。为了更进一步地发挥人才的专业优势,林业管理部门要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教育和培训的机会,采用全面的管理和培训工作推动技术人员素质提升,让工作人员能够将专业知识和生态保护实际相结合,进而为规划、管理工作的优化提供智力支持。管理内容包括开展岗前培训,对技术人员实施集中教学,经常性检查技术人员学习成果,采用多种类型的培训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水平。在日常工作当中,林业部门应当对生产质量实施不定期检查,造林工作完成以后进行质量验收等,督促技术人员提升自我,积极应对日常工作。还有,林业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入优质人才。
5.林业病虫害预防管理措施
5.1 无公害防治技术
无公害防治技术是目前林业育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方式之一,这种方式不但对环境有利,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受到各个部门普遍推广。具体来看,无公害防治技术包括三种,即昆虫防治技术、微生物防治技术、益鸟防治技术。在昆虫防治技术的运用中要以生物食物链为出发点,采取引入病虫害天敌的手段,利用生物链让问题得以解决。有效地利用昆虫防治手段不但能够控制病虫害的蔓延,还能够让生态系统得到全方位的保护。通过微生物进行防治促进生物技术实现快速进步,将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知识加以有效利用,并根据生物繁衍特点对虫害进行有效地抑制。如益鸟防治就属于一种有效的无公害防治手段,林业工作人员在林木育苗地投放啄木鸟及灰喜鹊,这些鸟就会有效将病虫消灭,从而让病虫害得到全面的防治。
5.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即通过使用一些特殊的物理方式或采用物理工具进行林业病虫害防治。一般害虫具有趋光、怕热的特点,因而可以利用害虫的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消灭害虫。害虫对光非常敏感,根据害虫趋光性的特点,可以使用黑光灯。黑光灯作为近年来新研制出来的一种防治工具,可以有效杀死害虫。黑光灯能发出波长为300~400nm的光束来吸引害虫。黑光灯附近有较大的电流,害虫靠近黑光灯就会被电死。此外,可以使用射线对害虫进行照射,让其发生基因突变,然后放生进行繁殖,产生的后代无法生育,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害虫。此外,也可以人工徒手清理害虫,但这种方式最为原始,且效率较低,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5.3 使用生物工程技术
林木本身不具备很强的免疫能力是病虫害出现的核心原因之一,因此,在营林的整个过程中,要充分使用生物工程技术来解决,优良杂交木苗的使用可以培育易成活、具备抵抗能力的林木品种,更好地提高林木抵抗病虫害的综合能力。此外,在生物工程技术的使用过程中,还需重点保护有益生物,推进自然生物链全面发挥出对林木的保护作用,更好地制约害虫的成长以及繁衍,进而有效推动林业生态平衡。
5.4 科学用药技术
化学农药作为防治林业病虫害的“终极武器”,在杀灭有害生物的同时,往往对林业生态系统的其他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而且容易对其水源、空气以及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应遵循科学化、合理化的原则,优先选择对有害生物杀灭性强,但对其他动植物友好且容易降解的化学农药进行使用。
5.5 构建林业病虫害预防体系
当前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通常都是采取事后处理的手段,要对病虫害的各个阶段进行防治,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检测系统。第一,相关人员要提升封山育林的管理能力,根据林业育苗的方位,做好考察工作,让林区植被实现更好的生长,从而让林区生态平衡得到维护。第二,把苗圃质量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有效的结合,降低苗枯病的发生率。第三,加强事前防范意识,强化对林区的日常维护,如果发现存在病虫害隐患就需要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从而避免病情的蔓延引发大面积的病虫害。
5.6 营造混交林
部分地区的林区建设急功近利,常常会产生许多问题。例如,树木种植较为密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林区的规模,但是也会产生许多弊端。树木过于密集,部分树木的枝干无法展开,会出现树干弯曲现象,不利于树木生长。此外,长势较高的树木枝叶会遮挡阳光,一些发育较为缓慢的树木较矮,无法获取阳光。过多的树木会产生养分竞争,部分生长较矮、较为弱势的树木无法获取养分和光照就会枯萎死亡,这对于林区发展极为不利。更加严重的是,部分地区种植的树木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林区生物种类较少。一旦病虫害入侵林区,林区的自我抵抗性较差,没有病虫害天敌,病虫害就会泛滥成灾,对我国林业造成巨大的损害。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应增加林区物种的多样性,提高林区的自我抵抗能力,避免引进单一树木。在林区营造中,应增加树种的种类,营造混交林,吸引更多的物种在林区繁衍生息。当病虫害侵入时,林区中的天敌能有效抵抗病虫害,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此外,在林区中还可以设置隔离带,以防止病虫害侵袭。
5.7 封山育林,强化抵御能力
封山育林要高度重视林木的多样性以及属地性,唯有提升了生物的属地性与多样性,才可以明显提高树木对病虫害的预防能力。借助以上手段能够实现自身的合理调节,促进林木的正常生长,进而把林木的病虫害有效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终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控的终极目的。实践充分证明,这种封山育林的方式具有很大的运用效果,可以更好地防治若干种病虫害,所表现出的效果重点体现在以下几点:可以保留很全面、完整的生物种类,极大地提高生态的多样性,使林业生产获得深入发展。由于天敌捕杀了很多的害虫,益鸟获得了保护以及繁衍,推动了生物多样性的种群发展,进而保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业营林与病虫害预防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切不可急功近利。林区人员要充分重视对病虫害的预防工作,认识到预防病虫害的必要性。只有采取多种营林方法和防治手段,对林区严加管理,才能杜绝病虫害的威胁。应以预防为主要目的,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尽可能地保护环境,消灭病虫害,使我国的林区获得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