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提升方法

2023-01-03芦秀秀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期
关键词:林木成活率树种

芦秀秀

(山西绛县林业局,山西 运城 043600)

为了促使造林工程顺利实施,首先要注意的是管理问题。因为合理的管理可以为整个项目的实施做准备,并指导整个项目按正常顺序稳步进行。本文将讨论和探索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意义以及优化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策略。希望为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

1.林业造林工程的主要意义

1.1 保护自然环境

林业造林工程的开展,可以提升我国生态环境自我调节能力,改善我国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现状,增加森林的覆盖率,净化空气,缓解比较严重的雾霾问题和环境污染,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森林对于地下水源的净化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良好有序发展。

1.2 有效促进经济发展

林业造林工程的开展有效促进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林木在我国的建筑、造纸行业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2)林业促进我国了旅游业的发展,通过设计生态旅游线路和康养景观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十分有益。3)森林中树木的花、根、果实等不仅可以作为医药、食品行业的原料,还可以开展花卉种植项目,种植特色经济林,可以提升收益,并解决相应的就业问题。

2.影响我国林业工程造林质量的常见因素

2.1 林木的选种与培育的质量问题

林木的选种与培育是确保林业造林成功的关键因素,选种与培育的技术性非常强,但现阶段,我国林木的选种与培育工作仍存在以下问题。1)选种与培育技术比较落后,应用不太成熟,选择的树种比较单一,应该加大对乡土树种的研究和培育,利用适地适树的原则推广乡土树种。2)对于新树种的开发技术缺乏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树种培育时,培育技术相对落后,严重影响了林业造林工程的有序开展,难以确保林木的高质量生长。3)造林育苗一般在山地、农田等区域开展,采用的管理理念比较粗放,成活后的移植也比较困难。

2.2 病虫害防治体系不够完善

近些年来,一些基层地区依然存在着重栽植、轻管理的现象,虽然能够依据上级部门要求积极开展造林工作,但后期树木的养护管理却受到了忽视。树木具有较长的生长周期,病虫害等问题直接威胁到树木的生长质量。如果缺乏完善的管理维护机制,将会出现病虫害大面积蔓延现象,对林业整体发展造成危害。一些林业工作人员的病虫害防治知识不够丰富,难以科学预测、正确鉴别病虫害类型,无法提前进行预防。而林业病虫害的隐蔽性较强,往往会错过最佳防治时机。此外,部分工作人员在防治病虫害时主要采取化学防治等单一手段,不仅难以根除病虫害问题,还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到林业生态,对林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3 苗木成活率较低

造林树种生活率偏低问题在林业工程中广泛存在,导致营造林成果受到严重影响。苗木成活率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如树种选择、栽培管理、土壤条件等。任何一个方面出现了问题,皆可能影响到树种的正常存活。特别是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发生较大的变化,恶劣天气经常出现。如果在营造林过程中,工作人员不能够及时应对天气问题,将会导致树苗成活率降低。

2.4 人员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一些地区林业营造林人员的年龄结构老化现象显著,很多人员虽然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难以快速接受和掌握先进的理念与技术,影响到营造林质量的提升。受经费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基层林业工作人员缺乏充足的培训学习机会,陈旧的知识结构得不到及时更新,营造林工作质量得不到持续提高。同时,部分基层人员的责任意识较为薄弱,不能够严格贯彻各项工作要求,也阻碍到林业的整体发展。

3.林业工程造林质量的优化策略

3.1 加强统筹规划工作

第一,开展营造林工作之前,规划人员需依据营造林整体目标,实地勘探造林区域的实际情况,对区域水质条件、土壤类型、地质环境等诸多内容深入了解和掌握。结合调研结果,制定科学的造林规划方案。如部分区域土壤较为贫瘠,选择的林木需具备较强的耐瘠薄性。部分区域土壤条件优良,可在规划树种间套种一些经济作物,这样不仅地区环境条件可以得到改善,又能够为当地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第二,要妥善计划与分析营造林作业中的关键环节,详细设计细节问题,进一步优化与完善营林方案,以便顺利推进植树造林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对造林技术人员充足配备,且选择的技术人员要具备丰富的经验,以便从人才角度保障营造林的质量。

3.2 完善树种的选择与培育

为了改变当前林业造林工程中存在的树种单一的问题,应完善树种的选择与培育技术手段,保证森林中的林木种类多样性,并注意不同树种的平衡问题,大力推广“乔+灌+草”栽种模式,补充造林工程的绿化、美化、财化等特色,避免出现不同树种的生长矛盾。加大对乡土树种推广,进一步依据适地适树的原则,优先选择适宜当地土壤气候条件树种,提高成活率。还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育苗培育技术,通过学习国外的育苗培育先进技术结合土壤的特性,做好育苗工作,提升育苗的成活率。

树种的培育应推广以下方式:1)采用营养杯育苗的方法,在基质种放入树种的种植基质,如珍珠岩、草炭土等,在基质种放入种子或者小苗,生长3年之后再移栽到森林中。由于营养杯的体积小(直径5cm,高不到10cm),造林时易携带,挖个小坑之后直接放入树苗覆土,操作十分简单,成活率非常高,成活率接近100%,可以实现春夏秋三季造林。2)可以采用分殖造林法和植苗造林法,分殖造林法主要是利用根茎、枝干进行林木栽种,这种方法不用进行育苗,可以显著提升林木的成活率,但这种方法造林时,对自然环境的要求较高。植苗造林法主要是在合适的环境中进行育苗,待苗木成长到一定阶段之后进行苗木移植,提升了苗木的成活率。这两种方法和播种造林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3)加快控根快速育苗新技术、ABT生根粉苗木培育技术、高位嫁接改冠换头育苗新技术、组织培养和工厂化育苗新技术等的应用。控根快速育苗技术可以显著缩短育苗的周期,通过控根降低苗木移栽时的工作量。ABT生根粉苗木培育技术就是在苗木移栽过程中加入ABT生根粉,促进苗木生根。高位嫁接改冠换头育苗新技术就是利用埋条、扦插等繁殖方法实现高位嫁接,缩短育苗的周期。组织培养和工厂化育苗新技术就是利用无菌操作的方法,让植物的一个组织或者细胞进行再生,生长成一个小植物株,实现快速繁殖。育苗基质主要是珍珠岩、蛭石、泥炭等。树种培育时,尽量避免在山地、农田等区域,应该选择面积宽广的场地,树种培育之前,做好移苗的规划工作。

3.3 提高苗木成活率

由于苗木成活率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为促使营造林中苗木成活率得到提高,需从多方面着手。第一,科学选择树种。在植树造林工作中,需将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下去,对造林树种精心选择。不同区域具有差异化的环境条件,而各类树种皆有各自的生长习性,如果选择的树种与区域土质类型、气候条件等不相适应,那么将难以存活。如一些树种适宜生长于光照充足区域,一些树种则不宜接受长时间的光照;一些树种喜湿性特点明显,适宜种植于土壤含水量较大的区域,一些树种则容易因土壤湿度较大而难以正常存活。因此,工作人员在树种选择时,需将区域环境条件、树种生长习性等因素综合纳入考虑范围,以便促使苗木存活率得到提高。第二,加强育苗管理。树苗的培育关系到苗木的后期生长,目前出现了较多的苗木培育技术,如播种育苗、扦插育苗等。在育苗过程中,要结合苗木生长习性,科学选择育苗技术。育苗人员要严格依据相关技术规程开展育苗工作,科学调控树苗生长的温湿度条件,做好苗期病虫害预防工作,促使苗木的生长质量得到提高,抗病能力得到增强。第三,改地适树。为促使造林质量得到保证,还需要积极改造植树环境。目前,一些造林区域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出现了酸碱失衡等现象。造林人员需提前调节土壤酸碱度,保证栽植树种能够正常存活。此外,实施造林之前,要将环境中的垃圾、杂草等彻底清理掉,避免威胁到林木的生长。

3.4 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

第一,针对现阶段病虫害防治滞后的问题,工作人员需将预防为主的理念树立起来,在防治实践中积极应用现代化技术,完善建设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及时发现与精准防控病虫害问题。如可将3S技术运用过来,利用遥感技术对林木生长信息进行实时掌控,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营林区域环境条件进行观察,利用定位系统对森林病虫害区域精准定位等。通过先进技术的综合运用,营林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得到提高。第二,为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效率,需在化学防治的基础上,将无公害防治技术综合运用过来。首先,优化营林技术。工作人员在开展营林造林工作时,需精心选择林木品种,保证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性能,促使各类病虫害的发生率得到降低。在苗木栽植时,需精细化筛选苗木,将存在病虫害或长势较弱的苗木及时筛除掉。同时,大力营造混交林,通过搭配栽培本地树种与外来树种,能够营造层次丰富、稳定性较强的林业生态系统。其次,生物防治。林业害虫皆具有相应的天敌,在营林护林过程中,需将利于天敌生物生存的环境营造出来,利用天敌生物来抑制害虫基数。如可在林间筑造人工鸟巢,吸引啄木鸟等益鸟。同时,现阶段生物农药得到广泛应用。相较于常规化学药剂,生物农药具有更加优良的安全性能,既可以防治病虫害问题,又能够避免污染到林业生态环境。

3.5 加强造林管理

林业造林工程管理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精心管护的原则,强化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根据造林工程规划科学进行管理。1)做好林木栽植前后林木质量控制工作,通过科学的造林管理控制林木的种植密度,确保林木的种植质量,在林木栽植之前,科学整地、选择适宜的种植方法。在造林计划实施之前的早春或者冬季,先确定作业地的水分和苗木的供应路线,然后根据点位挖鱼鳞坑,在整地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植被。2)在造林过程中根据造林技术选择适宜的种植工具,规范种植过程。选择的苗木一定要是壮苗和强苗,选择的苗木具有完整的根须,苗木移栽过程中要尽量避免风吹和曝晒,尽量保持土坨完整。栽苗时,做好蓄水埂,及时进行灌溉浇水,水渗下之后用土面或薄膜覆盖,之后再盖上土,提高地温的同时,还可以避免杂草生长,树坑要踩实。在移苗过程中,要根据区域的地理特征和气候条件等确定最佳的移苗时间。3)做好林木的施肥、松土和锄草等工作的科学规划,从而保证林木的健康成长。如果长时间不下雨,则做土壤含水量检查,必要时进行灌溉。4)做好林木的抚育管理工作,抚育管理主要包括抹芽、间伐、间种等。幼苗长到2m左右时,应进行修剪,间伐时,同龄林中最好采用块状间伐技术;在异龄林、混交林中,最好采用择伐技术。一些林木如刺槐中可以间种大豆、花生等作物,通过间种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和氮、磷、钾等营养成分。5)造林过程中建立责任制,奖惩制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人,同时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造林技术知识,提升造林队伍的专业素质。

3.6 坚持走长远、可持续发展之路

造林工程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及经济利益,是要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实际地造林工程中要全方面考虑,保证各方面的利益。在确保工程质量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减少资源的消耗,拒绝盲目跟风式的节约,要确保关键指标科学、正确地实施,即通过一系列实际操作总结出来的科学示范,必须能够专注于未来的发展,而不仅仅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在实施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工作中,有必要确保相关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与当地实际情况相吻合,坚决禁止复制,但在选择前要全面了解各方面的情况,用适当的管理方法来平衡利益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林业工程的长期稳定发展。

林木的综合效益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因此,有必要根据树木的生长规律来规划“未来”的发展目标,并根据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步骤进行长期科学管理。同时,在森林经营中,林业部门要善于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填补原有技术空白,并及时更新和应用现有造林技术。另外,在造林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有必要尽力协调各方的利益,低成本、高效率地进行造林过程。

此外,要正确实施林业项目管理,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国家有关部门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为造林项目的发展提供便利。同时,有必要实现战略发展观的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我国林业工程在促进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改善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结论

我国地域广阔,林业造林工程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并且要根据每个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从育种、选苗到管理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保证造林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还需要完成造林管理制度,责任到人,推动我国林业造林工程的健康发展,培育出更好的森林,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生态宜居的乐园。

猜你喜欢

林木成活率树种
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提高保育仔猪成活率的饲养管理要点
提高酸枣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林木新秀 黑果腺肋花揪
如何抓好羔羊的疾病预防和提高成活率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
一个树种的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