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发生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
2023-01-03金铎
金 铎
(新宾满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发展中心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辽宁 新宾 113200)
前言
美国白蛾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环境危害极大,尤其对我国林果产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造成极大危害。现阶段,已被列为我国第一批入侵外来物种。美国白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具有食性杂和繁殖速度快的特点,可对阔叶林、粮食作物、盆花等绿色植物造成极大危害,是城市园林绿化、农林果业生产中的主要害虫。近年来,美国白蛾疫情蔓延迅速,美国白蛾已在辽宁省出现,全省美国白蛾侵染形势不容乐观,为此需要做好美国白蛾的防控工作,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及时发现,有效防控。
1.美国白蛾的分布与危害
1.1 美国白蛾的分布
美国白蛾属于鞘翅目和蛾科,也被称为秋棘毛虫。美国白蛾广泛分布于辽宁、天津、河北、北京、河南、上海、陕西等地。它是一种全球性的检验检疫害虫,食性杂,几乎危害植物的所有叶子。包括园林景观花木、经济林木、大田防护林及其粮食作物、蔬菜水果和绿色植物300多种。重点绿化树木、观赏树木和果树,更为严重,已列入检验检疫二级病虫害防治。 2010年,在辽宁省多区域发现了其足迹,尤其是杨树、菊花树遭到严重破坏,防控形势十分不容乐观,一定要严加防范。
1.2 美国白蛾的危害性
第一,食性杂,食量大。它能危害树木、果树、盆花、粮食作物、蔬菜和水果等300多种绿色植物,更严重的爆发可以一夜之间吃掉一片林子。第二,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一只雌蛾一次可产卵800-2000个,年平均繁殖后代3000万只,最多数量可达2亿多只。而且幼虫抗饥饿能力强,15天不喂食亦可正常生活,危害性极大。第三,适用区域广,传播途径多。可以根据交通工具等其他运输途径进行远距离传播。第四,破坏园林景观。进行破坏时,花草树木等树叶会吃光,成为光杆,也会造成树木上的树叶残破不堪,危害园林景观,也影响经济发展、绿色生态和自然景观。
2.美国白蛾的发生特点
美国白蛾的传播速度较快。在某些情况下,每年平均传播距离可达35—50 m。一般在空气湿度达到70%以上,温度超过18℃的前提下,很多冬天的成虫都可以进行羽化。而进行的时间范围通常发生在 16:00到19:00之间。进入炎热的夏季后,羽化时间会有一定的延迟,一般发生在18:00-20:00之间。其发生的关键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食性杂,危害严重,而且会造成破坏,形成经济损失。美国白蛾的寄生可危害300多种树木、果树、粮食作物和野生植物。其中,主要受害的是各种阔叶林。在辽宁,重点受到影响的是主杨(72杨,69杨)等。严重的时候,可以吃光整棵树的叶子,还可以迁移到田里,对农作物造成损害。美国白蛾的食量非常大,危害也比较严重。当它发生时,它可以在一夜之间吃掉整个种植园和周围的叶子。此外,美国白蛾的成熟幼虫在觅食或化蛹时会不断进入农户、公共场所等场所,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第二,晚间活动,快速繁殖。美国白蛾的若虫通常在晚上的活动中吃树叶。幼虫一孵化就吐丝,将1~3片叶子集合成网状,起初很小,然后越来越多的叶子被包裹在里面,体积逐渐扩大。幼虫1~3龄时,通常成群生活,食用寄主的叶肉,通常只剩下表皮和叶柄,呈网状;进入4龄后,群居动物的幼虫逐渐散去,各自觅食、旋转,形成网筛包裹寄主的叶子。随着幼体年龄的增加,网筛的直径逐渐扩大,甚至可达1m以上;进入5龄后,它的食欲大增,之前的结网被丢弃,分散进食。叶子吃完后,只剩下茎和主脉。美国白蛾的繁殖能力很强,每只雌蛾平均产卵数可达500-800颗,有时候甚至可达到1500-2000颗。可以看出,每只雌蛾可以通过1年的繁殖,第二年的后代总数极其庞大,可以吞食山林2.67-4.00hm2的落叶,对森林和农业造成更大的破坏。
第三,对腥味、臭味等异味具有较强的趋性,适应性强。美国白蛾的发生具有较强的趋味性,一般很容易发生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包括养殖植物、臭水坑等)生长的花木上。此外,美国白蛾对饥饿的抵抗力极强。它可以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存活15天,遇到食物后可以正常繁殖,因此它可以与运输工具一起进行远距离传播。
3.生活习性
美国白蛾的幼虫产卵后,开始进行群居生活,纺丝织网,逐渐将树叶一一装进连接。随着幼虫的生长发育,越来越多的叶子被紧紧地绑在网里,幼虫在网上进行群居生活的时间约占整个幼虫阶段的60%。幼虫6~7龄,到5龄时,逐渐脱网,分散取食。一、二龄幼虫只咬对叶背面的叶肉,受损的叶片就是“天窗”的形状。三龄幼虫可以将叶子吃成小圆孔。6—7龄幼虫通常吃掉整片叶子甚至主脉,只留下叶茎。成熟的幼虫顺着树干滑下,寻找隐藏的地方结茧化蛹。蛹聚集在树杆的旧皮下组织和树杆洞内、树周围的底土或砖瓦下。如果发生在居民区,非常大量的幼虫会在建筑物的缝隙中聚集蛹。这种昆虫喜欢在温暖和阳光充足的地方生活,所以它主要出现在生态公园、种植园、庭院和交通沿线。因为这个虫子的寄生环境非常广泛,所以在新的城市中很容易找到合适的寄生环境,只要气候条件合适,它肯定会繁殖。
4.美国白蛾的传播扩散途径
传播扩散途径包括自然扩散和人为因素的扩散。在很多情况下,这两种方法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就会导致美国白蛾的迅速蔓延。
4.1 自然扩散
在美国白蛾的4种昆虫状态中,其主要是由成虫翱翔、迁徙以及撒网,然后5—7龄的幼虫爬行蔓延,一般情况下,成虫的飞行能力并不强,但据相关资料显示,其成虫的飞行高度可达70m,年飞行距离可达20—40km。幼虫的蔓延,包括吃完食料后的中高龄幼虫自然爬行,而它们成熟的幼虫则在路上四处爬行,寻找合适的过冬地点。据相关资料分析,为寻找食物幼虫,其爬行距离可达500m,在对林带附近道路上进行危害实地调查时,会发现的过冬幼虫或蛹往往难以发现,这说明爬行距离远,隐蔽性强。
4.2 人为因素的扩散
对于昆虫状态,尤其是幼虫和蛹,是根据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包括短距离或长距离携带和传播的。近年来,由于人流和货运物流极其频繁,贸易量大幅增加,特别是依靠运输工具和包装制品,极易携带蛹、幼虫,全年可进行传播。这已成为快速扩散的首要因素,也凸显出检验检疫对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例如,在环保部公布的我国第一批外来物种名录中,1982年就发现被渔民从辽宁省带往山东荣成。所有这些都导致了人为因素在各种地方之间的传播。大多是船舶、汽车、国际火车、机场等专用工具,由于进出口贸易往来等原因而扩散。
5.预防美国白蛾发生的对策建议
5.1 检疫对策
只要青苗、原材料、新鲜水果、包装制品、运输工具、盆花等养殖原料从美国白蛾发生地区调出,就要严格检验检疫。检测成虫时,应注意货物和运输工具的每一个隐蔽部位,以及绿苗的背面;检测卵时,应注意寄主植物的叶子背面。检测幼虫时,应注意寄主植物上的筛网。对高龄幼虫和蛹的检测,则需要注意树根的缝隙和土层,包装产品和货物的木箱包装、运输工具内外的拐角、缝隙和穿孔,木材的根部、裂缝、洞穴和灌木丛下的深层。
5.2 检疫封锁
发现疫情后,必须关闭发生疫情的地区。疫情发生地区中的绿色植物和商品的发运要立即停止,必须发运的物品必须通过林业部检验检疫,在他们进行严格的检查以及除害后可以进行发运。在疫情发生地区的重点路口设立临时检验检疫监测站,对山林绿色植物和疫区进口商品和包装产品进行检验检疫。如果发现美国白蛾必须按规定扣留,将立即进行消除,避免疫情蔓延。
5.3 人力预防
第一,剪除网幕。在美国白蛾2~3龄筛成熟期,每隔2~3d仔细搜寻美国白蛾幼虫的筛网,发现筛网与枝条用修枝剪剪断。剪网时注意不要破网,以免幼虫漏出。割下的筛网必须集中损坏或立即处理,掉在地上的幼虫应立即杀死。 第二,围草引蛹。适用于防治高大、难度大的花木。成熟幼虫化蛹前,在距道路1—1.5m的树杆处,用玉米草和麦秆将树杆紧紧系一圈,诱捕幼虫化蛹。蛹期每7—9d更换一次草把,取出的草把集中损坏或掩埋。第三,人工挖蛹。4月中下旬和7月中旬,在灌木丛中、树根、枯枝枯叶、树木四周建房缝隙、金刚瓦、屋檐下,挖蛹集中去除。第四,诱捕成虫。利用美国白蛾的向光性,在若虫发生期使用黑光灯和频振杀虫灯诱捕若虫。杀虫灯应建在美国白蛾较严重的土地上,周围宽阔的土地可以得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5.4 化学防治
美国白蛾于上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遗传,后经常传播到新的地区,全国各地都采取严格的紧急封锁和灭杀措施,力求达到治愈该病的效果。另外,当时大家的环保观念淡薄,抗击疫情的渴望是迫切的。他们通常使用有毒、持久、持续性强的有机化学药物,包括1605、灭多威、久效磷、拟除虫菊酯等。随着大家高度关注绿色生态、树林的健康、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的关注,各种微毒、低残留、新型无污染、节能的绿色植物源,人工合成制剂化肥慢慢被我们接受和广泛使用,如阿维菌素、甲维菌素苯甲酸酯、苦参碱、尼古丁、除虫脲、除虫脲、脒虫、虫酰肼等,都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对成功控制美国白蛾的险情起到了关键作用。从全国的防控形势来看,现阶段,美国白蛾并未引起特别强烈的耐药性。只需要抓住卵,幼虫期或4—5龄的幼虫期,一般药物的控制效果极佳。但应尽量减少使用甲基对硫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等有机化学药物,使用绿色植物源、抗生素、仿生技术中药制剂。在喷洒方式上,前段时间使用手动、小型、小型雾化机、背负式喷雾机、担架式喷雾机等。现阶段,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产生了以飞机防控为主的作业方式。具有快速、省时、节能、高效等特点。匀称的喷洒特性受到全国各地的青睐。全国各地也涌现出许多飞行防务公司。但是,过度依赖飞机防控,对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等带来的不良反应和潜在危害,应该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对农作物施化肥及备案要求的防治指标是合理合法的。
5.5 开展精准防控,实施质量监督
加强美国白蛾防治质量监管能力基础建设,加快构建“法律法规、行政部门监管、鉴定控制、现场自律、社会监督”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成立防治研究会,健全现场自律制度,维护市场需求纪律,充分发挥销售市场监管效能。加强防控工作质量监管,积极实施第三方监管,积极推进“互联网技术监管”,不断完善质量监管相关机制和法规,贯彻落实《防治航空器喷洒病虫害防治指导意见》林果业,推广美国白蛾防治方法由粗放向精细化转变。加强政策法规指导,依法依规推进防控,围绕新形势下新规定,根据新森林法,及时修订森林病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政策法规,为防控工作提供顽强保障。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政策法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应急预案保障机制,建立突发事件防控主体,规范应急管理程序,优化应急管理对策,提升应急管理实施能力。
5.6 保护和利用天敌,大力推进绿色防治
8月中旬至9月中下旬,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释放周氏啮小蜂。释放量是田间美国白蛾总数的5倍,可合理控制害虫种群总数。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克星。这种黄蜂可以寻找在各个隐蔽处化蛹的美国白蛾,并产卵以求生存。周氏啮小蜂仅需20d将蛾蛹中的营养消化吸收消失,这一向研成果保护了环境,是防治的优良技术。
因此,为加大优良防治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强林业防治、人防与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合理用药等绿色防治技术的综合应用和推广,提高可持续防治能力,加强调查分析,准确把握准强化措施,提高防控精细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环境整治效能。加强疫情检验检疫监管,完善检测网络体系结构,灵活运用三维检测、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手段,提高防灾能力。
结论
由于美国白蛾具有食性杂的特点,一旦爆发,极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将树木啃成“光棒”,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和森林产品的生产,会对林果产业和绿色生态林果产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在今后的防控工作中,全国各地要全力以赴阻止其蔓延,维护生态环境。同时,还要加强排查检测,第一时间报告疫情。相关企业应设立专门人员,承担辖区内病虫害情况的调查检测,并及时报告白蛾疫情和防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