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氏妇科应用柴胡的临证经验及验案举隅

2023-01-03金艳霞闫颖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4期
关键词:妇科疾病疏肝本草

金艳霞,闫颖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381)

0 引言

哈氏妇科始于清朝同治年间,天津哈氏妇科是首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之一,传承五代。哈孝廉教授为哈氏妇科第四代代表性传人,全国著名中医大师哈荔田教授之子,从医60余年,长于内科,尤精妇科,善治妇科疑难杂症。哈氏妇科遵循“肝为女子之先天”的理论,临证注重调理气血,喜用气分药,尤善用柴胡。学生有幸侍诊,学习哈氏妇科临证治疗思想,并总结柴胡应用经验如下。

1 读本草,知柴胡

哈孝廉教授提出:从医者,须涉猎广泛,不可局限于一科一目,现今医者多重临床疏经典,忽视对中药材本身的学习。哈老认为从医者应当研读“本草”系列著作,追本溯源,了解中药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以指导临床。

柴胡首见于汉代《神农本草经》,列为草之部上品,北宋之前,柴胡称为“茈胡”,后《图经本草》将其更为“柴胡”并一直沿用至今,柴胡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九版《中药学》教材中将柴胡归入解表剂,但柴胡之功效非局限于解表,柴胡亦可疏肝理气,推陈致新,用于治疗妇科疾病。

柴胡:苦、微寒,归肝、胆经。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满,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1]。《本草汇言》指出 “柴胡,有银柴胡、北柴胡、软柴胡之分。但是银柴胡属石竹科,用治虚劳骨蒸等阴虚病证,不作为论述范围;2015年版《中国药典》按性状不同,将柴胡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但其功效差异不大,均为“和解表里,疏肝,升阳[2]”。

1.1 升阳解表

明代《本草纲目》言“治阳气下陷…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清《药品化义》云“柴胡性轻主清升散,味微苦主疏肝。”;《得配本草》“…在经主气,在脏主血。宣畅气血,散郁调经,升阳气。平相火。;汉代《神农本草经》茈胡,味苦平。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本草图经》称之为“治寒热最重要之药”。

1.2 疏肝调血

唐代《药性论》中,柴胡“治热劳骨节烦疼…宣畅气血…”;宋代《医学启源》提出“妇人产前、产后必用之药”;《滇南本草》中“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清《本草新编》称“…世人治郁,多用香附,谁知柴胡开郁,更易于香附也。”

2 调妇科,论气血

汪石山提出“妇人以血为本…妇人加哺乳,月经之耗,是以妇人血病者多。”女子以血为用,天癸至,月水按期盈泄,怀妊时阴血下聚以养胞胎,产时耗伤血气,产后阴血化为乳汁哺育胎儿,妇人“经、孕、产、乳”均耗伤气血,故妇人多病阴血亏虚,正如《灵枢·五音五味》所言:“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数脱其血也。”然妇人虽病阴血亏虚,但临床不可妄加补血,以防血液壅滞。气属阳,主动;血属阴,主静,阴随阳动,血随气行,故治血必先调气。《严氏济生方》提出“气之为病,男子妇人皆有之,惟妇人血气为患尤甚…故调经养血,莫不以顺气为主[3]。”严氏同样认为调经养血应以顺气为先,说明气机调畅在妇科疾病诊治中的重要作用。

3 承哈氏,用柴胡

哈氏认为疾病的发生多与气血失调有关,血液的运行需要气的推动,气机升、降、出、入的正常运行有赖于肝的疏泄调畅,肝失疏泄,致气机失调,百病由生。妇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肝”的关系尤为密切,《未刻本叶氏医案》[4]载“凡女科杂症,偏于肝者居半。”严用和在《济生方》中提到:“女子外感内伤,悉与丈夫同也,(唯) 抑郁不能自释,为病深固者,所以治疗十倍难于男子。”严氏认为,妇人为病多与情志抑郁有关,同时现代研究发现女性由于其自身雌激素水平高,而更容易情绪化[5],证实了女性更容易因情志致病。临床中治疗妇科病,凡见胸胁苦闷,精神抑郁善太息或乳房胀痛不适者,常由肝气郁结所致,追问其病史,多伴有长期情志不遂。哈老认为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治疗应注意疏肝调肝、理气解郁,“肝气不郁则诸病不生”,临证善用气分药物,尤其喜用柴胡。

柴胡,主寒热,归肝胆经,医家大多应用柴胡的升散解表,和解退热功效,用于治疗外感疾患,忽视了柴胡疏肝和里之效,柴胡为调畅肝气的首选。哈老认为柴胡治疗的往来寒热非是表证,乃少阳枢机不利,肝胆不和之往来寒热,称其为疏肝解郁之佳品[6],在妇科疾病中,凡属于肝气不舒者均可应用,《医学启源》中将柴胡称为“妇人产前产后必用之药”。哈氏妇科临床应用柴胡时常配伍肝经血分药,如当归、白芍之类,再根据患者的寒、热、虚、实的不同随症加减变化,如因于寒者,配伍川芎、乌药、小茴香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血分热盛时配伍丹栀逍遥散,清热凉血;乳房胀痛明显,以逍遥散为常用方,再配伍青皮、橘叶、玫瑰花等增强疏肝破结之力。哈老认为理气药治疗妇科疾患,总的原则为“补不足,泻有余,以补偏救弊,调和阴阳。”同时柴胡用量不同,其解表、疏肝的功效也会有差异,有学者总结柴胡用量经验如下:柴胡小剂量6g以下,用于疏散风热;疏肝解郁用6-15g;大剂应用时柴胡剂量超20g,如小柴胡汤中用到24g,用于治疗少阳病证[7]。

“柴胡劫肝阴”之说首见于张凤逵的《治暑全书》,傅青主在使用柴胡时多则1 钱,少则 3 分,量小而有升清解郁之功,但无劫肝阴之嫌,这也是傅青主治疗妇科疾病时能够获得良好疗效的一个根本原因[8]。哈老认为对肝气上逆,肝阳上亢的病人,大量应用柴胡,反而助长邪气,须谨慎使用。

4 宗临床,举验案

案一:李X 23岁 学生 未婚,否认性生活

主诉:停经45天

现症:月经15岁初潮,自初潮起月经周期延长,5-7/30-60天,量多,色红,夹大血块,血块量不多,经前腰酸、乳胀,持续7d,月经第1-2天痛经明显,需服用止痛片,经前及经期情绪抑郁易怒,自述平素压力较大,情志不畅,形体偏瘦。纳可,寐安,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查腹部B超:子宫4.0cm×3.6cm×2.4cm,提示子宫偏小。

治法:补肾疏肝,活血通经

处方:北柴胡10g、麸炒枳壳10g、川芎10g、香附10g、赤芍15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地黄10g、牛膝20g、甘草片6g、菟丝子15g、盐杜仲15g、烫狗脊15g、北刘寄奴15g、净山楂15g。5剂。

二诊:服药4剂,月经来潮,行经4天,量少、色暗、无血块,无痛经,未诉其他不适。因患者平时住校,服用汤药有困难,嘱其平时服用加味逍遥丸,每日3次,每次一袋。两月后电话随访,期间月经来潮两次,经期7天,量中、色红,血块较前减少,痛经减轻。

案二:吕X 33岁 职员

主诉:乳痛伴经期加重1月余。

现症:患者双侧乳房部疼痛不可触及,伴有局部发热,曾就诊于乳腺外科,查乳腺彩超提示乳腺结节,给与中药加中成药治疗,自述无明显效果,服药期间月经来潮,量多、色红、有血块,腰酸、痛经明显,经前及经期乳痛加重。平素月经量少,舌红,痛经、腰酸均不明显,经期乳房不适,晨起咽中有痰,质黏难咯,色时黄。素食主义者,纳差,不易饥,食后腹胀,寐欠佳,大便日一行,排便不爽,大便质黏,不成形,小便调。舌色暗红,苔薄白,脉弦。未婚,否认性生活。

治法:补肾调肝,化瘀调经

处方:柴胡10g、郁金15g、当归10g、白芍20g、香附15g、生地20g、青桔叶12g、夏枯草18g、山慈菇10g、山萸肉12g、荜茇12g、延胡索20g、杜 仲10g、五灵脂10g、莪术12g、粉甘草10g。7剂。

二诊:服药后症状明显改善,乳痛程度、频次明显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延长,自测深睡眠所占比例增加,服药期间无其他不适,嘱其继续当前治疗,前方不变继服7天。

三诊:症状继续改善,乳痛症状已不明显,睡眠基本正常。患者经期将至,改上方为:柴胡12g、川芎10g、当归10g、白芍20g、川楝子10g、延胡索20g、熟地20g、荜茇10g、炒蒲黄30g(包煎)、五灵脂15g、鹿角霜18g、仙灵脾18g、炒杜仲10g、菟丝子30g、粉甘草10g。7剂。经期可继续服用此方。

四诊:服药期间月经来潮,7天净,量中、色红、无血块,经前乳痛消失,无痛经、腰酸痛,嘱其调畅情志,平素可自行口服加味逍遥丸。

按:案一为月经后期病人,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经血不能如期而至,询问病史后了解到患者23岁,学生,平时学习、实习压力较大,长期精神紧张,情志抑郁,导致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血液瘀滞而影响月经,患者形体偏瘦,初潮较迟,腹部B超提示子宫偏小,考虑先天肾气不足,故治以补肾疏肝,活血痛经,处方以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疏肝理气,配伍桃仁、红花、净山楂等活血化瘀,加牛膝补肾活血,引血下行;加用菟丝子、盐杜仲、烫狗脊、北刘寄奴等补益肾气,全方共奏补肾疏肝,活血调经之功。服药后月经来潮,后改用加味逍遥丸继续疏肝养血治疗,后随访患者基本病愈。

5 小结

哈氏妇科论治妇科善于从肝论治妇科疾病,“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9]”,厥阴肝乃风木之脏,喜条达而恶抑郁,木郁为五郁之首,木郁不通,肝失疏泄,女子可出现经、带、胎、产、杂等各种妇科疾病,治疗时应注意理气药的应用,柴胡作为疏肝解郁之佳品,哈氏妇科临证处方应用广泛。

猜你喜欢

妇科疾病疏肝本草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远离妇科疾病这么做才正确
探寻中华本草的足迹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妇科疾病常见误区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在诊治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疏肝祛瘀方对兔膝早期骨关节炎软骨组织形态学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