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滇南本草》探析兰茂治疗儿科病特点

2023-01-03张大宝曹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4期
关键词:滇南味苦性寒

张大宝,曹磊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0 引言

明代医药学家兰茂先生所编纂之《滇南本草》,是汇集了滇省各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与各种人类疾病相抗争的实际经验和智慧集合,是富含滇南地域、民族特色和极具日常使用价值的地方本草名著[1]。《滇南本草》所载药物对儿科病症的治疗也极具特色。兰茂先生对小儿惊风,夜啼,疳证,痄腮等疾病从药物的性能、使用方法等方面都进行相对完备的记述。为现今中医儿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丰富的医史资料总结归纳兰茂先生的用药经验,提炼其学术思想,有助于丰富祖国传统中医药的宝贵资源,为人类健康注入新的活力。

1 《滇南本草》中儿科病症用药特点初探

1.1 小儿惊风

小儿惊风可以通过其他多种疾病的发生而引起。临床表现以抽搐、昏迷为主。是一种儿科常见的危重病症。惊风可分为急、慢两种。《黄帝内经》最早记载了惊痫,书中提到了“热则生风,风生痰”。唐代孙思邈提出风痫、食痫、惊痫三种痫证。急、慢惊风的论述则是出现在宋·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一书中。最早将惊风和痫证二者进行区分则是到了宋代,儿科名家钱乙于其著作《小儿药证直诀》中进行明确,并创立了惊风的辩证要点和医治方药。钱乙的观点一直影响着后世对于惊风的治疗。明代万全在其著作《幼科发挥》中将惊风的病因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种。明·王肯唐在其著作《证治准绳》中将急惊风的证候概括为四证八候,四证即痰、热、惊、风;八候则为搐、搦、掣、颤、反、引、窜、视。这种证候的总结一直影响到现今临床对惊风的施治。

急惊风来势急骤,以高热、抽风、昏迷为主要临床表现,痰、热、惊、风四证全俱[2]。近代云南儿科医学名家康诚之指出小儿急惊风主要是:“热甚生风,风生痰,风痰内蒙心窍,上扰空窍和脑系而发病”[3]。

《滇南本草》中所载医治小儿惊风的药有11味。其中药性寒凉的有天天茄、芸香草、地龙、鹅、豭猪肉、土练子、双尾参。天天茄:“味苦,性大寒。今滇中多有。主治小儿风邪,热症惊风”。芸香草:“味苦、微辛,性寒。……泻诸经实热客热,……小儿惊风发搐,角弓反张”。芸香草附方一首治疗小儿急惊风,角弓反张发搐,手足蹬摇。芸香草用水煎煮,点水酒服用,或加硃砂一分,蚯蚓二条,点水酒服。在补注中明确记载了小儿慢惊风不宜服用此药,具体原因亦有表述,小儿慢惊风主要原因在于脾气亏虚,既无风可去,也无痰可清,所以不能用芸香草进行治疗。由此段描述可知,在明代的滇省地区,已经明确了急、慢惊风的不同医治方法,这与从宋代开始明确两种惊风是一致的。并且提到了慢惊风的病因在于脾气不足。地龙:“一名蚯蚓,又名蛐蟮。味苦、辛,性寒。祛风。治小儿瘈瘲惊风,口眼歪斜”。地龙附方治小儿急热惊风,手足瘈瘲。用地龙五条(洗白)、硃砂二分,将地龙捣烂,加入硃砂一起调服。鹅:“味甘,性微寒,无毒”。鹅毛,……小儿惊风,水酒下。豭猪肝,治小儿惊风。土练子:“味甘,性寒,无毒”。用土练子一分,能治小儿脐风嘬嘴,惊风吐泻。双尾参:“气味甘、甜,性微寒,无毒”。生于山中大川中,滇中陲山亦有。用法为采双尾参叶,治小儿惊风,即七日内外皆愈。药性平和的药物有枇杷、葡萄。枇杷:“味甘,平。……又治小儿惊风发热,神效。枇杷果治……小儿惊风发热效”。葡萄:“味甘,性平”。葡萄熬膏和蜜,……又治小儿急慢惊风,苏叶汤下。药性温和的有钱麻。钱麻,气味甘,性温,无毒。主治中风不语,咳嗽吐痰。小儿惊风,一切风症,服之最良,煎水洗疮,最效。

1.2 小儿夜啼

夜啼是指婴儿在夜间出现啼哭,时发时止,或于夜间固定时刻啼哭,严重者可整夜啼哭不止,但白天如常的一种病证[4]。此病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儿。病位主要在心、脾。病机有脾寒,《储病源候论》:“小儿夜啼者,藏冷故也。夜阴气盛,与冷相搏则冷动,冷动与脏气相并,或烦或痛,故令小儿夜啼也。” 脾寒气滞归因为母亲体质虚寒、喜食生冷之物,最终导致小儿禀受母体之因,脾寒自内而生。又有护理失宜,腹部伤于寒凉,或用凉乳哺食婴儿,寒邪损伤脾阳,寒主收引,凝滞气机,不通则痛,因痛而啼。中医认为夜间属阴,脾乃至阴之脏,阴盛则脾寒尤甚,寒阻气机,故于夜间腹中疼痛而啼;心热,《圣济经》记载:“心主热,其候惊,故热则生惊。又心为火,热则火旺,故热邪燥甚,令儿啼哭也”;惊恐,《幼幼集成·夜啼证治》记载:“小儿夜啼有数证:……有神不安”。

《滇南本草》中所载医治小儿夜啼的药有1味。花红果梗,烧灰,小儿服之,止夜啼。花红果:“味甘、酸。治一切冷积痞块,中气不足……化一切风痰气滞”。熬食令人延年。从的花红果性味主治可知,花红果味甘能补益中气,行气导滞,消除中焦冷积。可以有效针对中焦脾虚寒凝气滞所导致的小儿夜啼。

1.3 小儿疳证

疳证的中医病因病机主要是: 断乳之后,饮食调配失当;或因饮食不洁,虫积肠胃;或因吐泻之后,中气受伤不复;或因先天禀赋不足,真元怯弱,脾胃功能薄弱等所致[5]。

《滇南本草》中所载医治小儿疳证的药有19味。小儿饮食不洁,虫积肠胃可以引起疳证。从祛虫角度治疗疳积的药物有以下几味。白果:“小儿多食,……引疳积虫出”。野棉花:“味苦,性寒,有毒。下气,杀虫。治小儿……疳积等症”。羊蹄根:“气味甘、滑,性寒无毒。主治……小儿五疳,肚大、筋青、黄瘦,大伤脾胃,化虫,下虫最良”。甜石榴:“味酸、涩。治小儿疳虫蛊毒,神效”。杏仁:“治疳虫”。拐枣:“味甘,微温,无毒。小儿服之,化虫养脾,其效如神。俗人不以此枣为然,而又不知用处”。兰茂言拐枣:“小儿有疳积者,可常常食之”。

小儿 “脾常不足”,且智识未开,乳食不知自节,若喂养不当,辅食添加失宜,乳食太过或不及,均可损伤脾胃,化源不足,气液干涸,形体日渐消瘦形成疳证[6]。对于小儿喂养失宜,造成疳证的情况,兰茂在《滇南本草》中也有记述。苹果:“气味甘、微酸,无毒。小儿不可多食,多食发疳积”。樱桃:“味甘、美,性热,无毒。凡小儿勿多食,多食生热发疳积,以小儿乃纯阳之体,服之热症即生”。以上两味都是药食同源的品种,平时喂养过程中也会经常出现。落花参:“味甘、热,无毒。……小儿不宜多食,生虫变为疳积,忌之”。鸡肫皮:“味甘,性平。宽中健脾,消食磨胃。治小儿乳食结滞,肚大筋青,痞积、疳积、疳痰。并皆治之”。鸡肫皮即为鸡内金,是常见的健胃消食中药,对于小儿乳食停滞造成的疳积效果良好。

脾胃受纳化生功能薄弱,水谷精微摄取不力,气血津液化生不足,脏腑肌肤失于濡养,形体羸瘦,形成疳证[7]。从调养脾胃层面治疗疳证的药物有,南扁豆:“味甘、平,性微温。治脾胃虚弱,……小儿疳积”。毛豆:“味平。治脾胃虚弱,小儿疳积。能开胃健脾”。天花菌:“气味甘,性平。无毒。色白味佳。主治补中益气,健脾宽中,亦治小儿五疳虫疾,食之可化”。

口疳[6]以口舌生疮,严重者满口糜烂,秽臭难闻,面赤心烦,夜卧不宁,五心烦热为主的一种疳证。主要病因在于脾病及心。心开窍于舌,心火上炎,故口舌生疮,甚或满口糜烂,秽臭难闻,面赤;心火扰神,故心烦,夜卧不宁,五心烦热。口疳,若因失治、误治,则形成“走马疳”之严重病候。《外科正宗》记载:“走马疳言患迅速,不可迟延故也”。在《滇南本草》中治疗“走马疳”的药物有,紫花地丁:“味苦,性寒。破血,解诸疮毒。攻痈疽肿毒。……消肿”。紫花地丁附单方一首治小儿走马牙疳,溃烂腥臭。使用紫花地丁根,数量不限,用新瓦片焙干成粉末,搽口腔溃烂处即可治愈。菱角:“味甘。叶晒干为末,搽小儿走马疳神效”。治疗口疳药性温和的有,土藿香:“味辛,微温。治胃热。治小儿牙疳溃烂,出脓血,口臭嘴肿”。具体应用方法是土藿香中加入少量的枯矾,制成粉末,搽于牙根上,即可发挥治疗作用。

眼疳[6]是以两目干涩,畏光羞明,眼角赤烂,甚则黑睛混浊,白翳遮睛或有夜盲眼痒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疳证。主要病因为肝病及脾,肝阴不足,精血亏损,难以荣养目睛,造成两目干涩,畏光羞明,眼角赤烂,严重者可出现黑睛混浊,白翳遮睛或有夜盲眼痒。在《滇南本草》中治疗眼疳的药物有,鸡尾参:“主治眼目不明,或内障、外障,云翳遮睛,小儿疳疾雀盲,化虫除痞,或肚大筋青;……此药服之立瘥”。荷包草:“味甘、平,性寒,无毒。……小儿疳热,眼目赤痛,煎汤服之,神效”。绣球防风:“味苦、淡,平,无毒。……其子同地草果为末,用黑羊肝煎汤,治小儿疳积眼眦最效”。

1.4 小儿痄腮

古代医籍中记载的“痄腮”“大头瘟”“蛤蟆瘟” 等疾病,既是现代医学所言的流行性腮腺炎[8]。历代医学典籍,医家对于此病多有记载及论述。“痄腮”一病,病名最早出现在金·窦杰的《疮疡经验全书·痄腮》中。窦氏言:“痄腮,毒受在耳根、耳聤,……是风毒症”。明·陈实功在其著作《外科正宗·痄腮》中言:“痄腮,乃风热、湿痰所生”。清·雷丰在其著作《时病论·温毒》中言:“温热之毒,协少阳相火上攻,耳下硬肿而痛,此为发颐之病”。清·吴宁澜在其著作《保婴易知录》中云:“因妊恣食厚味,或郁怒不解,以致郁热在内,儿受之以成”。

张翼宇等根据《疮疡经验全书·痄腮》中的记载,认为痄腮一病,病因在于感受风温毒邪,病变部位在少阳经脉。风温之毒首先于口鼻进入,肺卫失宣,身体表现出发热,恶寒,咽痛等症状。邪毒内侵,与气血相互搏结,停滞在耳后腮颊部位,造成腮部的肿痛。对于痄腮的治疗当清热解毒为主[9]。

兰茂在《滇南本草》所载医治痄腮药共有6味。苦连翘:“味苦,性寒。除六经实热,泻火,发散诸风热,咽喉疼痛,……小儿痄腮,……清热明目”。土连翘:“硬枝,碎叶,黄花。味苦,性寒。……小儿热,痄腮疼痛,用之立瘥”。在书中明确记载了:“采花叶敷火疮热毒,最良”。这是应用外敷法治疗痄腮的明确记载。可见外敷法针对病变部位明确,而且效果显著。丝瓜花:“味甘、微苦,性寒。清肺热……止咽喉疼。”治疗痄腮,丝瓜花附方一首。选丝瓜花,蜂蜜两味药一同煎煮服用。该方药简力专,非常适宜日常掌握应用。芸香草:“味苦、微辛,性寒。……泻诸经实热客热,解肌表风寒,清咽喉热毒肿痛……痄腮”。治疗痄腮的还有升麻,此药也是药性寒凉之品。通过以上药物的性味,主治,可知兰茂在治疗痄腮的认识上以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为主,采用药物大多具有寒凉之性。药性温和的有,小一支箭:“味苦,性温。攻散疮毒,……疗乳蛾、痄腮红肿”。

2 小结

《滇南本草》已经问世超过五百年的时间,为云南省各个地区的人民的健康做出过重要的贡献,现有研究充分证明其疗效可靠实用[10]。《滇南本草》对云南中医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1]。对于儿科疾病的治疗种类丰富,治疗效果方面也有较为明确的记载。在治疗儿科疾病中,或使用单味药物,或采用药简力专之奇方,药材易于取得,炮制简单,服用方便,非常适宜日常掌握应用。《滇南本草》在现今的药物研发方面已经取得了突出成绩,但现有成果在《滇南本草》中所占比例仍然很小。云南省地理位置独特,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各色药物资源也是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凝集云南省中医药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加大科研与医务工作者的相关投入,探索《滇南本草》的精华价值,以期更好服务儿科临床,丰富祖国医学。

猜你喜欢

滇南味苦性寒
清代道光年间土司制度与滇南边疆治理研究——以《滇事杂档》史料为中心
雪莲花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A New Species of Trimeresurus Lacépède,1804 (Squamata:Viperidae) from Southwestern China,Vietnam,Thailand and Myanmar
滇南医学流派沿革与传承建设之思考
白茅根煮藕 治牙龈出血
桃仁大黄熏洗治痔疮
霜林松风
爱尼山访白牡丹花
矫味剂在掩盖中药苦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