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2023-01-03刘春园黄祎
刘春园,黄祎
(1重庆医科大学,重庆 400000;2重庆市中医院肝病科,重庆 400000)
0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持续改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MAFLD曾用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The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1],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也是健康查体肝酶异常的首要原因,普通成人MAFLD的患病率为6.3%~45.0%,且逐年上升,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重大威胁。M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2]。目前西医主要通过减重、保肝、纠正代谢紊乱控制本病[3],单纯西医治疗目前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4]。中医药发挥整体治疗和辨证论治的中医优势,以其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在临床MAFLD 的治疗中有独特优势,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的研究逐渐深入,在证候规律研究等方面有所进展[2],但该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尚未达成共识。为进一步提高治疗的合理性规范性,本文对本病中医学病名、病因及病机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1 病名
MAFLD是现代疾病,中医古籍中并无规范和统一的病名,但早有类似症状记载。如《诸病源候论·癖病诸侯》云:“癖者,谓僻侧在于两胁之间,有时而痛是也。”《灵枢五邪》:“邪在肝,则两胁中痛”。《难经五十六难》:“肝之积,名曰肥气”。不同医家根据本病的症状、病因、病机等使用不同的名称,如“胁痛”“痞满”“癥瘕”“肥气”“积聚”等。在临床应用中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不能拘泥于病名所限。
2 病因
现代医家结合个人临床实践,对本病病因见解不一。高月求[5]认为本病的病因为过食肥甘。赵文霞[6]认为本病多是由饮食偏嗜、多卧少动所致。符思[7]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畅、过食肥甘、体胖痰盛、久坐久卧。结合众多医家观点,MAFLD主要病因可归纳为饮食不节、劳逸失度、情志因素、高龄、体质偏颇及他病迁延,以上病因都可能致脾失健运,肝失疏泄,久而肝肾亏虚,致津液布散失常,气血运行不畅,停而为痰为瘀,蕴结于肝而成本病。病位在肝,涉及脾肾。痰、湿、瘀、气滞是MAFLD发病的关键[8]。
2.1 饮食不节
人以“水谷为本”,饮食规律,脾胃健运,将食物转变为水谷精微,滋养脏腑、经脉及四肢百骸,维持人体基本生理活动。正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曰:“五味入口,以养五气。”《济生方》云:“善摄者,谨于调和,使一食一饮,入于胃中,随消随化。”
若长期食用膏粱厚味,或饮食偏嗜,或饥饱不节,致脾胃失运,饮食不化精微,壅滞中焦,气机被阻,水湿停滞为痰,血行不畅,瘀血内生,痰瘀蕴结于肝,发为本病。如《素问》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景岳全书》:“惟饮食无节,以渐留滞者,多成痞积于左胁。”
苏琳[9]等经动物实验发现:高糖、高脂可诱导本病发生。朱华荣、童霄娟[10-11]均认为过食肥甘、饮食不节律是本病的重要原因。王敏娟[12]通过讨膳食炎症指数与老年人MAFLD之间的联系,认为饮食与本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临床大多医家认为MAFLD病因与饮食关系密切。
2.2 劳逸失度
适度劳作与休息可以保证机体的气血运行通畅,提高机体脏腑功能,使阴阳平衡。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言:“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过劳则损伤脏腑,耗伤气血精津,过逸则筋骨懈堕,气血阻滞,皆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日久生痰成瘀,阻于肝络,发为此病。正如《素问·宣明五气论》说: “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王孟英《温热经综薛生白湿热病篇》说:“过逸则脾滞,脾气困滞而少健运,则饮停湿聚矣。”
朱华荣、陈阳调查发现,体力劳动较少者患病比例较高[10,13]。现代研究认为缺乏锻炼是本病的危险因素[14]。从西医角度来看是能量的吸收与消耗不平衡。这些研究表明,劳逸失度是MAFLD的核心病因。
2.3 情志失调
肝喜条达,情志舒畅,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则脏腑、经络生理功能协调,人体气血运行才通畅无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若情志失调,特别是郁怒伤肝,忧思伤脾,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气机郁结,无以化津,致气血津液的输布代谢受阻,肝络阻塞而成本病。如《金匮翼·胁痛统论》说:“肝郁胁痛者,悲哀恼怒,郁伤肝气。”《古今医鉴》说:“胁痛者若因暴怒伤触,悲哀气结。”
2.4 高龄
肾藏天生之精,又主水液输布代谢,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脾肾相互资生,滋养脏腑之精,维持人体基本活动。《素问·金匮真言论》:“夫精者,身之本也。”
年老肾中精气渐亏,水不滋木,致肝疏泄失常,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阳,致脾健运失司,气血津液运化失常,液积脂凝血脉,聚于肝脏则成本病。《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景岳全书》日:“肾虚赢弱之人,多有胸胁间隐隐作痛,此肝肾精虚。”
陈阳等[13]通过调查推测高龄为本病的主要原因。结合众多现代研究,高龄是MAFLD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2.5 体质因素
中医认为体质是机体内气血、经络、脏腑等盛衰偏颇所形成的某种素质特征,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人体对病邪的易感受性不同。
先天脾虚,或素体痰盛等,皆可致脾胃运化失常,精微不布,积聚中焦而成痰湿,久则成瘀生热,阻于肝脏而发病。如《医宗金鉴》“六气之邪,感人虽同,人受之而生病名异者”诠释了中医体质“从化”理论。说明体质与MAFLD的易发生性相关。
何秀玲等[15]研究本病中医体质分型时发现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最常见。王慧英等[16]研究发现本病痰湿质、气虚质人数居多。多研究提示,痰湿质、气虚质是MAFLD患者最主要的体质类型。
2.6 他病迁延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为有机整体,MAFLD可以作为独立的疾病,也可能是全身疾病在肝脏中的一个体现,例如高血压病、高血脂病、糖尿病等[17]。他病迁延不愈,耗伤正气,推动无力,气血运行不畅,痰浊易聚,瘀血停滞,阻于肝脉发为本病。《景岳全书·胁痛》云:“胁痛之病,本属肝胆二经,然而心肺脾胃与膀胱亦皆有胁痛之病,但以邪在诸经气逆不解,必次相传。”
宓余强[18]研究发现慢性乙肝患者的肝脂变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刘玲娇[19]研究发现代谢紊乱是影响M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现代医家多数认为糖尿病患者更易患本病。
3 病机
MAFLD的病名被提出后,中医一直在尝试规范其分型。因各医家传承及辩证习惯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及病情发展转归,现难以统一辩证标准[20]。且随着西医诊断技术的提高,在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时,MAFLD早期就能通过西医客观指标得以诊断[21]。此时由于缺乏症状、体征,中医辨证难度大,因此部分医家提出将中医辨证理论体系与西医检查方式相结合,能使MAFLD辩证更清晰[22]。目前文献中提及较多的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红蛋白(HGB)、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肪衰减参数、CT肝脾比值等[23-25]。
临床上各医家对MAFLD辩证类型的认识侧重点不同,因此分型具有多样性,多以病证结合研究方式为主。如李志国等[20]检索相关文献,发现本病中痰瘀互结、湿热内蕴、肝郁脾虚、痰湿内阻、肝肾不足这5种证型最常见,黎英贤[26]将本病中医证型归纳为肝郁脾虚、痰湿内阻、痰瘀互结、瘀血阻络、湿热内蕴、肝肾亏虚、脾肾阳虚。尹述平[27]认为本病可分为肝肾阴虚、肝郁脾虚、湿热内蕴、痰瘀互结及肝气郁结。201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将本病中医辨证分型为:肝郁脾虚证、痰浊内阻证、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证[3]。
为了更好地为本病提供诊疗依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统一中医证型分类十分必要[27],本文通过肝郁脾虚、痰湿内阻、湿热内蕴、肝肾亏虚、痰瘀互结五个证型归纳MAFLD的中医病机。
3.1 肝郁脾虚
肝属木,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促进脾胃升降。脾为阴土,主运化精微物质,濡养肝体。肝脾协作,是气血津液正常运行的基础[28]。若肝气郁结,木不疏土,久之脾虚失运,土壅木郁,又会影响肝之疏泄。肝郁脾虚,津液输布异常,痰湿积聚,阻滞肝脉,发为此病。如《素问》:“土得木而达之。”《名医方论》言:“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
姚乃礼[29]均认为脾虚为本病的基本病机,土虚木乘为病机关键。蔡敏[30]认为肝郁脾虚贯穿本病始终。此阶段是MAFLD形成的主要阶段。
3.2 痰湿内阻
脾胃主升清降浊,脾胃健运则水谷精微正常运输。饮食不节,或肾气亏虚,或肝失疏泄,影响脾之健运,气津不化,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积聚于肝,发为本病。《证治准绳》中曰:“脾虚不分清浊,停留津液而痰生”。《景岳全书》认为:“水谷不化而停为饮者,其病全由脾胃,无处不到而化为痰者。”
宗湘裕[31]认为该病病理机制主要是痰浊内生。罗伟等[32]调查发现本病患者中痰湿体质人数最多。上述研究共同提示,痰浊内阻是MAFLD的重要病机。
3.3 湿热蕴结
感受湿热疫毒,或嗜食肥甘等,损伤脾胃,精微不布,阻滞中焦,酿湿生热,瘀结于肝,形成本病。《兰室秘藏·中满腹胀论》指出:“膏粱之人,湿热郁于内而成痞满者。”
陈铁劼等[33]研究发现本病肥胖(BMI>28)人群多为湿热内蕴型。宋翊等[34]调查重庆市MAFLD患者中医证型发现,湿热蕴结证所占比例最高。陈成[35]运用“以方测证”的病机研究方法,提出“瘀热蕴结于肝”是本病的基本病机。综上,湿热蕴结是MAFLD的重要病机。
3.4 肝肾亏虚
肾主水,司体内津液的输布代谢,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肝肾共同调控脏腑气化。肝肾不足,全身水液代谢调节失司,化为痰浊,痹阻于肝,发为本病。《张氏医通》曰:“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医宗必读》言:“乙癸同源,肾肝同治。”
马菁蔓等[36]认为肾虚是导致MAFLD发生的根本。徐文杰[37]调查发现,肝肾不足为老年患者的主要证型。可以得出,肝肾不足型为此病的重要病机。
3.5 痰瘀互结
由于长期生活方式不当,引起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肾精不足,水谷精微不归正化,生湿酿痰;血络受阻,日久致瘀,痰湿、瘀血相互转化,久则痰瘀互结,痹阻肝脏脉络而成此病。巢元方认为:“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医学正传》言“津液稠黏,为痰为饮,积久渗入脉中,血为之浊。”
关幼波[38]认为本病的根本原因是痰湿瘀互结。孙同郊[39]认为湿痰瘀既是MAFLD的主要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多研究表明,痰瘀是MAFLD的重要病机。
4 讨论
MAFLD以全身性代谢障碍为主要特点,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肝性表现[40],西医对其发病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二次打击”理论是普遍认知的发病机制,近年来有学者对其机制提出“多平行打击”的假设。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常表现出乏力、体能下降、肥胖、纳差、恶心、口淡无味等症状[4],中医病名可归属于“肝癖”“胁痛”“痞满”“癥瘕”“肥气”“积聚”等范畴,其主要病因可归纳为饮食不节、劳逸失度、情志因素、高龄、体质偏颇及他病迁延,将中医基础辨证理论结合客观指标对中医病机进行分型,MAFLD可分为肝郁脾虚、痰湿内阻、湿热内蕴、肝肾亏虚、痰瘀互结5个证型。本病的发生与肝密切相关,涉及脾肾,痰、湿、瘀、气滞是MAFLD发病的关键。
MAFLD若失治可能缓慢进展至肝硬化甚至肝癌,并且还是心血管疾病及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高危因素。目前西医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且不能确保药物安全性。而中医从整体进行防治效果显著,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目前本病在中医方面的研究仍在探索阶段,MAFLD 的证候分型受患者体质、病因、地区和病情阶段等因素影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统一分型困难。同时各医家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根据个人经验进行辩证,观察结果因人而异,难以准确进行证型分类。因此MAFLD的辨证分型目前仍缺乏客观标准及规范性,尚未得到统一,个体化治疗方案难以推广。故本文对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进行归纳,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对防治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