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汉中汉台区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及对策

2023-01-03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22年1期
关键词:橘园果品柑橘

吴 强

(汉中市汉台区蔬菜果品技术推广中心,陕西 723000)

柑橘一直是汉台区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多年来,汉台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柑橘产业发展,强化政策资金支持,倾力打造北部6万亩高效柑橘园带,种植面积持续扩张,规模效益不断提升,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重要作用。当前,受多种因素影响,汉台区柑橘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期,为进一步提升柑橘产业竞争力,推动全区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笔者在深入调查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及对策。

1 生产现状

1.1 面积及分布区域

截至2020年底,全区柑橘面积3000公顷,主要分布在秦岭南麓汉王、武乡、河东店等6个镇55个行政村,其中挂果园2333公顷,总产量6万吨,产值达1.5亿元,种植面积和果品产量稳居汉中市第2。柑橘与设施蔬菜、虾稻米构成汉台区乡村振兴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并成为汉台区北部丘陵贫困镇村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1.2 品种及栽植密度

目前投产的品种主要为宫川、兴津等早熟温州蜜柑,面积达2667公顷,近几年推广的大分、日南一号等特早熟品种面积达333公顷。大多挂果园为20世纪90年代推广的密植园,栽植密度为2米×1.5米,盛产园亩产普遍在3000千克以上。特殊的盆地气候和管理方式,使汉台区柑橘色泽艳丽、酸甜爽口、香气浓郁,极具地方特色。

1.3 品牌建设及市场营销

区域公用品牌“褒河蜜橘”于2015年通过原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地认证,“褒河蜜橘”2016年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定,区域知名度及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认证绿色果品基地面积达2667公顷、有机柑橘认证67公顷,柑橘主要销往陕西(西安)、山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北京、上海等省市区50多个大中城市。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品种结构不合理

目前,汉台区柑橘投产果园主要以兴津、宫川等早熟温州蜜柑为主,面积占90%以上,品种结构单一,导致果品成熟期过于集中,销售季价格踩踏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近2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柑橘滞销严重,挫伤了果农生产积极性。

2.2 柑橘品质不稳定

汉台区柑橘多栽植于北部丘陵坡地,土壤贫瘠,立地条件差,加之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加剧了土壤养分的消耗,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不利于果品质量提升。同时,大多挂果园为20世纪90年代推广的密植园,橘园郁闭、通风透光条件差,加之近2年成熟关键期受持续雨淋影响,果品质量下降,品质不稳定,市场负面影响较大。

2.3 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

汉台区柑橘种植主要以小农户为主,生产规模小,果园投入不足,经营观念落后,导致果园综合管理水平不高,尤其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普及缓慢,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程度低,难以适应现代高效果业发展的新要求。

3 发展思路及对策

3.1 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汉台区乡村振兴产业提升实施方案》部署要求,围绕汉台区脱贫振兴构建“3+X”产业布局,以北部陡坡山地、柑橘低产园为重点,改品种,不断优化柑橘品种结构;改土壤,加快提升柑橘品质;改模式,着力提升柑橘生产集约化组织化水平,深入开展“三改三提升”行动,进一步调优品种结构,提升果品品质,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柑橘生产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打响“褒河蜜橘”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产业附加值,夯实北部丘陵镇村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基础。

3.2 主要对策

(1)改土壤,提升橘园肥力。一是增深耕作层。对缓坡地橘园,每年沿树冠滴水线深翻1~2次,深度40~60厘米,使果园土壤疏松透气,增强根系活力和树势,深翻一般在开春气温回升(萌芽前后)进行;对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的橘园,可通过“坡改梯”等方式减缓肥水流失,着力提升橘园保水保肥能力。

二是改良土壤结构。汉台区橘园主要分布在北部丘陵坡地,土质多为黏质土,土壤有机质和活性物质含量低,柑橘生长立地条件差,对黏性较重的黄泥、死黄泥橘园,多施用腐熟农家肥、农作物秸秆等,逐步改良橘园土壤结构,为柑橘健康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

三是调节土壤酸碱度。柑橘最适宜弱酸性土壤,即土壤pH值5.0~6.5。由于汉台区大多橘农长期偏施化肥,导致橘园土壤普遍偏酸,既抑制根系生长,又降低根系对肥效的吸收利用。因此,要对偏酸的柑橘园,通过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翻压绿肥植物等方式改良,并结合施用偏碱性肥料调节。

四是增施有机肥。据测定,汉台区橘园土壤有机质大多在1%以下,远远不能满足生产优质果的要求,也是汉台区柑橘风味不浓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引导广大橘农充分认识橘园土壤有机质提升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持续重视和加强橘园有机肥施用,力争将橘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到2%以上,为生产优质果创造有利的土壤条件。

五是改进肥培管理模式。大力推广起垄栽植、绿色防控、覆膜增糖等提质增效配套技术,提升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改进施肥方式,持续改善果品品质,柑橘结果树要以有机肥为主,搭配适量的无机肥,施入的肥料营养元素要全。柑橘挂果园全年氮(N)、磷(P2O5)、钾(K2O)的比例一般要求2∶1∶2,中等肥力的柑橘园,一般按每产100千克果,施入纯氮0.8~1.0千克。为适应轻简高效的施肥要求,生产上一般提倡全年施用2次肥,即壮果肥、采果肥,分别占全年施肥量的50%~60%、40%~50%。按成年投产树,采果肥一般株施商品有机肥5千克、磷肥0.5~1.0千克(酸性土壤施钙镁磷肥,碱性土壤施过磷酸钙),壮果肥通常每株施腐熟饼肥或三元复合肥1.5~2.0千克、硫酸钾0.25~0.5千克,或纯沼液20~50千克、硫酸钾0.25~0.5千克,将饼肥、磷肥按1∶1的比例混匀并掺稀粪水加以堆沤,腐熟后作壮果肥,增糖提质效果也很好。壮果肥的施用因树制宜,挂果少的树要适量少施,防止果皮粗糙。同时,7—9月可结合病虫防治,每隔15天连续喷施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浸出液等叶面肥,促进果实转色和提质。

(2)改品种,提升品质及种植效益。一是合理优化品种结构。汉台区橘园早熟品种主要是宫川、兴津,特早熟品种主要是日南一号、大分等,早熟品种与特早熟品种面积比为9∶1,品种结构不合理,且品种老化市场竞争力不强,导致果品上市过于集中,销售矛盾十分突出。要结合柑橘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品种更新步伐,持续优化品种结构,力争使汉台区特早熟、早熟、中熟品种面积达到3∶5∶2,形成品种结构更趋合理、果品上市期拉长的良性发展格局。

二是加快高接换种步伐。目前投产橘园大多为密植园,橘园通风透光条件差,导致病虫发生加重,果品质量难以提升,橘园“密改稀”迫在眉捷。要把“密改稀”与高接换种紧密结合起来,对部分过密挂果园以金秋砂糖橘为首选品种,采取隔行高接换种、盛产后移除临时行的模式实现老园快速更换品种的目标。高接换种的最佳时期为2—4月,一般10年生以下的树每株嫁接8~10个芽,10年生以上的树每株嫁接10~15个芽,嫁接高度一般为离地0.6~0.8米。在接穗新梢生长到20~30厘米时,除秋梢外要及时摘心,促发分枝,尽快扩大树冠,并加强肥水管理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三是大力推广特早熟新品种。结合汉台区现代化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大力推广由良、大分四号等特早熟新品种,到2025年力争使全区特早熟品种面积达到1.8万亩。同时,加大低产园改造工作力度,对部分树势衰退、病虫严重等的低产园,可通过毁园换种提升果园产能和种植效益。

(3)改模式,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提升组织化生产水平。目前汉台区大多柑橘专业村缺乏经营主体带动的现状,在发展方式和经营管理上,积极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组建柑橘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柑橘种植户组织起来,加强技术、产销、初加工等全产业链服务,改变低、小、散生产经营现状。同时,各主产镇要积极引导培育跨区域、多覆盖产业化联合体,把辖区柑橘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联合起来,积极构建“龙头企业(产业联合体)+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着力提升柑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二是加强脱贫村柑橘示范园经营管理。近几年,武乡、汉王等部分脱贫村结合产业扶贫建设了一批规模大、标准高的柑橘示范园,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奠定了基础,各相关镇要加强经营指导,引导村集体通过划片分包、反租倒包等方式落实落细管理责任,各相关村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能人大户承包经营,切实达到农户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双赢格局。

三是改进品牌发展方式。以绿色、优质、生态、安全为目标,大力开展橘园化肥农药减量施用示范创建及病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推广,着力完善水利、道路、果园机械等生产设施,不断扩大“两品一标”认定面积。进一步完善“褒河蜜橘”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引导橘农完熟采售,制止和杜绝早采现象发生。强化果品分级与冷链体系建设,确保汉台区柑橘质量稳步提升,不断增强“褒河蜜橘”市场认知度和竞争力。同时,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升级,深挖人文及自然资源优势,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餐饮民宿等于一体的绿色融合发展格局,实现柑橘产业全产业链开发。

猜你喜欢

橘园果品柑橘
专家传授“美颜术” 果品销售不再愁
橘园绿肥覆盖还田下的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特征
怒江:峡谷深处的“智慧橘园”
柑橘家族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夏令果品入古诗
柑橘的秘密
丰收的橘园
阿尔及利亚将实现柑橘自给自足的目标
印度柑橘产业不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