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书
2023-01-03赵亚楠
文_张 良 图_赵亚楠
近日读《傅雷家书》,想到幼时也曾听您提及,并就势撰写两封与我。我因年幼不经事,只以玩笑形式回了一封,欠下的那封就在今日偿还了吧。
通读《傅雷家书》,内容无非是与远在异国的儿子交流生活、学习上的问题与困难:学业如何,生活费如何,钢琴弹得如何。但竟每篇读来都感觉不是自己在读,而是有人俯在身边耳语,温柔亲切,娓娓道来。我不禁想,若您教育我时如此这般,我怕是也不至于为了离家而横跨全省了。但又看到序言所写的傅雷强调工作纪律与生活纪律,所用教育方式过于严厉、偏激,您与他并无二致;而傅聪能够为了艺术背井离乡,浪迹五大洲,获“钢琴诗人”美名,对比之下又让我自惭形秽,叹自己之不足了。
傅雷说他的教育有一个原则: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这个原则不只是对钢琴,对其他学科的青年也适用。而我对您印象最深的,便是您时常对我进行做人道理的“思想轰炸”。您恨不得像将水与肥料倒入花盆中一样,将自己毕生所经之事、所悟之理、所感之慨灌入我的脑中,只期望我在得到水分与养分后成长得比别人快、比别人好。我懂您苦心,从不顶嘴,但真正记下的也是寥寥无几。直至出门在外,碰壁之时,才想到您所说的每一句都是真正有用的,而后又安慰自己:幸亏记下了那寥寥数语。
您与我沟通时,向来以“工作如何,天气如何,一日三餐如何”为重点,而我是从来不愿回答此类问题的。说工作顺利,但实际处处有坎坷;说工作不顺,又无人能真正帮我,每次只好以“不值一提”搪塞过去,以致对话草草结束。我偏又在结束后感到后悔,自觉不该以这种态度冷落你们的关心,而后又以“报喜不报忧”,且身边“无喜可报”安慰自己。傅聪得知上海音乐学院发现傅雷遗物中有自己所回信件时坚决不同意发表,自感年轻时思想和文字过于稚嫩,无法与父亲相提并论,因此各个版本的《傅雷家书》均为傅雷独白。不知若傅聪在世,与我互换,会如何回复您的关心呢。
我看待问题向来是以辩证态度,觉得所有事情均是好坏参半,不可只取一面。异乡生活也是如此。坏处是工作打拼全靠自己,无人协助,无人指路;生活上孑然一身,难免孤独。好处是时间自由、思想自由,工作进程可以按部就班,生活节奏完全自己掌控,无家庭琐事牵绊,无闲言碎语缠身,赤条条一个人,倒也有些洒脱。而傅聪也是孤身闯荡,最后终成大家,想来我二人还有一些相似之处。您当初仿傅雷与我家书,想必也是将其寄在傅聪身上的希望寄与了我吧?
纸短情长,就此搁笔。偶然有感,不知所言,愿您身体无恙,四时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