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校企“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在高职机电专业中的应用

2023-01-02张海明陈炳森

装备制造技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开发区产教

张海明,陈炳森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0 引言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强调: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合作共建人才培养标准,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推动“政校企”协同育人全面加强。政校企三方协同育人的核心就是实现产、学、研相结合[1],政校企“三位一体”是指由政府部门、学校、企业三者组成共同体,是以政府主导、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的一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但是,“政校企”协同育人不是简单的学校唱戏、企业看戏,由于政校企是不同的社会主体,其职责分工、追求目标有着很大的区别,简单把三者撮合在一起很难发挥各自的功效。因此,通过政校企“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探讨,寻找三方合作、协同育人的切入点,探索调动校企合作积极性的有利因素,形成合作、管理、实施的体制机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政校企协同育人中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效[2]。但是,“政校企”协同育人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表现在:政府部门对企业的激励较少,靠校企双方的自主自愿合作的成功率低,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而且校企双方由于追求目标的差异,很难找到共同点,加上学校教师的技术服务能力不足,而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企业对人才需求没有长远规划[3],使双方的碰撞很难产生火花。最终导致政校企“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流于形式,学校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无法适应企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而企业找不到满意的人才,最终对国民经济发展也是不利的。要解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弊端,需要政府在政策引导、组织管理、财政支持等方面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校企双方寻求利益的平衡点和长效运行机制[2],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 政校企协同育人的思路

政校企“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中,需要地方政府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支持、财政支持和创造合作机会;学校作为合作的主体负责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寻找校企合作共赢的方式,对企业人才需求负责;企业作为用人单位,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参与主体,在参与人才培养的同时,对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提供支持,并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横向课题及实践机会。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等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机电类专业,逐渐形成了覆盖智能制造专业群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平台建设、育人模式探索、校企协同创新、育人用人一体化的实践,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3 政校企“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实施途径

3.1 完善合作办学体制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政策的支持厚植了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保证企业在合作中的权益追求与主体地位,使企业在产教融合中处于主动而积极的地位,提高了合作办学对企业的吸引力,推动了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为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开展深度的产教合作创造了条件[4]。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有细致而落地的体制机制细则。首先,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支持、激励机制,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和企业追求的经济效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加大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整合社会资源和专项经费用于校企共建共享以先进技术为代表的实训基地,真正给予校企合作企业特殊的税收减免政策、产教融合型企业荣誉称号等,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且长盛不衰。

3.2 构建政校企协作平台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国家强大的象征——装备制造业对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何发挥政校企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多元合作,共同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问题。通过政校企共同构建一个职责分明、高效合作与互动的稳定平台,形成组织架构合理、执行与管理便捷、保障体系完整、便于协调的体制机制,是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稳步发展的前提条件。借助合作平台的特殊政策和运行模式,政府支持,企业参与,使学校切实提高质量[4]。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双高”院校建设期间,以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集聚各方优质资源,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目标,利用学院坐落在国家级工业园区—广西东盟经济开发区的优势,加强与行业、企业、政府等之间的紧密联系,组建了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与发展理事会,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教育集团以及“学院与广西东盟经济开发区协同发展理事会”等“两会一盟”的体制机制架构,形成了理事会领导下“区校协同、政行企校深度融合”的新体制。通过政校企结合、区域覆盖、学院积极改革,完善了校企合作制度,探索有利于三方发展的体制,切实解决企业深度参与教学、先进技术共享、校企合作共赢等关键问题,形成人才共育、信息共享、协作服务等紧密合作办学长效机制,创建了“两会一盟、三位一体(三方联动)、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产教融合的“水电模式”。

3.3 扬长避短发挥学校主体作用

学校在协同育人中的作用:第一开放式办学,走进企业,第二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吸引企业,利用教育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从宏观层面而言,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在增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教育发展要与产业结构对接,教育资源的建设、专业设置要与产业布局、生产转型相适应,教师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学校的装备技术水平领先,才能与现代企业自动化生产相对接,提高校企合作的吸引力,最终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良性互动格局。从微观层面看,企业对人才需求缺乏长远规划[3],企业追求的是生产利益最大化,所以企业更看重的是上手快的人才、见效快的项目,对人才培养及其发展后劲关心不足,造成校企互通不足,企业的合作意识不强。要改变“学校热、企业冷”的合作局面,需要学校主动将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课程内容与生产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培养企业急需的、高素质综合人才,急企业之所急、教企业之所需,为企业提供先进技术的服务,校企形成唇齿相依的关系,最终打造校企协同共同发展格局。充分利用专业资源,发挥水电职教集团平台和学院设计所、水利科学研究所的特长,参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工试验、水利技术咨询等项目的设计和科研工作,为行业企业和社会提供广泛的技术服务。机电专业充分利用广西机械工程学会的纽带作用,依托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及自身良好的教育资源,发挥专业的龙头作用,为企业开展技术攻关、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培训职工、组织竞赛等,为广西那板水库管理处、南宁市内河管理处、巴马水电站、广西农村投资集团等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和鉴定,成为水利电力行业企业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伙伴,技术服务实现了专业建设和行企共赢。

3.4 提质增效激发企业参与热情

在校企合作中要激发企业的积极性,一是发挥平台作用,形成联合办学共育人才机制,实现集团成员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与共同发展,二是发挥项目搭台的集约效应,形成产教融合良性互动机制。我院借助职教集团构建了融学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为一体的创新育人共同体,依托校内设备和技术先进的优势,帮助水利行业企业开展项目设计、试验、技术改造、科研、技术服务等工作,通过项目促教学、项目促研究、项目服务企业等举措,企业获得效益并吸引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同时也增加了学校的社会效益。为了更好的服务国家级工业园区——广西东盟经济开发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学院立足开发区,结合开发区未来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学院办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与开发区的建设、人才需求紧密结合,与开发区合作共建东盟华侨社区学院、社区服务及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心等,形成区校一体联盟伙伴关系,实现学院与开发区“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目标。形成了学校与开发区“双向介入、紧密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办学特色。

4 政校企“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实施效果

4.1 政府出资设立开发区机电类储备人才成长基金

由广西东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开发区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开发区机电类储备人才成长基金,为我院品学兼优的订单班学生颁发奖学金,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为机电类人才在东盟经济开发区成长成才和安家落户提供了一系列政策和经济保障,人才留得住,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也大为提升。

4.2 校企共建共赢

校企共建“自主学习中心”“机电创新中心”和“工程机械研发中心”,构建机电类专业能力训练平台,将校企制度融合、技术融合、资源融合、人员融合形成“产教四融合”,实现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生产与教学相互扶持,达到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多方共赢。通过校企互动培养机电类专业人才,解决了如何将学校与企业在科技项目合作的优势转化为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工作方面的优势、人才培养环节的企业合作动力缺乏等问题,企业的身份从被动接受的配角转变到积极参与的主角;解决了以往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环节只停留在安排指导学生参观和接受实习生顶岗实习等表面合作,破解了校企难以深入实质合作的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得到层层深入的熏陶与训练,逐渐形成“能力强、素质高、爱创新、能创业”特质,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普遍提升,在一系列的学生技能大赛中打磨专业技能,提高了专业竞争力。近年来,学生在自治区级和全国性的技能比赛中获奖项目达300多项,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均在95%以上,就业岗位专业对口率均在8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逐年递增。

4.3 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为校企合作注入了活力,学校与广西沃源重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共建、共享集研究、设计、生产于一身的工程机械研发中心,形成公私合营的校内专业实体。该研发中心建筑面积约3 000 m2,总投资约1800万元,拥有数控加工中心的大型设备;校企共同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凿岩机、挖掘机、抓木器等工程机械设备,产品的运营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WYZ225-8型凿岩机已经大批量的投入市场,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并获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与东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广西柳钢集团、玖龙纸业和华为公司签订了机电类人才联合培养协议,提供了制度保障。与开发区的多家企业签订横线科研项目合作协议,为教师科研、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和科研育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5 结束语

通过政校企三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度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4],学校得到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教学条件,培养更多的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最终推动“政校企”三方联动,保障“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健康持续发展。“现代学徒制”“双元制”“1+X”证书制度的有效实施正是其具体的呈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成功和企业生产的发展最终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政校企“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成为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开发区产教
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
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国办发文部署开发区工作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