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对策建议

2023-01-02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顶岗岗位指导老师

李 慧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9)

0 引言

顶岗实习指具备一定实践岗位工作能力的学生,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辅助或相对独立参与实际工作的活动[1]。这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之一,也是学生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意义重大。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如教育部等八部门2021 年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提到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岗位实习时间一般为6 个月,并要求“职业学校要会同实习单位,根据实习目标、学生实习岗位职责要求制订具体考核方式和标准,共同实施考核。”对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评价提出了具体要求。

顶岗实习成绩是对学生顶岗实习成效的综合反映,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顶岗实习成绩有助于提高顶岗实习质量,对于学生个人职业发展、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以及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挖掘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尚没有建立起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监控体系,影响了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2]。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 年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各级各类学校要完善实习(实训)考核办法,并且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以及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为此,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完善学生顶岗实习评价机制。

1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评价的价值意蕴

1.1 学生客观全面了解自我,提升职业综合素养

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学生学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和再认识的有效载体,是学生完成由在校生向企业职工这一角色过渡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接受岗位技能训练进而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意义重大。顶岗实习评价具有导向和改进功能,科学、准确地评价学生的顶岗实习成效,有助于学生客观、准确地认识自身,检视差距不足,明确努力方向,进而不断加强职业意识,提升职业素养,掌握岗位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具体而言,企业指导老师评价能够反映学生的工作态度、职业素质以及业务能力,学校指导老师评价可以反映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依托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性评价能够及时反馈学生阶段性的实习状态,结果性评价则可以全面地反映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成效及不足。无论是企业指导老师评价、学校指导老师评价,抑或是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在顶岗实习期间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从而持续改进缺点,不断完善自我,使自身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就业竞争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1.2 学校监控顶岗实习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围绕这一目标,高职院校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训练,使学生在为期3 年的学习期满时,能够具备本专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实现顺利就业,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特别是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不能仅追求高比例的就业率,而是更要关注人才培养质量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顶岗实习阶段,学生要在企业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工作任务。一方面,企业和学校如果能对学生的工作表现做出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则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与准员工之间的差距,明确努力方向,进而提高学生在企业环境中技能训练的质量;另一方面,顶岗实习成效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重要依据,因而客观上也是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有助于学校以此为依据,结合企业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进人才培养方式,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需求的零对接,输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而高职院校开展学生顶岗实习评价能够综合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而对考核结果的有效运用,有助于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进而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1.3 用人单位把握学生职业能力,挖掘优秀后备人才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进入新时代,企业对于毕业生的岗位能力要求日益提高,每个企业都希望招聘到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大学生。由于对学生综合素养缺乏足够的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成绩以及面试环节的综合表现就成为了企业选拔高素质毕业生的主要依据。就高职毕业生而言,顶岗实习成绩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业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专业知识以及岗位能力的具体体现,相关企业在招聘应届高职毕业生时也会较多地关注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因而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对企业选拔人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换言之,全方位、真实地评价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各种技能表现,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做好人才储备[3]。具体来说,建立学生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并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有助于企业依据指标体系的相关观测点以及指标体系各个维度的得分和总评成绩判断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进而挖掘选拔出综合素养较高的学生作为企业的后备人才进行储备和培养,于企业而言,不仅降低了招聘风险,减轻了培养成本,而且补充了技术力量,提高了经济效益,进而提升了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评价的现实困境

2.1 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

顶岗实习成绩是对学生顶岗实习成效的客观反映。构建科学的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既有助于改进顶岗实习的教学管理,也能够提高学生积极性,提升顶岗实习的效率。当前高职院校普遍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以成绩代替考核,导致学生顶岗实习评价流于形式,影响了顶岗实习成绩的科学性。具体而言,许多职业院校对学生顶岗实习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缺乏研究,评价指标比较简单,且不具有可操作性,如仅仅笼统地分为企业指导老师评价和学校指导老师评价两部分,并且各部分没有更加具体的指标,没有明显的观测点。由于缺乏具体的、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企业指导老师和学校指导老师主要是以评语和评分的方式模糊地概述学生的顶岗实习成效,如企业指导老师基于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表现,在企业鉴定意见一栏作出“勤奋刻苦”“爱岗敬业”“操作能力强”等描述性评价,并赋予“优秀”“良好”“合格”等相应的成绩等次;而校内指导老师通常是基于学生提交的顶岗实习书面报告以及顶岗实习汇报和答辩的实际表现做出分数或等级形式的成绩评定。由于学生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完善,导致高职院校对学生顶岗实习成效的评价具有一定的随意性,难以体现学生之间的差异,也不能够客观反映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技能水平提升程度。

2.2 评价标准缺乏专业性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学生顶岗实习评价缺乏专业性,无法客观、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顶岗实习学习效果,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表现之一是指标针对性不强。每一个专业都有其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因而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所要掌握的专业素养和岗位技能也不相同,如设计类专业需要学生对时尚元素有敏锐的捕捉能力,财会类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廉洁诚信的品质。这就要求每个专业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顶岗实习实际制定相应的顶岗实习教学计划和顶岗实习评价标准。现实中,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往往采用统一的学生顶岗实习评价标准,没有结合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没有体现相关专业的特点。而采用全校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难以科学评价所有专业的顶岗实习质量[4]。表现之二是企业参与度不足。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最终是要面向企业的[5],并且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主要在企业中进行,企业指导老师最为熟悉相关岗位的操作标准,也最了解学生的顶岗实习成效,因此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也应该重视顶岗实习企业的意见。然而,目前多数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的评价主要是校内指导教师完成,企业指导老师即使有机会参与评价,也主要是填写企业鉴定意见,而最后的成绩评定还是由校内指导老师说了算。企业指导老师参与评价的地位得不到重视,导致了对学生整个顶岗实习过程的表现最有发言权的实习单位的评价意见很难反映在评价结论上[6]。

2.3 评价方法缺乏客观性

受学生实习单位分散、指导老师精力不足、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过程性评价不足,结果性评价随意,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难以有效反映学生顶岗实习的真实成效。首先是缺少有效的过程性评价。由于学生顶岗实习地点比较分散,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基本是以远程指导为主,难以全面掌握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表现,特别是不了解学生学习投入、团队协作等实际情况,因而难以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做出客观的评价。而企业指导老师工作繁忙,加之责任心不强,往往不能够很好地履行评价主体责任,不能撰写出有效的学生实习质量记录报告,因而也不能够客观反馈学生的成长进步。其次是结果性评价主观性较强。学生在企业的实习表现及成效应该是学生顶岗实习评价的最重要方面,然而,不少高职院校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所提交书面材料的完整性,主要是依据学生撰写的顶岗实习周记、顶岗实习企业鉴定表、顶岗实习总结报告等书面材料评价学生顶岗实习成效,因而学生成绩容易受到材料整洁度、字迹美观度等因素的影响。此外,由于学生的岗位能力、职业素养以及人际交往技巧等并不能通过文字材料体现出来,因而这种评价方法也会影响评价的客观性。更有甚者,一些指导老师是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表现评价学生顶岗实习成效。凡此种种,都容易造成评价结果与学生顶岗实习实际效果出现偏差,影响了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准确性。

3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评价的对策建议

3.1 校企合作,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确保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客观准确,提高学生顶岗实习效率,而且还能够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促进校企双方持续合作。由于不同专业对学生的岗位能力要求具有差异性,如软件技术专业要求学生具备简单算法的分析与设计能力,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要求学生能识读施工图,并利用图纸进行测量放线,因此,高职院校要基于相关专业的特点和岗位能力要求制定相适应的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对学生顶岗实习成效进行量化评价。科学的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应该能够体现学生在专业知识掌握、岗位技能提升、道德品质养成、行为习惯改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并且具有明确的过程性评价指标和结果性评价指标,以及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在成绩评定中所占的权重。因此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要联合行业权威专家、企业高级工程师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明确相关企业生产岗位所需技能。继而,要结合专家意见、顶岗实习各岗位职责要求和绩效评价内容,以及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共同确定学生顶岗实习评价指标,特别是要依据不同职业技能在岗位能力要求中的重要程度科学明确相应评价指标的权重,形成可量化、易操作、科学化的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案。此外,学校还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及时发现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并进行修订完善,确保评价体系能够全面、科学、客观、公正地反馈学生顶岗实习成效。

3.2 对照标准,开展专业的成效评估

高职教育是对接产业的教育。顶岗实习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重要环节[7]。加强学生顶岗实习评价的针对性,是确保顶岗实习质量,实现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职业院校需要结合专业特征和岗位要求开展学生顶岗实习评价,并且要重视企业在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中的地位。一是依据实习标准开展专业的评价反馈。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专业化的过程性指导和评价反馈,有助于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目标,及时了解顶岗实习过程中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不断地提高顶岗实习效果,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切实提升能力,达到顶岗实习的预期目标。因此企业和学校要对照实习标准,从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道德、综合素养等方面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表现做出专业化的评价和反馈。二是突出企业参与学生顶岗实习评价的主体地位。顶岗实习往往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承担学生的指导任务,同时也应共同对学生进行实习质量评价[8]。但在整个顶岗实习期间,企业指导教师与学生有着较长时间的接触,对学生出勤、实习态度、岗位能力、综合职业素养具有更为充分的了解,并且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使得他们不仅能够熟练把握相关岗位的操作标准,而且还能够基于学生的工作表现准确判断他们的岗位适应度和未来发展潜力,进而对接企业岗位规范,从岗位胜任力的角度做出更加专业化的评价结论,因而要改变当前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的绝对化评价,突出企业指导教师在成绩评定中的主体地位。

3.3 跟踪考核,形成客观的评价结论

学生顶岗实习评价的主观性不仅影响学生对实习成效的客观了解,也影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客观评估,无论对学生个人成长,还是对企业挖掘人才都是不利的。因此,高职院校要进一步规范学生顶岗实习评价,尽可能确保顶岗实习评价的全面、客观、公正、科学,客观反映学生顶岗实习的成效以及岗位胜任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具体而言,一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高职院校要探索建设顶岗实习信息管理平台,要求学生及时填报实习内容及收获感悟,企业指导老师定期填写学生实习表现及成效不足。学校依托网络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实现基于移动端和PC 端的过程管理、数据统计,以及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学生实习状态诊断预警[9]。通过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进行动态跟踪,全面了解学生顶岗实习表现,为客观评价学生顶岗实习成效奠定基础。二是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在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过程中,相关评价主体要严格遵照本专业所制定的评价体系的具体指标打分,减小个人偏好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形成有说服力的量化评价结论;同时,要兼顾传统的定性评估方式,对学生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感和责任心等做出综合的评价。三是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统一。整个实习评价的最终结果应该由不同评价阶段标准的成绩进行加权求和,而不是单纯静态的最终结果评价[10]。对学生顶岗实习成效的评价既要关注最终结果,也要考虑学生的努力程度及进步发展,因此学校指导教师要依据企业指导老师的过程性评价以及结果性评价了解学生顶岗实习表现,并判断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成长进步,与此同时,结合顶岗实习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和所赋予的平时成绩,以及学生顶岗实习汇报和答辩的表现综合确定学生顶岗实习最终成绩。

猜你喜欢

顶岗岗位指导老师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就差半分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