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政课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辩证思考

2023-01-02李阳阳

鄂州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显性隐性政治课

李阳阳

(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喀什 844008)

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其中就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这为高中开展思想政治课提供了基本遵循。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统一”总要求来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2]。高中生处于人生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需要精心教育、引导和栽培,思想政治课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

一、突出显性教育的独特优势

对显性教育的研究是作为“隐性教育”对应概念于20 世纪90 年代初才进入人们的视野[3]。显性教育,是指通过有明确目标的、外显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的可见性的教育,具有时效性、指向性的特点。它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有自身所具有的显著优势。在高中生的思政课堂中,显性教育居于主导性地位,学生在课堂上知识获得以及情感体验大体上是以显性教育的方式习得的,在此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控制着课程的进度、教学方式、理论知识等诸多要素,这就凸显出了显性教育所独具的特色。

(一)教育目的的明确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培养人的关键课程,其教育目的的明确性与培养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一脉相承,而思政课教师作为教学的桥梁和纽带,对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更清晰地了解和认知,对于教育根本问题有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究。这就彰显出课程教学的时效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例如,在高中思想政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课讲授中,教师确立了掌握中国梦的内涵及其本质、学习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等具体学习目标,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需要达到的学习内容有更加明确的认知,也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掌握情况,对课程内容的讲授进行有条不紊的转换和运用。

(二)教育理论的科学性

显性教育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学理性较强,教育内容具有学科化。在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旗帜鲜明、正面引导的理论教育优势,教育理论科学化。而思政课教师是经过专业训练的高级教师,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观点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引领学生向积极、正确的方向成长。教师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传授科学理论,教材的编写是经过一系列系统的整理,经过专家评审后,应用到各个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因而,教材也具有科学性。

(三)教育方式的直观性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多种多样,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推动作用。显性教育作为一种高效,应用范围较广的教学方式,具有直接作用于学生的特殊功能,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知识交流以及问题的解答都直接作用于教师和学生本身,学生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强,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有更深入地了解。而隐性教育作为一种潜在的教学方式,它本身所潜在的教育作用并没有拘泥于表面,而是以更加隐蔽的手段,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挖掘隐性教育的深刻内涵

隐性教育源自1968 年美国学者杰克逊的“潜在课程”,上世纪90 年代引入我国[4]。隐性教育以潜在的,悄无声息的方式对学生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与其他课程的教学紧密相连,对学生施以“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新时代为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向更加完善的角度发展和变革,就要深入探讨隐性教育所潜在的巨大吸引力,充分挖掘其自身的独特优势,更进一步对高中思政课的教学提供动力支撑。

(一)愉悦式教育

“愉悦教育”是现代教学中先进教育形式,其功能在于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营造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课堂情境,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潜力。高中阶段作为人生重要的转折点,机遇与挑战并存,课程学习有形无形地给学生形成了潜在的压力和影响,而思政课作为引领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首要课程,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有效进行思想政治课,是高中教学中关键所在。而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往往处于显著优势地位,学生作为主导性地位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而隐性教育贯穿于课程思政教学的各个角落、各个环节,学生和教师都作为无形的存在,这就使得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处于一种愉悦,欢乐的状态中。从心理学层面上来说,人们往往对于自己在受限制的情况下,心情的舒畅度往往低于无限制的情境中,那么,对于显性教育的教师主体地位视域下的学生来说,在某种意义上就失去了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和氛围。

(二)平等性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平等性,克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方法[5]。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一种“权威性”的存在,从某种角度来说,与学生所处的地位存在着不平等的现象,学生会因教师的高大形象,对老师心生敬畏,产生“仰望”的动作状态,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种疲惫的心理机制。而隐性教育恰恰可以弥补显性教育的不足,使师生在平等和谐的过程中展开学习和思考,韩愈在《师说》中也得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结论,从更广泛的角度阐述了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从实现层面来看,隐性教育在其形式上具有潜在性、内隐性,这就避免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的地位上不平等,在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成长。在教育环境、教育氛围的营造下,师生一起进步。例如,在高中举办的一系列感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讲座,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学习过程中,在同一地点、相同时间的学习环境下,双方精神都受到洗礼和提升。

(三)熏陶式教育

熏陶,是指在特定的生活环境及其场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品行习惯、价值规范等逐渐发生转变,这种变化受到人们所生活的环境、周围的人和事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批判认为环境和教育决定人的形成和性格的旧唯物主义观点的基础上,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做出了既唯物又辩证的科学说明[6]。其中,也指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的巨大作用,隐性教育通过营造特定的环境,对学生产生一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最佳效果,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获得成长。而显性教育主要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灌输性,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特殊情况下,学生对于知识会产生对抗心理,不乐于去学习。

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内在逻辑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知识性与价值性统一的课程,怎样做到教育实践的显隐并且在不同背景下交替变奏,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7]。如何有效发挥显隐教育的特殊功用,成为教育者应该进行思考的问题。在新时代的“新”背景下,推动思想政治课向更高层面上发展,必须正确处理显、隐性教育之间的“成效占比”,切实增强其各自本身所具有的显著特点和优势。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显、隐性教育携手共行,互为补充。

(一)主渠道与其他渠道的有机联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8]。同样,高中思政课作为初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效衔接点,同样也扮演着重要的“接力棒”角色。因此,需要对其思政教学进行创新和优化。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是教师所进行的知识性教育。而学校建筑、环境,校园文化、校风、班风以及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行为规范等其他渠道的影响也逐渐成为学生素养提高和能力提升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主渠道的显性教育主要采用公开的、可见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意图明显、目的明确的教育。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更新,显性教育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在高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科目内容繁多等众多问题的存在,学生并不能把重要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吸收,而需要通过其他渠道的协同配合来实现知识的内化和理解。主渠道不能够完成的“工作任务”交由其他渠道来弥补,这就大大增加了教育质量的有效性。在当今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同样也显露出弊端,在现阶段,采用主渠道教学与其他渠道补充教学的手段和方式有利于学生学到更加有用的知识内容,同时,对于学生自身素养的提升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网络上下课堂内外的和谐融通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手段的运用,毫无疑问,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创造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教育方法[6]。而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手段是在现代化背景下提出的,是一种符合教育规律,能够创造教育奇迹的方式。将网络环境和技术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来探讨课堂外的有效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时代所需,将网络上下的思政课教育资源与课堂内外的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网络上的一些时政新闻、时政热点等及时的、必要的信息和资源,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也可以利用抖音、快手中等弘扬正能量的短视频,使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中受到影响和熏陶。高中阶段学习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课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课堂外的一些实践活动的教育作用,殊不知,隐性教育教育资源,如团体植树、读书活动、博物馆参观等课外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的教育效果往往大于课堂上的授课效果,常常能够达到1+1>2 的最佳水平。为此,在当今时代,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教师的授课内容,要更加侧重于课堂内外的有机融合及显性与隐性的协同配合。伴随着5G 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也充当着重要的教育角色,因此,将课堂内外、网络上下的教育资源有机融合,成为显隐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配合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属于一个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思政课程”作为显性教育的方式与“课程思政”作为隐性教育特殊角色的有机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从传统意义上说,“思政课程”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思想政治课,而“课程思政”所涉及的范围,已经延伸到其他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并对其教学资源和方式进行有效地利用。“课程思政”这个概念的出现,大大增加了教育资源的可利用性。自从2004 年以来,党和国家以及教育部就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目的是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上海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较为先进的中心城市,也由此开启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机制的改革之路,其目标在于实现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一体化建设,以更加合理的方式促进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升。近年来,高考面临着改革的重大趋势,培养目标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这就意味着,成绩不再是检验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加强学生的道德素养成为关键所在,“课程思政”的本质在于立德树人,其主要方法是显隐结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课程思政”所蕴含的教育资源,构建“三全”育人的良好格局。

结语

总之,在面临当前教育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高中思政课要尽可能发挥显性教育的极大优势,并将其优势发挥到极致,同时,也不能忽略隐性教育自身所具有的深刻内涵。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创新构建在显、隐性教育相融合的基础上,完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机制,要构筑主渠道与其他渠道相结合的协同体系,有效运用课内外以及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配合,构建全员育人的新格局,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和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政治课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谈初中政治课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巧设导入,精彩课堂——浅析政治课导入的几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