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23-01-02徐自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9期
关键词:经管类经济法案例

徐自田

(临沂大学物流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0)

经济法是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课程的开设对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制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要不断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经济法课程的改革。

1 经管类经济法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当前大学的经管类经济法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方面:[1][2]

1.1 教学内容碎片化

经管类经济法的课程内容不像经济法学一样具有内在逻辑性,课程的理论深度和知识难度整体要低于法学专业,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多,范围非常广泛,导致课程内容较庞杂。

目前,经济法学类的教材与经管类经济法教材结构差异较大,不同的经管类经济法教材也存在差异,导致教师之间采用的教材也不相同,对教学内容的选取也不一样。

在经济法教学中普遍存在实践培养薄弱的问题。经济法课程总体学时较少,理论教学内容较多,在实践教学方面形式也较单一,多数是采用案例讲解的方式,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和学习的机会不多。

1.2 专业课程特色不强

经管类专业开设经济法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我国现行经济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法律思维习惯,能运用所学经济法知识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的法律问题。由此可见,经济法的学习应该着重于“用”,而不是培养未来从事法律工作的专门人才。因此,教学内容应体现出应用性和实用性。

多数情况下,高校内经管类不同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基本相同,但从专业培养目标上看,不同经管类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经济法知识结构还是存在差异的,比如物流管理专业应侧重物流运输仓储方面法规,会计学专业应侧重财务会计税法方面法规,电子商务专业应侧重电子交易方面法规等。目前经济法教学内容无法很好地体现专业特色,不能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针对性有特色的教学。

1.3 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经管类专业学生只具有简单的法律常识,对法律尤其是民法的基本概念与知识不了解,而学生对经济法的理解和掌握又需要法律基础法律,这就给课程的教与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第一,经济法知识内容较多,教学实践活动较少,多数学生认为法律知识的学习较枯燥,单纯的法律条文的学习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课程内容前沿性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法律修订相对较多,有些教师不能及时跟踪并更新课程内容,满足不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渴望。

教学手段和方式较传统。在教学手段上主要运用PPT教学,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教学方式往往以讲授为主,学生对案例教学参与的不持续,难以开展师生互动,使得案例教学变成了教师单一的举例,案例分析变成了教师个人的讲授。[3]多数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课堂互动,效果也不理想。

1.4 教学评价过程较单一

多数情况下,经济法课程教学评价只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以期末考试为主,并没有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导致许多学生没有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动力。考试内容以识记为主,成绩的好坏不能很好地衡量学生的能力水平。因此,应探索考试方式的改革,注重对学生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考核。改革学业成绩的构成,增加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2 提升经管类经济法课程教学效果的实践探讨

如何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经济法课程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2.1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传统教学以“填鸭式”“独白式”方式为主,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课程内容的特点,利用不同的教学工具,借助多媒体软件、PPT课件等利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方式讲解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重点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4]

教师应不断学习并掌握案例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提问、互动等技巧,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尤为重要。教学内容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案例讲解过程中可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回答或分组进行讨论,教师总结教学知识点,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在案例教学中可适当开展讨论教学,选定某一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并总结讨论的结果。

2.2 实现高效双课堂教学

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教师可平时多与学生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更好的帮助学生的成长,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动融入教学过程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多角度的呈现教学内容,调控好教学节奏,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此外,还要加强第二课堂的教学,提供网络学习资源并给予学习指导,通过校外教学基地参观,情景观摩、辩论体验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现实认知,培养经济活动中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素养。

同时,教师要做好学生课堂参与情况的统计记录,制订出可衡量的评价标准,真实客观的评价学生平时学习行为。

2.3 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和内容

根据不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合理构建不同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除共同的法律基础知识外,各专业的教学内容有所侧重,体现经济法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目的。[4]

教师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学科发展趋势,不断调整教学内容结构,及时更新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反映学科发展最新成果的内容。尤其要注重对课程思政的建设,深入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热点事件和典型案例中的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思维,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2.4 建立过程性课程学业评价体系

完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多元构成,采取“1+N”模式,降低最终考试成绩在学生学业成绩中的比重,兼顾平时表现,增加对学生课程学习全过程的评价。教师可考虑把学生的学习参与情况,如课堂回答、小组讨论、小论文的写作等给予一定的权重,以多种形式的考核作为成绩构成。探索考试方式的改革,注重考核应用能力,期终考试可有一定比例的开放性问题,以热点问题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论述,考察其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2.5 以案例为主线引领教学

案例教学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预设,同单纯的讲授法律条文相比,案例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多角度发散思维考虑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地融入教学情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5]

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要有好的教学案例,一是案例的数量要合适,案例太多会扰乱讲解过程,让学生产生疲劳感,案例过少不宜引起学生的共鸣和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案例的篇幅不宜过长,简洁短小的案例使得学生容易阅读和理解,分析时针对性较强,不易让学生失去兴趣。三是案例涉及的知识点不能太多,案例是对知识点的解读,太多往往会导致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不突出。四是案例的难度要适中,较难的案例使得学生找不准分析的切入点,达不到预期的设想。五是案例要贴近生活实际,尽量采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案例,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会学好知识的益处和价值。

总之,教师应从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入手,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准确把控各教学环节,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以灵活有趣的多样化教学形式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经管类经济法案例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论经济法的宪法性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经济法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分析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公安高等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经济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