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PBL 相融合的经济学教学模式研
2023-01-02张彦博
张彦博
(1.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9;2.东北大学PBL教学创新研究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9)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材为主导,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意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知识获取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已是大势所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同时嵌入PBL教学模式进行经济学教学实践的探索,即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条件限制,使学习过程高效快捷,也可以实现教学主体对象与教学模式的转换,激发学生求索问题解决路径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尽早与社会接轨,为其职业生涯以及走向独立和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基于信息技术建立PBL教学支持平台
PBL学习是一个共享的过程,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的课程支持平台具有不受时空限制以及资源共享的优势,恰可为PBL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持。
(1)课程资源建设。经济学是经管类本科生的专业核心基础课,多年来我们非常重视对其课程资源与学习环境的建设,建设了各类经济学课程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学习指导、重点难点、课程复习总结、习题答案、经济学案例、电子教材、教学与学习手册、课外扩展阅读资料等各种教学资源,实现了经济学教学和学习全程的信息化与电子化。
(2)开发经济学网络课程平台。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备各类教学资源库,并开发了经济学网络课程平台。不仅提供必要的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教学讲义等资源,供学生随时浏览和下载;同时也紧跟经济发展形势,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补充资料和背景资料以及相关视频、资源链接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了学生课外学习的空间。
(3)建设基于网络平台的资源集成系统。网络平台集成了人机交互、师生交互、教务管理等功能。同时,任课教师针对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可随时将最新的资料上传、更新至课程网站中,以便于学生随时查阅、支撑学生的探究式学习。
(4)建立了教与学互动的数字化教学环境。通过虚拟课堂、教学资源平台的使用,更好地实现了对师生互动、作业提交、学习扩展、学习监控、教学评价以及教务的管理,使得经济学教学从教室走向课外,形成融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网络交互为一体的经济学学习的支撑环境。
2 基于开放教学平台的PBL教学设计
PBL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由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服务者,由培养“考生”转变为培养“学生”,并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式探究为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2.1 以问题为主线整合课程内容
PBL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问题导向意识,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实际问题,之后再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理解掌握相关课程知识点,并运用所掌握的课程理论与方法来解决提出的问题。PBL教学实践中问题始终居于课程的核心,因而需要围绕解决问题转变教学模式、重新整合课程的内容与架构。
(1)设计构建问题系统:问题是PBL教学的起点和焦点,因此教师需要结合课程目标与学生的学情分析进行问题设计。首先,结合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经济学课程的知识目标、应用方法目标与能力目标。其次,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重新审视和设计教学任务并将教学子任务转化为过关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创设知识点与过关问题对应表,构建有层次、结构化、可拓展的问题系统。PBL问题的创设在注重知识验证性的同时,还要注重知识的应用性、设计性与综合性,从而锻炼形成学生的实践技能、专业技能与综合技能;PBL问题设置既要围绕核心知识和关键技能点,也要具有发散性,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2)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为适应与满足“问题式学习”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目标、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也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教学的目标应侧重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而不单纯是对知识的机械理解和掌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责任人,教学大纲应以学生为中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教学大纲的编排上应建立任务或问题解决进程表,以帮助学生自觉进行任务进度管理,防止学生学习中的失控现象;在课程学时安排上,为适应专业、职业能力需求,应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教学内容上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划分为若干教学模块,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包括按问题合理安排教学单元、分解教学任务、设置有意义的问题情景、确定教学活动评价方案等。
2.2 以问题为载体组织教学过程
PBL教学以过程为导向,把课程教学融入学生发现、探究具体任务或问题的解决过程当中。通过对拟解决问题或任务的完成,使学生领悟课程理论体系的内涵,实现课程深度学习,同时实现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1)提出问题:PBL教学要求学习活动以问题的发现与提出为开端。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现实经济现象设计独立并可解决的真实任务,或引导学生发现提出相关问题进行回答。问题须与知识具有紧密的关联度,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与开放性,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与学习原动力,增加他们的获得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问题设计最好与情景体验活动相融合,教师通过体验主题设计,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体验、游戏活动或实验仿真等情景体验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欲望,并使学生形成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
(2)自主思考与资料查阅:在经济学教学设计中融入“线上”模块,为学生的调查和思考提供技术上的支持。通过“线上”模块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料、书目等学生自主学习的在线信息资源,促进学生基于系列的问题自主搜寻学习解决问题所需的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必须对收集的碎片化资料、素材与信息进行筛选、梳理、消化与吸收,并提取有效而关键的知识,为解决所要研究的问题提供操作思路、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一系列自主思考与探究过程也为后续的团队合作、讨论与决策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3)合作学习并解决问题:小组合作研究是PBL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组织学生围绕某一问题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定期开展线上或线下讨论,交流对问题的理解、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法,相互讨论碰撞中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寻求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的实时沟通优势了解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困惑与研究进展,并给予及时反馈与引导,激发学生学习行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避免出现个别学生依赖团队成员或等待老师总结的“搭便车”行为。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从而真正掌握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理论知识,完成知识的有效迁移;甚至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进行相关设计、评论与创新,实现知识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识与创造的飞跃。
(4)结果汇报与评价:采取开放式的汇报与答辩,由学生分组报告讲解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使用的相关理论、具体方法、得到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成果汇报阶段应设计相应的参与标准与评价细则以充分调动小组各成员的普遍参与,防止演变为小组骨干的独角戏;教师也要做好组间讨论的引导工作,防止偏离讨论主题;鼓励大家发表不同意见及纠正陈述者可能存在的错误,并依据学生解决问题的进展情况进行点评或讲解、示范,使学生了解自身知识结构所存在的缺陷;汇报结束后要求各组根据讨论与点评意见对原解决方案的不足之处重新完善与纠正。结果汇报与评价在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有效地开发了学生以思维为核心的心智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3 结语
基于“互联网+PBL”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使学习活动浸润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实现学生自主式学习和开放式探究;培养学生边学习、边吸收、边运用,增强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团队协作的终身学习意识,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批判性思维与实践创新能力。引入“互联网+PBL”的教学模式教师也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问题解决的引导者,不断学习PBL实施的技能与经验,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意识,指引学生探寻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演进,激发学生学习行为的主动性与求索问题的积极性;监控、了解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困惑并给予及时反馈与引导,更好地将知识和技能内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