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BOPPPS 教学模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探讨
——以俄语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俄语2》为例

2023-01-0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9期
关键词:俄语育人思政

孙 璇

(青岛城市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基础俄语》课程是俄语本课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中《基础俄语2》是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的俄语语音、语法之后,围绕学生生活中的常见话题展开语言知识的专题学习,因此《基础俄语2》中所涉及主题内容适合创设文化与情感的环境,有利于在语言学习中进行育人教育,激发教师对学生进行执行性与价值性引导,将课程思政融入语言教学。

1 线上线下混合式+BOPPPS教学模式中的思政教学设计

目前BOPPPS教学模型在语言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在语言教学的理念上,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输出,在语言教学的目标上,便于学生评估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在语言教学的方法上,强调参与式教学,力求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的思辨能力、协作精神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目的是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利用“互联网+”引导学生参与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学”,由“要我学”转变为“我想学”。

课程思政工作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方法和BOPPPS课程模式,在课中―课前―课后贯穿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思政教育元素根据课程主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问题链形式,实行任务教学法,由学生自主或以小组协作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围绕课文重点探索思政教育要素,引入语言点渗透思政元素内涵,利用线上线下互补思政知识教学,通过课后作业延伸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并通过建立思政电子档案进行教学效果反馈。

2 以《我的大学生活》课文课程思政教学为课例

《基础俄语2》第三课《我的大学生活》讲述了一个在中学时期学习非常好的男孩,他在考入大学后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整日玩乐,不认真对待学习,结果在第一学期的考试中每门考试都刚刚及格,后来他明白到大学与中学的不同,从而改变了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从而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这篇课文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思政育人内容上有很多选择,这也使得在思政教学设计上要精挑细选,选择最适合学生、最富有思政逻辑的思政育人点,在课堂上为学生架起课堂与实际生活的桥梁,思政榜样的选取上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本课采用“两点一链”即任务点+问题链+思政点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由12个任务点、12个问题组成的问题链、6个思政映射点构成。

2.1 课前

(1)学生预习全文,利用外研随身学APP听课文,使用影子训练方式跟读课文。(2)在学习通平台线上推送预习材料:自主阅读《“三钱”归国的故事》,自主观看纪录片《中国的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3)线上完成主题讨论“我以为的大学生活”VS“我实际的大学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话题的兴趣。

2.2 课中与课后

课中与课后使用BOPPPS教学“六步法”,结合线上平台操作完成课文讲解,促进学生内化语言知识,提高语言实践能力,吸收思政育人元素。

2.2.1 导入

展示学生线上主题讨论结果,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总结出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的不同,学习使用“与……不同”这个短语回答问题。由考大学这个话题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独立回答“为什么学生想考大学”,由此开启问题链,使学生能够迅速投入到话题中来,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三钱’要学成归国”,通过对课前自主预习内容的总结,启发学生明白读大学不仅仅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读大学小为家大为国,青年人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

2.2.2 目标

教师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为掌握课文中的常用词汇、短语与句型,了解与大学学习相关的语言知识。能力目标包括听说合一,即学生能够听懂课文所述内容,能够介绍自己的大学生活并能就此话题进行会话;拓展学生的读写联动能力,即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充分理解课文意思,能够写出与学习、大学生活话题相关的片段或文章;发展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即通过生动情境下的小组合作,提高团队意识和沟通协作能力。教师不在课堂上展示思政育人目标,每位学生会获得一张刮刮卡,上面写有育人目标,在课后需要学生总结自己所体会到的思政思想,看看是否与刮刮卡中内容一致。

2.2.3 前测

学生口头回答关于大学学习的问题,复习对话中的知识点,完成基础知识的检测,便于教师发现学生的弱点,巩固学生的知识难点,激活学生的表达意愿。

2.2.4 参与式学习

参与式学习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育人目标融合的关键环节。参与式学生由任务点组成,由个人或多人小组合作完成,包括读课文、学习知识点、讨论问题、绘制图表、进行自我评价等等,通过问题链达成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

通过对文中主人公专业的选择,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为什么选择语言,为什么俄语专业,投射思政点培养业自信,树立专业自豪感;学习西方语言和文化是为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组织学生观看钟南山院士《开学第一课》视频,阅读文章填志愿的启示:“袁隆平为何学农?钟南山为何学医?”片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并尝试翻译文中的关键句子,学生们从讨论中得出结论,他们都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选择了自己的专业,从少年时期就树立了坚定了理想,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参照课文主人公的行为,小组讨论怎样做才能学好俄语,并绘制语言学习行为条目表,并进行自我评价,根据自己的行为对照条目表进行评分,带领学生学习关于“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优秀事迹”的视频和文章,并以小组形式讨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有哪些优秀的品质,使学生领悟明确夯实专业知识的必要性,不要虚度大学时光,向优秀的人学习自己才会变得更优秀。

最后,自主阅读文章《在职业选择中坚定一种信仰》,小组讨论职业的意义,并思考大学毕业之后想从事什么职业,使学生明白学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和国家,实现社会担当。

2.2.5 后测

在课后的后测中,学生完成线上练习,检测本节课所学的词汇、短语和句型的掌握情况。作业布置读后仿写或续写产出,可以写关于自己的大学生活,也可以接着课文第4段,深入理解作者意图,模仿原文语言完成续写。读后续写注重学生语言输入,在此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特别对词汇与句型的重难点加深记忆,在续写过程中,学生要模仿课文的语言形式组织自己的语言,这也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好机会,能够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所学所想,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促进写作产出。观看时间表示法的慕课,完成线上完成新课预习,为下个话题的前测做准备。

2.2.6 总结

在总结环节,学生将总结自己领悟到的育人元素,并开启刮刮乐,看看上面的育人目标与学生得到的启示教育是否一致。同时,学生需要完成学本评价。学本评价是以学习为中心的一种评价,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和学生完成自查。在本课我们围绕价值构建、知识传递、能力培养三个维度进行了细化评价,由学生完成自查,教师通过学生自查情况判断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自查内化知识与能力,促进其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学习情况,进行改进与提升。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建立思政学习电子档案,总结本课学习到的思政知识并完成学习心得,并且定期更新行为转变记录在电子档案中。

3 课程思政教学模型可复制性的启发与探究

本课例的立德树人思政目标明确,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BOPPPS教学模型、问题链和任务式教学法,创建课前―课中―课后闭环,强调价值、知识、能力的教学融合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以环环相扣的任务为驱动,问题链中渗透思政育人元素,通过学生讨论自我感悟正确的价值观。《基础俄语2》课程作为俄语专业核心课程的思政示范课,可成为同类系列课程的思政教学模式。从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入手,整合与专业课程相关的思政要素,注重课程的思政价值引领,引导学生走向思想提升。

综上所述,俄语教师要在思政教育的大背景下,不断挖掘、商讨俄语教材思政元素的结合点,与时事相结合,与党的最新政策和方针相结合。课程思政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个单独的教学任务,而是借助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渗透价值观的教育,完成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

猜你喜欢

俄语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3D虚拟情境的俄语视听说教学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俄语称呼语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