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新型新闻传播人才的锻造与培养
2023-01-02郭芳
郭 芳
(新疆职业大学党委宣传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
目前,在社会迅速发展以及信息传播全球化的背景下,传播技术高速发展,传媒竞争越来越激烈,新闻传播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与其相应的是我国新闻传播专业教育已经进入探索和发展阶段。相对于综合类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来说,高职院校新闻传播专业的办学宗旨是始终将社会需求作为核心导向,不仅重视校内教学,而且重视校外实训,不断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1 高职院校新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1.1 教学体系落后,没有全媒体生态意识
在网络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理论教学体系已经明显与时代要求不相符,而且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必须要构建与全媒体时代相适应的新闻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在以往的教学体系中,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向侧重于传统媒体。在数字化时代下的全媒体生态对学生的要求更加严格,高职院校必须要不断优化教学体系,将基于网络的媒体需求作为教学重点。如今,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时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体系。此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培养方案都是依照以往的教学体系运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编辑能力、采访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而关于新媒体的必修课少之又少,未认识到当前社会已经逐渐迈进数字传播时代。第二,高职院校意识到社会进入数字传播时代,部分高职院校将《新媒体概论》以及《网页设计》等等课程添加到培养方案中,然而因为受到许多条件的约束而显得效果不佳,系统规划没有全媒体思维的正确指导,就很难使学生进入到全媒体的教学情境中。
1.2 实践教学模式落后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尽管已经意识到必须要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实践能力,然而由于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约束,导致实践教学依旧是以模拟实践为主,不能与社会进行对接,事实上,这样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现阶段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实践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学校的实践教学全部是自主实践,也就是由教师奖实践任务布置给学生,再让学生自己进行实践。在该实践中因为学生的实践场所不够集中,再加上指导教师没有及时进行跟踪指导,学生又难以进行自我掌控,所以自然就不能获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其二,实践教学是以实验基地为主的硬性教学。因为学校没有完善的实践器材以及实践基地,不能及时跟上全媒体时代的媒体技术发展速度,而且不能很好地教育学生。综合以上这些来讲,当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模式很难加强学生的全媒体能力。
2 高职院校锻造和培养新型新闻传播人才的有效措施
2.1 对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
就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讲,是组织开展专业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关乎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必须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的需求,该需求通常需要考虑到两点,一是数量,二是质量,也就是人才综合能力以及知识结构提出的要求。准确把握对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数量能够当作学生招生规模的关键依据,也能防止毕业生在就业时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并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必须要考虑到学校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科优势特色等等。同时,高职院校所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具有较强的前瞻性,由于人才培养过程原本就具有较强的周期性。
新闻传播专业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什么?这必须要新闻教育工作人员先要认真探究的问题,尤其是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必须要对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以往的新闻人才培养目标是将培养出来的业务人才输送给新闻媒体领域。然而现如今我国新闻媒体工作人员数量超过20万,而在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硕士人数达到50万,无疑供大于求的情况非常明显[1]。当前,给予互联网的新媒体发展,出现不同的媒体样式,主要包括移动视频以及网站等等。并且自从制定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后,设置政府新闻发言人工作岗位,而且开通许多企业拓展公共关系的途径,这些都可以为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发展前景。更加不完全统计,今后我国数字影视制作专业所需的影视人才数量将达到80万,特别是层次较高的制作以及编导人才上,有着相当大的缺口。在此形势下,培养新闻传播人才不可以只是局限于为报纸以及电视等传统媒体培养记者,而是必须要人才培养范围适当扩大,以确保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2]。
2.2 引导学生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和人文精神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以及媒体的融合,现阶段的新闻教育必须要进行的改革是要清楚认识到媒介发展的实际需求,必须要清楚知道什么需要改革,什么需要坚守。事实上,媒介融合仅仅要求从业人员转变新闻业务技能,而培养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基本素养以及理念不仅没有任何变化,反而需求不断加强。
2.2.1 培养学生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新闻工作人员除了要懂得及时搜集以及分析处理新闻信息与素材,也要敢于承担起重要的重担,可以促进社会发展。在传统媒体时代和新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操。在锻炼和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时,培养学生新闻主义精神是关键。有研究结果显示,就整体来讲,我国新闻专业并不是非常成熟的,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依旧在逐渐形成,然而事实上由于受到文化因素以及社会体制因素等等带来的影响,是的当前我国传媒工作人员并非是十分专业的从业群体。相对于以前的数据来说将,新闻行业是朝着有助于形成新闻专业主义的方向不断发展[4]。但是新闻传播教育在新闻工作人员那里并未获得尊严以及很高的评价;在很多人看来,觉得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之下,新闻传播专业培养的学生并不具有显著的优势。就该角度来讲,高职院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工作人员必须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5]。
2.2.2 重视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新闻重视的问题是以人和社会环境为主,新闻和新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人和社会能够持续发展,其受众通常是直接受其影响的大众。因此,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身上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新闻不只是运用一些技能得来,也来自韧性。现阶段,新闻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往往是由于高度重视专业业务能力,而导致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缺乏重视。人文素养的关键是对人充分尊重和理解,新闻工作人员应该具有人文关怀,新闻的深度本质是新闻工作人员良好的人文素养。新闻教育必须要在人文主义精神中扎根存在[6]。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我国各大高职院校要想确保自身所培养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新闻行业又好又快发现。高职院校新闻传播教育工作人员必须要重新明确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制定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