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交叉背景下法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
2023-01-02曹玥,李开,陈鹏,陈峰
曹 玥,李 开,陈 鹏,陈 峰
(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学系,江苏 南京 211166)
0 前言
作为一门研究并解决与法律有关的人体损害、中毒、死亡、身份同一认定等问题,为刑事侦查提供线索,为法庭审判提供证据的医学学科[1],法医学在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和促进平安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2013-2017年期间全国审理的各项案件中,涉及法医学鉴定的案件多达236.02万件[2],同时在国内发生的重大案件,如“复旦投毒案”“天津港爆炸事件遇难者身份认定”等案件中,法医学在死亡原因、中毒机制、身份识别等过程中都展现出了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现在大部分开展法医学专业的院校采取点都是沿用传统的法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划分十分显著,并且随着案件的复杂性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法医学知识已经不能,或者是不完全能够解决现实问题,这就需要引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与医学知识结合来解决实际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告诉我们。医学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来源于交叉学科,学科交叉是科学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科学发展的必然,同时也确实是颠覆性创新的重要途径[3]。所以笔者依托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学系,在法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引入交叉学科,提升法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深度和高度。
1 交叉学科在法医学中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法医学作为一门法律、医学、化学等其他自然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主要研究和解决与人身伤害有关的法律问题,从而为案件侦查和审判提供科学依据[4]。随着法医学的不断发展,其依靠的自然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也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精密仪器的出现,要求现代的法医学学生,尤其是高端法医学人才需要掌握和理解越来越多的知识[5]。由于目前法医学发展存在着譬如学科定位不明确、科研滞后等问题,所以引入交叉学科来提升法医学,尤其是法医学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高度和深度。
目前我国高校实行量化评价模式,对于研究生科研教学能力评价强调论文、课题和获奖情况,缺乏全面的、整体的、完善的评估体系,研究生交叉学科的融入会对研究生的评价的合理性和优势趋于利好,但是因为在我国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起步晚[6]、缺少具有交叉学科背景学科带头人[7],且传统的法医学培养模式已经在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观念里根深蒂固,所以从总体而言,学科交叉的思想并没有完全渗透到师生的思想中,没有形成完整的交叉学科体系以及交叉学科研究氛围。所以如何改变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推进交叉学科在法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融入和发展,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2 将交叉学科融入法医学研究生教学中的探究
法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实际中法医岗位对实践能力的要求极高,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对法医学学生的培养模式更多倾向于“偏理论、轻实践”的考核方式,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实习能力[8]。为了能够培养出在毕业后短时间内迅速胜任法医岗位需求以及相关检验技术的合格法医学毕业生,笔者所在教研组在传统的专业课和基础实验课上,进一步引入了环境法医学、法医微生物学、仪器分析、药物分析等相关交叉学科,让学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知道法医学不仅仅是基础法医的相关知识,还有更多与法医相结合的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知识,能够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弥补传统法医学知识体系的不足,增加理论与实践的经验,达到能够提升学生在岗位中的胜任能力的目的,拓宽学生在法医学的科研中的思路。
以法医毒物分析这门课程为例。法医毒物分析是法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运用分析化学、药学、生物学、医学等现代学科理论、方法、技术,对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物质进行分析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9]。目前随着新型化学物质的不断出现,除了传统的毒物(如安眠镇静药、除草剂等),新型策划药、新型除草剂、杀鼠剂、生物活性物质等也都逐渐出现在生活中。随着法制的不断建设,毒物分析的要求也逐渐升高。传统的毒物分析工作依赖的都是气相色谱法、质谱法,或者是色谱质谱的联用技术。虽然这些技术能够很准确地分析出各种检材中的毒物及其含量,但是设备维护成本高,耗费时间长,样品前处理复杂等问题也一一暴露出来,所以目前的毒物分析工作逐渐从定性检出[10]转入到应用新技术进行微量毒物现场快速筛检,并且随着检测技术的更新换代,法医毒物分析并不再局限于对毒药物等化学品的分析,更多的是应用到对生命大分子以及其他生物物质的分析。基于这样的要求,笔者将单分子检测的相关技术引入到法医学研究生科研立项中,实现交叉学科和法医学的相互渗透。
单分子检测能够检测在单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分子的构象变化、分子间相互作用等[11]。单分子检测技术目前已经应用到法医物证学上的亲缘识别、科研中的甲基化研究等。其特点是可以监测单个荧光分子的信号,具有灵敏度高、分析时间段、选择性高,可以应用于微量检材。随着纳米孔的研究的发展,理论上单分子检测技术作为一种简单快速定量的理想方法,可以达到理论上的检测极限。笔者实验团队基于上述检测技术,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利用AuNPs,MoS2和钛合金箔作为材料构建了一种可以实现敌草快(DQ)快速现场分析检测的表面增强基底物,检出限10-13M[12]。此外,笔者实验团队采用暗场显微技术(DFM)和等离子体共振瑞利散射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13nm金颗粒的自组装成等离子体纳米束,用于研究肿瘤光热治疗时p53蛋白表达通路[13]。作为法医学主干课程,通过将交叉学科引入到法医毒物分析中,使法医毒物分析不再局限于对毒药物等化学品的分析,而是进阶到对生物大分子乃至细胞的分析,帮助实验团队在科研上获得了新的思路,也让交叉学科在法医学中得到了足够的认可。
3 结语
作为一项重要手段,学科交叉已经应用到许多高校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动跨学科研究以及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14]。如今法医学高端人才相对匮乏,基层法医工作的经验依赖性以及科研能力的缺乏,形成了法医学科研滞后于其他自然科学。借鉴、引入化学、物理等其他学科的先进科研成果对法医学硕士研究生至关重要,有利于在科研中拓展思路,用更先进的手段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科交叉冲击了传统的法医学教育体系,是一种挑战,也是推动法医学不断发展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