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2023-01-02于重重肖洪兵
王 瑜,于重重,肖洪兵
(北京工商大学 人工智能学院,北京 10004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于2009年被正式提出,并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亟须将高校办学结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和个人职业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校情的一流拔尖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理念与途径。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课题组成员深入调研了目前国内外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工程类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相关文献,分别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实践环节、考核方式和学位论文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具体如下:
1.1 培养目标
在培养目标方面,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明确提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应“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1]。英国政府将培养“研究型专业人员”作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目标[2]。而美国高校的培养目标大多个性鲜明,纽约州立大学Downstate医学中心的护理专业,其培养目标在于保护城市居民和移民的健康,旨在培养“帮助公众解决健康问题的专业人士”,以协助解决布鲁克林居民的各种健康问题[3]。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立志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杰出的工商管理领导人”[4]。
1.2 培养方式
在培养方式方面,杨震[5]针对国内外培养方式进行了大量调研,最终发现:“国内外均重视产学研培养方式”。美国学者赫琳达[6]从终身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大量事实论述了产学研结合对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有效性。北京林业大学综合利用6类产学研培养模式,通过与企业联合申请政府科研基金、采用双导师制、组建人才培养联盟、建立专硕研究生实践基地等方式,实施联合培养策略,总体结果良好[7]。除产学研一体化培养理念外,近年来,国内高校也在培养方式上做出一些新的探索,例如:合肥学院实行“1+0.5+1”三段式培养模式,即一年的课堂教学和认知实习,半年的项目学习和短期游学活动,一年的学位论文写作,通过这种培养模式的训练,使教育教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实践能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8]。杨志宏等[9]提出“同步化模式”,即除专业必修课外,研究生只要在两年内将规定学分修满即可,不必集中于一个学期内完成,同时要求学生入学即开题,并进入相应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学习与研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完成培养计划。北京工商大学实行“2+2”和“1+3”等培养方式,即学生在国内培养1年或2年,国外培养2年或3年,完成规定的课程及必要的教学环节,经中外学校共同认可,可以获得国内学校或者国内、国外两个学校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等。
1.3 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国内外大学均非常重视课程学习,但部分国外高校也关注课程综合化,如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开设诸如蛋白生化、化学物理等课程,同时该系鼓励研究生跨系、跨校选课,以提高研究能力[10]。在教学方式上,我国多数高校仍采取“教师讲授―学生学习”型课程模式,部分高校强调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例如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均采用这些方式进行教学授课。张佳慧等[11]也认为,要调整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际操作为辅的传统教学方式,实行理论授课与实践授课并重,突出实践课程的真实性与沉浸式体验。哈佛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课程班主要通过800个案例来组织教学,同时还采用现场调研项目、计算机模拟、客座演讲、项目研究等方法进行教学[12]。而英国多数大学采取群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够发挥课程学习和教师讲授的效益,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2]。
1.4 实践环节
目前,国内外大学均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英国学者Schulte[13]对一个职业性高校进行了长期实验,提出专业学位硕士各项技能的提高,有赖于学生与企业界的紧密结合。胡小唐[14]认为,工程硕士的培养,应该坚持“校企紧密合作,聚焦企业需求,服务行业发展”的培养方式。武汉大学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要结合重大工程技术项目,开展研究和实践,须到合作企业或实践基地,从事工程实践研究不少于1年[15]。广东海洋大学建立“校内实践平台+校外联合培养基地”,以便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同时也能增加校内专业学位导师的工程实践经验[16]。麻省理工学院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在相关企业实习不低于6个月的时间,企业会为研究生提供高水平的工业实验室,以便他们完成项目研究[17]。北京工商大学建立了百度等多家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通过学生实习,聘请企业导师等校企联合培养方式,着重提高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完善和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就业,达到学生、学校、企业三家共赢的目的。
1.5 考核方式
国内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核,主要通过由专家和学者组成的评估委员会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学业水平等进行评估实现,而对研究生实践技能的考核相对较少。赵岩[18]等人建议适当增加实践技能考核比例,将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构成学生评价的最后成绩。德国工程学位的质量评估机构为德国的工程、信息科学、自然科学和数学专业认证机构(German Accreditation Agency for Study Programs in Engineering,Informatics,Natural Sciences and Mathematics,ASIIN),该机构制定出一套专业认证标准,通过考核毕业生的各项技术能力进行学位质量评估[19]。英国工程专业学位以“毕业生学习产出”作为评估标准,具体考核毕业生扎实的自然科学与数学基础、工程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对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把握与适应能力、工业设计与社会需要的判断能力等[20]。
1.6 学位论文
目前,国内大都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撰写毕业论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针对论文选题,教指委明确提出学位论文内容“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1]。国外大学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要求相对比较灵活,例如,麻省理工对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理论学习和科研活动时间要求较少,因此,论文要求学术要有一定的广度,工程应用要有一定深度[17]。在美国的一些大学里,并不强制要求撰写毕业论文,可以通过选修课程、提交作业等方式修补毕业论文所需学分。
2 经验总结与分享
(1)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紧密挂钩,这种理念既可以保证学生教育和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实践等环节目标明确,极具针对性,同时能保证经过多年培养的学生有用武之地,避免出现毕业即待业的现象发生。
(2)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发展重大需求的精准调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越来越多地朝着多元化,复合型和创新型方向发展,因此需要在培养方式中注重产学研的交叉融合,以及有效国际培养模式的引入与融合,这些将是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未来培养模式的主流趋势。
(3)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是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保障,采取何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消化、理解和吸收,并能合理的演化和应用至关重要。当前信息化已经蓬勃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这些为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奠定了技术基础。案例教学、沉浸式教学、团队教学、群组合作学习等将成为未来课程设置和授课的主要方式。
(4)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知识爆炸,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知识体系不断影响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具备实践能力的研究生,显然是无法胜任未来职业和国家的发展需求,而产学研交叉融合的培养理念和方式,将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和保障。
(5)考核方式是衡量学生各种能力达成的有效手段,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改进与更新,考核方式已经逐渐从笔试、面试、答辩等单一方式,向现场演示、讲解、提交技术报告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过渡,更加强调面向产出和成果为导向,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体现和考查。
(6)目前在国内高校,毕业论文被认为是获得研究生学位的必修环节,对于学生来说,撰写并完成学位论文具有很多好处,一方面,由于学生要想完成毕业论文,需要完全掌握并严格执行科技文档的撰写格式和要求,因此可以培养学生撰写科技文档的能力;另一方面,撰写论文需要学生仔细认真地整理自己完成的工作,并按照严谨的逻辑性,脉络清晰、有条理地落实到文字上,同时需要注重文字的流畅性,论文的完整性等,因此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而上述相关经验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3 结语
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此,对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积极地研究和探索,是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和有效途径。本文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实践环节、考核方式和学位论文等方面,对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工程类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分享了经验和心得。未来工作将重点关注校企联合、基地和课程群建设,考核机制创新等方面,助力北京工商大学的研究生培养与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