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化工专业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探究
2023-01-02李亦彪盛钊君徐学涛陈修文
李亦彪,盛钊君,徐学涛,陈 路,陈修文
(五邑大学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学院,广东 江门 529020)
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化工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注重实践学分的比重,要求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课程学分占总学分20%以上。专业实践教学通常包括学科和公共基础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及素质拓展实践三部分,其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通常为模块化、系统化、递进式设置。在现代教学体系中,专业综合实践更加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根据专业特色和办学条件设置完善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注重与地方企业合作,建设和完善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已是高等教育的共识,地方大学以培养服务能力突出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定位,应该从制度建设对实践教学给予高度重视。
在本校的化工实践教学体系中,化工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可由校内教师完成;而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企业课题的毕业论文普遍由本校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因此,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时,需要考虑通过不同类型和性质的实践环节达到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最终适应化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需求,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很有必要,同时,校外实践基地除了作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完成教学目标以外,还为实现校企协同培养,联合高校科研平台优势开展新产品研发、技研技改和科研创新等产教研融合提供平台,特别是利于企业优先引育符合自身需求的科研人才,最终有助于校外实践基地的长期稳定运行。
1 目前化工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学校主体统筹协调少,只是重挂牌轻建设,难以引起企业的重视和支持,致使实践基地的维护难于稳定持续,部分企业没有满足实践基地建设的实力和投入不足,实践基地技术设备落后,科研基础和创新能力不足,学生去这类企业实践实习会被安排在流水线工作,实习热情和成效较低。(2)实习实践时间有限,部分企业基于安全责任风险和工作成效等原因接收实习学生积极性较低。而部分学生要复习考研和公务员考试而对实习积极性不高,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实习。同时如果学生留任企业的比例较低,就会给企业带来的效益较少,愿意接收实习生的数量也逐年减少。(3)高校和企业之间缺乏一种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缺乏深层次全方位合作,仅仅停留在根据岗位需求选派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甚至单纯为了解决一些生产岗位用工压力。校企双方缺乏合作申请和开发项目的共识,没有利用好学校的图书和电子资源和文献数据库、先进的检测和研发仪器等资源为企业生产研发提供支持,为企业的技术培训、人才引进和研发基地建设等提供有效支撑[1]。
2 化工实践基地建设思路
大学创新实践基地是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满足工程教育认证实践学分要求的重要平台。但如今我国高校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还普遍存在着一些不足:
(1)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与完善。在工程认证背景下,为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有必要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按照培养解决复杂化工工程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标准要求,进行教学策略的深入改革。这样,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显得非常重要,校外实践教学可联合专任教师和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联合指导,专任教师首先进行实践理论课程的授课指导,为学生进入实践基地打下基础。学生进入实践教学基地后,特别要提高化工安全生产意识和清洁生产素养和自觉性。同时,实践教学基地严格选派具有一定学历和职称的具有高度责任心的技术骨干担任实践实习指导老师。至此,实践基地定期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实习岗位,通过轮岗等制度为学生提供包括生产、研发、项目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多种类型的工作岗位,促使学生充分了解化工行业,同时通过生产实践对所学知识进行加深巩固和实践应用。通过建立该类实践教学体系,要依据满足“理论―认识―实习―实践―生产”的渐进式学习规律,在实践教学内容上要理论联系实际,能根据企业实际安排和培养适合的人才和技术骨干,既要充分掌握扎实的化工专业基本操作技能,又能根据化工现场情况发现和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按照OBE人才培养教学理念,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及时反馈,最终建立和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化工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完善还需要稳定的资金和人员投入,整个建设过程要注重稳定的经费保障和师资队伍培养。实践基地的完善以及创新实践教学开展所需资金需要企业和学校依据制度稳定投入,以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2]。
(2)重视创新实践基地的功能延伸和规范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建立以后要积极拓展基地的功能,主动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和加强教学学院、专业教师与基地依托企业高层和校外指导教师的联系[3]。首先,由校内教师和基地依托单位工程技术人员(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校外实践教学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在实践基地接受实践教学,在企业生产一线掌握最直接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提高综合实践素质能力,同时也加深了教学基地和院系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口碑,有利于学生优先选择留企就业,实现双赢,有利于长效合作机制的建立。在双方各有实验研究场地的条件下,学校选派指导教师主动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企业也可派遣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兼职教师)来学校为学生讲授化工安全与环保和现代化工商务等方面的课程,并且与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企业科技课题,也可以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合作指导[4]。另外,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成立实践教学指导小组,并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明确相关负责人,负责落实实践教学工作和人员对接,实现对实践教学基地工作的指导、评估和完善。有条件的应当聘请基地依托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管理经验的工程师到校任兼职教师,联合授课,这样更有利于企业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期间进行沟通交流[5]。
3 校企合作共建化工专业创新实践基地的特色与效果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于本地产业发展导向下的灵活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的设定和升级密切联系地方精细化工如涂料产业、环保电镀和清洁生产等产业集群发展,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促进就业和继续深造。学院为了规范和促进专业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具体措施,内外结合,加强优秀海外人才的引进工作,建设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创新教学团队,引进同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引导,推动青年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学习,同时邀请精细化工行业专家到校培训指导,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帮助青年教师快速积累实际行业经验,并反馈到教学。
在实践基地实施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时,要求学生由校内指导教师带领进入企业,听从企业兼职指导教师的指挥,全程参与各项具体学习环节或项目,并按要求完成实习记录、日志、报告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化工综合实训班,充分利用寒暑假期间进入企业实习,学院和实践基地分别指派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导师联合管理和指导,制定专门的企业学习计划,和配套的学分认定政策。鼓励学生承担来自企业的毕业设计课题,采取双导师制,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指导下完成工程问题的调研、分析、设计和研究。
积极吸收企业高管、专家以及技术人员作为化学工程技术方面的补充性师资力量,来校参与教学工作,例如讲课、讲座、指导毕业设计等,将工程思维较好地传递给学生,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以及技术创新意识。
基于上述措施,学生的实习实践环节由浅入深,由基础到专业,层次递进。化学专业的实践实习教学在专业教学体系中具有显著的地位,其教学目标的扎实实现,直接影响到该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下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实现。要想推动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整体提高,在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时,必须全程贯彻OBE教学理念,注重从简单的模仿操作向整体综合能力教育转变,从单纯的知识灌输向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转变,以学生学习成果为中心开展实践。
综合以上观点,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将具有以下特色和原则:一是地域性特色。体现江门侨乡甚至广东省地方特色是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立足之本。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紧密结合江门市(粤港澳大湾区地区)精细化工行业的特点,结合江门市“十三五”发展规划,立足政府布局新材料化工和清洁生产的基础和资源禀赋条件,利用江门市将建成特色鲜明、专业化程度高、配套完善、核心竞争力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区域特色的新材料化工产业工业产业集群机会,推动人才引进培养平台建设上,引进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教学人才和团队,为企业主动开展技研技改和课题攻关,申报高新企业,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精细化工企业资源,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工程教育认证的人才培养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二是整体性原则。学院根据人才培养体系将本科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整体规划,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本科四年教学的每一个阶段,通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既立足于培养方案的学分要求,实现毕业要求的达成,又要保障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适应未来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6]。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方环境保护策略,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具备全球化视野,建立一个由实验理论教学(联合授课)、实践实习教学(实践教学基地)、综合设计实践教学(毕业论文)和创新实践教学(大学生挑战杯和学科竞赛)等模块组成的课内外、校企联合的可持续改进的灵活多样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既要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又以能力提升、素质提升和成果获得为目标,不断持续改进,最终成为能解决复杂化工工程问题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本学院的化工与制药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和实现以“综合实验班”为主导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通过搭建综合实践班,如“无限极综合实验班”“叶氏化工综合实验班”等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共同设计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以及评价体系,培养出社会急需的掌握化工相关专业和清洁生产技术与理论的科技人才。随着化工专业创新实践基地的运作和实践教学的实施,学生对化工生产中的面对的复杂工程问题中的复杂性之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为了完成课题任务而提出研究或设计解决方案,学生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比如数学、物理、工程学等,同时还需要使用多种现代工具如文献检索工具。
其次,学生对化工内涵有更高度的理解。在设计解决方案的选择中,学生往往仅仅会考虑技术性指标而忽略非技术性因素,事实上生产实践还应当从多个非技术性因素去进行考量,诸如应考虑所拟解决方案可能会受到经济、社会、环境、法规、文化和伦理等多因素的制约,另外生产成本因素也需要纳入设计者的考察范畴。
最后,学生之间相互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更为加强。生产实践对于大学生而言是四年中接受的最大型最综合的技术任务,学生在技术选择、方案推敲和工具技巧等多个方面都开展了协作与帮助,锻炼了协作与沟通能力。
化学作为典型的实验学科,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实践教学更在专业教学中占有核心地位,本专业以实践创新教学实践来优化教学质量和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在实践基地建设中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加强校企联系,实现实践创新教学的地域性和整体性原则,采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3+1”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进行教学创新实践。
经过本项目的实施,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培养方式建设成“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典范,希望对本学院的专业建设和改革及学校其他相关院系专业的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作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