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结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大思政育人模式实践探索
2023-01-02黄冠文
黄冠文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两个结合”)[1]的重要论述。同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其中两次提到“两个结合”,并凸显了“两个结合”是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遵循之一[2]。“两个结合”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命题,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以“两个结合”基本遵循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两个结合”为基本遵循,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焦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课程思政协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思政育人信息化资源建设、教师队伍思政教学能力提升、大思政育人多方协同等问题,构建了环环相扣、互通共融的大思政育人模式。本文将梳理相关实践探索经验,为高职院校在“两个结合”背景下深化大思政育人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一、建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的大思政课程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3]16学校聚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创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创新“礼以立人、艺以养人、行以成人”的大思政育人理念,建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的大思政课程体系。
大思政课程体系以思政课筑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铸魂、以修身实践选修课提质、以课程思政增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始终的特色思政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实现“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提升身心修养→强化职业责任感”的气质变化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筑基”
开足开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中国共产党简史》等思想政治理论课,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引导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铸魂”
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共必修课《国学精粹》(27学时),以“国学与人生智慧”为主线,设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拓展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包括绪论、儒家的人生智慧以及道家的人生智慧,具体设计为知理、守礼、明德、知耻、立志、好学、孝亲、诚信、敬业、自然、归根、无为等教学模块,可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选择使用。实践拓展教学根据班级特点通过雅艺体验、文化调研、综合项目实践等模块完成。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拓展教学”,引导学生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提升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三)修身实践选修课“提质”
创造性转化中华诗、礼、乐教传统,结合美育和劳动教育,常设《毛泽东诗词赏析与吟诵》《茶艺理论与实践》《古琴艺术理论与实践》等20余门涵盖琴棋书画诗礼茶等门类的“艺术涵养+工匠精神”修身实践选修课,帮助学生在美育教学中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造创新活力,提升身心综合素质。
(四)课程思政“增效”
推进全校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组织开展校级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比赛,通过“以赛促教”的方式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水平;组织开展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工作,培育《经济法Ⅱ》等23门示范课程;创新思政课教师兼任思政导师工作机制,鼓励思政课教师加入二级学院专业教学团队,协同打造课程思政特色品牌。
二、拓展立足中国具体实际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 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4]学校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关于“要规范实践教学,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切实提高实践教学实效”[5]的要求,结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立足中国具体实际,通过多种方式拓展思政实践大课堂。
(一)用好特色资源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
一是依托地方特色红色教育资源,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课内组织学生赴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州雕塑公园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参与主题沉浸式互动话剧、红色雕塑讲解等活动,增强学生对革命文化的体验感,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二是发挥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力量,开设“思政大讲堂”“城市国学讲坛”,邀请“广东好人”“广东好医生”等模范人物以及思政教育、法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领域专家学者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以“榜样力量+专业讲解”的方式,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诠释中国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普及法治思想。
(二)聚焦学生德法素养发展需求搭建社团活动育人平台
推动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协同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主刑辅、礼法并施的思想理念,搭建德法兼修的活动育人平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成立培育仁爱之心的学生社团星火志愿者协会、弘扬法治精神的微光法治社,组织开展关爱社会弱势群体、AED急救培训、法治宣传等社团活动,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立清心茶艺社、墨阁社、国乐社等10个国学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艺的传承与推广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其中,与马来西亚城市大学合办“中华雅艺体验营”活动案例入选《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9)》,为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工作树立了“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先进典型。
(三)发挥传统和现代节日涵育功能搭建校园文化活动平台
利用春节、上巳、中秋、重阳、冬至等传统节日以及孔子诞辰纪念日,举办迎新年送春联活动、上巳节节庆活动、国学经典诵读大赛、重阳敬老活动、冬至节庆活动以及孔子诞辰纪念活动,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增进家国情怀。结合“七一”党的生日、“五四”青年节、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党史知识竞赛、“党史团史青年说”大赛、“听我说宪法”普法短视频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提高法治意识。
(四)面向基层和企业搭建社会服务实践平台
针对基层与企业思想政治和文化建设需求,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搭建社会服务实践平台,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被动的思政课听众转变为基层、企业思想政治和文化建设工作的参与者和引路人,实现学以致用、行而有得。组建学生红色先锋讲解团,依托广州博物馆等校外实践基地面向广大市民群众开展义务讲解活动,弘扬革命文化和岭南传统文化。组织学生社团参与广州市幸福社区建设,建设越秀区大东街等国学特色学习型社区。选拔学生担任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党课小讲师”“雅艺小助教”,助推企业思想政治和文化建设工作,实现思政教育的“做中学、学中做”。
三、开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大思政育人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6]学校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改革,开发精品教学资源,打造“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乐学”的思政学习空间。
(一)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标准化课程《四书五经导读》
课程落实“礼以立人、艺以养人、行以成人”课程理念,创设“儒学精粹”与“礼乐实践”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课程结构,引导学生在儒家经典学习中体会儒家修身内涵,进而转化为自身实践内涵,实现知行合一。课程包含教学资源总数为856个,其中视频类资源612个,供全国45所院校、科研机构使用,荣获全国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线课程遴选活动一等奖,并被认定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二)建设大思政育人教学资源库
资源库以“学、思、践、悟”为主线,凸显“三种文化”“四个自信”,目前已上线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标准化课程《四书五经导读》、省级精品共享课程《国学精粹》等7门课程以及《秒懂概论》《中国精神》等4门微课,包含精品微课素材1148条,面向校内外开放使用。
(三)研发针对思政课的手机教学平台
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需求,自主研发具有软件著作权、荣获国家级教学工具类奖项一等奖的“思正”教学平台,在开展日常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收集、分析学生学习特点,为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大数据资源支撑。
(四)编写出版大思政育人精品教材及普及读物
2008年以来编写出版深入浅出的教材《国学教养教育丛书》9本,生动有趣的普及读物《城市国学讲坛》9辑,博大精深的《岭南琴学丛书》3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辅用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标准、模块设计与实施》1本,制作教学光盘《古琴艺术理论与实践》《古筝艺术理论与实践》《欧体楷书技法》《格律诗词常识欣赏和吟诵》4种。
四、打造“道·学·术·用”教师人文素养培训课程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 ,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 ,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 的‘经师’ 和‘人师’ 的统一者。”[7]要上好大思政课,确保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素养与水平。为此,学校创新“经典为本、学修并重、思政融入、人文化成”的培训理念,打造“道·学·术·用”教师人文素养培训课程体系,面向校内外教师开展培训活动。
“道”是坚定教师的价值引领,通过引导教师研读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原文,体悟其中所蕴含的思想精髓与价值追求;“学”是提升教师的知识学问,通过引导教师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专题讲座与现场教学,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理解;“术”是教师修养身心、提升教学水平的技能,通过修习传统雅艺融入思政课堂教学的教学技巧与方法,提升教师以德修身、以美化人的能力水平;“用”是教师将传统经典的价值引领、知识学问与教学技能融入教育教学实践,根据所教授学段的不同特点,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运用经典智慧和修身方法,整体增强教师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或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与信心。借助“道·学·术·用”教师人文素养培训课程体系,培养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大先生[8]。以之凝练的成果《一核三路径——文化自信视阈下教师人文素养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评广州市教学成果。
五、夯实“校内三全育人、校外多方联动”协作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3]16为整合力量绘就大思政育人“同心圆”,学校创新“校内三全育人、校外多方联动”协作机制,为大思政育人模式有效运行提供有效保障。
校内由校党委印发《大思政育人工作协调机制运行架构与责任分工方案》,搭建“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思政专家出谋划策,思政课建设工作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组、大思政实践育人工作组、大思政课网络资源建设组协同并进”的运行架构,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筑牢大思政育人根基。
校外与政府部门及其下属机构、各级院校及学术机构、社区及社会公益组织、事业单位和企业等开展深度合作,参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建设工作,搭建多方联动协作平台,强化大思政育人成效。
六、结语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构建的大思政育人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于相关工作经验凝练而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育人模式》获评省级思政课建设特色创新品牌优秀项目;教学成果《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课三平台”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国内起到重大示范作用。
尽管如此,笔者认为相关工作仍存在有待优化完善的空间,尤其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待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3]16学校在推进大思政育人工作过程中,与兄弟院校探索开展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尚未形成成熟的深度合作机制,且影响力有待提升。建议借助信息化手段组织开展基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思政课教学研修活动,吸引更多兄弟院校参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打破各学段隔膜,推动构建大中小一体化思政育人格局。
猜你喜欢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