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开展社区老年教育的路径探索
2023-01-02张红霞
张红霞
(广州开放大学 终身学习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405)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更是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尤其是社区老年教育,是解决好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要思路。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明确指出:“推动开放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举办‘老年开放大学’ 或‘网上老年大学’ ,并延伸至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建立老年学习网络。”[1]老年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积极老龄化策略为开放大学服务社区老年教育服务提供了良好契机,开放大学参与和服务社区老年教育,不但可以发挥办学优势,拓展服务社会功能,还可为其自身发展获得空间,以实现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目前,学界对老年教育、社区老年教育的概念界定、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通过梳理相关的文献发现,学界关于“‘互联网+’ 时代社区老年教育”“地方开放大学开展社区老年教育”的研究成果较多,以“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开展社区老年教育为视角的文献研究较少,例如,丁丽荣分析了社区老年教育的内涵、使命,从契合度、共享性、经济性等层面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瓶颈,结合“互联网+教育”的相关理念提出了对策建议[2];王淼分析了开放大学开展社区老年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探索多元化教育、建立新的教育发展机制等建议,从根本上提高社区老年教育服务水平[3]。本研究通过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开展社区老年教育的有效路径,以期为老年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一、“互联网+”、开放大学和社区老年教育的概念及耦合关系
(一)概念界定
“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知识社会背景下的重要创新形态,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育行业有机结合的时代,通过模式创新、科技赋能,使管理、教学、教科等全环节实现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具有开放、共享、交互等优势。开放大学教育以远程教育方式为主,实施本科和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实行“人人、时时、处处可学可考”的终身教育理念,从广播电视到计算机信息系统,再到当下的“互联网+教育”,开放大学在远程教育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社区老年教育主要是指利用社区内部丰富的教育资源、文化资源,面向社区老年人群体,以推动老年人群健康发展与获得更好社区教育服务为目标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泛称[4]。
(二)耦合关系
在“互联网+”背景下,以开放大学为核心主体,运用“互联网+”带来的信息技术,整合与开发适应新时代社区居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教育资源[5]。依托互联网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和传播渠道,拓展社区老年教育的覆盖面和实践空间,多层次、全方位优化社区老年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扩展社区老年教育的受益人群,全面提升社区老年教育的能力与效率。因此,“互联网+”、开放大学与社区老年教育的耦合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新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是一种高效、开放的大教育模式,开放大学依托“互联网+”技术更加突出了“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开放教育理念与模式。社区老年教育依托开放大学的办学平台和学习资源优势,结合线上线下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课程与现场讲座,丰富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为老年群体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满足了老年群体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
二、开放大学开展社区老年教育的困境
(一)社区教育体系不健全,缺乏经费保障
社区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提高全体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6]。目前,社区教育整体水平偏低,还未步入正规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区委、区政府未成立专门的社区教育机构,未形成有力的领导和推进力量[7],社区教育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区教委难以引领聚合全区社区教育工作,各部门、各街(镇)、各企事业单位重视不足,从而影响社区教育工作的整体推进力度,社区教育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目前,开放大学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尚没有国家层面的、完备的、充足的社区老年教育经费投入,虽然开放大学获得一些政府经费投入,但经费投入比较零散,没有长效机制保障,经费不足会严重影响社区老年教育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比如,不能购买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不能引进新的教育技术平台、不能及时增加新的教学资源等。因此,社区教育体系不健全,缺乏经费保障,影响了社区老年教育工作正规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发展。
(二)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办学体系过于单一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当下的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凸显,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尤其是社区老年教育,是解决好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要思路。目前,社区老年教育因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存在供需矛盾,一方面,社区老年教育受办学条件和设施的局限,开展教学活动受场地和疫情的影响,不能过多规模化地定期举办老年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社区老年教育没有固定的教学要求,社区教育承担的教育普遍存在“轻老重小”的现象,在社区内开展的教育活动,面向未成年人开展的教育活动次数较多,而面向老年人开展的教育活动略少。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仅依靠传统的老年教育方式难以承担社区老年教育任务,办学体系的单一,限制了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出现了老年教育“一座难求”的现象,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
(三)教学形式单一,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
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形式多样的课程内容可以吸引老年人继续接受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学习兴趣,提升老年人对老有所为的认识,满足老年人活到老、学到老的意愿。首先,社区老年教育的教学形式以传统的课堂讲授、讲座等方式为主,移动技术、网络技术在老年教学中应用的较少,目前,有些社区也配置了信息化教学场地和设施设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率偏低,教学组织形式的单一无法满足老年人对多样化学习形式的需求。其次,社区老年教育开设的课程不能盲目和随意性开设,避免课程设置单一化、课程内容一成不变,老年教育课程应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开设,否则无法吸引社区老年人的学习兴趣,满足不了老年人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最后,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的衰退,普遍记忆力差,学习信心不高,对于学习的速度和进度要求不高,乐于分享,互帮互助,课程设置内容要针对不同层次的老年人开设不同级别的课程,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提高老年人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四)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无论是基础教育、成人教育,或是老年教育,教师是教学的保证,是教育的实践者,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长期以来,社区老年教育的任课教师是聘请退休的教师或者外校的老师,一方面,授课老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授课教材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五花八门,授课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另外,社区的任课教师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难以开展调研活动,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有序开展,阻碍了社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五)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凸显
“互联网+”时代,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伴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部分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出行打车、移动支付、网络购物、移动挂号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无法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8]。社区老年教育工作中要高度关注老年群体“弱势”问题,针对老年人对智能技术的需求,在老年教育课程中开设计算机培训班、智能手机培训班等,提高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能力和水平,让社区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慧社会,享受信息时代带来的生活便利。
三、“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开展社区老年教育的路径探索
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互联网+”背景下,通过科学构建社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加大老年教育经费投入,充分利用开放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开展社区老年教育活动,可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互联网+教育”的便捷性,形式多样的老年教育活动促进老年人充分参与,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科学构建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加大经费投入
首先,建立老年教育工作机制。各地级市政府要加强对老年教育工作的指导,保障老年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各区要成立社区教育领导小组,由区委成立老年教育指导委员会,建立社区教育工作机制,制定社区老年教育的工作规划。
其次,依托四级管理服务体系。理顺区级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社区学院、街(镇)文化中心和居(村)市民学校等四级管理服务体系间的职责分工关系。建议建立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领导下的区教委牵头统筹与指导,社区学院具体实施,街(镇)文化中心为纽带辐射全街(镇)、居(村)为主阵地的社区老年教育管理服务体系。
最后,要加大老年教育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统筹保障老年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承担老年教育工作的部门要加大老年教育预算资金的投入。通过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学习者等多主体分担的筹措机制,由区财政支持有关教育项目经费来统筹、学校出一点、社会组织筹一点、学习者适当分担一点的社区教育经费筹措机制。
(二)发挥开放大学系统办学优势,创新社区老年教育模式
老年教育是全国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目前,在国家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内,各省(市)级开放大学先后成立了老年开放大学,开放大学充分发挥系统办学的优势,创新老年教育模式,实施老年教育五级办学体系,创新“校企协同、多方联动”的老年教育办学模式。
一方面,依托县(区)电大(开放大学)、职教中心设立社区学院,充分利用分布广泛的中等职业学校、党群服务中心等设立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社区教育学校或社区教育学习中心,建好百姓“家门口”的学校,方便百姓就近学习,建设省、市、县、乡镇、行政村五级社区教育机构网络,选树一批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省级示范学习中心或学习点[9];另一方面,通过开放大学系统办学优势,推进校企合作的方式,吸纳社会力量进入办学体系,共同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办学,与当地企业集团、行业协会、文化团体等多方联动建设特色老年活动中心,实施特色老年教育活动,共建老年教育特色项目,优化了社区老年教育的办学模式,增强了社区老年教育供给体系活力。
(三)依托“互联网+教育”优势,构建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
依托“互联网+教育”优势,利用开放大学的教育资源,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老年教育网络体系,为老年群体提供更丰富、更专业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真正实现学员处处可学、时时可学、人人可学的目标。
首先,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开放大学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街镇、社区的老年教育校外教学实践基地进行业务指导,通过开放大学的教育学习平台,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通过线下常规老年教育课程班、线上提供公益大讲堂及热门课程的直播等形式的老年教育服务。
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在开设教育活动前,对社区老年人的培训需求进行调研,根据社区老年人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特征,基于老年人的学习情况分析。一方面,依托开放大学线上线下的学习资源,通过学习平台、微信公众号、APP、微博、短视频等平台,形式灵活、内容多样地推送社区老年教育资源,开设适合社区老年人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依托开放大学多元化、体系化的办学机制,吸纳社会力量多元化地建设特色学院,实施特色的老年教育活动,例如与当地媒体合作共建“康养学游”老年教育特色项目,建设智慧学习体验中心,形式多样的老年教育活动促进了老年人的学习兴趣。
最后,课程内容上要做到科学性和通俗性相结合,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针对老年人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精心设计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授课进度,开设生活保健、文化艺术、家庭教育等传统课程内容。另外,可以依托地方传统文化优势,充分结合地域特色,打造地方特色的老年教育精品课程内容,将本地的特色文化开发成地方品牌课程体系,还可以将当地的非遗文化引入课程内容,不仅让老年人学到了艺术知识,又体会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加快师资队伍与志愿者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发展社区老年教育的重要支撑,建设高水平的、专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老年教育质量的保证,建立稳定的志愿者队伍是提升老年教育服务水平的保证。一方面,利用开放大学现有的稳定的专业及导学教师队伍,选拔专业素养高、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社区老年学习中心的专兼职教学管理教师,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师资库和讲师团,进行专业的社区老年教学及教育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专业师资和教育管理方面的支持,有序推进社区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10];另一方面,利用开放大学在校生数量多的优势,校园内征集社区老年教育助学志愿者,吸收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老年教育服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学习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通过专业的培训,可以很快地帮助老年人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有效提升了社区老年教育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五)开展“智慧助老”行动,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得到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了让老年人更快地融入智慧社会,解决老年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让老年人在信息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社区老年教育活动中,开展“智慧助老”行动,提高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能力。首先,加强宣传引导。在社区内的宣传专栏内,布置智能设备的使用方法,在公益电子屏中增加智能技术使用宣传演示内容,引导老年人了解新事物、体验新科技,积极融入智慧社会。其次,开展“智慧助老”行动。利用开放大学师资和志愿者队伍,举办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通过组建老年人智能设备兴趣小组,组织智能手机使用技能比赛,开展“小帮老”“全家能”“志愿者一帮N”活动,将智能手机的使用培训课程引入社区教育课程内容,为老年人提供学习机会。最后,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开放大学在开展社区老年教育活动时,将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能力作为老年教育的重点内容,在开发教材、培训师资、教学方法方面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开设以智能手机使用为主的智能技术运用培训班,采用教师讲解、示范、个别辅导、学员尝试操作、展示等方式,提高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能力。
四、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依托开放大学的教学平台和课程资源,为老年群体提供更丰富、更专业的教学资源,是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利用开放大学系统办学优势,以高质量的老年开放教育资源供给,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更丰富、更专业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充分发挥了老年教育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