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二级教务管理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以南京工学大学浦江学院为例
2023-01-02王存进
王存进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教务处,江苏 南京 211200)
近年来,随着新建本科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原始的教务管理已不能达到学校形势的发展需求。新建本科院校大多实行校院教务二级管理机制来提高管理效率。校级教务管理单位将承担更多的、更为复杂的任务和职责,同时对教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即教务工作从被动、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的、科学的管理模式。
1 本科教务管理和校院二级教务管理的内涵
教务管理是按教学计划实施的、对教学活动的最核心、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它是以校、院(系)教学管理部门为主体进行的教学行政管理[1]。校院二级教务管理是指在校院二级建制的基础上,从原来的以学校总职能部门为主体转向以学院(系部)管理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办学的重心下移,学校将逐步下放一部分教务管理权限,赋予学院(系部)更多的职责和权能。本文作者为一线教务管理者,以自身的实践为基础,以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为例,探索目前校院二级教务管理的现状及对存在问题的进一步优化。
2 新建本科院校二级教务管理的现状
2.1 校院教务管理职责权重较为模糊
校级教务管理部门以制订文件和出台指导意见为工作重点,设计环节业务流程,以实现监控管理的目的。院级教务部门以遵循与执行文件精神为工作重点,根据部署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2]。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背景的差异和办学时间较短的原因,在二级教务管理体系中,校、院在教务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划分仍存在很大问题。以我校二级教务管理模式为例,目前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拥有17个教学单位,35个本科专业,1万余名全日制本科生和约300名专职教师。校级教务管理职能部门是教务处,需要负责全校所有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任务的落实、校内外考试安排、专业建设等工作。教务处要面对大量的学生、教师,几乎统包了教务管理方面的所有具体工作,无法在宏观层面有效开展教务的管理工作。同时由于院级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能界限不是很清晰,在日常教学运行中,仅仅执行教务处下发的各项工作安排,使得各项教务管理工作与教学单位间无法进行有效呼应。
2.2 教务管理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建校时间不长且多依附母体高校办学,各类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多沿袭于母体高校,还未形成具有自己院校特色的教务管理制度体系。新建本科院校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学校进行招生、教学运行管理等方面,对于现行照搬的教务管理制度凸显“消化不良”,现行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也仅仅是对教学活动的管理,这就导致了校级教务管理制度涉及面窄,欠缺本科教学的理论指导,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同时,校院二级教务管理的制度建设缺乏指导,缺乏依据,甚至存在许多空白[3]。我校经过几年不断发展和摸索建设,目前教务管理规章制度基本健全,工作流程也相对规范,但在学校内涵发展和转型发展方面,旧的教务管理制度体系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2.3 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随着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各种教务管理数据及学生、教师、教室等教学资源管理信息的处理与统计工作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已不能达到学校形势的发展需求。目前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管理信息化水平落后,教务管理信息化水平更是参差不齐。一些学校对教务工作不重视,所以对教务系统的资金投入较少。或者是缺乏有效适应学校发展的优秀设计和合理的系统的规划,多数院校尽管应用了教务管理软件,但由于后期资金投入较少,很少有二次开发,软件功能简单、落后,无法满足本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新的要求,许多管理工作仍需手工进行,降低了工作效率,加大了管理难度。
3 校院二级教务管理模式下教务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3.1 新建本科院校二级教务管理权责的划分
校院二级教务管理的重点在于要明确划分校、院二级教务管理的职责和权能。要强化分级管理理念,明确院校二级教务管理职责,使院校二级教务管理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校院二级教务管理要将教务管理从过程管理转变为目标管理。对学院(系部)的管理工作逐步进行重心下移,对学院(系部)的教务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划分及授权,从而使得各学院(系部)在一定范围内充分享有人事管理权、教务管理权等,从而调动各教学单位自主管理与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以我校为例,我校的教务管理职能部门是教务处,主要负责全校教务管理制度、教学工作规划的制定和落实;负责全校专业建设规划、全校教学设施建设规划;负责安排和制定二级教学单位的教务、教学管理工作;负责制定与修订全校人才培养方案;负责全院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和汇总全校的教学信息等[4]。
学院(系部)是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的二级单位,可设立教务办公室,定岗定编,细化各岗位职责。在校教务处的领导下,独立开展本单位教务管理工作的统筹安排和选择决策,起到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作用。院(系)教务管理工作重心应放在教学具体活动计划制订以及教学运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状况的跟踪、调查、督导等方面。
3.2 建立健全教务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必须结合独立院校的实际,在借鉴其他高校成熟的管理制度体系上,加以本校化。各高校在积极开展院校二级教务管理的过程中,应首先建立健全各项教务管理制度。二级学院的学科专业不同,就其内部来讲,学院与学院之间也是有差异的,在完善校级顶层制度的基础上,要求各个学院结合自身实际,出台各种教学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和相关制度[5]。经过几年的本科办学实践的探索,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相对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学质量监督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规章制度,为二级教学单位实行规范化的教务教学管理提供了必要条件。
3.3 提高教务信息化水平,加强教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构建先进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教务管理信息化发展是保障教务管理工作平稳、高效运行的有效途径。教务管理要做到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必须有一套现代化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将培养方案管理、选课管理、考试安排、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等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诸多环节信息化、规范化。新建本科院校在研发或引进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时,应该吸取先进高校教务管理方面的经验,并与本校教务管理实际相结合,调研一线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需求,同时系统地考虑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全面的网络管理,建立新建本科院校二级管理模式下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
同时新建本科高校还需加强各教学单位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如组织教务管理人员到其他高校交流访问,或对教务管理人员进行全员培训等[6]。学校还需要提高教务管理运行的经济投入,适时购置与升级硬件配套设备,才能保证教务管理信息化实施的平稳运行。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断改革,新建本科院校二级管理模式下的教务管理体系的优化应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强化教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信息化建设,用科学创新的精神实施管理,建立一套规范化、信息化、制度化的院校二级教务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