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以三峡大学为例
2023-01-02唐次来宋林旭赵小蓉
唐次来,宋林旭,赵小蓉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我国高等教育继“211”和“985”工程之后的又一重大战略,有利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1]。“双一流”战略的实质是打破原来“985”和“211”的终身制,引入竞争机制,分期建设,有进有出,有利于教育公平和良性竞争[2]。“双一流”战略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建设的新时代。这也给地方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很多地方高校也纷纷表示愿意支持“双一流”的建设,并加大经费投入,建设国内“双一流”。
目前,我国设置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已超过500所。其中,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的高校最多,有300多所。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交叉性很强的实践学科,其宗旨在于培养具有环境基本理论和相关技能,并且能够从事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述,诠释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确定了“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主体思路,尤其是“双碳”战略提出以来,环境保护上升到更高层次。社会对环境工程人才的需求逐年提高。这些大背景为环境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峡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始建于2001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初期,该专业隶属于机械学院,主要方向为环保机械。2006年转入生物与化学学院,主要方向为生态修复和环境化学;2010年又与水利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合并成立新的学院,主要方向转为生态水利。经过20年的发展,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已形成了以水污染控制、河湖生态修复、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和环境监测四个方向,服务于宜昌经济,面向全国。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属于湖北省内一流专业建设点。在“双一流”背景下,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如何发展是每一个专业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专业发展与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三者息息相关。而人才培养又与实验室、平台建设等密切相关。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关键是做好师资队伍和实验室建设。
1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师资较弱,结构不太合理
“双一流”战略的实施,掀起了各高校对优秀人才的竞争。这给地方高校发展带来了较强的紧迫感。因此,地方高校要主动出击,抓住机遇,尽快完成内涵式发展,其关键是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3]。自2017年起,职称评审有省里下放到各高校以来,地方高校各评审系列评定标准也是水涨船高,而各高校高级职称每年晋升比例有限,加之大部分高校仍然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还有部分青年教师迫于家庭的负担将大量的精力用于校外兼职,甚至借助学校平台的力量在外创业。这些现象都不利于教师潜心于科研和教学,对于人才的成长也不利。
目前,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有专任教师不到2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3人,副高以上12人。目前的教师人数比较少,且女教师比较多,男教师比例偏低。师资结构不太合理,年轻老师比较少,缺乏有潜力、有后劲的青年人才,尤其缺乏有“帽子”的人才,导致出现“学术断层”现象,难以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而且,宜昌属于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在人才引进制度、薪酬聘任待遇、职称晋升条件、工作生活条件等方面相比发达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很难引进高层次人才,也不容易留住高层次人才。
此外,对于“双一流”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管理人才也非常重要。实验室管理人才的素质水平决定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目前,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只有一个实验室专职管理员,既要负责本专业所有的本科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又要维护仪器和管理实验室,力不从心。这与一流实验室建设的目标不符。
1.2 实验条件较差,缺乏大型仪器设备
高校实验室是一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的职能[4]。好的实验条件对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实验教学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此外,高校教师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主要依赖于实验平台。一流实验室孕育高水平的科研和社会服务成果[5]。目前,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建有环境工程微生物、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分析化学、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和环境监测实验室,可以满足本专业的基本实验教学要求。但对于一些监测指标更多的综合性实验,有一些仪器没有。而且目前的仪器主要是一些小型的、简单的仪器,缺乏大型高端仪器,只有一台原子吸收光谱仪算是高档的仪器了。
此外,实习实践基地较少,也是目前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存在的一个问题。实习实践教学是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能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培养。
1.3 专业特色不明显
目前,我校环境工程主要还是以水和固等传统方向为主,特色不明显。虽然与水利工程有一定的结合,但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主要还是学习和模仿综合性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做法,从而导致学科发展趋同、缺乏特色。其次,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与大多数高校一样,缺乏特色课程。而且,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没有与地方的环境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地方特色。由于专业特色不明显,缺乏亮点,从而导致学科发展缓慢。这也是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2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的对策分析
2.1 加大人才引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师资少是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最主要的问题。因此,要尽快招人,尽快提高教师数量到20人以上。其次,要对外招聘和对内培养相结合,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水平。优秀的教师并不仅仅是科研好,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有师德师范、教学水平高,能因材施教培养不同的学生成为优秀的人才。当然,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两者可以互相促进。因此,也要求教师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来自实践,也要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科研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教学。
此外,除了全职引进优秀人才,还可以柔性引进,尤其是一些高层次人才,可快速提高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科研水平。我校目前正在执行的“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专业通过“楚天学者”特聘教授的岗位引进了2位高层次人才,提升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科研水平,也通过这些人才的帮扶作用,促进了环境工程专业青年教师的进步。
除了尽快增加教师队伍,同时还要招聘实验室管理人才。根据实验和仪器维护的需求,引进不同的实验室管理人才。此外,还可以让课程教师兼职实验室管理人员。比如,在上实验课的时候,理论课的老师也一直坚守在实验室,既解答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又可以维持秩序,从而可以减少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负担。此外,也要加强实验人员的技能培训,尤其是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方法,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要多宣传、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发动现有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提高人才引进的精准度和准确度。另一方面,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要留得住人才、稳得住人才。学校不仅要提高教师的待遇,还要尽可能给新引进教师提供更多培训机会。学校对新引进教师开展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培训内容应涵盖师德师风、素质素养和教育教学培训等环节,能够通过培训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需要[6]。此外,尽可能给新引进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活和工作保障,帮助他们解决“人生地不熟”的困难,尽快融入新生活、新工作。
总之,优秀并且充足的师资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是实现“双一流”目标的保障。“双一流”建设是我国地方高校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是挑战。一流的大学必然有一流的学科作为支撑,一流的学科则必须拥有一流的人才。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优化教师评价体系,健全教师培训机制,是当前高校迈向“双一流建设”目标的主要抓手,也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我校应加大人才引进,增加理论课和实验教师人数,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师培训机制,是当前高校迈向“双一流”建设目标的主要抓手,也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经之路[7]。
2.2 加强实验室条件建设,大力推行仪器共享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交叉性很强的实践学科。为实现“双一流”建设,充足的实验设备以及实践教学资源尤为重要。“双一流”建设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实习实践教学是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工程设计及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综合能力等,能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得到培养[8]。在“双一流”的建设契机之下,需要加强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完善实验室相关设施,加大高、精、尖仪器设备的投入力度[9]。
另一方面,为了尽快解决缺乏大型仪器的问题,提高现有仪器的利用率,实验仪器开放共享很有必要。我们可以将学院生态水利和农业水利工程等专业的一些教学和科研仪器共享,甚至其他学院的一些相关设备都可以有偿共享,尤其是一些大型仪器的共享更有必要。而且开放仪器设备共享服务也是响应国家号召,节约资源的重要举措,使其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促进“双一流”建设[10]。
2.3 强化专业特色,做专做强
三峡大学是以水利电力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水利工程是学校的优势学科,是国内一流学科建设点。环境工程专业与水利工程同属于一个学院。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水利工程的学科优势,应紧密结合水利工程,针对水利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水利工程中的环境问题为出发点,有别于传统的环境工程,从而形成我们自己的专业特色。因此,我们除了开设传统的水、固和气等相关课程外,还要增加水利工程相关的课程。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已开设了《水利学科概论》课。建议后续还可以增加《水工建筑物》和《水利工程施工》等相关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不同的课程。学生掌握了水利工程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结合水利工程与环境工程,培养具有水利工程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
3 结论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方向。地方高校也应抓紧这个契机,补短板、强特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作为地方高校,三峡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虽然属于国内“双一流”专业,但目前依然存在师资弱、结构不够合理、实验条件较差和特色不明显等问题。这也是很多地方高校最常见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购买更多的实验设备,同时做好校内仪器有偿共享,尽快解决实验条件的问题,并且与水利工程结合,尽快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