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然在乎

2023-01-02龙德芳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2年9期
关键词:阮玲玉同乡小哥

龙德芳

有人说:“都是小人物,输了就是输了,我从不在意别人怎么看我,江湖一碗茶,喝完各自爬。”在别人怎么评价自己这件事情上,真就如此简单和轻松?真有这么好的定力?真可以任风言风语轻盈飘过?恐怕未必。

如果你的孩子放学归来很少跟你谈论学习情况和校园生活,你就以为他不太在乎成绩升降和身边师生给他的评价;如果你的学生一直避谈他在家里的处境和问题,你以为他应该是顺风顺水,那你就大概应该是错了——没有人会不在意外在的评价,极有可能是他没有得到足够多的肯定自己的正向评价——尽管哲学家叔本华也说:“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我从来相信一点,人这一辈子也许不算太长,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的每个年龄段,都难免会有自己不愿轻易示人的难言之隐。

毕竟人是群居动物,出于生存的本能,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在意别人的眼光,并因此而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或者行为规范,从而让自己收获更多的伙伴以及合作机会,抑或避免不必要的伤害,这无疑是一种常态,而且古已有之,向来如此,概莫能外。

《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用今天的话来说,大概就是:“请求你仲子呀,别爬我家的后园(来见我),不要把我种的檀树给弄折了。并非我舍不得树,而是害怕人家说闲话。仲子,我也在思念你,只是怕人家风言风语议论我呀。”

所以说,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或者看法,不在乎,不可能;太在乎,没必要。好在,不管我们是否清醒地意识到或者承不承认,大多数人的自我评价都会好于外在评价,没有这一点点自信心或者虚荣心,那我们就很难活在这个世界上了。

别人给自己肯定或者正向的评价,我们最多是谦虚一下或者由此反省些不足,一般还是欢迎和愿意接受的,而要正确面对和抵挡外来的负面评价,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尤其是很多人一起在背后议论或者诽谤某人,就会形成流言蜚语式的评价,尽管其虚假成分很多,但只有极少数受害者能够放宽心态,毫不在乎,更多人则会受到它的困扰,毁掉美好前程,甚至付出生命。

梁实秋在《同乡》中写道:“我知道从前某一机关有两位谊属同乡的干部,他们时常交头接耳呶呶不休,所操土音无人能解,于是引人注意,疑其所谈必与苟且有关,其中必定有弊,人言可畏,结果是双双去职。”

阮玲玉为何留下“人言可畏”而决绝西去?鲁迅在《论人言可畏》(署名赵令仪)里就挑明了散布流言三种人的严苛情形——读者看了这些,有的想:“我虽然没有阮玲玉那么漂亮,却比她正经。”有的想:“我虽然不及阮玲玉有本领,却比她出身高。”连自杀了之后,也还可以给人想:“我虽然没有阮玲玉的技艺,却比她有勇气,因为我没有自杀。”

2022年5月,在被疫情所困的上海,一名女子因为外卖员的暖心举动,特意发布一个视频赞美外卖小哥的善举,并且给外卖小哥打赏200元。她本以为网民会赞扬外卖小哥,令人诧异的是,无数人在其评论区质问:这是在打发叫花子吗?甚至有人特意私信骂她没良心——外卖小哥历尽千辛万苦为你父亲送餐,你就打发200元?这名女子受不了如此网暴而跳楼自杀!两个好人,一件好事,网暴者却逼死这名女子,而且不会有一丝一毫的自责与愧疚!甚至,他们还会嫌弃这名女子太脆弱,说她几句就自杀。这,就是典型的杀人于无形!

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一般会有两种结局:要么自己累死,要么让别人整死。而试图成为别人,试图变得更好、更优秀、更有钱,这些往往又是传统家庭教育与学校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价值取向。在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文化中,无论是老师还是长辈的教诲,都在教我们成为一个“别人”,让人终其一生都活在外界评价的标准里,他们一辈子都为了成为别人而努力。悲哀的是,很多时候,你越在意什么,什么就会折磨你。

也许,我们只有充分地接纳自己、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包括那些所谓的缺点、优点,以及各种不完美,才是你不低头的开始。生活的真相是,无论怎么做,你都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你再好,也有人不喜欢你;怎么做,都不能让所有人闭嘴;你想一个人都不得罪,反而会招惹所有人。

当面的评价,不可能充耳不闻;背后的议论,也很难若无其事。但是,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活在别人眼里、困在别人嘴里。面对自己的学生,我们最好是在乎他们在乎的,除了口头积德、嘴下留情——譬如乡间供奉灶神求吉言——“好呢好呢多说些,差呢差呢包涵些”,恐怕还要共同修炼一种能力——“厚脸皮”,因为脆弱的灵魂不堪一击。

猜你喜欢

阮玲玉同乡小哥
选个累人的店铺
快递小哥偷自己包裹,这是什么操作?
古代也有外卖小哥
快递小哥
幸福的一闪念
快递小哥:我们很累
阮玲玉:被三个男人毁了的一代影星
陈埭镇同乡总会
真实与想象之间
——评传记电影《阮玲玉》
或恐是同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