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腹气有街”理论浅谈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思路

2023-01-02王新茹侯学思张重阳张佳佳马莉祁晓晗潘婷孟言白鹏

环球中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带脉营卫经脉

王新茹 侯学思 张重阳 张佳佳 马莉 祁晓晗 潘婷 孟言 白鹏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以月经稀发或闭经、卵巢多囊样改变为主要特征,可伴见胰岛素抵抗和高雄激素血症,常表现为不孕、肥胖、痤疮、多毛、脱发等症状[1],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2],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据统计,本病发病率高达5%~15%[3],占排卵障碍性不孕的70%~80%[4]。中医针灸治疗PCOS不仅可以调节激素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排卵,还可降低内脏脂肪含量,具有安全有效、绿色经济的特点。临床取穴多以腹部及背腰部腧穴为主[5-6],但缺少相关理论方面的探讨。本文试从《内经》气街理论切入,结合PCOS的发病特点,初步论证“腹气有街”与PCOS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以此理论为指导的针刺治疗思路,以期为PCOS的针灸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启发。

1 “腹气有街”的理论内涵

1.1 腹气街是横向的气之径路

“街”,《说文解字》释为“四通道”,指通向四周的道路。《灵枢·卫气》有载:“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气街是气在人体中运行的重要通路,位于头、胸、腹、胫四部[7]。气街不同于纵向分布的经脉,是经脉之外横向的气之径路。“横向”并非线状或者平面状,而是多层次、立体的,类似于交通网,四通八达,不仅沟通纵行的经脉,还从内外、前后、左右联系诸多脏腑、经脉、腧穴[8]。《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动输》曰:“……经脉中之血气,复从络脉之尽处,出于气街,而行于皮肤分肉之外也。”由此可知,气街在内与脏腑经络产生联系,在外与皮肤分肉相关联。腹气街作为四气街之一,是联络腹部内外之要道,其所通行之“气”即腹气,主要汇集了腹部脏腑之气、达于腹者的经络之气和腹部内外营卫之气,亦包括化生于腹的元气和主要存于腹部的中气[9]。诸气在升降出入的过程中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维持女性的正常生理活动。

1.2 腹气街有代偿和调节功能

《灵枢·动输》“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四街者,气之径路也。故络绝则径通,四末解则气从合,相输如环”,明确指出经脉乃“气之大络”,气街为“气之径路”,二者的关系为“络绝则径通”。当经脉之气闭阻,可以通过相应部位的气街横向沟通,间接促成营卫之气的离合过程[10],进而调整经脉之气使之恢复原有的功能。简言之,气街具有代偿和调节功能,可代经行气,是经脉气血循环的“辅路”。当四末受邪,络脉气血壅滞阻绝不通时,气即由气街到达四末,以保持气血畅通。基于此,气街理论为经脉闭阻所致气血瘀滞的病证开辟了新的治疗思路[11]。

2 “腹气有街”与PCOS病因病机的联系

PCOS是西医病名,中医古籍对本病虽无专门论述,但据其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可将之归为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等范畴。中医多认为其病机在于肾、肝、脾三脏功能失调,经脉闭阻不通,营卫运行失常,生痰致瘀,痰湿、瘀血阻滞胞宫胞脉,致卵子发育不良,或是育而不排,渐发为PCOS。而腹气街紧邻肾、肝、脾,与冲脉、带脉关系密切,又可通行营卫之气,因此可以从腹气街入手治疗PCOS。

2.1 腹气街紧邻脏腑与PCOS密切相关

历代诸多医家认为,肾、肝、脾与PCOS发病密切相关[1],肾虚、肝郁、脾虚为其公认病机。若肾精不足、脾运不健、肝血不充,则卵子的成熟缺少物质基础;或肾阳推动无力、肝之疏泄不及、痰湿瘀血阻滞胞宫胞脉,则卵子排出困难,从而引起卵巢体积病理性增大,形成多囊样变。气街以头、胸、腹、胫四部为核心,具有横向为主、上下分部、紧邻脏腑、前后相连、横贯脏腑经络的特点。其中,腹气街紧邻肾、肝、脾,是腹腔脏腑内联的重要通路之一,也是联络此三脏与皮肤分肉的关键通道,即沟通了脏腑与腹、腰之间的腧穴[12],故针刺腹气街相关腧穴能有效调节肾、肝、脾,进而调治PCOS。

2.2 腹气街维系经脉与PCOS密切相关

2.2.1 冲脉出于腹气街,主司月经 冲脉的循行和腹气街有直接联系,《内经》中可见多处记载。例如,《素问·骨空论篇》曰:“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灵枢·动输》云:“冲脉者……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素问·痿论篇》言:“冲脉者……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揔宗筋之会,会于气街。”有研究表明,上述和冲脉相关的“气街”即指腹气街[13],冲脉“起于气街”的表述,其实质含义是冲脉起于肾下,而外出于腹气街。《灵枢·卫气》进一步点明了二者的关系:“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即腹气街沟通了背俞穴和脐左右的冲脉之动穴。由此可知,冲脉与腹气街有直接而密切的关联。此外,有学者认为冲脉为气街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14]。

在功能上,“冲为血海”,主司月经。《景岳全书·妇人归》有言“冲脉为月经之本”,《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亦载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由此可见,冲脉直接影响女性月经[15],若冲脉虚损,血海充盈不足,无法下注胞宫化为月经,则经水逾期不至,故《血证论》云“仲景治血以治冲为要”。

综上可知,腹气街和冲脉有直接联系,冲脉又主司月经,冲脉失调的表现和PCOS月经稀发甚或闭经相对应,这为腹气街理论指导治疗PCOS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2.2.2 带脉会于腹气街,关乎生殖 从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来看,腹气街多与冲带二脉有关[16],《素问·痿论篇》就提到了带脉在腹气街与冲脉、督脉、阳明经筋相会[17]。此外,带脉是唯一的横行经脉,环腰一周,近腹气街所分布之处,又约束诸经,乃脏腑经络之枢[18],这与腹气街是沟通脏腑经络之横向通路的特点相近,故带脉和腹气街可能有更深入的联系。

在功能上,带脉与生殖相关。带脉循行经过子宫、卵巢,《脉经》对其主病有“女子月水不来……令人无子”的记载,这与PCOS闭经、不孕的临床特征一致。此外,《难经》所述带脉之病候“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也与PCOS腹型肥胖的体征特点类似。腹型肥胖程度越重,则胰岛素抵抗和高雄激素血症越严重,排卵障碍的严重程度增加,早期流产的风险也随之升高[19]。现代研究也表明,通调带脉针刺法可减小腰围及内脏脂肪含量,改善代谢异常,恢复PCOS患者排卵[20-21]。

由上述可知,腹气街与带脉有结构和位置上的联系,带脉又与PCOS闭经、不孕、腹型肥胖的表现相关,这也是从腹气街理论治疗PCOS的依据之一。

2.3 腹气街所行营卫之气与PCOS密切相关

营卫失常和PCOS多种常见的临床特征息息相关。《灵枢·天年》指出“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则营卫运行“不失其常”。反之,卫气郁则气机失调,津液失布,痰湿遂生;营气涩则血运不畅,瘀血乃成。故卫郁营涩会变生痰瘀等浊邪,这既是病理产物,亦为致病因素。浊邪若积聚于腹部腠理、分肉间而为膏脂,则导致腹型肥胖,即《灵枢·卫气失常》中膏人的“纵腹垂腴”,这也是PCOS的显著特征。另一方面,痰瘀久滞也易内伐入脉,形成血浊,从而引起血糖、血脂升高,这和PCOS兼见的代谢综合征相关[22-23]。同时,已有研究证明卫郁营涩和胰岛素抵抗具有相关性[24],胰岛素抵抗又是PCOS的重要病理机制,故卫郁营涩与PCOS的发病密切相关。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指出气街为“营卫二气之径路”,气街对于维持营卫正常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当经脉闭阻,气街可以代经行气,维持气血“相输如环”。卫气运行失常,会出现气积于胸、腹的节段性病理表现,这与气街分布于形体四个节段的特点类似[10],故卫气失常也可从气街论治。PCOS的主要病位在腹部,属于腹气街所在的节段,因此从腹气街调和营卫的角度治疗PCOS具有可行性。

综上,腹气街所联系的脏腑、经脉失调及所通行的营卫之气失常和PCOS的发病关系密切,故可以从腹气街入手治疗PCOS。基于腹气街的代偿和调节功能,对于腹气街所在区域由于经络之气壅滞所致疾病的治疗,首先要疏通腹气街局部的气血,使气街“代经行气”的功能最大化[25],继而应究其根本,针对气街之所以需要发生代偿的原因进行施治,从而使人体脏腑经脉气血功能复常。

3 针刺发挥腹气街代偿作用,疏通局部气血壅滞

《内经》指出:“知六腑之气街者,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解结”即通过气街的门户解除阻滞,疏通经气。《灵枢·卫气》阐明了腹气街的门户所在:“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腹部和背部的腧穴以气街与腹气相通,如果腹气升降出入失司,可通过腹气街的门户进行施治,疏通腹气街所在局部的气血壅滞,以发挥腹气街的代偿功能,更有利于闭阻的经气恢复正常,而腹部局部取穴和俞募配穴是调动腹气街代偿作用的关键。

3.1 腹部取穴,交会气街

腹部取穴在PCOS的临床治疗中至关重要。古籍中,针灸治疗月经病及不孕多取少腹部穴[26];现代研究中,针灸治疗PCOS主要选取的穴位也多位于腹部、腰骶背部及下肢,其中腹部穴位占比大于50%[27-28]。最常用的5个主穴中,除三阴交外,关元、子宫、气海、中极皆位于腹部。腹部穴位的近治作用在PCOS的治疗中十分关键,而“腹气有街”理论阐明了腹部腧穴的近治作用原理[10],即通过针刺腹气街的体表结构,借助局部腧穴的近治作用,直接泻压[29],从而疏通局部气血瘀滞,发挥腹气街代偿作用。

腹部交会穴是腹部经气汇聚通行的节点,可“一穴治多经”。因此,腹部交会穴和腹气街的联系较其他腹部腧穴更为紧密,针刺之可以更直接作用于腹气街。故在PCOS的临床治疗中,除了子宫、天枢、水道、归来等穴位,多选择任脉、肾经、脾经等的交会穴,即中脘、关元、中极、大赫、气穴、四满、大横等穴。

3.2 俞募配穴,贯通气街

气街理论是俞募配穴法的依据[30],尤其是胸腹气街为之提供了较多理论支持。滑伯仁曰:“脏腑腹背,气相通应。”背俞穴与募穴乃脏腑之气深聚之所,背俞在阳,募穴在阴,其通应之媒介即为气街。以脏腑为本,气街为径路,取背俞穴、募穴可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以治疗脏腑相关疾病。研究发现俞募穴与相应脏腑有特异性联系途径,都通过脊神经节形成神经通路,这解释了俞募穴治疗脏腑病的部分神经学机制,揭示了胸腹气街的现代生物学本质[31]。因此,气街是俞募穴与相关脏腑组织器官联系的径路。在“腹气有街”理论的指导下,可以采用俞募配穴法贯通气街,发挥腹气街的代偿作用,具体可取中脘、天枢、关元、中极、章门、京门、期门、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等穴。

俞募配穴法在PCOS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例如,赖新生教授所采用的“通元针法”治疗PCOS即基于气街理论[11],取五脏背俞穴以通督养神,选腹部任脉及腹募穴以引气归元[32]。也有研究通过俞募配穴思想指导穴位埋线,从而改善PCOS患者的胰岛素和性激素水平,降低肥胖型PCOS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33]。类似地,以俞募配穴思想指导的针刺,在治疗肥胖型PCOS患者时展现出了优于西药达英-35的临床疗效[34]。陈蓉等[35]选取中脘、天枢、关元、章门、京门、期门等募穴和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等背俞穴,配合挑治四缝穴,治疗痰湿型PCOS疗效显著,并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有研究表明俞募配穴法可以调整脑-肠轴[36],而脑-肠轴紊乱参与了PCOS的发病过程[37-38],因此,俞募配穴法可能通过调整脑-肠轴从而治疗PCOS。

4 针刺发挥腹气街调节作用,恢复脏腑经脉功能

气街四通八达,联系诸多脏腑经络腧穴,腹气街不仅加强了俞、募穴与肾、肝、脾的联系,还在横向上加强了十二正经与冲脉、带脉等奇经的联系,其分布又与水谷之海相通,故气街是调节脏腑、经络之气的极佳路径。通过腹气街调节相关脏腑经络的气血蓄溢,较之从单一某脏、某经入手更直接有效,可使脏腑功能协调,经络气血畅通。

4.1 补肾益精,健脾疏肝

腹气街体表穴位通过气街与腹腔脏腑相联系,故针刺相关穴位,可通过气街作用于相应脏腑[39],即发挥腹气街的调节功能,疏调肝脾肾脏腑气血以补肾益精、健脾疏肝。同时,此类腧穴也能促进脏腑气血通过腹气街直达于外,灌注诸经。在此基础上,也可循经再加取远端腧穴,如湖湘针推流派治疗PCOS特别注重肾、肝、脾,从本经、子母经、克侮经关系的角度辨证取穴,取肾经之太溪、照海,肝经之太冲、行间,脾经之阴陵泉、太白等穴,补肾脾之虚,泻肝之实,整体调治[40]。

4.2 调理血海,同调带脉

冲脉、带脉在循行路径上和腹气街关系密切,冲脉虚损、带脉失约所引起的病理改变与PCOS月经稀发、闭经、不孕、腹型肥胖的特点相关,故治疗PCOS应注重调理血海,同调带脉。

冲脉与其他经脉的交会穴为调冲之要穴。冲脉与肾经相合,挟脐上行,在腹部有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等十一穴,冲脉注入肾经下行至足,涉及阴谷、筑宾、交信、复溜、太溪、三阴交[13],这些穴位均可调冲脉,治血海。公孙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又为脾经络穴,可沟通脾胃二经之气,值得选用。

带脉虽无所属穴位,但足临泣通于带脉,带脉与足少阳经有三个交会穴,即带脉、五枢、维道。此四穴善于治疗妇科经带病证,如《针灸甲乙经》关于足临泣和带脉穴的功效有“月水不利,见血而有身则败,及乳肿,临泣主之”“妇人少腹坚痛,月水不通,带脉主之”的描述,且五枢、维道两穴主治月经不调、闭经、赤白带下,故四穴均可选用。此外,据带脉“起于季肋,环身一周”及“当十四椎出属带脉”的循行特点,章门、肾俞也在带脉循行路线之上[41],可作备选。临床中,有学者运用通调带脉法针刺治疗腹部肥胖型PCOS,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42]。

4.3 斡旋中焦,调和营卫

卫郁营涩是PCOS的病理基础,因此在治疗时应当重视调和营卫之气。《灵枢·营卫生会》曰:“谷入于胃,……,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卫之气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故中焦是影响营卫之气的起始环节,可以调理中焦脾胃以调节营卫之气之生成。具体可取脾经、胃经之穴,如脾经之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太白,胃经之天枢、水道、归来、足三里、丰隆等,以斡旋中焦气机,调和营卫之气。此外,也可调相应病变脏腑之虚实以调营卫之虚实,通过腹部取穴以调局部营卫之运行[43]。例如,刘金凤等[44]和庞颖[45]在辨治PCOS时重视脾胃,以斡旋中州气机法针药结合治疗,以改善肥胖型PCOS患者排卵。

5 结语

PCOS是临床常见病、难治病,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是全身性内分泌疾病,中医认为其病机涉及诸多脏腑、经脉,临床治疗中选穴多变,规律难寻,亦缺乏理论支撑和解释。《内经》的“腹气有街”理论认为腹气街是经脉间横向的气之径路,加强了诸脏腑、经脉间联系,具有代经行气和调节功能。本文结合了PCOS的发病特点,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腹气有街”理论与PCOS的联系:(1)腹气街紧邻的肝脾肾功能失调与PCOS发病相关;(2)和腹气街有直接联系的冲脉、带脉为病与PCOS月经失调、腹型肥胖相关;(3)腹气街所行营卫之气涩滞与PCOS兼见的代谢综合征相关。继而,本文提出基于“腹气有街”理论针刺治疗PCOS的新思路:(1)发挥腹气街的代偿作用,疏通腹气街所在局部的气血壅滞,临床可选取腹部腧穴,尤其应取交会穴,同时注意俞募相配;(2)发挥腹气街的调节作用,通过补肾益精,健脾疏肝,调理血海,同调带脉,且调和营卫,解除“卫郁营涩”,从而恢复脏腑经脉正常功能。总之,本文基于“腹气有街”理论,探讨了针刺治疗PCOS的临床思路,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带脉营卫经脉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从出土经脉类文献看手三阳脉的循行与证候演变❋
按摩带脉穴治妇科病
历史各时期关于营卫理论的研究概况
基于《黄帝内经》浅论气郁生湿
6字诀养好带脉
八字诀养好带脉
补益营卫方对衰老小鼠皮肤端粒酶表达的影响
化解尴尬需通“经脉”
略说带脉在练功中的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