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体系建设及绩效测度研究
2023-01-02寻晶晶
寻晶晶 李 薇
(1.湖南工程学院经济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2.浏阳市中协高新科技学校,湖南 长沙 410323)
在中国绿色经济创新体制构建中,政府部门、高等院校、民营企业、科研机构等之间的合作如何突破机制间壁垒,并加速成果转化,成为绿色技术创新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此前,国内许多学者大多着眼于国家或区域层面研究绿色制造和技术创新,关于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体系的研究相对较少。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体系对现代工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也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有着直接的影响,进而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合理构建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体系,是促进湖南省产业升级的有效路径。建设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体系,关键在于明确创新绩效测度。
1 湖南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体系建设现状研究
1.1 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体系本质内涵
技术创新动力是指促使技术创新主体产生技术创新欲望和要求,并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一系列因素和条件。技术创新动力体系则是使技术创新主体长期处于创新过程的,且包括社会各方面支持的一个支撑体系[1]。
在技术创新动力体系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体系就是全社会为技术创新主体能够持续进行绿色技术创新而构建起来的支撑体系。该体系紧紧围绕技术创新主体展开,顺应市场需求,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进行联系、融合,贯穿于技术创新主体的整个技术转化过程(包括资金储备、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环节)。
绿色技术创新是当今时代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体系的建设成为各国产业竞争的重点,而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体系则是取得产业革命竞争优势的关键点。
1.2 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体系发展现状
从产业结构来看,湖南省传统行业所占比重较高,新兴战略性产业、高技术产业尚未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主体产业,绿色技术储备不足。
从绿色创新发展基础来看,截至2020年末,湖南省共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86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38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38个。2021年,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湖南省3个项目在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的生物技术和绿色技术领域赛中获奖。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研发经费投入双双突破千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首次突破万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迈上万亿元台阶,省技术合同登记项数、技术合同成交额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1年分别达17 721项、1 261.26亿元。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同比增长19.4%,两年平均增长14.2%,明显快于经济增速。新能源与节能技术领域增速居全省第一位[2]。
然而,随着湖南省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绿色科技专利申请数量、授权率快速增长,绿色科技发展需要与尚不完善的体制机制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凸显。因此,要进一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突破机制壁垒,加速成果转化,就必须持续完善湖南省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体系。
2 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体系的建设目标
技术创新体系是一个集各种创新要素于一体,且各要素间协同共进的系统,各个主体行使各自的职能,其中企业为主要的市场主体,研究机构为创新科技的主要生产者,科技中介为主要技术创新传播者,政府部门为体系网络的主要协调者,金融为创新系统提速。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体系则由理论支撑系统、人才供给系统、物质支持系统、创新环境系统四大支撑系统协调构成,要构建湖南省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体系,必须从这四个子系统分别进行顶层设计。
理论支撑系统建设方面,第一,着力推动绿色技术的重大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发和前沿技术研究,及时编制出台全省有关绿色技术和装备的重大基础研究目录,进一步强化绿色生产技术,并尽快突破一些原创性、前沿性的绿色技术问题,为建设我国重要先进工业高地积极赋能。第二,着力形成“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的绿色创新业态体系,把绿色生态理念注入产品设计、制造、消费、回收等各环节,形成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绿色生态创新高地[3]。
人才供给系统建设方面,第一,将生态文明教育与创新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将绿色创新教育融入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强化公众保护生态文明、绿色创新发展意识。第二,充分利用教育培训平台,增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对推进绿色产业的引导力和执行力,指导地方企业开展绿色经营,倡导绿色低碳生产方式。第三,促进院校对绿色学科专业的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培育更多的绿色技术创新人才和绿色技能人才。
物质支持系统建设方面,第一,着力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并积极参与绿色生态科技和产业技术的开发、推广,促使中小企业成为绿色生态科技开发投入主体、创新市场主体、科学技术运用主体。第二,建设绿色生态科技商业银行,建立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绿色生态科学技术+金融服务”转化制度,作为绿色金融对绿色经济体系发展的强力支撑。第三,着力建设好绿色生态科技转化、贸易合作与产业化的服务平台,积极推动先进科技成果转移与示范运用。
创新环境系统建设方面,第一,积极推行绿色品牌战略。支持、扶持企业生产绿色产品,并引导企业进行绿色产品设计、绿色改造、绿色采购,形成信誉度高、影响力大的知名品牌。第二,积极推进绿色市场培育。利用国家财税、信用、物价、市场监管和绿色信贷等方面的政策导向,重点扶持绿色批发市场、绿色生态门店、绿色生态超市、绿色产业电子商务平台等的建设。第三,构建绿色消费体系,引导社会低碳转型。通过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3 湖南省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体系的构成及绿色创新绩效测度
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体系,包括技术创新市场主体、技术创新条件、技术创新资源、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基本要素,是一种自上而下、全社会共参、共建、共享的体系。在该体系中,地方政府通过体制与机制的建设为绿色创新发展提供支持;技术创新市场主体通力合作,将全面激发市场技术创新潜力;通过中介服务组织、技术创新园区、绿色科技研究中心等平台整合技术创新各种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创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构建,将促进全社会技术创新资源的交换和共享;绿色生态科技产业市场将因为绿色生态消费观念的深入人心,而更加活跃和趋于完善。多方面因素共同促进绿色技术持续创新,最后建立起一个日益完善、良性循环的技术体系。
运行完善的国家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体系,要以服务技术创新企业主体为核心,加强各层次、各部门的统筹协作,从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和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积极发力,在系统内建立起完备的政策支撑体系,以促进国家绿色创新发展。
绿色科技成果转化是影响绿色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不管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与前期区域技术创新绩效,还是市场化程度、金融机构等市场环境,绿色科技成果转化都表现出显著促进区域技术创新绩效提高的作用。区域技术创新绩效虽然也以经济增长作为重要目标,但更关注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绩效关系,注重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注重资源利用的效率[4]。
绿色技术创新绩效取决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与实际经济效益。政府要始终关注宏观经济态势,企业要时刻关注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劳动者要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以适合经济形势变化,区域内各主体还需要与外部进行广泛的交流(包括科研人员的交流、科研成果的交流等)。区域内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变动会带来企业创新动力的改变。政府通过外国直接投资(FDI)与国际贸易等途径,吸引更多创新型企业、科技人员、科研资金,以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活动。该区域社会对创新的激励会出现更多的创新成果,并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最终通过技术交易、成果转化等途径产生实际经济效益,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形成显著的区域优势。区域优势会引导更多的优势资源汇入“吸引子”中来,进一步促进区域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5]。例如政府制定促进创新吸引外资、吸引高素质劳动者等政策,市场中创新产品的供给就会增加,在相同的技术溢出科技成果转化率等背景下会产生更多的区域生产力。在市场机制、金融体制比较完善的区域,产品交易与技术交易都能高效完成,进而带来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体系建设建议
4.1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强化企业内在动力
企业作为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体系的主体,必须发挥其主体作用,认识到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虽然绿色创新在短期内所花费的成本要超过传统创新,但其所具有的长期效益,是传统创新所无法比拟的[6]。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加注重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这也意味着,当人类社会日益重视自然生态环境,环保问题成为社会重要议题时,也必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为实现企业利益和保持企业的良好形象,而不懈地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活动。
4.2 坚持市场导向,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绿色技术创新领域、技术路线选择和优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的牵引力量激发创新主体绿色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
正视群众对生态环境的实际需要,以市场经济的牵引力激活创业主体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内生发展动力。
提高市场在绿色技术创新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和衔接企业技术创新各环节中的重要功能。
进一步加强标准指导,先制定或完成一批强制性的技术规范并强化执行力度,鼓励企业通过选择绿色技术标准实施技术改造,在增量上趋向标准化。
在成果转化环节,建立健全市场机制,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市场激励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进一步增强市场在环保科技成果转移中的功能。
进一步优化绿色技术创新环境,依靠完善知识产权保障,规范市场行为,完善政府融资、财税、价格等服务保障,为绿色技术创新营造更加完善的环境。
做好绿色技术创新的对外开放工作,做好在全球市场上的供需衔接,引入全球领先绿色科技,打造国际创新共同体[7]。
4.3 激活社会各方需求,发挥需求拉动作用
引导企业参与绿色技术创新行动,在绿色科技领域培植若干高新科技公司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帮助企业打造绿色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引导企业技术人员离岗成立公司、兼职创业、在职创建公司;扶持和引导企业事业单位设置创新型职位,选派技术人员在公司从事研究工作并参加项目合作;增加科研人员的绿色创新成果转化收益[8];构建“产学研金介”协同发展的绿色技术创新联合体,激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绿色技术创新内生发展动力;整合重点高校院所能力,积极打造绿色科技的先进创新主体,推进新兴研究机构、大公司平台化、离岸和境外创新中心等的建立,形成多样化投资、企业化管理工作和企业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强化绿色创新平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