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时代江阴市传统纺织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2023-01-02吴颂华唐晓宇郁慧青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2年9期
关键词:江阴市江阴纺织

蒋 莉 吴颂华 唐晓宇 徐 娅 郁慧青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江阴 214400)

江阴是我国知名的纺织产业集群地,产业基础好,规模总量庞大,在全国纺织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日益增加的同质化产品和持续上升的制造成本不断挤压着纺织企业的生存空间,单纯依靠资金和生产要素的投入已无法带动纺织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1 江阴纺织业发展现状

1.1 行业现状

江苏纺织工业起步早、规模大、产品门类全、产业链完整。多年来,江苏纺织形成了从纺纱、织布、印染到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纺机器材完整的产业链。全省拥有3个千亿基地、2个千亿市场、2个千亿企业、16个百亿特色名镇和13个百亿企业,打造了恒力、阳光、盛虹、海澜之家、波司登、红豆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优秀品牌企业。

其中,江阴市不仅拥有海澜集团、阳光集团、三房巷集团等明星级纺织龙头企业,化纤、棉纺、棉织、针织、印染、毛纺织、服装、产品用纺织品等八大子行业齐全,更是从原料、面料生产到服装成品、营销网络都早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2020年江阴市全年工业增加值达148.3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增加值的13.43%。截至2020年年底,江阴市纺织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443家,其中纺织业268家,纺织服饰服装业175家。其中大型企业22家,中型企业60余家,其余均为小微企业。

1.2 行业发展特点

1.2.1 纺织生产产量与出口额呈正相关

2018年江阴市纱、布、服装行业产量增速分别达到0.6%、9.5%、7.5%,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同比增长8.7%。2019年,由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及国际贸易冲突的加剧,江阴市纱、布、服装行业产量分别出现10.7%、2.1%、9.5%的下滑,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也同比降低4%。2020年,纱、布、服装行业产量增速降幅较大,达到18.5%、31.9%及11.1%,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同比降低12%。当地纺织行业的生存发展与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况关系紧密。

1.2.2 国内需求端消费潜力巨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2020年以来,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及各项促进消费政策的出台,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带动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在上半年多个假日的带动下,纺织品服装内需市场稳步恢复,对行业经济运行平稳回升的拉动作用增强[1]。2020年,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服装鞋帽针纺织类同比增长35.1%。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2 362万元,同比增长167.93%,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1.2.3 出口金额高、占比大,但销量持续走低

2020年全市出口123.89亿美元,其中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27.65亿美元,占全市主要商品出口的23.34%,在总出口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受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近两年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逐年下滑,其中2020年尤为明显,出口增速同比降低12%。其中,作为我国纺织行业中唯一的出口免检企业,江苏阳光集团2020年外销营业收入为2 420.65万元,同比降幅达到58.58%。江阴另一龙头纺织企业海澜集团同年海外营业收入为11 083.75万元,同比降低15.34%。

2 江阴纺织行业分析

2.1 江阴纺织行业的优势

2.1.1 产业聚集程度高,辐射能力强

集群化发展是我国纺织产业的突出特征,也是江阴纺织业发展的优势。江阴是“首批十大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更是被列入“中国百佳产业集群”。据统计,江阴市共有纺织企业3 000多家,规上纺织企业共有443家,占江阴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4.04%,税务销售超300亿元的纺织企业共有3家,分别为海澜集团、三房巷集团和阳光集团,占全市总数的37.5%,形成了三大纺织龙头企业引领、规上企业支撑、大批小微企业共同发展的纺织聚集特色,带动当地纺织业稳步向好发展。

2.1.2 纺织文化悠久,技术底蕴深厚

江阴纺织业起步较早,早在宋朝华士、周庄便以“江南布码头”而闻名全国,江阴所产的苏南土布在明清时期“日产万匹,远销南洋”。改革开放以来,江阴凭借着文化和地域优势成为全国县域经济的领军地区。江阴纺织企业名录汇聚大批明星级企业,如“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上市企业50强”中包揽前两名的海澜集团、三房巷集团,纺织业唯一获得“世界名牌”和“出口免检”荣誉的阳光集团,以及已进入美国批发零售的云蝠集团。这些龙头企业使得江阴纺织业成为引贤聚能和高精技术设备聚集的胜地,织造行业无梭率基本实现100%,并拥有3D虚拟服装设计、AI虚拟现实应用、SAP、ERP、云仓项目、优化控制系统HL-RTO等高精技术,不断引领江阴织造业转型升级。

2.1.3 地方政府扶持力度大

近年来,江阴市各级政府围绕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见推动经济稳定健康运行,从财税、金融、减负降费、援企稳岗等各方面落实产业政策,为各企业营造稳定公平的营商环境,保障市场主体良性健康发展。在“十三五”规划建设期间,建设了包括纺织服装等10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加快重点领域装备智能化,推动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集成应用,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巩固提高高档纺织和服装的产业优势。另外,政府每年拨出上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纺织产业基地的发展。

2.1.4 民族情怀消费的助推

随着国际关系的日趋紧张和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行,居民的消费民族主义得到认可,消费者支持国货的热情高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和国民文化自信的加深使得国产品牌服饰替代海外潮牌的趋势上行,行业即将获得新的发展红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国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支出持续恢复,服装行业正处于国潮崛起的黄金阶段。

2.2 江阴纺织业面临的问题

2.2.1 生产成本不断提高

2020年全球疫情暴发后,由于供需矛盾、货币政策等原因,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屡破新高。2021年反映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综合指标“CRB大宗商品指数”同比上涨了46%,创下1995年有可比数据以来的最大同比涨幅。2022年突如其来的国际冲突,进一步推高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再次创出新高。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会导致国内PPI走高,对产业链下游及消费端价格形成上涨压力,让企业成本不断增加,面临更大的经营困难。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也不断提高,与周边小国相比,优势显著降低。

2.2.2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

据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市场统计,我国前三大出口市场分别为美国(18%)、日本(8%)及越南(6%)[2]。而2018年以来,美国先后对自中国进口的价值340亿美元、160亿美元、2 000亿美元、1 100亿美元和1 6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加税清单几乎覆盖我国对美出口的全部纺织品服装,使纺织行业对美出口遭遇重重压力。与此同时,人力和物力资源优势使得越南的纺织制造业迅速发展,越南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纺织服装出口大国,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构成了潜在威胁。

2.2.3 先进制造模式推广程度不够

“十三五”时期,江阴市政府已遴选一批智能制造示范纺织企业建设了智能车间,对智能制造的新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已成功打造多个江苏省智能示范车间,但目前尚未完全成熟,也未进入全面推广期。现阶段仅海澜集团、阳光集团等龙头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区域带动性不强,大部分中小微企业仍处于自动化向数字化的过渡阶段,智能水平良莠不齐。

2.2.4 企业要素资源的制约

智能制造以高素质的人才和大量的资金为基础[3]。江阴市大部分纺织中小企业自动化、信息化基础薄弱,融资难、融资贵,且大多采取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高端管理和技能型人才,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即便有意愿进行智能化改造,也往往囿于资金和人才的缺乏而无法实现。

2.2.5 绿色环保的压力

传统纺织业是典型的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行业,然而随着近年来绿色环保与减碳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国日益加大工业污染的整改力度,2021年出台了《纺织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不管是政策还是行业层面,对纺织服装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都越来越高。江阴部分小微企业资金缺乏、技术薄弱,无法有效处理各项污染问题,面临着关停的局面。

3 传统纺织企业转型升级的策略

3.1 输出国民品牌价值,强化国民品牌认同

随着消费者民族自信的增强和年轻一代消费群体崛起,消费者对国潮品牌认可度不断提升。鸿星尔克因向河南捐款而点燃消费者的“野性消费”情怀,海澜之家也借助航天事件推出航天T恤,进一步强化了品牌形象,这些品牌的走红深刻诠释了“得民心者,得市场”。持续走低的出口额和日渐升高的国内纺织业零售额无不提示着纺织企业应以国民事件为契机,深化国民品牌价值,夯实国民品牌地位,把重心从海外市场转移至国内市场[4]。

3.2 坚持高品质战略,以差异化产品布局国内外

传统纺织行业属于“低技术+低附加值+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低端产业链向成本更低的越南地区转移是必然趋势。尽管如此,越南一方面缺少产业链完备的垂直一体化企业和成熟的上下游产业集群,另一方面缺乏高水平高素质的研究及技工团队。因此,国内纺织企业必须发展高品质、附加值更高的纺织产品,从而更好地应对出口危机[5]。另外,如果纺织企业的部分产品属于容易被替代的低端商品,可以考虑转移制造生产地,用产地多元化对抗正在重构的全球供应链。

国内方面,疫情使得消费分级趋势更加明显,虽然高端化趋势依然存在,但也有不少消费者持更为谨慎的消费态度。为触达不同的消费圈层,纺织企业必须进行细分定位和差异化商品布局,以消费者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建立多层级、全品类的多品牌矩阵,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方针下,抢先占领国内市场。

3.3 线上渠道全域发力,数字化营销助力销售

当今社会媒介技术环境不断更新迭代,数字化营销是长期的必然趋势[6]。纺织企业应利用线上线下优势互补,以门店为阵地,以线上平台为支撑,共享资源和数据,使云店和实体店形成合力,打通销售渠道之间的界限。另外,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不仅要在天猫、京东、淘宝等主流平台布局,更要深入抖音、快手、微博等社交平台,扩充品牌用户阵营,进行品牌私域流量建设,从而更好地增强用户黏性。

3.4 加快智能制造,推进纺织服装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高成本时代加速到来,加之资源环境对粗放型发展的重重制约,意味着纺织企业必须从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本等基本生产要素的传统动能,向创新驱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新动能转换[7]。只有打造智能车间,实施数字转型,搭建统一的数字化企业平台,实现业财一体化、设计制造一体化、智能车间、数字化营销、产业链一体化和集团管控统一化,才能降低成本、增长收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

3.5 重点研发生物技术,克服环保弊端

传统纺织行业大多采用碱退浆、麻脱胶、化学防缩等方法,生产过程中需大量使用强酸、强碱、氧化剂等化学品,处理后还需大量水进行布面清洗,造成了耗水量大、能耗高、排放废水多的后果[8]。近年来,各类纺织生物技术应运而生,不仅能大幅减少水资源的消耗,还能从源头上减少化学品的使用量,减少难以降解的污染物的产生。但由于起步晚,我国在纺织专用酶基因挖掘、高通量筛选、分子改造、高效低成本发酵等技术研发方面研究相对较少,和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9]。因此,要紧密联合高校和龙头企业,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研究中心,加大对高性能、功能性、差别化纤维材料,新型纺织染整技术,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等重点领域的研发攻关,提高技术原创能力并降低成本,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中小企业推广应用,解决纺织工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3.6 立足地方产业优势,加快区域协调发展

江阴纺织企业规模大、分布集中,业内先进企业多,但关联度不高。政府应立足当地产业优势,搭建以龙头知名企业为中心,中小企业为辅助的特色纺织产业群[10]。通过增强头部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层层传导带动中下游企业,使集群内不同企业形成良性的共生关系,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加快和吴江、南通等服装产业集群的对接沟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2018—2020年江阴市统计年鉴和各纺织企业年报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并结合对相关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立足于江阴市纺织行业的产业聚集程度高、技术底蕴强、地方政府扶持力度大等优势,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强化品牌形象、差异化产品布局、完善数字化营销、加快智能制造、重点研发生物技术、协调区域共同发展等建议,对传统纺织企业构建适合自身的转型升级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江阴市江阴纺织
江阴市24家营运车辆企业被联合警示约谈
魅力江阴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澳洋纺织
江阴市船舶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江阴蝉联2020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首
《登江阴黄山要塞》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