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精品课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3-01-01朱荣花张静
朱荣花 张静
摘要:《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微观经济学》精品课建设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结合《微观经济学》精品课建设的基本要点,主要就《微观经济学》精品课建设的实践路径展开深入思考,以期为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及专业型人才培养提供可靠借鉴。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精品课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2.091
《微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可全面了解与经济学相关的基础原理及经济运动规律,掌握经济个体的行为及各种经济环境下的决策方法,客观评价不同类型的市场形态。现阶段,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既要注重基本理论及基本概念的教授,也要强调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经济问题的融合,以便学生熟练应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及相关知识,发现与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对现实经济问题展开独立思考与分析。为此,高等院校在建设《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课程的应用性及实用性。
1《微观经济学》精品课建设的重难点
《西方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两部分构成。《微观经济学》起源于西方国家,内容侧重于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源配置等问题的研究,这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态势明显不符。当前,我国虽处于经济转型的新阶段,但现有的市场经济制度仍旧不够完善,与西方国家相比不够成熟。鉴于此,在开展此门课程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个体经济单位的决策思路,借助所学知识正确分析中国经济问题,是《微观经济学》精品课建设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经济性思维与应用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任何一门学科均具有一套独特的研究方法,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较多,方法也较为复杂,常见的研究方法有实证分析法、动态静态分析法、定量定性分析法等,同时也应用到了诸多分析工具,如文字、图形、数理等。而如何熟练掌握上述研究方法,正确选用分析工具,成了《微观经济学》精品课建设中的难点,同样也是学生学习此门课程所面临的难题。为此,在建设《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的过程中,应积极创新、丰富教学方法及手段,构建系统的课程框架体系,侧重于变量与图形的经济学含义研究,梳理各变量间的经济学关系,明确图形表示的经济学含义。
2《微观经济学》精品课建设的基本要点
針对《微观经济学》精品课建设,教育部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具体涵盖如下几个方面:(1)课程所在学科的规划及师资队伍建设;(2)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建设;(3)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4)教材内容改革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并且针对各个部分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由此可知,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是《微观经济学》精品课建设的基本要点。
3《微观经济学》精品课建设的实践路径
3.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整合高校现有可用资源,积极进入师资,重点引入学术型人才,发挥其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带头作用。
第二,提升本课程组成员的总体教学能力及教学质量。当前,不缺乏《微观经济学》任课教师,且多数教师为研究生、博士等具备较强科研能力高学历人才,但在实际教学中,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不利于《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的建设。为此,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年轻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对于《微观经济学》精品课建设尤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领导应积极鼓励、组织年轻教师参与不同层级的教学科研活动,在科研时间及经费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校内推行与实施导师制,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指派具有本学科丰富教学经验的老讲授为导师,重点展开教学辅导工作,力求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年轻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
第三,对当前的教师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如定期听课制度、课前试讲制度、集体阅卷制度等。如上制度的完善,既可让青年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快速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老教师吸收新型教学理念,接触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与年轻教师共同进步教学经验,共同进步,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教学现状,合理调整《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实现师资队伍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的双重提高。
3.2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第一,在保证《微观经济学》教学体系、内容结构完整性的基础上,适当增减或调整教学内容。根据本专业特定的人才培养计划,结合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及学习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大纲结构,增减教学内容。首先,明确要求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掌握并熟练应用市场理论、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等核心理论。其次,针对校企合作办学性质的本科学生,可删减寡头模型、博弈论等理论性较强、理解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针对春季招收的本科学生,需删减市场失灵、蛛网模型及微观经济政策等教学内容。总之,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应多而深;其他专业可适当降低要求,教学内容与改革深度应量力而行,但需保证学生能够应用经济学知识,思考、分析与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经济性问题。
第二,在保证课程体系基础性的基础上,注重课程的前沿性理论。这就要求在《微观经济学》中增添一些与当前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及现实性较强的理论成果等教学内容,如信息经济学等。同时要将产权经济学等可合理解释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关经济学理论内容。将如上内容添加到《微观经济学》中,即可开拓学生眼界,增长学生见识,也可充分激活与丰富传统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理解。
第三,强化实践教学。基于《微观经济学》课堂授课,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首先,学校应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与院内教师,组织开展经济讲座,为学生详细讲解国内外经济形势,针对重点经济政策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此活动的开展,可帮助学生了解与掌握最前沿的经济热点,培养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兴趣。其次,学校应与学生会团委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合作,定期举办经济学征文大赛。以期借助此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充分应用所学经济学基本原理,对当前经济热点话题展开客观分析与点评,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学校应针对国内外热点经济问题,定期组织辩论赛,促使学生在参与辩论赛过程中,提高对某一经济学知识及问题的认知水平,充分培养学生的经济学素养,塑造经济性人格。
3.3完善教学条件
3.3.1完善教材及相关资料
教材与相关资料对于《微观经济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尤为重要,为此,有关部门应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编写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特点及教学要求相符的《微观经济学》教材,既要保证教材可简洁明了的界定经济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也可与中国经济素材说明理论相结合,强化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应用。譬如,在探究垄断市场等相关问题时,可将“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这一我国首例反垄断案例进行重点介绍;在探究差别定价问题时,可利用学生通过学生证可购买优惠火车票、电影票等案例进行说明,学生加深对垄断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此类教材更加容易被学生认同,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系统地学习资料,除提供各类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需知識以外,也应为学生提供经济性发展历程、著名经济学家简介及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情况,帮助学生清晰掌握经济学发展的整体脉络及经济学家主张观念及当代经济性研究内容的变化情况。
此外,在《微观经济学》精品课建设过程中,为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要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也要正确引导学生密切关注我国及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并鼓励学生通过中经网、华尔街8报等网站,了解热点经济问题,培养经济素养。
3.3.2优化网络教学环境
《微观经济学》精品课建设除要求学生充分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以外,也应重视日常学习中经济学知识的积累,以便学生深入理解经济学基本内容。尤其在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手机上网已成为学生接触、了解新知识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通过手机上网的方式了解与学习经济学知识,减少对实验室机房等硬件条件的依赖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借助互联网,专门设置经济管理专业学科的教学主页,将与《微观经济学》相关的课程资料上传至个人主页或百度网盘当中,方便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此外,教师也应通过构建班级QQ群、微信群等方式,与学生共享学习资料,实现线上教学或问题讨论,营造高效的网络学习氛围。
3.4强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3.4.1创新教学方法
当前,教师课堂讲授仍旧是《微观经济学》教学活动开展的常见形式,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为此,教师在《微观经济学》精品课建设中,应合理引入与应用案例分析法、模拟实验法、小组讨论法及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其中,案例分析法应以中国案例为主,结合媒体高度关注及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经济问题,在课堂上,由教师介绍或学生分小组讨论等形式,针对经济学知识进行探讨,或者是通过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与学习有关经济学知识。例如,供求价格模型中明确指出,除价格不会对供给与需求产生影响以外,其他因素的变动均会影响到供给与需求关系,最终导致均衡价格与均衡量的改变。教师在讲解此部分内容是,可列举多种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客观认识生活中存在的经济现象,并引导学生自己寻找案例,进行作图分析。
模拟实验法在《微观经济学》中同样可提高教学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探究需求曲线、均衡价格及供给曲线三者的决定因素时,可借助小组学习模式,让学生扮演需求方与供给方,结合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做出决策。通过模拟实验法,有助于学生充分掌握在均衡价格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正确决策。再例如,教师在讲解消费者行为理论时,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效用,可事先准备一些零食,让每位学生品尝后,给出客观的评价,进而促使学生切实理解效用的主观性。
如上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该门课程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的热情,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4.2丰富与改进教学手段
《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课程,内容涉及了多种复杂图形,极易导致学生恐学、畏学等抵触情绪。因此,丰富与改进教学手段也是精品课建设的重点,需教师利用板书与PPT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形象的图形过程,简明阐述经济性意义。在具体实践中,可借助动画形式为学生展示涉及图形的PPT,并将具体作图过程有序呈现出来,明确标注作图的重点与难点,加深学生对图形知识的理解。此外,在《微观经济学》精品课建设中,也可应用立体的效果图,以便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理解图形。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如何画面无差异曲线时,就可添加立体图形。
3.5健全教学效果与评价体系
每学期,学校都会针对每位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相应的评价。一般情况下,教师教学评价主要分成三个部分:(1)教学督导员评价,主要是根据教师教学资料完备情况、教学出勤情况及教学态度等方面展开评价;(2)本学科专家教师评价,主要是根据教师授课方法、授课内容等方面展开评价;(3)授课班学生评价,主要是根据学生对教师授课方法、内容等方面的接受程度进行客观评价。其中,授课班学生评价所占权重较大。当教师完成本课程教学工作后,学校会以座谈会或网上调查的形式,组织授课班学生对教师做出客观性评价。根据以往评教结果可知,学生对《微观经济学》主讲教师及教学成果的评价均相对较高,满意率高达92%。具体教学评价如下:
(1)教师可娴熟掌握授课内容,授课态度认真,授课逻辑清晰、明了,易于学生理解与掌握;课堂互动环节较多;课程内容体系设计合理;授课方法符合课程实际,学生接受度高。
(2)教师可借助大量成功案例,结合所学经济理论,对国内外经济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了解与掌握经济热点,培养与提供学生的经济学理论分析问题能力。此种高效、有趣的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与认可。除此之外,教师之间还可以展开互相评价。《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通常会由多名教师授课。因此,可采用教师间互相听课、评课等方式,发现自身不足,对自身教学作出客观评价,虚心学习他人教学的优点,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微观经济学》精品课建设添砖加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多年的精品课程建设,《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日渐高涨,学习效果甚佳。但在《微观经济学》精品课建设过程中,仍存在师资队伍建设滞后、课程内容不完善、教学条件不具备、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及网络课程资源利用率低等诸多不足,因此需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革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施,創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健全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以此来进一步《微观经济学》精品课建设逐渐向国家级精品课程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炯,章建秋.高职《微观经济学》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建设探讨──以宣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鄂州大学学报,2022,29(1):78-80.
[2]孔丹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思路——以亳州学院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4):51-53.
[3]陈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互动平台设计——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19,3(1):95-97.
[4]杨爱兵.以课程思政为引领建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国民经济管理学”为例[J].科教文汇,2021(1):47-48.
[5]张乾坤.《经济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专业导向问题探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8(6):94-95.
[6]杨希,罗明.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实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实践——以广东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20(22):6-8,12.
[7]廖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的问题及发展路径分析——以《经济法学》课程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9(12):200-202.
[8]顾玮.优质精品课程资源开发与平台建设[J].办公自动化,2022,27(8):38-40,25.
基金项目:本文为西安思源学院2022年应用型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SYJPK22004)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朱荣花(1982-),陕西西安人,西安思源学院副教授;张静(1980-),陕西西安人,西安思源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