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混合双打优秀组合刘诗雯/许昕技战术的研究
——以2020年东京奥运会混双决赛为例
2022-12-31马一辰魏婷吴雪荣
马一辰 魏婷 吴雪荣
(1.湖南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2.内蒙古大学体育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3.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浙江杭州 310000)
在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全球的暴发下,全球体育赛事停摆,原定于2020年的东京奥林匹克运动延期一年举行。2020 年,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新增设了男女混合双打比赛项目,由以往的4 块金牌,增长到5 块金牌。在首金争夺战中,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刘诗雯/许昕在男女混合双打的决赛中不敌日本组合伊藤美诚/水谷隼。但最终中国乒乓球队取得4枚金牌,3枚银牌的好成绩。本次奥运会男女混合双打的比赛中,解析失败原因,汲取研究经验,实现比赛金牌全包揽的美好愿景,对重大比赛失利因素以及乒乓球男女混合双打的技战术分析的研究迫在眉睫,旨在为未来混合双打技战术分析提供数据参考,也为完善未来双打后备人才选拔体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2020年东京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混双决赛刘诗雯与许昕的技战术为研究对象,比赛成绩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利用互联网平台检索与乒乓球混合双打、技战术等关键词有关的期刊、论文、新闻进行归纳总结。具体检索的资源数据库包括: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网等,阅读2000 年至2022 年3月与乒乓球技战术相关的论文46篇,并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
1.2.2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 与SPSS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将数据进行整理、甄别、汇总成团表,最终筛选有用的信息做出归纳和总结,从而为该文的观点提供理论依据。
1.2.3 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统计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双方运动员的技术使用频率以及技战术的特征,来探索本场双方运动员的优势轮次与劣势轮次,并提出问题及对未来发展的建议。
1.2.4 四段指标评估法
运用杨青等人提出的“四段指标评估法”来系统评估本场比赛,将比赛分为发球抢攻段(包括发球、第3拍得失分、第5拍失分)、相持I段(第5拍得分及之后拍数)、接发球抢攻段(第2、4 拍得失分)、相持II 段(第6拍及之后拍数)4 个击球段[1],并通过运动员各段技术使用进行归纳整理,计算各段得分率、使用率,各段得失分的代码,见表2。
1.2.5 双打技战术八轮次三段法
本场比赛运用肖丹丹等人提出的双打8个接发球轮次,将比赛技战术分析得更全面且细致,既可以从整体把握,也可以具体分析每名运动员的技术特点[2]。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刘诗雯/许昕四段指标整体分析
整场比赛刘诗雯/许昕以3∶4败于日本双打组合伊藤美诚/水谷隼,共计7小局。通过观察表3可知,整场比赛共计产生127 分,胜65 分,负62 分。刘诗雯/许昕组合在发球轮共计64球中胜38分,失26分,发球轮得分率为59.37%,接发球轮得分率为42.85%。在发球轮中发球抢攻段使用率为65.62%,得分率为57.14%;相持I段得分率为63.63%,使用率为34.38%,接发球轮中接发球抢攻段得分率为52.50%,使用率为63.49%;相持Ⅱ段得分率为35.29%,使用率为36.50%(见表3)。通过整体分析可以得知,刘诗雯/许昕组合在发球轮中第一板与第三板的结合占据优势地位,但在第5 板的相持阶段失10分,得8分,可以证明许昕未能充分发挥出在远台相持的纠缠能力。在接发球轮中接发球与第四板表现较为稳健,对伊藤美诚/水谷隼组合在发球轮中造成不小的困扰,但在第6 板及之后的相持中刘诗雯/许昕失17 分,得6 分,表现不尽如人意。通过录像可知,许昕在相持阶段习惯于远台击球,虽击球质量较高,但远台击球后,乒乓球飞行时间变长,导致球速减慢[3],伊藤美诚与水谷隼位于中近台凭借速度优势削弱了许昕的抢攻,从而导致相持Ⅱ段得分较低。
表1 2020东京奥运会混合双打决赛比赛成绩
表2 技战术得失分代码
表3 刘诗雯/许昕四段指标数据
2.2 刘诗雯/许昕发抢段结合四个发球轮次数据分析
依据四段指标统计法,发球抢攻段由第1板、第3板的得失分和第5板的失分组成。由于混合双打区别于双打由异性组成一队,发球抢攻段中充分考验队友彼此之间的默契程度、比赛中跑位衔接的流畅性、战术的应用。因此,在混合双打中发球抢攻段成为首要的得分手段[4]。
由表4 可知,在刘诗雯发球,水谷隼接球轮中,许昕第3 板正手抢攻得4 分,短球挑打得2 分,快撕得1分,刘诗雯发球起到很强的控制作用,限制了水谷隼接球抢攻,只能以控制与过渡为主要手段,许昕抓住机会,发动抢攻发挥个人特长优势,中国组合在本轮次发球抢攻段占据优势地位。本轮次女性运动员发球,男性运动员接球,本是发球方的优势轮次,不仅占据发球战术执行的主导优势,并且在回合球中发球方运动员由男运动员接男运动员球,而对手则是女性运动员接男性运动员的回球,具体可见图1。在伊藤美诚接球轮次中,刘诗雯发球直接得4分,但在第3板、第5板的衔接表现欠佳。伊藤美诚接球多以反手侧滑劈长球以及反手挑打为主要手段,改变球的旋转,与刘诗雯/许昕形成上旋球的对峙,在上旋球的对峙中,伊藤美诚/水谷隼站位靠前,以速度为优势,致使刘诗雯在第5板多为被动防守。整体来说,刘诗雯的两个发球轮次在发球抢攻段中共计得12 分,失8 分,在水谷隼接球轮次中,最大化发挥了许昕正手优势,以及轮次优势,表现优异。但在伊藤美诚接球轮次中,发球表现较好,但是发球后多处于被动防守阶段,因此战术执行表现欠佳。
表4 刘诗雯发球轮次发抢段技术细节数据统计
由表5 可知,许昕发球轮次中共计得12 分,失10分,表现较为稳定。在许昕发球,伊藤美诚接球轮次中,发球直接得3分,因为伊藤美诚接球以侧滑劈长球为特色,球速快,旋转且不稳定,但失误球较多,刘诗雯第3 板失分,正手位拉球和侧身位下旋抢攻都失利于伊藤美诚的侧滑劈长球,均为出界球,并且在第5板许昕的失分均属于上旋球的对峙。水谷隼在接球轮次中,表现优异,水谷隼接球较稳定,但威胁性较低,水谷隼摆短、劈长球的控制球均不占优势,刘诗雯第三板充分发挥反手优势,站位靠中,正反手下旋球以及对短球的控制表现极其优异。刘诗雯/许昕第3板与第5板的失误多为发球被抢攻,以及上旋球的落点被压制。综上所述,中国组合在发球抢攻段贡献24分,失18分,在4 个发球轮次中,水谷隼的接球轮次均得分较多,发球后积极抢攻,充分发挥发球的主动优势,战术的执行得当。伊藤美诚接球轮次中,刘诗雯/许昕多处于被动阶段,伊藤美诚接球失误虽多,但回球威胁较大,且有利于队友衔接,第三板与第五板的上旋球对峙中,刘诗雯/许昕被动防守居多。因此,伊藤美诚接发球轮对刘诗雯/许昕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2.3 刘诗雯/许昕接抢段结合四个接球轮次数据分析
乒乓球双打发球受规则落点区域限制的原因,使得接发球难度降低,因此,接发球的落点、质量、旋转将成为主动变被动的重要手段[5]。由表6可知,在接球段伊藤美诚发球,刘诗雯接球轮中共计得3分,失7分,本轮次表现欠佳。主要问题出现在第2 板的接发球中,刘诗雯多以控制技术摆短球为主要接球手段,以稳定著称,但在本轮次的接球控制中,没能对水谷隼第3板的抢攻进行有效的制约,在抢攻后失分较多。
在许昕的接球轮中,共计得6 分,失6 分。许昕在接发球中具备主动改变旋转的能力,从而刘诗雯第4板在前台凭借反手,多以速度和落点的优势取胜。许昕/刘诗雯组合在接伊藤美诚的两个发球轮次中,伊藤美诚发球隐蔽性较高,多以勾手发球为主,侧上旋使用频率较高,具有旋转强,拧拉易出界,摆短易冒高等特性[6]。因此,许昕拧球以及挑打质量降低,第3 板水谷隼反拉也相对轻松,得分较多,若第3板的进攻无法突破刘诗雯的防守,回球角度较大,将暴露出伊藤美诚护台面积不够的问题。刘诗雯第2 板的接发球,导致许昕第4 板被限制,无法侧身发挥正手优势。由表7 可知,在水谷隼发球,许昕接发球的轮次中,许昕第2 板短球的控制以及反手拧拉表现优异。在刘诗雯的接球轮次中,摆短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劈长球失1分,第4板的反拉得2分。水谷隼的发球并没有对刘诗雯和许昕造成较大的困扰,但刘诗雯接球手段单一,缺少旋转的转换,使得伊藤美诚有较多的上手机会,第4板与第6板会处于被动相持状态。
图1 运动员接球轮次表
表5 许昕发球轮次发抢段技术细节数据统计
中国组合在接发球抢攻段中共计得21 分,失19分,伊藤美诚在发球的轮次中失分较多,刘诗雯在接发球特别是劈长球时出现了较大的问题,但在水谷隼的发球轮次中,水谷隼发球无法对刘诗雯/许昕造成困扰,得分较多,弥补了伊藤美诚发球轮次的分差。
2.4 刘诗雯/许昕相持段结合8个接发球轮次数据分析
依据四段指标统计法,相持段是由相持I段与相持II 段组成,相持I 段是指第5 板得分及第7 板后续的得失分组成,相持II段则是指在接发球轮中第6板及之后板的得失分组成[7]。在混合双打中由于规则限制了运动员轮流触球,因此相持阶段两名运动员彼此之间的跑位、默契配合程度尤为重要,双打的配对中两名运动员彼此之间在技术上不仅要相互弥补技术缺陷,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每名运动员的特长。
由表8可知,刘诗雯/许昕4个发球轮相持I段共计得14 分,失8 分。其中,第5 板得8 分,7 板及后续板数得6分。中国组合4个发球轮中,发球抢攻段占据较大优势,从而在相持中多为主动性相持,充分发挥了许昕正手拉球旋转强、速度快、力量大与跑动范围大的优势[8]。但刘诗雯/许昕在对攻性相持以及被动性相持中,虽回球力量大、旋转强,但回球速度以及击球节奏慢于水谷隼与伊藤美诚,也是因为伊藤美诚与水谷隼在相持中多处于中台以及中近台的缘故。结合录像可知,相持阶段伊藤美诚与水谷隼站位靠前,速度占有一定优势,许昕远台正手拉球后,水谷隼正手快带与伊藤美诚的正手攻球表现突出,合理地化解了许昕的正手攻势。
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在多板的相持以及对拉球和反拉技术中取得胜利,对运动员临场的气势与心态具有较强的鼓舞作用,致使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得以提高,相应器官机能活动状态得以增强,甚至超水平发挥。
由表9可知,刘诗雯/许昕在4个接发球轮次相持II段共计得6 分,失17 分,表现欠佳。结合录像可知,在相持球中伊藤美诚与水谷隼以前台速度优势,多压制于许昕的反手位,无法侧身抢攻,使得许昕很难进行高质量回球。在水谷隼发球,刘诗雯接球轮次中,失分均属于防守状态,相持球也多处于被动性相持,这也印证了在接发球抢攻段中控制手段的效果不理想。
由表10 可知,中国组合在8 个接发轮次中的得失分情况,共计得65分,失62分,得分率为51.18%。在许昕发球,水谷隼接球轮中得分率最高,为73.68%,使用率为14.96%。在许昕发球,伊藤美诚接球轮次表现处于劣势阶段的得分率为41.67%。在接发球轮次中,在水谷隼发球,许昕接球轮表现较为优异,得力于许昕反手拧以及直板短球的灵活控制能力。刘诗雯在2个接球轮次中表现欠佳,得分率分别为41.17%、33.33%。在混合双打比赛中,男性运动员往常以力量、步伐、旋转等优势在比赛上承担着更多的责任,而通过表10可以发现,水谷隼的接球轮次,是许昕与刘诗雯发球轮的主要突破口,尤其在许昕发球,水谷隼接球轮次中,许昕发球多变占据优势,刘诗雯多以反手拉、挑打、快撕等速度占据优势的技术手段回球,使得伊藤美诚不能有足够时间高质量回球甚至失误。但在许昕与刘诗雯的4个接球轮次中,除许昕接水谷隼轮次占微小优势外,其余接球轮均处于劣势,接发球轮次失分多产生于第4板,由接发球被动所导致第4板接球均处于防守的境地。
表6 伊藤美诚发球轮次接抢段技术细节数据统计
表7 水谷隼发球轮次接抢段技术细节数据统计
表8 刘诗雯/许昕发球四个轮次相持I段技术细节数据统计
表9 刘诗雯/许昕接发球四个轮次相持II段技术细节数据统计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研究结论
(1)刘诗雯/许昕组合发球抢攻段中,刘诗雯第3板击球节奏快,反手下旋拉球质量高,许昕发球旋转多变,抢攻意识积极,充分发挥了主导优势。
表10 刘诗雯/许昕八轮次数据统计
(2)接发球抢攻段的得分率很大程度取决于第2板运动员的接发球,因此,许昕接球轮次中得分较多,而刘诗雯接发球多以控制为主,在水谷隼发球轮表现较好,而在伊藤美诚发球轮次中,刘诗雯的接球并没有有效制约水谷隼第3板的攻势,失分较多,许昕本段接发球反手拧拉表现优异。
(3)刘诗雯/许昕组合的相持I段多为主动性相持,充分发挥了许昕正手优势,抓住了伊藤美诚防守护台面积不够的问题,相持球单板质量高,但节奏较慢。
(4)刘诗雯/许昕相持II 段失分较多,伊藤美诚/水谷隼始终围绕许昕的反手位来组织实施战术,限制了许昕正手抢攻的优势。在许昕正手攻球时,多位于中远台,从而降低了拉球的速度,较容易被水谷隼与伊藤美诚在前台反拉或快带,以速度取胜。
3.2 研究建议
(1)刘诗雯接发球手段较为单一,缺乏反手拧拉以及正手挑打的旋转变化的作用,应加强接发球进攻手段,其次在被动相持中应加大护台面积。
(2)许昕在相持球站位时应靠近中台,减少退台后的失误,增加相持中的节奏变化与相持中的主动防守,加强反手上下旋的拉球。
(3)对阵伊藤美诚时,应注意接发球侧滑劈长。伊藤美诚接发球失误较多,但威胁较大,第3板抢攻球依赖反手,侧身抢攻较少,被动性相持球得分率较低,因身高的原因,正手位置护台面积不够。水谷隼相持中多以快带防守为主,抢攻球时多以落点与速度为制胜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