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课程与校园文化一体化发展研究

2022-12-31聂晓梅易锋曲永鹏刘德华毛爽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2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传统体育

聂晓梅 易锋 曲永鹏 刘德华 毛爽

(1.江苏理工学院体育部 江苏常州 213001;2.常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传统体育是经过长期的继承和发展逐渐形成的,蕴含民族文化传统和精神底蕴的体育活动。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指出[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构建,到2025年基本形成系统的传承体系,明确了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体系的具体要求。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又与通常的社会文化有显著的区别,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气质的具体体现,校园文化对于提升师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2]。学校引入优秀传统体育课程,既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又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当前学校传统体育课程的开展存在表象化严重的问题,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够鲜明[3]。在这种背景下,探索优秀传统体育课程开发与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1 优秀传统体育的特征

1.1 空间上的地域性

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综合形态,始终与周围环境的其他文化体系有着互相依存和互相作用的紧密联系。传统体育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习惯和生活需求,所以必然受到各地区自然环境、信仰习俗等因素的显著影响,每一种传统体育都拥有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所在区域的生活、生产方式[4]。例如,南方地区的赛龙舟、东北的滑雪、内蒙古的赛马。

1.2 时间上的传承性

优秀的传统体育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产生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而又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不断接收、适应和发展,成为受到区域大众喜爱并普遍认同的文化形式[5]。优秀传统体育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优秀传统体育会从现代体育和社会文化中不断汲取和发展并世代传承下去。这种演变和传承能够不断地增强民族向心力,也是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动力和发展规律。

1.3 形式上的灵活性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宗教信仰等的差异,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传统体育形式。这些优秀的传统体育形式相较于竞技体育更加侧重于情感表达,在表现形式、活动规则、服装器材上具有更加灵活的特点,不受场地器材限制,组织更加灵活多样。

1.4 功能上的多元性

优秀传统体育的产生与发展决定了其功能的多元性,传统体育来源于生产与生活,相较于竞技体育,它更加倾向于满足基本的健身、娱乐需求,具有一定的祭祀和表演功能,同时在漫长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传统体育承担了重要的教育功能,通过传统体育,人们可以学习和锻炼生产生活技能,强化共同意识,增强群体凝聚力。

2 校园文化的特征

2.1 独特性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紧扣社会而又因其特殊的发展环境而具有其独特性[6]。我国地域广阔、历史悠久,各地高校所处地理和人文环境差异显著,学校作为一个各种文化产生、传播、交融的场所,将外部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和文化主张。

2.2 延续性

校园文化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育和引导的功能。校园文化体现于课程的设置、校园环境、活动组织、竞技竞赛中,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所学校的文化导向,具有凝聚学校精神,激励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能够唤醒学生的责任感、自豪感和学习积极性[7]。校园文化的形成是一个稳定而持续的过程,需要规范化的制度来保持其延续性。

2.3 发展性

社会在进步,文化在发展,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校园文化也要不断地根据外部和自身的发展进行动态调整。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文化要不断调整和摒弃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元素,融合不同文化元素,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新的文化基因,与时俱进,展现自身时代价值。

3 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发展的意义

3.1 构建特色校园文化,融入独特校园文化基因

我国传统体育资源极为丰富,不同地区具有特色鲜明、价值独特的传统体育项目,如广东的龙舟、南狮,内蒙古的蒙古摔跤等。这些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可以将这些项目进行整理和完善,使之符合学校教育需求并引入校园,开设课程,举办活动,将传统体育文化精神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形成新的校园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8]。当前部分学校通过开设传统体育课程或竞赛活动将传统体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常州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等开设龙舟课程,建立龙舟运动队,南京理工大学开设龙狮课程,泉州师范学院开设妈祖文化相关的体育课程。这些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融入,使得校园文化具有更加鲜明的特色和民族性,提升了学校的辨识度和知名度,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提升了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母校认同感。

3.2 促进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提升育人价值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承载着华夏文明的思想和核心价值,承载着华夏民族的智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价值。这些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载体[9]。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核心力量,将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效发挥学校对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研究、发掘、创新的积极作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1]包含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体系的具体要求。这些既是对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保护的有效措施,又能充分发挥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所蕴含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急流勇进等民族精神的教育价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爱国热情。

3.3 满足地方高校课程建设需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优秀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阵地,担负着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责任[10]。我国学校体育开展以来,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受西方体育影响深远,而本土课程较为匮乏,虽然武术、太极拳等项目在高校体育课中较为常见,但大多流于形式,缺乏地域特色。优秀传统体育课程的发掘和导入,能够极大丰富校园体育课程内容,满足当前地方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实际需求,融合地域文化,创建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使学生在健身娱乐的同时,享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获得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同时,传统体育的开展对场地器材的要求相对较低,在这个层面上来说易于推广。

4 优秀传统体育课程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4.1 价值观、审美与传统文化相背离

长期以来,西方式的体育文化在世界广泛传播并成为主流,田径、体操、足球等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体育代表,这些项目展现的超越、力量、征服等西方体育价值观深入人心,社会大众的价值取向和体育审美产生了一些问题。面对平和、自然、身心兼修的传统体育价值,不管是学校决策者,还是师生,都表现出了迷茫和不确定,甚至是怀疑和不接受。近些年,虽然国家不断重视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价值,教育者、管理者思想和学校体育内容产生了一定的变化[11],但这种变化并不够深入,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感的不足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变,传统体育发展的相对滞后也使其缺乏竞争力,传统体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举步维艰。

4.2 功利性强,表面化现象严重

随着社会物质的不断丰富,人们对物欲追求越来越高,对经济利益、职称地位的追求早已盖过精神和理想的追求。校园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功利思想的冲击,不管是学校决策者、教师或学生,在做事上往往唯利是图,学生做事需要以奖学金评选条件为目标,教师做事需按照职称评定标准为行事标准,学校领导追求工作业绩,学校工作从上到下围绕各种评估与竞赛,而往往忽略了教育育人的本质。当前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的发展在国家层面上不断被提出,但这种发展往往缺乏量化指标,无法具体量化,也无法形成具体的成果,也没有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学校开展的传统体育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多为画展、摄影展、墙报等。传统体育课程内容也基本是武术、太极拳,千篇一律。在这种状况下,弘扬传统体育文化逐渐沦为一个口号,为了开展而开展,没有形成体系化,缺乏文化内涵的总结和表达。

4.3 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匮乏,缺乏创新

传统体育课程资源是课程开展的重要保障,当前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呈现教材不足、项目单一、师资匮乏等问题,且发展缺乏系统性,发展方向不明确。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校都将武术和太极课程融入课程体系中,但组织形式千篇一律,教师对课程价值挖掘不深,学生对传统体育课程缺乏选择性,这使得学生对传统体育形成固化形象,阻碍了学生对传统体育探索和学习的兴趣[12]。学校缺乏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趣味性强的传统体育项目,缺乏对项目的整理、开发和创新。很多传统体育项目极具特色和民族性,对于这些项目,既要保持其文化特色,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使之适应和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满足学校教育的需求。

5 优秀传统体育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协同发展的路径

5.1 兼容并蓄,协调传统体育文化与时代文化的关系

校园文化发展离不开时代与社会的演进,需要实践的验证与反馈,要肯定现代文化的先进性,更好地认识继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过程,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既要立足本身,充分发掘本校精神,又要发掘所处地域的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继承优秀传统价值观,打造拥有自身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体系,还要不断吸收和转化西方先进现代文化,独具特色而又兼容并蓄。在这个继承和创新的过程中,要协调好传统体育文化与时代体育文化的关系,在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和冲突中,要以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做好平衡,做好取舍,做好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转化,古为今用,实现二者的对立统一。

5.2 提升内涵,展现传统体育文化价值

优秀传统体育不仅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更加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民族精神,如龙舟竞渡前请长者或德高望重者点睛,体现敬贤尊老的美德,武术散打赛前的抱拳礼,体现“和与合”的传统体育思想。这些精神内涵便是传统体育课程与校园文化的契合点。对于传统体育课程的引入,首先要对其内涵价值进行深挖,加深理解,并且融合时代精神,使学生在运动中理解并接受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对传统体育文化产生认同感,真正懂得传统体育文化,并愿意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该革新观念,摒弃功利心,传统体育的开展不是一项表面工作,不能为了开设课程而开,要充分展现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要为学生服务,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为传承优秀文化服务,为觉醒民族价值观和认同感服务,为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服务。

5.3 系统性开发传统体育课程资源

多年以来,虽然在国家的不同层面上强调传承传统体育文化以及将传统体育课程引入学校的重要价值和迫切性,但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一直呈现无序化和碎片化,课程内容单一,千篇一律,传统体育课程教材匮乏,师资短缺。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传统体育课程的系统开展以及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释义和传承。因此,要改变这种散漫的发展模式,系统地开发传统体育课程资源。首先,在课程内容方面,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结合地区文化特色开发传统体育项目,根据学生体质发展需求开展增强力量、柔韧、协调等能力的不同项目,整合学校各方资源,实现体育与思政、体育与美育等跨学科课程的开发。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适当设置校外课程,使学生能够到校外,甚至是项目发源地进行浸入式学习,体验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最后,在师资建设方面,可以适当拓展师资来源渠道,聘用编外教师,同时加强在职教师的进修,提升教师的专业性和对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理解。

5.4 构建优秀传统体育课程与特色校园文化协同发展模型

传统体育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协同发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以传统体育课程为动力轴,带动传统体育文化各种开展形式,为校园文化注入特色传统体育基因,形成有特色有内涵的校园文化(见图1)。首先,构建传统体育课程体系,奠定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基础。通过开设公共体育课提升运动技能,开设传统体育文化选修课,增加课程的深度。其次,建立传统体育社团,打造校园传统文化节,增加场馆建设和标志性建筑,增加传统体育文化元素,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营造传统体育文化氛围。再次,开展各级竞赛,组织传统体育运动队参加高水平赛事,提高学校曝光度和影响力。最后,加强学术研究,提升科研能力,系统地整理和发掘地区传统体育文化元素和价值。

6 结语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一所学校若缺乏校园文化,那么就如鲜花缺少水分的滋润一样,没有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的学校德育模式。目前学校传统体育课程的开展存在表象化严重,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够鲜明等问题。学校引入优秀传统体育课程,既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又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在这种背景下,探索优秀传统体育课程开发与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图1 传统体育课程与特色校园文化一体化发展模型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传统体育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
——华东师范大学老年大学喜迎建校20周年•校园文化篇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